记得,,,,,,的味道

时间:2021-11-11 02:07:05 600字

第一篇:《有关味道》

有关味道

上了饮食文化这门课我才发现有关食物我是从没注意过的,本就不是一个挑剔的人,对吃的要求总是不难吃就行。所以对于所谓的美食从未有过热烈的追求,对平常吃的也未留心。可生活中总是有这些你从未注意的事物存在。可是你会慢慢发现它早已融入你的血液,汇入你的思想,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说到吃,十岁之前的记忆只停留在故乡的家常小菜中,年复一年,吃的没变,日子也停滞在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村里每年都会杀年猪,这是整个寒冷冬日里唯一能让我期待的日子。猪是自家养的,真正的来自自然,早上天还未亮村里帮忙杀猪的人就已经准备好所有需要的工具,麻利的把杀好的猪收拾干净。热闹的乡亲,冬日早晨温暖的太阳,厨房里升起的青烟,都是生活的味道。烟灶升火,人间留味,没有经历过的人,就不懂它的滋味。

人生中对于食物的启蒙来自和父母出去的旅途。父母是做生意的,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奔波。上了初中以后我就经常和父母出去,也开始了我人生中对外面的世界的认知。旅途总是辛苦的,有时候为了赶路顾不上吃一顿饭,旅途中也有惊喜,不知会遇见怎样的故事,人生也是一段未知的旅途,一路上你尝尽酸甜苦辣,遭遇人间冷暖,最终熬成一杯烈酒,在冬日里暖暖冰冷的记忆。记得有一次和父亲赶路,晚上八点实在饿不住便叫父亲停下来随便找了附近小饭馆吃饭,当时天刚黑,饭馆里只有我们父子俩,坐在树下的桌子里,狼吞虎咽的吃着饭菜,和父亲聊着旅途的故事,不知不觉竟有前所未有的平静,在

那晚所有的回忆将我席卷,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食物第一次在我生命里有了意义。所有对食物挑剔的人都是没有饿过肚子的人,对于在路上奔波的人来说,果腹已是最大的追求。旅途里饭菜都是平常味道,可我至今依旧记得每一次的味道,饭菜里都是满足的味道,却也不知还能和父亲吃几顿这样的饭。

和父母的旅途给了我很大的人生力量。有的人总是在追求旅行,去品尝所谓的美食,见识传说中的世界。可是这些旅行真的有意义吗,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旅行我也是个盲目的跟风者,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经历更奇妙的世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见到的却比不上与父母出去的那些年。余秋雨有一本书叫《文化苦旅》,看了以后我才明白,有的人享受生活,有的人体验生活,生活的意义只不过让我明白生活。旅途路上的小餐馆是个绝佳的体验生活的地方,父母去的餐馆都是认识熟人,餐馆老板总爱和母亲聊天。从他们的口中,我经历了无数人生的悲欢离合,有负债自杀的年轻人,有一夜暴富的冒险者,一个个故事融入桌上的饭菜中,随着白米饭下肚,在身体的血管中翻腾。生活是一个大大的词,酸甜苦辣,无所不包,都是饱含的深情,无法脱身的沉沦,狭路相逢,几人幸免。

一种味道,一个人,一座城。说是味道,其实不过记忆。为了谋生,我踏上远方的列车,向那些味道一一挥手道别。告别我曾以为不会变的东西,时间若倒退,想看见谁,想找回什么感觉。可看看自己,没走过足够多的地方,没来得及给自己足够的优待,还没吃遍东南西北,纵使在多回忆,也要继续前行。

第二篇:《生活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记得,,,,,,的味道

不知从何处说起,也迷茫于从何体会,生活的味道,无处可寻,尽管心境还算澄澈,态度不算苛刻,尚能简单苟且,非愤青不追逐,非成功而不学?!在叹号和问号之间,平衡的轨迹,是该先叹号还是问号,越来越难找到答案,也越来越模糊,歇斯底里无界限的准绳,谁又看的明白——随遇而安,更是南柯一梦。记得,,,,,,的味道

有时候入世俗越深,对身边的人和事,就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感慨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流传蜚语,也时不我待,无论从网络还是交际,人的距离彼此感觉越拉越近,心的距离却像隔岸观火,越多的是网络吵嘴,越多的是功名自身,越多的是尔虞我诈,越多的是无知愚昧、批判乏味,越多是利益熏心、遗忘责任,而那些人性最本真的味道兴许早已匿迹无影。可主宰生活味道的秘方,在于是否能捕捉灵魂死角,释放这个社会赋予的使命,健全最真实自我,转换道德是非,客观判断好坏,主观不唯心,探索生活的真滋味,再过一些光阴,也许那些味道,本身就是答案。

还记得出生那年,是庚午的味道,嗷嗷待哺;蹒跚学步时,是亲情的味道,被呵护成长;小学以后,那是调皮的味道,东奔西窜;渐入中学,更多是成绩的味道,苦涩难咽;上了大学,难免是心酸的味道,不知归途;迈入社会,也许是生活的味道,渐行渐懂。在我身上,那味道如昨日黎明下的昙花一现,本应刻骨铭心,权当作生命赐给成长特有的滋味,可有时总抱怨生命的宽度不能容忍些许偏差或者不如意,总抱怨这些不如意是上辈对下辈不公平的恩赐,我也似乎忘记了身为子女本该挑起大梁奋斗如初,本该孝悌忠信礼义廉,可有时就是一股脑抽没神经似的迷失了那些本有的味道,忘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应有作风,也许大部分人会有同样的共鸣,也许小部分人试图用各种方式改变过,也许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战胜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因为唯唯诺诺、不思进取的味道早已深入他们骨子里的生活,再难以被机械的改变或去除。

生活在偌大的城市里,每天的日夜交替,有时根本分不清白昼黑夜,分不清活着的味道是否是自己极力追求的味道,在城里呆久了,也熟悉久了,最初的梦想化作了一座空城;一个人的步履阑珊,也变成了一座心城;一群人的达旦吆喝,却成就了这座只是钢筋围起来的孤城,也许这谱写的是一笔绝唱,灯火阑珊处,更是无情自有情。而生活的味道,不在于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最纯真的是,活出自有的那份自信与榜样。

有时候,城市的味道,除了偶尔独享生计谋生的无力感外,就只能孤芳自赏霓虹灯闪过的每一寸孤单。有时候,城市越大,心就越寂寥,越寂寥,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味道,就越被放大,也就越容易渗透在肌肤的深处,直至到达身子骨里的落寞。回旋处,看不停歇的车辆,略尽熟悉的影像,听过的街巷带着复古的韵感,斯情斯景却挽留不住那过往的十字街口,穿梭在徘徊和你来我往之间,早已忘记了天空的颜色,而空气中散发的可怕的味道,却被每个细胞呼吸着,然后无休止的膨胀着。对大部分尚且还有良知的人来说,管不着这个时代的脚步,更无法解脱这个社会的纷扰,有时候自我的不可理喻,也许是世俗的不可避免,更没选择去谈有味道的存在,言不由衷的宿命,成了必须承受的改变,最后被迫接受的可能就会改变一代人的信仰和追求。记得,,,,,,的味道记得,,,,,,的味道

有时候生活,作践的是自己,体味太浅,感受太粗,来不及细腻,顾不上回眸,总觉得生活如坐针毡,总习惯大神经似的潇潇洒洒,又总抱怨乏味单调的机械工作,忘了左右命运的那根绳索,早在疏忽间勒在了悬崖边上,不及时悔悟,不反省当初,苦丑冷辣的味道,辛酸百态的不羁,披着无所谓的外衣,从来倔强的懒散,更谈不上责任和信仰,走不出牢笼束缚,依然放荡无畏,渐行渐远的年轻,一身褶皱的皮囊,不知远去他乡……

此刻的年轻,越觉得解救的秘方在远方,在遥远的将来,看着淡蓝色的天空,云,把城压的很低,跟心情比起了潮落;此刻的寂静,多想要一个拥抱,像个温柔娇气的月儿,抱住城市无法安逸的颤抖,拥入云朵倍感洗去纤尘的怀里,去感受那些味道,时而温暖,时而惆怅。

第三篇:《记忆的味道》

记忆里的味道

漂泊在外的游子,是否会在某一刻想起了一种味道,一种记忆里的味道,味道的那一头是深深的思念还是记忆深处的一抹伤痛。时间的长河冲淡了许多的东西,让我们变得麻木而机械,可是唯独那味道勾起的记忆却是如水草一般,坚韧而柔软的扎根在我们的记忆里,偶尔还会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思念。

城市的繁华与快节奏将快餐这样的东西带进了人们的生活,味道似乎没有那种容你细细品味的机会,热烈的味道催促着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似乎一切都只是为了满足最原始的需求。大城市的孩子的味蕾习惯了垃圾食品的味道,从未体会过那种平静淡然的味道。城市的繁华与个人无关,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不经意间闻到别家飘出的丝丝菜香是不是会勾起对母亲的怀念,妈妈的菜有独特的味道,没有外面的菜那般招摇的味道,有的只是淡淡却能令人回味的暖香,童年的记忆油然而生,带着米糠泛着米香的大米,煮出来的米汤细腻柔滑,比牛奶更地道比豆浆更贴入心底,街边炒糖饼的香渗入心底,汤包入口即化,鲜香的汁水让人难忘,放学的路上胃总能得到满足。

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记住他为你做的菜,记忆或许淡化,但是胃却总能帮你找回淡化的记忆。大学有一位师兄在毕业之际将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叫到宿舍给我们做了一桌子菜,他的菜很有特点,无论什么菜,几乎都保持着食材最原始的香味,其中让大家最难忘的就是他做的酸辣藕丁,本是最刺激的味道而他却处理的很合适,藕丁上面撒有芝麻,脆甜的藕丁带着山西特有的米醋酸很是可口,齿间留香,辣椒只去其香不取其辣,恰到好处。席间大家不住称赞,师兄最后举起酒杯含泪说到:“我不管啊,大家吃了我的菜就要记得我一辈子,因为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做给你们吃了。”大家愣了一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几个学弟抱着师兄一顿痛哭,大家像个孩子一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久久不愿散席离去。是啊,毕业之后,天南地北各自闯荡,想见上一面是何其不易。有几个同学同在一处的也回时时说到师兄的菜,特别是大家记住了他的酸辣藕丁,还有人尝试过怎么做,可是就是做不出师兄的那种味道。我记得鲁迅先生写过很多这样回忆家乡的文章,其中就有写小时候和伙伴在船上煮豆子的故事,鲁迅先生也感慨“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物是人非即便做出来了当年的菜,也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放假回家陪陪父母,逛街的时候碰到了当年卖汤包的伯伯,我似乎有一种似乎要找到童年味道的感觉,我说我这辈子忘不了他做的汤包,不管是现在最流行的灌汤还是其他的汤包,我也觉得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伯伯捋了捋全白的头发,感慨道:“老了,做不动了,好多年都不做的”。我心中竟有些许失望,就像你奔赴而来寻找到岁月的源头,却被岔路拦了回来。味道是追随不到了,或许有些味道就活在记忆里,它再也寻不回了。

第四篇:《母亲的味道》

有人喜欢醋的味道——酸,有人喜欢糖的味道——甜,有人喜欢药的味道——苦,有人喜欢辣的味道——辣,但我却喜欢母亲的汗水味道。

记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妈妈急忙去药店给我买药。过了几分钟后,妈妈回来了,气喘吁吁的,头上满是汗水。我看见了,很是心疼,劝她休息会儿再去熬药,可是她却没有歇息片刻,就直接进了里屋给我熬药。在熬药的同时,妈妈依旧跑来跑去,一会看看我怎么样,一会儿又看看药熬的怎么样。过了一会儿,药总算熬好了。妈妈把药倒出来后,端着药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来,让我喝药。我颤抖的伸出双手,刚要接过碗来,妈妈却说:“算了,还是我喂你吧。”就在妈妈喂我药的时候,我第一次闻到了妈妈的汗水味,是那么的清醇,那么的甜蜜。这汗水里凝结着妈妈的辛劳和对我深深的爱意。

从那以后我便习惯了闻妈妈的汗水味。每当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总会是满身大汗。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服。我跑过去对妈妈说:“您歇歇吧!”就在说话的一刹那,我闻到了妈妈身上的汗水味,酸里带着臭,就像天上刚下了酸雨后的味道,真不好闻。虽然汗水味道是酸的,是臭的,但我却不愿意躲开。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有这种味道——那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妈妈这么辛苦的劳动,从不埋怨谁。她不象别的女人那样打扮的花姿招展,脸上涂满了各种各样高级的化妆品,她只会用心去关爱我们。

妈妈的汗水散发着对家的爱,对子女的爱,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妈妈用汗水浇灌的结果。汗水中包含了妈妈的酸甜苦辣。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这样太劳累了,快歇歇吧!”

以后,我都习惯了妈妈的这种味道。如果有一天闻不到妈妈的这种味道,就感到难受、不舒服。

我喜欢母亲这种味道,惟有母亲的这种味道是那样的独特,不需要世间任何作料的调配,而是自身发出的一种无可取代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我感到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让我说一声:“妈妈,我喜欢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