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得与失,800字

时间:2021-11-11 01:21:08 800字

篇一:《论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论改革开放的得与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际,国内生产力发展缓慢,国人思想僵化,科技教育事业严重落后,全国上下百废待举;加之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和平和发展日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成为我过走向民主富强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时候,我国的主要矛盾早已不是中华民族和列强的矛盾,也不是任何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就决定了在这一时期我们当务之急就是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生产力。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正因为这样,我国必须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迫在眉睫。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长足的进步。 首先,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大进步,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各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第二,社会生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一定成就。

第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开放程度逐渐加大,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加快。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发展带来了生机,逐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使人民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是我国取得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路线是先开放东部沿海的经济特区,再开放一系列港口城市,再逐渐向内地开放。这样的开放路线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并逐渐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然而,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造成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以至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二元制结构又导致了我国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并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除了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外,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过分注重发展制造业导致我国的第一产业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样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对外开放在让我国同世界加强联系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不利于我国发展的物品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某些西方腐朽的思潮开始侵入中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又开始抬头,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对内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

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很多人有了“金钱至上”的观念。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却不尽如人意,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公权力大肆介入市场经济,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我国特权制度及由特权引发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行政性垄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之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票证制度逐渐松动或瓦解,但是户籍制度依然故我,几乎没有进行过全局性的实质性的改革。由此,如今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人的特权、农村人的社会底层化。而且隔离型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割裂开来,按照特权、等级、排序进行治理,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和谐。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给我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然而,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于我国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社会环境下,有其历史必然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所带来的成就十分重要,不可忽略,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重视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改革开放带来的和遗留的问题。我国在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在对外开放方面,学习引进世界各国的有益成果,对他们不好的方面加以判断,排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内改革方面,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吸取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过去几千年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在一百多年前,习惯了自然经济环境的中国窝藏在祖先的业绩里面自得其乐,逐渐失去了与外面世界的接触。当一声响夹着罂粟的烟雾轰开了我们的大门和弥漫了我们的灵魂,从昂首东方的雄师转眼变成了一头睡狮,还屈辱地接受了“东亚病夫”这个让我们含羞的名号。中华民族怎么了?带着这个疑问,无数的先辈们开始了寻求拯治我们这个处于危难的民族的愿望,把眼光瞄准了现代文明诞生地的西方社会,艰难地踏出已经破败的国门,从西方社会带回了拯救我们民族的药方。但是,西药并不是万能的,它的毒副作用也很快地并发出来。在经历了西医治疗失败后,中国人逐渐明白了只有将中西医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许才会给我们这个民族愈合的希望。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将中西医结合应用到临床来拯治危难民族的任务。

中西医结合应用到临床,就是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着眼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并揉进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西方理念。第一次洋为中用的实践,让中国最终摆脱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实践随着西方势力在中国的消失,胜利后的乐观在很长一段时间表现为一种急躁的情绪,并且迅速膨胀成自负。在这段时期,盲目的乐观和急躁的情绪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经济发展秩序。客观上,西方势力对从中国土地上的撤退心有不甘,而对新生的中国进行围堵和破坏。主观上,我们无法忘记西方社会带给我们的耻辱,而对西方社会怀有强烈的排斥和抵触。从而,主客观上都制约了中国与战后形成的以西方社会为核心的主流世界融合。水,只有流动起来,才会产生能量,才会带来效益。而这段时期的中国,不论是客观上的被西方社会封堵或者主观上的自闭,都事实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从西方强权轰开中国大门把窝在祖先业绩里面自乐的中国人敲醒,

到近代中国无数先烈怀着救国理想,前仆后继寻找救国之路,最终找到中西结合这个药方把中国从西方列强的铁蹄下解救出来;从睡狮初醒发出的一声猛啸击溃西方列强,又回到自力更生独自发展的故步自封。这段时期最大的特色就是,我们承受着经济的霪弱,但却享受着精神的富足。

不可否认,越来越迟钝的经济体制不符合中国的发展,要改变这个经济体制就得与外面建立广泛的联系,吸收外面的新鲜空气。1978年,作为对中国的发展最具影响的一年被写进了中国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一年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给农民带来了积极性,盘活了农村经济,逐渐解决了中国社会中的最广大的人群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的积极效应,也鼓舞了城市的改革信心,随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拥进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刺激出城市的竞争压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掀起的热潮吸引着世界的眼光,走出去学习和引进来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设备和资金,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变革在中国热火朝天地上演。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到2008年岁尾,我们逐步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物质文明,快乐并幸福着。

的确,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改革开放已然走过三十年后,我们回顾一下在这三十年中的得与失,我们又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问题的困扰。

物质的丰富多彩与精神的赤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与西方社会的日益紧密的接触中,在尝到从西方社会引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的甜头后,我们同时又不知不觉地把西方社会的代表个人私欲的价值观和某些垃圾文化一并咽进了肚子。本来就遭到了严重破坏的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被西方社会的垃圾文化给蚕食,逐渐退出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加上追求经济增长和利润成为中国新的主导思想,精神产品被遗忘,从而导致了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荒芜。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得到的是物质上的充足的享受,那么失去精神家园恐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过失。在一个没有精神家园寄托的社会里,物欲横行结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使某些中国人滋生出极度的自私变态心理,这些人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只讲获取,而吝谈付出,只要求国家对他要有个承诺,却省略他应该对国家尽的义务甚至在他们的头脑里就只有自己而没有国家的概念。

中国在物质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社会缺乏缺乏精神依托,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得与失。

一是得到了物质,失去了精神。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改革开放之前的物质匮乏,凭票供应,到今天的世界工厂,耐用品、奢侈品比比皆是,玲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正是这充足的物质生活,使一部分国人陷入了显富、比富、媚富、仇富的怪圈之中,有了钱就显富、比富、甚至斗富,没有钱就去媚富,媚不了就去仇富。似乎富成为生存的唯一标准,连所谓的成功人士也大多被冠以财富的标签。于是为了一个富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各行各业无时不在上演着一出出致富的悲喜剧。正应了那句“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诚然,致富之心,人人有之,本无可厚非,但是那些为富不仁,只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们仅仅因为一个富字而上下其手,实在令人悲哀。也是我们看到新的社会条件下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的新演绎。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如此趋之若骛的垂青金钱和物质力量?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已经渐渐失去了曾经

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因为我们富裕了,因此我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一些人投机取巧,我们失去了诚信的精神;因为不正当的竞争和小团体的利益,我们失去了团结统一的精神;因为得不到认可,我们失去了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因为南京某老太,我们失去了见义勇为的精神。如此等等,以富论成败的社会风气和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注定了我们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如若我们不思改变,盛世亡国不是没有可能,此绝非危言耸听。

二是得到了知识,失去了信仰。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我们的教育饱受诟病,但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专业人才队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才队伍从专业技术曾面相比毫不逊色,不仅有数量,还有相当的质量。那么,我们差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关键是缺少信仰。用知识爆炸,信仰危机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是再贴切不过了。改革开放33年了,不要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还有多少人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还有多少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宗旨?现在的精英们的学历不可谓不高,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形容他们实在是有些屈才啊。但是他们的这些才华有多少是用在国计民生上了呢?其实,我们也不必过多的去指责那些精英,在自己的岗位上你尽职尽则了吗?做为工人你象工人吗?做为农民你象农民吗?做为知识分子你象知识分子吗?我们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你在指责别人的同时,你是否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呢?回到主题,我们为什么失去了信仰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距离现实太遥远,或者和现实相脱节。于是信仰就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以官员为例,我们的官员大多是上级任命的,这注定了官员他不可能为老百姓服务。道理很简单,他的职权是上级给的,老百姓根本决定不了他的命运。因此他没有必要对老百姓负责,他只需要对他的领导负责就可以了。尽管许多官员在口口声声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落实在行动上往往是苍白无力,做秀的成分居多,连他自己都很难说服。反观西方的民主,其实也没比我们好多少,虽然领导大都是民选,他的命运似乎掌握在老百姓手里,但是利益集团的角力,使得老百姓或被操弄,或被遗弃,政治人物更是很难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因此,无论中国的政治人物也好,外国的政治人物也罢,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良好的道德操守。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和信仰是政治人物乃至普通黎民百姓执政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既是当务之急也改革之必须。

三是得到了金钱,失去了道德。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腰包从没有象今天这么鼓过,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奢侈品,都是以中国为风向标的,中国人买铁矿,铁矿疯长,买石油石油疯长。就连法国的葡萄酒也因为中国人而一路狂飙,乐坏了法国的葡萄酒商。据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周边国家的食盐都跟着看涨。叹息之余,真的感觉钱是个好东西。因为钱,就连一向清高的山姆大叔都主动放下身段,屡屡的向中国示好,从1840年至今,好象中国还从来没有这个待遇。问题在于,暴富的人们,你们的钱是从那里来的啊,如果你们是勤劳制富,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换来的,这当然无可厚非了。我们应该看到,一部分人的财富,根本就不是靠辛勤劳作换来的。他们或靠关系、或靠造假、或靠诈骗、或靠巧取豪夺、化公为私,可以说牺牲了道德人格积累起来的。也给当今社会起到了非常不良的示范作用。而由此造成的社会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底层的人民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或请客送礼、或购买假货、或被人中饱私囊,必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使我们的改革开放成果毁于一旦。

四是得到了政绩,失去了民心。改革开放30年,各级政府进行的形象工程太多了。不可否认,有一些形象工程的确利国利民,但绝大部分都是劳民伤财,非但不能给老百姓带来任何好处,而且成为地方财政的巨大包袱,无情吞噬着百姓的血汗钱。为什么我们各级政府热衷于建设形象工程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政绩往往与官员的升迁直接挂钩,而位子直接决定了官员房子、车子、票子,于是就造成了一部分官员不遗余力的追求自己的位子,而形象工程是官员追求位子的直接有效的手段。二是可以借机中饱私囊。但凡形象工程往往是集当地财礼、物力、人力的大工程,分包给那家企业都能够获得价值不斐的好处费,感谢费,而且堂而皇之,何乐而不为呢?三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有的官员,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愿意为群众办实事,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好大喜功,往往把一两件形象工程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除了形象工程之外,好多数字的虚报瞒报也是某些官员常用的手段,对己有利的事多报,对己不利的事少报,不知道有人统计过没有,靠数字升官的人应该不在少数。这些工程数字虽然为某些官员带了位子和面子,可是也严重透支了政府的信用,为什么现在政府很难得到老百姓的配合?那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用等级已经大大的打了折扣。长此以往,这种官民对立的情绪必将不可收拾。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综合上述,我们绝对不能沉醉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上,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比改革开放初期小。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是正途。

首先,要加快政治改革的进程。人大代表、官员的选拔要顺应民意,反映民心。适当分散一把手手中的权利,重大决策要倾听老百姓的意见,真正做到还权于民。重建政府在老百姓形象和信用,各级官员要多到老百姓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把关心群众疾苦,改善群众生活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从制度上多做文章。

其次,要努力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强化公民的道德修养,表彰和重奖一批道德楷模。建立信用社会,让那些讲诚信、讲正义的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有计划的让学生深入边远艰苦地区去学习锻炼,体验生活,使学生从小了解生活的艰辛和复杂,形成严于律己,以诚待人的良好习惯。加大对那些制假贩假、诈骗人员的打击力度。

篇二:《我看改革开放得与失》

我看改革开放得与失

关键字:改革开放,成就,失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的得与失,800字}.

内容摘要: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同时在国际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特别是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作为“一枝独秀”之一更是格外引入瞩目,但是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面临各种矛盾和风险,有的还相当严重,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于当前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进程,不应估计过高,但也应充满信心。 1978年,作为对中国的发展最具影响的一年被写进了中国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一年召开,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还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必须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掀起的热潮吸引着世界的眼光,走出去学习和引进来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设备和资金,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变革在中国热火朝天地上演。

今年改革开放恰好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贫困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历史,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我们可以从餐桌上印证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以从衣着上印证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可以从人的文化素养上印证改革开放的成就。

1、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增长更加稳健

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 为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世界第三。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②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前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社会环境不景气,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处于低级阶层,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已经是当时最大的奢望。中国社会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等等。深圳由一个之前以捕鱼以生的泥滩之地,转眼变成一个繁荣昌盛之都,被誉于“经济特区”的称号,是解决开放的第一个实践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因此,按着这次的经验,也诞生厦门,广州,上海等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前提下,中央逐步把工作的中心移向农村,注重“三农”, 更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更大的变化。人们经营耕种在也不用上交国粮税,而且还鼓励耕种。使国家的粮食方面没存后顾之忧;这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以上数据也充分表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3、 国际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现象,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从而带动了国际地位的提高。世人在评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时,谈论最多得的话题之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