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作文800

时间:2021-11-11 00:11:20 800字

篇一:《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读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书犹药也,善读书可以医愚。一本好书,不仅可以令一个人变得明智,甚至可以深深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周国平说: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对我来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在我最难熬的青春时光里赋予我奔涌的激情和坚韧的力量,使得我在心醉神迷的同时抚慰了隐痛,净化了灵魂,激发了斗志。阅读之路,夫复何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三部六卷共一百万字。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深刻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形象。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部中国乡村史书,更是一部杰出的励志教材,值得真正的读者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与品味。这本书深深打动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即使在近些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其受欢迎程度在中国当代文学类作品中仍然名列前茅,不少青年都将其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书。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在这部凝聚了作者心血与智慧的作品中,至少让相当一部分人听到了那心灵的呼唤与感受到了灵魂的碰撞,并因此痴心不悔。单就这个意义上而言,茅盾文学奖等华丽的光环已显得不重要。

平凡的只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是我们自己。作者似乎还想告诉我们,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切斯特尔顿说得好,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知道了这一点而成了非凡的人。我想,无论是作为《平凡的世界》幕后导演的作者本人,还是书中那些倾情演绎了一幕幕悲欢离扣人心弦的故事的角色,还是为这本书生出潮水般无边无际感动的读者群,莫不可以如此诠释。反之,一部失败的作品正式正是三个方面的自命不凡与刻意媚俗而见笑于大方之家。平凡中的不凡表现,在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得到了最突出的验证。譬如历经大风大浪后毅然选择了扎根煤矿,而不是野心勃勃地要成名成家;譬如在生活这本大书上每次撞上惊心动魄的章节仍然不改其坚贞不屈的本色,在搏击中不断成熟;譬如以孙少安、孙少平、田福军为中心的三条主流,在各自流转与彼此混合中既有壮观的激流,也有平缓的流程。有一段这样的书评:这本书揭示了也阐明了什么是平凡:那就是知道自己,认识自己,在自己的才智范围内,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可谓一针见血。

安妮宝贝在《清醒纪》中写道:付出感情的书,就会被感情收藏。《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多读者的共鸣,在情字上的不吝笔墨煞费苦心。一是平凡世界中的爱情。爱情是贯穿全书的主题,但这种爱情没有山盟海誓与海枯石烂,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咋一看再平凡不过。如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却被残酷的现实之手乱点鸳鸯谱,如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之花尽管没有最终结出圆满

的果实,却在他们平常的交往中显得是那么的纯美与真诚;二是平凡世界中的亲情。不惊不奇,不离不弃。当磨难不期而至,有的是包容、互助与血浓于水的情感韧性维系。三是平凡世界中的友情。友谊是有阶段性的,孙少平的成长经历明证了这一点。但友人间的那种可贵的关怀、尊重、帮助向我们又一次说明了友情是披不得虚伪的外衣的。

还有对苦难的态度对我影响至深。“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苦难不是白白忍受的。在苦难这所学校中,我们学到的也许不只坚强。初三的时候,我因成绩糟糕与很多差生一同分入了“前途是光明的,出路是没有的”普通班。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有惺惺相惜与同舟共济。大多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自甘堕落,不思进取。我也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众人皆醉我亦醉”。直到《平凡的世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精神与生活状态,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可贵的精神食粮,浑身充满了呼之欲出的奋斗力量。我成了班上最拼命的人,废寝忘食,不知疲倦。一年后,我以普通班学生的身份成了唯一一个考上市重点高中的人。据老师说,这是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直到今天能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孜孜求学,我知道一切只因为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与灵魂,假如当初不是这本书拯救了我,我不敢想象今天的自己踏上的是怎样的另一番命运的轨迹。

莫言说:好的小说,能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村庄、一个集市、一个非常具体的家庭的感受;好的小说,能使痴心的读者把自己混同于其中的人物,为之爱,为之恨,为之生,为之死。我想,我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这本好书了,当心爱的姑娘一样长相厮守。这,是心甘情愿的。

篇二:《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对于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一时却很难回答。自忖自己枉活四十余岁,难道连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也找不出来吗?

于是,我开始把读过的中外名著在脑海中一一排查。这一排查不要紧,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喜欢的书是截然不同的,下面就一一列举。

幼儿园时喜欢的是……唉,俺出生早了,没赶上上幼儿园的好时候。想想,六七岁时自己在干啥?噢,大概在河里摸鱼,在教室外边听老师讲课吧。

七岁入学。小学时最喜欢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哥哥从学校图书馆借回的。一个人躲在黑暗的里屋里读书的情形犹在眼前,又害怕,又想看,有时一读就是半天,也没人提醒一下,可怜眼睛就是在那个时候近视了。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作业,记得上一年级时我每天就只带着一支铅笔两张32开的白纸上学,一张纸学语文,一张纸学数学。我把这事告诉了儿子,儿子听后,嘴张成大大的O形,惊讶与羡慕齐飞,嫉妒与恨一色。

初中时最喜欢的书是《红楼梦》,宝黛的爱情故事让人黯然心伤,然而其词藻之华丽却让人不忍释卷。可能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那个时候的自己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喜欢得要命,但对后四十回却感觉味同嚼蜡,感觉与前八十回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这种感觉也只有那个时候有,现在我重读《红楼梦》,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强烈的感觉了,怪异吧?

高中时最喜欢的书是《天龙八部》,最喜欢书中的乔峰,希望自己将来也做一个像乔峰那样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但后来不是很喜欢了,觉得这样的人可以敬佩,但不可以效仿。一直不太喜欢那个段誉,倒不是不喜欢他对爱情的执著,只是他的表现实在太娘娘腔。以不才的想法,喜欢一个人,找个机会直接告诉她就是,唧唧歪歪磨磨蹭蹭,是男人做的事儿吗?

大学时,最喜欢的书是《安娜·卡列尼娜》,可怜的安娜,可怜的渥伦斯基,还有被安娜抛弃的卡列宁和孩子们。我从未像许多评论那样对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怀有恶意,相反,我很同情他,他有他的生活方式,这种了无生气的刻板的生活方式对追求浪漫的安娜来说是错的且不可忍受的,但对身为官员的卡列宁来说却是对的。也许,他们谁都没有错,错的是造物主,让人生观爱情观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了一起,导致了令人心酸的结局。

毕业后至今,喜欢的书也是一直不定。一度喜欢读《平凡的世界》,同许多人喜欢书的孙少平不同,我更喜欢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觉得他更质朴,更亲切,就像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起起伏伏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惜,但他的失意和奋斗却给我更多的人生启迪。他让我明白,人活着要有希望,生命之树常青,或者说,勇敢地活着就好。

再后来,又把四大名著重读了N遍,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以下依次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不喜欢《水浒传》,整个一为黑社会歌功颂德的书,“替天行道”,一群只知道杀人放火的家伙知道什么是“道”?《水浒传》对女性的歧视尤其不能让人

接受,看来作者受程朱理学的毒实在太深了。但转念一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受时代条件的限制,作者思想存在着某种局限性也是必然的,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衡量古人的。这样一想,心里也就释然了。

最近读《古文观止》和《西游记》比较多。《古文观止》篇篇都是精华,百读不厌。至于《西游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儿童读物,我也很奇怪自己空闲时节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拿它来阅读消遣,但没办法,就是喜欢读,尤其喜欢读孙悟空给朱紫国王治病那一节,悬丝诊脉的手法运用得更上出神入化。看来孙悟空不仅棍子舞得出色,他的医术也同样出类拔萃,扮猪吃老虎的感觉一定很爽。老婆说我没长大,是个老顽童,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对于名人传记以及励志类的书籍,大概是因为生性懒惰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原因吧,一直不太喜欢读。敬佩的人物不少,但一直没有崇拜的人物,因为一直觉得,我崇拜的对象只可能是万能的神,可只听说过神,却从没见过神,神是否存在一直是个疑问,因为也就一直没有崇拜的情感了。事实上,我从心里觉得,崇拜意味着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完全交给了某个神或权威,意味着自我意志和主体意识的消失,惟他人(神)是从。中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教训太深刻,所以一想到这个词就心惊。

说到最敬佩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司马迁,以下依次是苏轼、爱因斯坦、汉武帝、唐太宗,再往下数,就数不大出来了。之所以只有这寥寥几个人物,本人读书少知理浅可能是主要的原因。但我相信,

我并不孤单,同道中人想必也不少。

这样数下来,我终于发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居然是司马迁的《史记》!尽管我没有完整地读过《史记》,但我记得,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里曾在一本书,内容尽是《史记》节选。冯讙(huan)的薛地焚券、狡兔三窟,让我知道了智谋的重要性;淳于髡讽谏齐威王“一鸣惊人”、厚币赴赵国搬救兵的故事,则让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智慧;“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语,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自己艰难生活中的支撑力量,而司马迁本人的际遇则对“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做了生动的注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的品格,足为我等楷模;“大丈夫不可苟富贵,亦不可徒贫贱”,感觉就像是长者在耳边的轻声教导,于我心有戚戚焉。

看来,还是年小时读过的书,才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至少我是这样的。

篇三:《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征文》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乍一看到这个题目,突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思索良久,把从记事起一直到现在所读过的中外名著、小说、杂文在脑海中一一排查。脑海中一片空白……可转念一想,有一本“书”突映在眼前——我的日记。

你也许会疑问,这是哪门子的书啊?的确,这本“书”不是出于名家之手,没有隽永的语句、没有华丽的文采、也没有太深的思想内涵。但它确实给予了我深深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从其它书本中得不到的。

记得这本书的“编写”起始于我小学五年级。那个时候,完全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写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写下一两段或摘抄些妙文佳句。现在回想起来,着实应该感谢那位教我的老师,是他让我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我手写我心。这本书里记录了我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当我感到沮丧的时候,它默默地倾听,从不抱怨;当我伤心难过时,它用无声的问候抚平我的伤痛;当我感到快乐时,他又出现在我面前“录下”我那一阵阵欢声笑语……

我的日记,源于我的生活,作用于我的人生。为了更好地说明这本书对我积极的影响,特摘录以下三篇:

2005年6月23日 晴

今天,是个值得怀念的日子!我小学毕业了!

真纳闷,不知不觉中就毕业了,没有再举行一次期末考试。听老师说今天上午他要带领我们全体同学去吴台四中(一所乡镇中学)参观。呵呵,我很乐意。所以老早就来到了学校,等待出发…

一行长队来到吴台四中,由于之前从没到过任何中学,对那里的一切都感到{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作文800}.

新鲜和好奇。

下午老早就回到了家里。在刚才吃晚饭时我问爸妈我的初中在哪里读,爸妈沉默了一会儿,因为他们知道邻居家的孩子都会到县城里读,而现在我家的经济条件是无法供得起我跟姐姐的学费。“那不我就在四中读吧!”我说,“今天我去那里了,发现还挺不错!”“那就去那里读吧,以后每星期都可以回来。。”妈妈开口道。我没再说什么……

2007年4月25日 少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作文800}.

晚自习过后,与亚飞(我的好朋友)去操场上打乒乓球。之后又遇到另几个好同班同学,一块站在乒乓球台上闲侃。不知是谁从兜里摸出了一些瓜子跟大家分享。也许是太过兴奋,看着亚飞滑稽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把嘴里的瓜子皮啐在了他的脸上。他立即火了,“你干什么呢?怎么可以这样?……”看情况不妙,我赶忙向他道歉,可是没用,他显然生气了。

“你知道你那样做是多么让人恶心吗?假如别人啐在你的脸上呢?……做什么事不要我行我素……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话是刚才向他道歉时他所说的,的确是我不对……还好他是我的好朋友,还有改过的机会……以后要注意哦……

2011年2月28日 阴

高考快要来了!今天早晨全体高三学生一起宣读了“百天冲刺”誓词。

现在趴在被窝里,用我的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照着(为了不被查寝老师抓到)。回顾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尽管每天早起晚归,整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可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呢?是投入的不够?没有用心?还是……

翻到书本前页的“人生目标”——清华北大任我行。不禁黯然神伤。现在成绩与之差的远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作文800}.

醒醒吧,可怜的人儿!好好反思一下……晚安!

我的日记,你在我心中地位无法替代。为了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一首小诗来表:

记得你诞生于我小学五年

从那时起

你一直伴我左右

不离不弃

我受伤时

你的出现抚慰了我的伤痛

我彷徨时

你给我照亮了前行的路

我骄傲时

你又带给我深深地反思

我欢乐

你也欢喜

我哭

你也伤感

字字句句间

流淌着我生命中的财富

你来自昨天

留下了我成长的印记

你走过今天

增加了我面对明天的勇气

你走向明天

引导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2011级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生物工程(3)班 邵天举

联系电话:18297306530

篇四:《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冯高》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

安丰一中 冯高

作为一名教师,在最近所读的书目中我觉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

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

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书中提到:“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母亲待自己孩子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学期开始,我重新调整自己,平时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清扫时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短信、课外活动时活泼的身影„„;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学习与生活中,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标准去对待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们课后更加喜欢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时还脱口而出喊我“妈妈”。这时,我深切的体会到做一名教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而能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那又将是何等的幸福!

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教师”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

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