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照进现实作文

时间:2021-11-10 23:24:00 800字

篇一:《作文赏析-当梦想照进现实》

作文赏析-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忽然怀念起一种景色,小的时候经常出现在我梦中的山谷,那是一个没有人工痕迹的地方,天蓝的像镜子,平整的一大片,明朗的蓝色好像能够随时滴下来。潺潺 流水,鸟语花香,满地芳菲绿草悠悠,蝴蝶自在的飞翔,缤纷肆意的生长。有天然形成的山洞,上空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走出,抬头,只有那么一线光芒,透过 层层的叶子照射出丝丝缕

缕,却昭示了全世界的盎然的生机,它叫一线天,这个地方,是山谷。

而山谷里,有回声。

说来,人类所有的文明,都是以水为起点的,水孕育了生命,所以河流比起山川,总是和文化有更深的渊源。海洋,江河诞生的是大的文明,人们能够繁荣富饶起 来,全是依靠着这水滋养的土地,依靠着这水来滋养着自己。所以才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而山川,承纳的往往是数目单薄的生命,一群人,充其量不过几群人, 在这群山中繁衍生息,不知外界红尘事,虽如此,我还是觉得山川象征了一种高的文明,它代表的文化阶层,往往有着两个极端,未曾开化的人叫山野村人,是山里 的,士大夫名人志士,巅峰隐退或看淡红尘,往往也都走进了山林。一个是出生于此悠然自乐没的选择,一个是大彻大悟后的对于最终归宿的选择,但是这充分说明 了一个问题,山川,终究是归于天然的人,本能的选择。

尘归尘,土归土,落叶归根,落红成泥,当人类归于天然,不是回归于水,而是回归于山林。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它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思路,也就 是本质与现象二分的思想,柏拉图这个诗人变成的哲人,为什么会选择山洞作为他理论的基调呢?因为山洞最接近我们原始的状态。而最原始的状态,懵懂混沌,天 地初开,往往也和最后最巅峰最通悟的状态是平衡的,返璞归真。不仅如此,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巨大的转变每一次开疆扩土,每一次精神觉悟文化质变,似乎都和从 山里走出从山洞里走出有关,我们最初为了获得进步获得对于这个世界更多的认识而从山洞走出,而最后当认为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之

后,又会选择回到山林住回山 洞。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轮回吧。

为什么要回归山川?为什么要把它作为最终的归宿?山川,山林,究竟有怎样的魔力?是风景?不单单是风景。是自由?又不仅仅是自由。我想,山,虽然没有水 的包容,但却有着与人一样个性的棱角,它更适合思考,更适合自省,更适合本我和超我的辨认,更能完美的将自然与人这种看似特殊实际上又平凡的生物融合在一 起。因为山里,有缤纷的

颜色,有多样的风景,有跌宕起伏的角度,有千姿百态的存在。有回声。

想想吧,在一个山谷里,你呼喊,你听的到你的呼喊,你歌唱,你听的到你的歌唱,也许山里只有你自己,可是绝不止你自己,你会发现,经过了自然润色的你的 声音,总会变的更充盈,即使再声嘶力竭,也决不会让人觉得微弱无力,是山谷增强了你的声音,是山谷让你面对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不去自省,何时自省?这 个时候不审视,何时审视?

明明确确的,你知道,你就在这里,你的心就在这儿,你的自然就在这儿。

我们渐渐长大了,离开山里的孩子以离开山里为傲,离开土地的孩子以告别土地为荣,看路遥的书,总给我一种想哭的感觉,不是伤心的想哭,而是感动的想哭, 与此同时又总有一种强大的幸福感,知道无论何时都有伟大的母亲承纳自己所有的一切,好的或坏的,他

是黄土地的孩子,而我是山的孩子。是孩子,就会以母亲为 骄傲。

我们渐渐长大了,天地越来越大,梦却越做越小,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面前,有的时候我们太渺小,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悲 哀的一件事,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次之,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的如此之时,去听听自己的回声吧,人需要时刻自省,需要时刻自我鼓励,需要一些让爱 栖息的地方,需要一个证明自己强大的存在,需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去山里,大喊一声,可以像一匹骄傲的狼一样对月而鸣,可以像一只夜莺一样欢快的歌唱,你会 听到巍峨的高山正在响应你的频率,给你一个属于你

自己的最好的回声。

然后,再自信满满的回到这个你还在认识中的世界,继续努力,继续拼搏,到最后获得自己认为的成功,再回归天然,再回到那个有一线天的山谷,思想的山谷,自由的山谷,

听那山谷里你自己有力的回声。

回声,是山的馈赠,也是心的回答。是天人合一的见证,是物我两忘的对话。人类

需要有回声,我也想念,我自己的回声。

儿时挂在嘴边的梦想、理想这些名词,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奢侈品,很少提及。碌碌无为的学习、生活把自己磨砺得平庸,没有了儿时的冲动。儿时的理想是什么?好像是

很遥远的事情了。

小学时,军人,科学家,警察,会拳脚的大侠都是我想成为的人,那时候无忧无虑,和小伙伴打闹,不想写作业,期待天天都能放假,期待早点长大工作,不用上学,不用听父

母和老师的唠叨,可以自己赚钱买想要的东西,而不用跟家长死磨硬套。

初中开始迷恋上了军事和足球,写小说。世界杯,意甲成了我的梦想,那时候做梦都想去圣西罗球场看场球,更疯狂的梦想是能在圣西罗球场上驰骋,成为像巴 乔那样优雅洒脱的球星。从那时起足球成了我的最爱,它见证了竹竿似的我告别青涩,直到现在发福、不再年轻。难忘中学时每个挥汗如雨的暑假黄昏,在我家小区 内“巴掌”大的场地,和几个邻居兼球友快乐地踢街头足球,灭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战者,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或是和他们骑车去城市每个角落的球场,狠狠地踢一下 午的球,耗尽全身的能量,再一起骑车,吹牛,伴着午夜的凉风回家。几个伙伴球都踢得不错,学习成绩也都不错,中学阶段都是各自学校

校队的主力。进了大学, 也都是各自院系的主力。

大四前我一直是系队和班队的绝对主力,分享一次又一次的足球乐趣。难忘夺得系里

冠军的快乐,难忘自己进的每一个任意球,难忘在系队比赛上演的帽子戏法……

中学时很迷恋军事,尤其海军,高考时特别想报考大连舰艇学院。我的视力和成绩应该没有问题,报了肯定可以考上,成为海军军官。二舅在济南军区工作,爸 妈在我高考前咨询二舅,二舅不同意我报军校。在爸妈和二舅的坚持下,我的理想对现实做了自己认为比较重大的妥协。那一年,我对自己的初恋也做了自认为比放 弃军校还重大的妥协,放弃了和她进同一所学校,然后错过了让自己纠结不已、萌芽中若有若无的爱情。前年高中同学聚

会,得知初恋已经结婚,和一个高中同学, 唏嘘不已,当时还得故作轻松。

初二时有一段时间有写小说的冲动,和一个初中哥们儿一起创作自己生平第一部武侠小说、第一个童话故事。可创作的冲动没几个月就燃烧殆尽。幸好当时没做小说家的梦想,

要不现在社会上多了一个不入流的写手,写些垃圾文章,而少了一个物理学博士。

中学课程里,最喜欢物理,物理对我来说一直是很轻松的课程,拿过一些物理竞赛的奖,带过我的物理老师都很喜欢我,于是稀里糊涂的,大学进了物理系,稀 里糊涂的,又读了物理的硕士、博士,等回头再后悔时已经晚了,这半辈子注定要和物理作伴了。高考时也想和老婆一样填工科的专业,什么电气工程,机械工程, 通信工程,自动化,听起来多酷。只可惜高考阴差阳错的进了师大物理系,和工科绝缘。后来进了工大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眼看着工科的同学跟老 板吃香的喝辣的,每月老板额外发不菲的津贴,而且经常跟老板出差、出国,毕业找到说出去很有面子的工作,让我们羡慕。再看理科博士,拿着学校博士津贴,维 持着温饱。毕业论文要求是学校最高的,至少要发N篇SCI,影响因子之和还要N以上。好容易熬到毕业,签的工作和工科不是一个档次,最理想的工作也就是工 科的平均线上下。不禁感叹现实是残酷的,不小心选择了一个“钱”途暗淡的理想为之奋斗,会有很多无奈。再回头,很难说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很难说自己的坚 持是明智之举还是破罐子破摔的绝望。常常告诫自己: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做到最优秀都很好。可惜自己不是金子塔尖的那一小簇人,只能站在高不成 低不就的位置,所以才会有感慨,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在加拿大时与和我一起做试验的BCIT的老师Jim聊天,发现老外通常因为兴趣选择了一个专业, 最后为自己选择的专业奋斗,乐此不疲。我不知道

自己能不能这么超脱,继续努力吧,毕竟物理是自己的兴趣。

奔三了,儿时的梦想离自己渐行渐远,忽然意识到自己不敢追求多么奢侈的梦想了。少年时候的球星梦,诺贝尔梦,企业家梦都离自己很远,只能走一步算一 步,不知道3至5年后自己会在哪里,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会不会为那个职业坚守一辈子。当初选择读博士一半是为了虚荣,有个博士学历出去多有面子;一半是 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想在大学待一辈子。现在对大学老师的这个目标有了一些动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也有了其他的想法。或许还是会老老实实进 入大学,安心做个大学教书匠和科研工作者。安

心做好眼前的事最重要,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梦想能照进现实。

篇二:《梦想照进现实作文》

梦想照进现实作文

篇一:梦想照进现实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窗前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阅读卞之琳的诗,常使我感到迷惘。是什么虽经历时间的淘洗,却历久常青,时读时新?

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谎言家。他善于编织各种五彩缤纷的谎言,让人们无法自拔地陷入他精心构架的罗网。

我就是那深陷其中的一位。因此,在我审视一件事物或是评价一件东西时,常常会不经意间带上网一样的思考。

秋日,阳光一般的午后,我常常喜欢趴在窗台上,一层一层地剥开文字背后的秘密。我陶醉于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与充实,但我更沉醉于思索这些符号所传达的“大智慧”。最初的思考,是唐诗带给我的。

初读《枫桥夜泊》,只触摸到一位失意才子无法排解的愁绪。所以之后读这类诗,我的注解大抵不过“怀才不遇”“抑郁苦闷”之类。但后来见得多了,也就再难依葫芦画瓢了。于是开始重新打探它,这首诗便也在我心头隐现,由一鳞半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首诗最令人无奈的,就是在于借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人的梦境以后,把人搁在这荒寒中没有着落,并让人用一生的经历来消解这梦后的凄苦。

所以,真正读懂了一段文字,也就经历了一种生活。

箫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比起箫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也是应当值得景仰的。

曾经以为,我的所谓的对生活的评价是无懈可击的。但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若再来反复推敲,便觉得好像宇宙空间里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总那么轻飘飘的,甚至很难守住自己心灵的大树。

所以,我不否定自己为名副其实的“理想主义者”,正如泰戈尔诗里叹息的人——“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一直以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须伸出手臂,便能掂出它的厚重,不是么?

当梦想照进现实,幸福便开始蔓延……

篇二:梦想照进现实

在生活这朵鲜活的玫瑰上,梦想如同花瓣,艳丽而芳香,现实如同花刺,刺眼又棘手。但没有人因为花刺而放下手中的花儿,反而把它们握得更紧,珍爱有加。

索尔·贝娄说过:“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拥有的世界。”的确,身边的现实总是这样那样地不尽人意,我们无疑要面对现实。但面对不等于屈服,如果现实就像禁锢你的小黑屋,那么就请享受这个冲破小黑屋的艰难过程,让梦想照进现实,点亮现实。

对此,感动中国的刘伟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九岁时,失去双臂的他小小年纪便尝到了绝望的滋味。但一个个离去的病友让他惊醒:活着已值得庆祝。于是,他不仅学会了自理生活,还准备冲击残奥会,但在那时,他又得了过敏性紫癫。现实像一个个耳光打在他脸上,坚强的刘伟没有抱怨现实,他说:要么死,要么精彩地活。他认识到喊疼已毫无意义,只有执着于梦想,一往无前。从零开始学钢琴的他,一年便达到七级水平,这在常人看来都不可想象,无法企及。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砺志故事,

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刘伟的故事。刘伟执着于梦想,直面现实的冷酷,让梦想点亮现实,让世人为之动容、为之折服。

说起梦想照进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两个人:英国的苏珊大妈和中国山东的朱之文。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出身农村,都家境困难,都没有上过学,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都没有吸引人的外表。但他们都有梦想,都在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唱歌,那么残酷的现实都阻挡不住他们对歌唱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终于如愿以偿。

从刘伟身上,从苏姗大妈和朱之文身上,我们不难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并不能成为阻碍追梦脚步的借口。相反,只要心中有梦,不懈地挑战现实,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完成质的飞跃。 当每个人都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稍作改变,坚持梦想?让梦想的光芒激起你摆现实的斗志,让沉重的步伐转而奔向梦想,让对梦想的渴望冲刷搏击现实的疲惫,让梦想变成点亮现实的那道光!

篇三:梦想照进现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

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

篇三:《材料作文: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作文: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作文:梦想照进现实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碰到破和立之间幽晦不明的时候,只要我们心里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扎根的、长远的、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我们心中就可以有一种笃定和从容,即使外在的环境忽明忽暗,众声喧哗不已,但是心里可以自信,对于时代、对于人民,有些基本的信念,是值得坚持的。"

根据以上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梦想照进现实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是的,理想正是如此。

龙应台说:碰到破和立之间幽晦不明的时候,只要我们心里清楚知道自己在做扎根的、长远的、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我们心中就可以有一种笃定和从容,即使外在的环境忽明忽暗,众声喧哗不已,但是心里可以自信,对于时代、对于人民,有些基本的信念,是值得坚持的。

龙应台的话语之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这是一沟绝望的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闻一多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正是其最绝望的时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年代。闻一多在死水边徘徊,戴望舒在雨巷中彷徨,徐志摩只愿去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朱自清夜深人静独自享用无边的荷塘月色,鲁迅奋笔疾书"不在沉默里灭亡,就在沉默里爆发",......

但是也有人,"独立寒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末法时代的时候,有人却作出了恰恰相反的判断,并且,还有,"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心中有无纲领性的东西,即有无理想,决定了不同的人格境界甚至人生命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几句话中跳跃着一颗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厄于陈蔡,弦歌不绝;古稀之年,夜缒而出;赐金放还,"长风破浪会有时";茅屋风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岳阳楼上,"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甚且,汨罗江边,"哀民生之多艰",......

艰难苦恨,甘之若饴,无怨无悔,前赴后继。为什么?只因为心中那一份蝶恋花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