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读书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1-11-10 22:17:40 200字

篇一:《形 势 政 策 读 书 报 告》

形 势 政 策 读 书 报 告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优 越 性

院 系: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

年 级:

姓 名:杨琴

学 号: 2008级 0811020109

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在60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史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及中国在抗击非典斗争﹑处理汶震等一系列大小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镇定,以及取得的成就,人们的思索越来越清晰地汇聚成一个鲜明的答案。新中国60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汶川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公共危机。这次地震灾害使中华大地立即陷入地动山摇﹑悲痛焦虑中,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而温家宝总理更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解放军则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奔赴灾区进行全面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当天,政府就展示了强大的透明度和效率,当恐慌出现时,正面的解释更有力量,才会有更好发挥。正如有网友说,此次报道可以说是历来发生地震以来最快速、最及时的报道,这不仅是新闻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民主、信息公开的进步。

国家媒体尽客观的报道了地震的破坏程度,即使更新伤亡人数,不断提供新消息和图像,稳定民众情绪,进行有组织的应对,维护市场和社会次序等,全国很多地区开始募集资金物资等大批食物和衣物等必须生活用品以及医药品等急需物资送往灾区。

灾难面前,以人为本就是以生命为本,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工作中心救人,把人民的生命看作高于一切,政府对待事件的态度积极、公开、透明,媒体报道充分详尽,并且对境外媒体的入境采访活动一视同仁,凸显了近年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向世界表明了政府的坚强和自信。

各级领导也纷纷在第一时间里深入第一线,靠前指挥。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无声的导向,将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在抗震救灾中汇聚成一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流。经过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中国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使全世界人民目睹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中国人民是经的起考验的。 相比中国政府在处理汶川地震问题上的以人为本以及积极响应全民救灾,信息公开等方针,此次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在应对福岛核危机中的表现却令日本国民以及世界人民大跌眼镜。东北部海域地震并引发的核危机中,日本政府以及东京电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客观的供之于众,而是发布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频频修改数据;日本政府的救灾方案也让人质疑,当一些国内企业准备提供必要援助时却被以没有参与此类工作的工作证为由拒绝,日本政府也拒绝美国的技术援助,导致核危机的加重,这再一次让我们确认了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如果说淡定是日本民众在天灾频繁的生存环境历练出来的品格,那么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危机”的日本政府,是否应当改改救灾中的官僚作风,在信息发布方面,对国际社会坦诚布公,加强沟通?日本政府应当对此次的核灾难的加重反思。

中国在处理汶川地震问题上的成功,以及此次日本政府在应对东北部海域地震并引发的核危机中的失误,再次让全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国的在应对灾害的能力,也再次应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行的通的,。它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而新生和成长的,新中国的62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2年,这62年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再一次深刻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繁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大的辉煌,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明天。

新中国固然在这62年以来取得的不俗的成就,但我们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不骄不躁,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的80,90后们,自小就充分的享受着社会主义的雨露,但我们不要也忘记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将社会主义和新中国发扬光大。

篇二:《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

形势与政策读书报告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姓 名 郭 海 专 业 市 场 营 销 班 级 本 科 五 班 学 号 201113120508

1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是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所著,这是一本政治学专著,从宏观上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第三世界新

兴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凝聚了亨廷顿关于社会发展与冲突的重要学术见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少数大国支配和争霸全球的形势下,其他的民族开始觉醒和独立,它们被称作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上的走向,不仅决定着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将影响到主要发达国家的地位和政策。正因为如此,西方学者开始对第三世界新兴国家推行现代化趋势和进程关注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崭新而独立的所谓“现代化学”,并先后构造出了若干不同的理论模式或框架。面对这种前所未有而又带有挑战性的世界政治新格局,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两种理论,一是正统现代化论,学者们把世界各国分为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两大类。早期实现了工业化的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现代化国家,新独立的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仍属传统国家,传统国家经过发展和阵痛,逐步引进和采纳现代性的全部价值标准,摒弃并排除传统社会的历史积累,从而过渡到现代化社会;二是现代化修正论,认为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但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化的某些成分或层面,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譬如,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家庭因袭、裙带关系和门阀政治等就是如此,这些传统的东西实际上构成了相当多数新兴国家的特定国情,问题不是去消灭它们,二是借助它们来实现社会动员和整合,从而最终导致现代化。这两种理论都把人类各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预设为只有一条道路,一样的过程和类似的结果,现在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社会是世界其余各国的可靠样板。

而亨廷顿立足于发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舞台上的现状,针对上述的两种理论,提出了第三派学说,即强大政府论,或者说是政治秩序论。政府强大论的要义在于,欲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树立起强大的政府,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单赖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政党的强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力量。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政治秩序。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对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相关性的理论进行了明确的解释。首先,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等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其次,政治体系或政体可

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最后,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普力

2

夺社会,这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政治参与而产生的一种不均衡的混乱社会,该社会很明显的特征是各种社会势力都干政,尤其是军人。因为政治现代化涉及两个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在当今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后者的快速进步,各种社会势力都愿意在政治进程中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追求。政治制度却由于分权或者其自身力量等原因,无法将政治力量集中,并无力同化新兴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这样的普力夺社会往往会出现暴力或者无序的情况,亨廷顿认为,最好在普力夺社会的早期(寡头、激进普力夺)进行,由占优势地位的政治势力进行改革,将政治制度化能力扩大,才能回归稳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这一章节中提到现代化与腐化的关系,看到他所提出的相关理论,联想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的发展,不仅感叹,在4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有参考价值的,依然闪烁着预言家般的真知灼见。

腐化是指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他在文章中指出,“腐败的基本形式就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这种交换得以形成的纽带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有钱的一方为经济当事人,他们是这种交易的主要受益者;有权的一方为政府官员,他们也是受益者,可获得贿赂费用。由此,权钱交易活动在掌握政治权力的人和拥有财富的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用政治权力换取金钱,另一方则用金钱换取政治权力以谋求更大私利,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异化表现。我们由此可以总结,腐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为什么现代化会滋生腐化呢?

首先,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判断腐化与否,首先需要基本承认公职与私利之间的区别。如果某一社会在文化上对国王作为个人和作为国王这两重身份不加以区别,那就无法指控国王动用公款即属腐化行为。腐化也就是现代化带来的对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加以区别的产物。其次,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因为这些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与政治的关系,在该社会统治地位的传统规范中没有明确定义,处理这些新旧财富和权力的现代规范也没被该社会内部居统治地位的集团所接受。从这个含义上来说,腐化是握有新资源的新集团的崛起和这些集团为使自己在政治领域内产生影响所做努力的产物。第三,现代化通过它在政治体制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来加剧腐化。现代化,特别是处于后期现代化之中国家里的现代化,涉及政府权威的扩大和各种各样受制于政府活动的增加。

联想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正

3

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腐败这个不正之风的困扰,部分官员的腐化已成为制约我国政治经济继续良好运作的发展不可忽略的消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消除并根治腐化这颗“毒瘤”?在亨廷顿看来,度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结合亨廷顿的相关理论,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在现阶段,很多人把腐败恶化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某些表面现象上看,这似乎有点道理,但从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征来看,却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腐败行为之所以滋生蔓延,恰恰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发展、不够完善造成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度和失当,出现了许多经济体制上的漏洞,市场受到扭曲。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堵塞经济体制中的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腐化自然会使政府官员手软,或使他们的手永远软下去。就此而言,腐化和政治发展是不相容的。但是某些形式的腐败有时能加强政党的力量,从而促进政治发展。某一政府机构的腐化有助于另一政府机构的制度化。只要政府官吏制度的腐化迎合政党利益,它便有助而不是阻碍政治发展。如果一个官员把加官晋爵作为别人为自己的政党组织效劳或捐款报答方式,那他只不过是将一种公共利益置于另一种更有必要的公共利益之下而已。

与此同时,要加速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使政府的经济职能从微观调控向宏观调控转变。要使资源尽快从权力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交由市场去配置。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政府尽量不要干预,政府只在宏观领域间接调控经济,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微观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紧密配合、共同调节,既促进了经济繁荣,又使腐化的可能性被限制到最低限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堵塞政府官员以权谋私的渠道,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建立公职人员职务透明制度。

在书中亨廷顿这样说到,在处于过渡阶段的国家里,追随现代价值观念的集团在开创时期常常会走极端。因此,在一个国家里要消除腐化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降低衡量公职官员行为的准则;另一方面则要使这些官员的行为大体向此种准则看齐。对社会公共目标缺乏一致认识时,腐化就成了合法达到私人目标的替代物,而在处理个人或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暴力就成了论战的替代物。

4

现代公务员制度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和反腐倡廉的要求。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以下几项具体措施在廉政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试制是保障公务员从政廉洁的主要机制。严格考试、择优录用的制度使优秀人才不断补充进公务员队伍,大大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回避制使因私人关系而导致有失公正、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共同作弊、以权谋私的现象不再发生。功绩制则强调了公务

员实实在在的是政绩而不是年资高低、亲疏关系、家庭背景或其他因素。保障制使公务员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全面的福利保障,生活比较安定富足,使其能够珍惜自己的荣誉、名声和职务,没有必要去冒贪污受贿的风险,这对保持公务员的清正廉洁具有显著的作用,即“高薪养廉”。最后,强化监督机制。

在一个社会里,现代化造成的腐化程度当然是传统社会性质以及现代化进程性质的函数。相互竞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的存在,其本身就会助长这一社会中的腐化行为。但是,对于相对同质的文化来说,现代化期间有可能滋生起来的腐化与传统社会中社会层次人分明程度成反比。

“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使人腐化。”没有约束的公共权力可能会毁灭一个政府。必须有一个强大、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制约政府权力的执行,来提高获利的社会成本,加大政治谋利的风险。从而使企业宁愿通过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率等方式来增加利润,而不愿靠牟利活动达到目的;使政府官员不敢冒险通过腐败活动谋取私利。目前,我国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这是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个薄弱环节。就遏制腐化而言,强化监督机制可以在三方面努力:1.社会监督。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管理过程,对官员的腐败行为加以曝光;完善举报制度,鼓励和保护群众的举报行为;充分尊重新闻自由,发挥传媒的监督作用等。2.法律监督。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加快立法、提高破案率和加大受惩成本,依法从重从快给腐败分子以严厉制裁。这是当前形势下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的必然选择。3.行政监督。这是政府的内部监督机制。在这方面,香港的廉政公署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还有,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反腐倡廉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我们同样很有借鉴意义。

篇三:《《政策变迁与学习》读书报告》{政策读书报告怎么写}.

《政策变迁与学习——一种倡议联盟途径》读书报告

行管1201班 陈玉倩 121410024 众所周知,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也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实践的工作者们所运用的理论以及测试理论的方法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本书中,各位作者清楚地介绍了运用倡议联盟框架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于各种公共政策问题和领域。在考察教育、放松航空管制、通讯、能源和环境的案例过程中,萨巴蒂尔和詹金斯-史密斯充分说明和应用了倡议联盟框架,并着眼于未来的研究和分析,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重大修改。

《政策变迁与学习:一种倡议联盟途径》为我们提供了一本说明理论如何解释政策世界的教科书,也为学者和决策者介绍了倡议联盟框架的最新发展,揭示了这一方法的潜力,它解释了传统的政策分析阶段模型(议程设定、政策形成、政策实施)未能解释的很多因素。书中的表格、图表、方法论附录增强了本书的教学价值。

本书第一部分为理论篇章,介绍了倡议联盟框架的主要内容,倡议联盟框架主要用于分析十年乃至数十年间的政策变迁。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保罗认为应当把政策变迁看做几个“倡议联盟”互相竞争的产物。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政策的分析可能改变一个联盟信念体系的次要方面,但是政策核心方面的转变通常是子系统外部元素发生变化的结果。在第三章中则把“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放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在本书开篇中解释过去30年间美国空气污染政策的演变时,政策的阶段分析方法和传统上政治学家的关注点至少存在两大局限。第一,他们都患了“波托马克热”,即认为几乎所有的重要事件都发生在华盛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大低估了中央和地方机构在实施联邦法律时的自由裁量权,以及这些机构发起和实施创新性政策的能力。第二,他们都忽略了政策演变过程中“理念”的作用——特别是政策辩论的技术所包含的理念。幸运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被政策的阶段分析方法和大多数政治学家的研究重点所蒙蔽。实际上,郝洛克认为政策变迁是以下过程的共同产物:①大范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迁;②一个政策团体中人们的互动,这种互动既包含对权利的争夺,也包含努力开发更多更好的方法,用以处理政策问题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得知,倡议联盟框架建立在四个基本前提之上:(1)理解政策变迁的过程要求十年或数十年的时间跨度。短期观察具有不准确性。(2)考察重点是“政策子系统”,观察影响政府针对某个政策问题的决策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情况。(3)政策子系统应该包括政府间的维度。(4)公共政策可以被归结为信念体系,也就是一组价值取向,以及实现这些价值取向的因果假设。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为案例研究部分,把倡议联盟框架应用于几个政策变迁过程的分析。由于作者希望案例能涵盖大范围的政策领域和政府权限,所以本书案例涵盖了六个不同的政策领域:中等教育、航空管制、供水、电视业管制、能源生产和土地使用。与此同时,这

些案例还涵盖了几个政治体系:其中三个案例是有关美国联邦政府的,两个案例是涉及美国州政府层级以下的政府,一个案例涉及加拿大。

倡议联盟框架的主要观点在案例中似乎是得到了这些案例的支持,但同时,这些案例也对倡议联盟框架提出了几处修正和补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案例肯定了倡议联盟起到简化十年或数十年政策变迁过程中数以百计的政策参与者的关键作用。一个倡议联盟包括来自各个政府层级很多政府和私营机构的政策参与者,他们有着共同的政策信念并试图通过影响各种政府机构的行为来实现这些理念。{政策读书报告怎么写}.

从外大陆架石油开发的案例课提出一个假设:在一个政策联盟内,与它们的利益集团同盟相比,行政机构的立场通常更加中立、温和。这个观点值得进一步阐述。倡议联盟框架认为大多数行政机构——无论是农业部门、环境保护机构,还是社会福利部门——都肩负着使命,使他们成为一个特定的政策倡议联盟的一部分。它们的使命通常是法定的,并由于机构人员的职业从属性和机构项政策子系统占主导地位的联盟提供好处的需要而得以加强。然而,行政机构不应该被看做统一的整体。首先,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可能属于不同的联盟。其次,由政治任命官员主导的官方机构立场或许得不到机构下属的支持。

倡议联盟框架明确指出,大多数政策子系统,以及政策子系统所包含的倡议联盟,都包括来自各个政府层级的政策参与者。这一原则

是基于对一下几点的认识:①几乎所有联邦国内项目都倚重于州或地方具体实施;②政府间转移构成了大多数州和地方政府预算的很大一部分;③州和地方机构构成了国会和联邦游说集团的很大一部分。

本书还谈到了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在政策变迁中的作用。倡议联盟框架就技术信息和正规的政策分析在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中,以及在政策变迁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假设。这一方法与传统的政治科学相悖——传统政治科学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这一方法也与政策的阶段分析法不同——政策的阶段分析法对政策的分析止于政策评估阶段。

该框架指明了当前政策分析领域主导分析模型阶段分析模型的缺陷,是对阶段分析模型的有力补充,吸收了其他政策分析理论、模型的精华,但是作为政策分析的框架,倡议联盟的分析模型对政策子系统的分析描述不够系统,框架太大,对政策掮客作用的发挥、变量选取的标准都没有做出描述和解释。总之,作为从事长期政策变迁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篇四:《读书报告》

关于医患关系的思考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重新被人们审视,定期的体检逐渐得以普及,有病了就要尽早就医这个意识也逐渐得以强化。医生和患者,一个治病救人,一个康复而归,本来应该是和和乐乐的事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医患关系”这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医生患者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求医行为与行医行为的互动。美国医学史学家西格里斯认为:“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句话指出了医患关系的“狭义”和“广义”两种情形。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医疗者一方)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就医者一方)在治疗或者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是诚信为基础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信托关系,它体现了医患关系双方的价值追求。 1医患关系的模式

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霍轮德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医患关系模式,即:主动——被动模式,知道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在休克昏迷患者、精神病患者、急性创伤者或难以表述主观意识的患者,医生是主动的,患者是被动的,属于主动——被动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求医时病情并不如上述情况那般严重,求医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了解及减轻如食欲不振和头痛发热之类的疾病,此种情况下,患者求医是因为医生可以提供必需的照顾,医生通过诊断、分析和治疗,指导患者和医生关系;而患者则为医生的指导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症状和病史),并依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作。而共同参与模式是针对慢性疾病及有一定医学技术知识的患者设计的一种技术模式,患者不仅主动配合协调,而且进一步参与,而医生则是“帮助患者自助”,如糖尿病患者逐日按照医生所开的处方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

2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2.1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的好坏对医患关系影响极大,一直是患者不满和和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1]。目前很多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服务意识薄弱,认为患者来就诊 就是有求于己,对患者的态度生硬,语言冷淡,无视患者的疑问和痛苦。加上医护人员的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心情紧张郁闷买家具了心里的不平衡,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态度不好,使患者产生反感和不信任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

2.2收费方面

周亮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非医疗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加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的经营和职工的效益直接挂钩,有些医生出于个人的利益,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同时由于医院的关了问题,导致多收费和重复收费的问题,成为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2.3医患之间的差异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生和患者的分工、专业知识、医疗信息的掌握及其各自的权益不同,从而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态度存在差异,对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就出现了冲突[3]。

2.4患者的心理情况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4]。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患者想快速减轻症状、换证多了解自己的病情等问题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其心理负担过重,当这些要求

和期望不能满足时,之前埋下了种种矛盾就会爆发出来。当患者需要把心理压力发泄出来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医护人员。

2.5新型医保政策

新型医保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17%的调查对象对新型医保政策持满意态度[5]。由此可知新型医保政策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只是部分缓解,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现行医保政策,定点医院是事实基本医疗制度的载体,参保人员对新型医保政策的不理解之间归结于定点医院,导致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

3化解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

王蒂楠在《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博弈研究》一文中,对某大型医院2004到2006年三年间医患矛盾情况做全面的分析,将315例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纠纷发生的次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涉及的科室愈加全面,涉及的人员愈加广泛,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对上述纠纷的原因细化分类整理,发现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医患沟通不足、制度执行不严、服务质量不佳、诊疗质量不硬、费用引发的纠纷和其它瑕疵因素[6]。

3.1对于医生方面

医生一方在专业素质和诊疗态度上的提高。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更准确和快速的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或提出建议,避免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者贻误最佳的救治时机。有人说,医生应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但假如我们站在医生的角度,每天有连续八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接待几十名患病情况完全不同的患者,让他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始终是有些强人所难。我的一位老师曾教育我们,如果你不能把患者当做亲人,那么起码你应该把他当做你的朋友。我当时深有感触,对,确实应该是这样的,把患者当做朋友一样,耐心地为其诊治,这是作为一名医生起码的素质。

4.2对于患者方面

作为患者,应该体谅医生,相信医生,患者应该知道,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非常好的,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辛勤的工作在临床的一线,作为一名医生有谁不想把病人的病给治好!然而近年来媒体与舆论的导向却把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降至了冰点[7]。报纸上,网上,最受关注的就是某某医生黑心,某某医生玩游戏耽误救人,某某医院非法牟利,这都直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少媒体能够发表医生的声音,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只关心那些罕见的现象,如此以偏概全,自然会让更多的大众产生误解。再加上医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缺乏相互的理解信任,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遇到小问题时就自然而然认为是医生、医院黑心,继而导致不必要的矛盾。所以,患者应该注意辨别媒体的报道,相信医生的道德水平。

总之,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了社会的许多方面,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媒体、医院和大众共同的努力。当政府能够为让患者就医不再困难,当媒体的报道不再片面,当医院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就医环境,当患者和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能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对方,那么医患矛盾就不会再存在了。

【参考文献】

1.应维聪.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0):1439

2.周亮,周瑞敏.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1):778

3.李菲,程少贤,彭晓明,等.医患关系的主要困惑与对策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22

4.戴倩丹.现阶段医患关系的主要困惑与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3(4):237

5.柳洪州.新形势下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企业导报。2010.11:245

6.谭浩,法律规则对医患博弈的影响分析,医学与社会,2009; 22(8): 44-45.

7.王星明,王艳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中大众媒体的责任.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

(8):571-572.

儿科一区 刘艳侠

篇五:《《我们的经济政策》读书报告》

《毛泽东选集》之《我们的经济政策》读书报告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化学学院 2011级化学师范4班

指导老师:张世友

今天,我拜读了《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第二版、1991年6月印刷)。其中,特别阅读了第130~135页《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我们的经济政策》。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一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这个报告是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作的。读后,不但使我更加了解了我们党早在战争时期的困苦,更加敬重我们的革命前辈和先烈们!也使我认识到经济工作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的工作,虽然在当时是为了保证战时的需要,但是,它也为革命胜利后的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我在想,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该文中,早在一九三四年,毛泽东就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

在全中国卷入经济浩劫,数万万民众陷入饥寒交迫的困难地位的时候,我们人民的政府却不顾一切困难,为了革命战争,为了民族利益,认真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只有我们实行了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经济建设工作,才能挽救全国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见134页)。毛泽东当时就指出了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每一个单位、部门或家庭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只出不进,终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立地吃陷,终会变成难为无米之炊的。文章中的“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很赞同,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时代,显得尤其重要。“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话吓退了多少腐败分子,但是最近用得不多了,贪污枉法的不法分子也明显增多了,如果学学毛泽东惩治刘青山、张子善的决心和魄力,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会事半功倍的。

是的: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联想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印发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中办发电[2013]3号)。我觉得,奢侈浪费历来如洪水般销损着建设的堤坝,腐化社会风气,毒害人的心灵,损伤国家 1

元气。奢侈浪费与贪污腐败往往是交叉合流且兼而有之的。正如古人所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侈浪费是大贪,也是大恶,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重点研究细化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改进会风的15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努力做到实际支出低于预算;简化会场布置;倡导代表发言紧紧围绕会议会议议题,不讲空话套话,不作汇报工作性、一般表态性发言;改进会议简报编写发送方式;按照中央规定的字数和时长做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会议的报道,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留给基层代表;坚持代表统一乘坐大车制度,尽可能不封路,合理控制交通管制的规模和时间;机场、车站和代表团驻地不搞迎送仪式;代表入住的房间不摆放鲜花;严格执行会议伙食标准,坚持代表集体吃自助餐,不安排高档菜肴、酒水;不接受各单位、部门、团体向代表赠阅的图书、参考资料或产品,控制非会议材料的发放;不组织代表参加与大会议程无关的活动;不组织宴请活动,不举办大型联谊活动,不赠送礼品、纪念品、土特产品,不搞专场文艺演出;禁止产品供应商以大会名义进行广告性宣传;严格控制会议工作人员数量;按照简约、简朴原则安排各项会务,节约每张纸、每度电、每滴水,从严控制租用宾馆等,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立见成效。

特别是,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今年1月,继八项规定之后,中央又出台“六项禁令”,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半年多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跟进,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落实八项规定的意见、措施、规定、办法或细则。

这些,都体现了中央节约、反腐的决心。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腐,我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参与;节约,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也积极执行“光盘”行动。特别是读了毛泽东选集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批示后,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应该勤俭科学消费;我们应该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们要讲究科学饮食;我们要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提倡绿色消费。我们更要文明理性消费。比如:在餐厅适量点餐,剩餐打包。多用“公筷公勺”,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点“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如此种种,觉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有实际行动,要能持之以恒。“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 2

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