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蜜蜂的对话

时间:2021-11-10 19:29:23 200字

篇一:《养蜂人和列宁的对话》

养蜂人和列宁的对话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晴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引到这来的?”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来的。”

养蜂的人奇怪地问到:“我的小蜜蜂,是怎样把您引到这来的?”

列宁高兴地说:“我从家里往出走,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完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我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们,开门的果然是您。”

养蜂的人很佩服,说:“您真是爱观察爱动脑的人,几只小小的蜜蜂就能把您引到这儿来,您不愧是伟大的人!

山西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高思淼

篇二:《蜜蜂课文》

【课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教学过程】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侧重理解重点段第三段课文。教师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引导孩子们自读自悟。接着交流,缘着问题导向,搞清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参与其中并积极引导,辅之以板画。最后,让孩子们看着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给人以启

发的是:理解中有语言积累的练习,口语表达的练习,还渗透理清一段话句序的练习。教学思路清晰,点拨语言精当,毫无多余的话。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thread-9037-1-1.html)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生: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

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点评】 同样是第三段课文的三句话, “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这一问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把阅读引向深入。显然,这一步教学重点是落在发展思维上。他们从列宁的行动推想列宁的心理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有什么特点呢?一是让孩子们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想象列宁的心理活动以丰富文本的内容;二是紧扣文本语言文字,指导思考问题的方法:列宁细心“发现”、仔细“观察”,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三是把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统一起来,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达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的。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生: 读)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表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再来读读整篇课文,想一想再来说说。

(生读全文)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点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学习最后一段课文。利用课文中的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讨论“图上画的列宁与养蜂人,到底谁在说话?”这里打开了一个思维空间,激起了矛盾冲突:有的认为养蜂人在说话,有的认为列宁在说话,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解读。另一个是回到课题,提升学生的认识,“向导”是谁,蜜蜂到底会不会引路?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到启示:要像列宁一样,要会观察,会思考,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看认真想,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一、导语。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蜜蜂,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在不会说话的蜜蜂的引导下,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二、自读自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与蜜蜂的对话}.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2.自读交流,小组合作,相互讨论。

3.汇报成果。

(1)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很要好。因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从“常常”一词可以看出。“常常”是时常、经常的意思。

(2)“亲自”的意思是自己亲身去(做,找„„),因为列宁想找养蜂人谈谈怎样养蜂,往常派去找的人不在,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只好亲自去找。

师:“往常”是什么意思?

(“往常”是过去、平常的意思。)

(3)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所以列宁就找到了养蜂人。

师:那么列宁当时是怎样来分析养蜂人就住园子里的呢?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做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师: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语气读最后一句话,体会“果然”的意思。

(“果然”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学生展示路线图。

小山上→发现花丛蜜蜂→园子里→小房子

(5)师:养蜂人看到列宁时会怎样呢?“惊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惊讶?列宁又是怎样说的?“向导”是什么意思?。

(养蜂人感到十分惊讶。“惊讶”是“惊奇、不可思议”的意思。)

(因为养蜂人不知道是谁带列宁来的,所以感到十分惊讶。)

(列宁笑着说,是您的向导蜜蜂把我带来的。)

(“向导”是指“带路的人”。)

(6)回顾全文,感悟列宁为什么会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看图对话朗读。

1.投影文中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擂台赛。

四、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五、课外搜集除蜜蜂会识路外,还有哪些动物也识路?

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

看、发现:许多蜜蜂

列宁 仔细观察:采„„飞进„„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找到了:小房子→养蜂人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蜜蜂引路优秀教学设计,原文地址:/Article/201303/71573.shtml

篇三:《蜜蜂和蚂蚁短文答案》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1,人们回去赞美它们;同样很勤劳但人们只是夸奖蜜蜂;为人们能吃上蜂蜜;自己;会付出的人是会得到赞美的。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人们称赞蜜蜂,不称赞蚂蚁。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都是早出晚归而人们只赞美小蜜蜂。蜜蜂的勤劳是人们。蚂蚁勤劳为的是自己_。从中看出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1、填空:{与蜜蜂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