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五柳先生的一封信800字

时间:2021-11-10 18:58:25 800字

第一篇:《作文:致五柳先生一封信》

致五柳先生

尊敬的五柳先生:

你好!再次捧读《五柳先生传》,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我第一次读你的诗。那时,我仿佛看到一个高傲的身影,伫立在山水田园之间。一种无名的力量吸引着我,走进你的世界。

你往来于山野田间,信手采撷美丽的诗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那样天然,那样悠闲,让我领略到你激情田园的随性和洒脱。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又让我看到你躬耕的艰辛和生活的困顿。读多了你的诗,我才发现田园中的你并不总是飘逸的,你也有常人的烦恼。

你不同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打铁,是他改善心情、表达生命态度的一种方式,他不在乎有没有人来买铁器,因为他出身贵族,家境富足。二你不一样,躬耕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休闲。你不愿融入娜浊流汹涌的官场,你甚至不愿提起你那个做过县令的曾祖父陶侃。正因为这份高傲和自尊,你选择了下田劳作,早出晚归。从你用写诗的手拿起农具的那一刻起,你注定成为一位卓尔不群的田园诗人。

不少向往田园的人,花费巨资,在山野间盖起庄园别墅,然后住进去写些所谓淡泊隐逸的诗。只有你,肯贴近土地的肌肤,倾听他的呼吸;只有你,肯真正与农人为伴,以田园为家,身居陋室二笔耕不辍。你描绘的山水画卷,欣赏起来很轻松,走进去才觉得路途遥远。 我想看清你的脸——啊,原来是一张黝黑而又多皱的脸,但你笑得那么轻松,深邃的眼里透出柔和的光。从你的诗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而是一个洞察世事的老人,一个寄情山水田园的智者。

即使岁月已飘然逝去,我依旧为你倾心沉沦,我的心依旧为你荡漾。

此致

敬礼!

第二篇:《22.五柳先生传(答案)》

众望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第22课《五柳先生传》 课型:新授 主备人:张涤非 审核人: 课时:总第18-20课时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等词语。

2、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 了解作者守志安贫、淡薄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总第4—6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走近作者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嗜( )酒 辄( )尽 短褐( ) 箪( )瓢 ....

人之俦( ) 衔觞( ) 黔娄( )(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不知何许人处所 因以为号焉 于是,就 每有会意 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或置酒而招之 有时 造饮辄尽 到,往 就 曾不吝情去留 舍不得 离开 ...环堵萧然 空寂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戚戚 忧愁的样子 ..

3.古今异义。

造饮辄尽 古义:

每有

会意

..

亲旧知其如此

赞曰 .

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给五柳先生的一封信800字}.

(1)亦不详其姓字 .

2)亲旧知其如此

..

(3)以乐其志 活用类型 解释 .

5.特殊句式。

(1)因以为号焉。 ( 省略句:因以之为号焉)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倒装句: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第一段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介绍了五柳先生的生平、志趣,其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格);“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爱好);生活贫穷,却安然自若。

2.文章第二段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概括了五柳先生的人格实质和思想境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答: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

通过这种种叙述,刻画了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答:这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本文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一、基础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嗜( )酒 辄( )尽 短褐( ) 箪( )瓢 人之俦( ) .....

衔觞( ) .

2、解释加点的字。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曾不吝情去留 ....{给五柳先生的一封信800字}.

(2)造饮辄尽 (5)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3)期在必醉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C. 常著文章自娱,颇师己志。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现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

(2)表现五柳先生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句子是 。

(3)表现五柳先生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句子是 。

5、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初读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求甚解 (3)造饮辄尽 ..

(2)或置酒而招之 (4)既醉而退 ..

7、文段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志趣?

8、文中写五柳先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有什么作用?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第三篇:《五柳先生传 答案》{给五柳先生的一封信800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4.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嗜(shì) 酒辄(zhé) 尽吝(lìn)情 俦(chóu) ....

短褐(hè) 箪(dān)食 汲汲(jí) 觞(shāng) ....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矣”。号,别号。

性:人的本性。

嗜:爱好,喜欢。

或:有时。

置酒:摆酒。

招之:招来他。

造饮辄尽: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期在必醉:期望,希望。

曾不吝情去留: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空寂。 短褐穿结: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箪(dān)瓢屡空:经常是空的。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以,此。

俦:同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2)一词多义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多)

以:因以为号(把)

以此自终(凭借)

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的)

黔娄之妻有言(助词,的)

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如:晏如也(„„的样子)

亲旧知其如此(像)

(3)词类活用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古今异义 亦不详其姓字(古义: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今义:文字。) 赞曰(古义:传后所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表达的意思。) 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5)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6)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

2.作者链接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3.文体链接

传记,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或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三、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初步阅读课文,用原句填写。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点拨】

(1)宅边有五柳树(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四、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志趣 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