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郑人买履

时间:2021-11-10 17:57:03 200字

篇一:《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 ) (2)操( ) (3)宁( ) (4)罢(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鞋子 (2)拿 (3)宁可 (4)集市已经解散

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郑人买履》练习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 ) (2)而忘操之 ( ) ..

(3)反归取之 ( ) (4)先自度其足 ( ) ..

(5)吾忘持度 ( ) (6)及反( ) ..

(7)至之市( )( ) (8)市罢( ) ...

(9)遂不得履( ) (10)试之以足( )( )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

答:

答案

一、解词

1、 同“座”,座位 2、 拿,带 3、 同“返”,返回 4、 量 5、 量好的尺码

6、 到,等到 7、 到; 到……去 8、 结束,解散 9、 终于 10、它,代鞋 ; 用

二、翻译句子

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三、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郑人买履》测试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字。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

(4)反归取之( ) (5)何不试之以足( ) ..{200字郑人买履}.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1)测量(2)尺码 (3)尺码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 (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 (5)鞋子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

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

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

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动词,到〃〃〃〃〃〃去) (4)而忘操之 (代词,代尺码。 )

3.翻译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 答:(1)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确是有的。

(2)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3)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刻舟求剑》练习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 ) (2)遽契其舟( )( )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 ....

(5)求剑若此( )( ) (6)不亦惑乎( )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这则寓言的主旨是什么?

答: 一、1、 渡 2、 立即,匆忙 ; 雕刻 3、 从 ; 到

4、 这 ; 不译 5、 像 ; 这样 6、 迷惑,糊涂

二、 1、他的 2、他

三、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主旨: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

篇二:《小古文——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简介

郑人买履(zhèng rén mǎi lǚ):《成语词典》谓出《韩非子》:“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也有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谓)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他去集市时,忘记携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以后,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市场上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你的脚去试穿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其足(duo 第二声):量长短,动词。 6.而:表示顺承,就。 7.置:放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到了。 12.之:到„„去,往。 13.操: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就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及:等到。 2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 24.遂:最终。 25.曰:说。 26.宁(nìng 第四声):宁可。 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8.自信:相信自己。 29.以:用。 30.吾:我。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不知足 <走进文言文>答案 (1)量长短 于是,就 通"返",返回。通假字 (2)等他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等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打烊了。 为什么不试穿一下呢? 我宁可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信自己的脚。

主题{200字郑人买履}.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 词语解释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不懂变通,死板恪守的人。比喻遇到问题,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灵活变通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语 法主谓式句型用作定语、状语,是含贬义的成语。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守株待兔。{200字郑人买履}.{200字郑人买履}.

反义词

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翻译下列句子 :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返回市场,市场已经结束。于是就没买到鞋。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④忘持度: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死守教条,要学会变通。

通假字 :

坐:“坐”同“座”,座位。

反:“反同”“返”,返回。

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人。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篇三:《《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

时间:2012-9-14

教学目标: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

3.领悟这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

教学难点:

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过的寓言导入“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等。

二、寓言特征: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来寄寓较深的道理,进行劝喻或讽

刺,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

三、提出学习文言文的要求

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过程我们要注意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平时可以自备一部《古

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

方法如下:

1.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程度。

2.把握重点实虚词,根据语境联想拆解。

3.熟悉文言特有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式等。

4.逐字逐句翻译,采用“对”(一一对应)、“调”、(调整语序)、“补”(补

充成分)的方法,使句子表达完整。

四、学习《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韩非和《韩非子》

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师从荀子,著有《韩非

子》其书,这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五十五篇,文风犀利,有很

强的说服力。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

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

成为成语。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等。

2.检查预习(见课件)

3.朗读:先按要求读,再与(朗读录音)比较

4.疏通文义 :

结合书下注解,自行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

5.难句为例子讲解(文言特有现象)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这是一种定语后置结构,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郑人”。译为现代汉语可灵

活多样,如:“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郑国有一个

人想去买鞋”。定语的后置结构是为了突出中心词,对于“郑人有欲买履者”来说,

是为了突出“郑人”,因此,翻译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最符合作者讽刺郑

人的原意。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句中的“无自信也”是“无信自也”的倒装。古代汉语中,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

语时,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无自信也”如果直译,应是“不相信自己”;

考虑到郑人的话是对“何不试之以足”的回答,所以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