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私人财富报告

时间:2021-11-10 17:10:06 200字

篇一:《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招商银行与贝恩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近日,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合作后,双方第四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人民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深耕,私人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的信任和依赖度进一步增加。中资私人银行在不断探索境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创新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加大境外市场战略投入,致力于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打造境内外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百万

报告指出,2013-2014年,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在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的拉动下,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而相较2010年年底已经翻番。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着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 高净值人群普遍看好未来两年金融投资

《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国企改革、垄断行业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全民创新等对内深化改革政策,以及“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等对外开放政策尤为关注。整体来看,受访高净值人群未来1-2年内对实业投资的观点呈现分化,约19%的受访者考虑在未来两年增加实业投资,约57%选择保持,而有24%考虑减少投资。针对实业投资的不同领域,仅有不到10%考虑增加对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投资热情相对集中在创新行业和消费服务业,这客观上符合政府希望积极引导创新型行业发展的导向。

与此同时,受访人群普遍看好未来两年金融投资。超过5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

高净值人群关注精神财富的传承

2015年调研显示,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但高净值人群仍然希望将“财富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在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与此同时“财富传承”的重要性排序则从两年前的第五位跃居到了第二位。在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系统性地思考和规划如何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效、有益地传递给下一代。

报告指出,“财富传承”如今已成为高净值人群普遍考虑的重要命题,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高净值人群希望精神财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一并传承,在调研中,“脚踏实地”、“勤奋”、“拼搏”等个人品质和素质的传承被反复提及。许多受访者希望有规划、有原则地将物质财富传承给子女,同时期待他们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品格和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家族财富,让财富成为子女生活和事业的助推力。

跨境投资需求更加多元

从境内资产配置来看,在2014下半年至今股市回暖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调高了投资收益预期。包括债券、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较两年前有所下降。股票及股票类投资产品成为投资热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PE、VC、定增等一级或一级半市场的投资比例也大幅提高。

境外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的目的从“分散风险”,开始向“主动寻求海外收益”转变。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和投资性房地产仍然会是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类别,然而与两年前相比,股票等收益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在境外资产中的占比有小幅上升。报告数据显示,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占比从2013年的33%上升到37%。而谈及未来境外投资的资产比例,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超过半数将会考虑增加境外投资,另有40%左右的人士预计该比例将大致保持不变。

互联网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富人群”涌现

近年来政府出台的鼓励行业创新等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新的活力,并催生了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或平台的新型致富模式和“新富人群”的涌现。

这部分新富人群迈入高净值人士行列的时间尚短,他们中大部分是因从事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创新型行业而在近几年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从职业构成来看,以一代企业家为主,在新兴行业通过自主创业致富;另外还有部分是职业经理人或企业高管。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岁以下的年轻高净值人士。在投资行为偏好方面,“新富人群”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投资风险偏好较强,也更易接受线上私人银行服务。 近来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渐提升和市场上财富管理产品不断涌现,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业务的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

报告指出,受访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业务渗透率从2009年的不到30%上升到今年的65%,表明高净值人士已习惯于将大部分财富交给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打理。其中,商业银行以其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市场定位,多年来一直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管理着受访高净值人士一半以上的个人资产。

中国私人银行业现已进入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未来财富管理的竞争也必将回归提供专业化投资理财和综合金融服务的本质。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建设拓展海内外平台,为客户提供值得长期信赖的卓越服务。

篇二:《一张图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一张图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2015年5月26日,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合作后,双方第四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中亮点很多:

1、私人财富资产规模越来越大

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握握贷数据调查显示,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而相较2010年年底已经翻番。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2、“传承”越来越受关注

“财富传承”的重要性排序则从两年前的第五位跃居到了第二位,高净值人士希望精神财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一并传承。

3、越来越多富豪主动寻求海外收益

境外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的目的从“分散风险”,开始向“主动寻求海外

收益”转变,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和投资性房地产仍然会是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类别,然而与两年前相比,股票等收益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在境外资产中的占比有小幅上升,境外投资的首选地仍为香港,美、加、澳等也成为不动产投资的热门区域。

一张图就让你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都说了什么。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3大数据

篇三:《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150530》

《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这些高净值人群又有多少是靠多特币登榜的呢?

那么,在这些零零总总的数据中是否有你的身影呢?不管你信不信,新闻联播里的成功并不都是假的,只不过愤世嫉俗的你被盲目遮住了双眼。当你虚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的时候,世界并不是不给你创造财富的机会。就像我在刚接触多特币的时候,如果下意识的拒绝或逃避的话,也许就不会迎来现在的成功。

篇四:《财富管理机构须从多方面入手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盈利突围》

财富管理机构须从多方面入手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盈利突围

2015年6月16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今日发布最新报告《盈利突围 挑战犹存: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私人财富增长步伐稳健,仅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微幅放缓,但财富管理机构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并明确需要对自身哪些关键环节进行投资,才有望把积极的盈利趋势延续至2020年。 本报告是BCG发布的第15份关于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研究的年度报告。报告揭示了全球财富管理市场当前及未来的规模,同时预测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将在2016年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报告还对全球财富管理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基准比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最后,报告还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对内投资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其实现盈利增长,以及在未来实现更加卓越的表现。 报告作者之一、BCG资深合伙人Brent Beardsley表示:“在当今市场中,潜在的颠覆性力量随处可见。监管局势日益严苛,投资环境日渐复杂,客户要求更加多元,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相关趋势,传统模式将难以为继。在市场变化不断加快加深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机构需进一步关注和强化自身战略。”

市场规模。报告显示,全球私人金融财富在2014年增长了近12%,总额达到164万亿美元。近四分之三(73%,或13万亿美元)的私人财富增长来源于已有资产的市场表现,其余部分(27%,或5万亿美元)则来自于新增财富。从区域划分上看,北美仍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2014年私人财富总值达51万亿美元。亚太(不包括日本)首次超越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地区,私人财富总值达47万亿美元。报告同时显示,到2016年,亚太(不包括日本)的私人财富总值将达到57万亿美元,将取代北美(私人财富总值预计将达到5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地区,

到2019年,将占据全球私人财富总值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私人财富将实现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9年底,全球私人财富总值估计将达到222万亿美元。 财富分配。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私人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家庭)总数达到1,700万户,远超2013年的1,500万户。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发达及新兴市场中已有资产的强劲表现。2014年全球私人财富的41%掌握在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手中,与2013年(40%)相比略有增长;到2019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至46%。其中美国仍是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最多的国家,数量高达700万;中国紧随其后,2014年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达400万。与前一年相比,2014年超高净值(UHNW)家庭(私人财富超过1亿美元的家庭)所拥有的私人财富强势增长了11%。

基准比照。BCG对全球200多家财富管理机构的表现进行了基准比照。此次分析囊括了与财富管理机构业绩增长、财务表现、运营模式、销售团队有效性、全职员工工作(FTE)效率、客户细分、产品,以及发展趋势等议题相关的1,000多组数据,并结合多个维度(包括所在区域、所属市场、客户居住地以及不同群组等)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三年来表现最出色的财富管理机构拥有五大关键特征。报告对这五大特征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采用与之相应的价值主张及覆盖模式;在不同的目标客群中严格落实定价策略;提供差异化金融咨询服务;专注于卓越的客户服务,以及精准评估和管理盈利表现的能力。

离岸财富。报告显示,离岸财富管理市场在2014年期间承受了巨大的监管压力;尽管如此,在战略规划和实施层面领先一步的离岸财富管理机构仍有望实现盈利和持续增长。

报告作者之一、BCG合伙人Anna Zakrzewski表示:“客户仍然愿意为稳定的政治和金融局势、多样化的区域分布、优质服务、委托代理,以及丰富全面的产品和资产领域专业能力等优势而支付更高的费用。领先的离岸财富管理机构正在全力推动业务转型,以确保其在未来的市场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

出色投资。报告指出,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明确应从哪些关键环节入手对自身业务发展进行投资,以此来推动未来的增长步伐。BCG在与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合作并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定的模式。例如,北美、东欧在岸机构和瑞士离岸机构在现有业务优化方面的资源分配比例最高(分别占投资预算总额的71%、63%和62%);对它们而言,拓展新业务并非战略重点。其他各地区的财富管理机构在现有业务优化方面的资源分配比例略高于50%。财富管理机构在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所专注的三大优先事项分别为:提升销售团队的高效性(占资源投入总额的17%)、优化数字接口(14%),以及加强与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10%)。

报告的另一位作者、BCG合伙人Daniel Kessler表示:“当然,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仍在全力克服如何吸引新资产、创造新收入,以及更有效地管理成本等传统挑战。与此同时,它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如怎样提高数字化能力,以及应对潜在的颠覆性创新业务模式等。对自身能力建设进行投资已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的当务之急。”

篇五:《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研究报告

一、财富管理发展概述

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与此对应的财富管理市场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已超百亿元。其中主要是由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组成。

1.1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回顾及趋势

1.1.1财富管理定义

目前,对于财富管理的概念并无准确定义,投中研究院借鉴国际经验及国内行业共识,整理后认为,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财富管理范围包括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

按照财富管理的定义来看,财富管理的涵盖很广,会涉及到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等。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同时,财富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私密性:能为人们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和事业的一揽子综合金融和增值服务解决方案。

第二,高端性:可以为人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中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确保资产能带来可预期的增长。同时,由于个体资产规模较大,资产运作起来的更加轻松自如。

1.1.2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推动社会财富快速累积,由此财富管理这一新兴词语取代银行存款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投中研究院将我国财富管理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潜伏期、萌芽期、生长期。

1)潜伏期(1979-1990)

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社会经济及财富都得到快速增长,国家政策摆脱了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发展,居民理财也摆脱了真空地带。但是,银行定期存款却仍然是那个时代老百姓的唯一金融理财产品,而其中国库券由于利率较高,成为人们争相投资的产品。

在随后的80年,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开放了国库券交易市场,每年老百姓都要义务性地买一些。但是手中本来就没几个钱的老百姓很多等不到几年以后再兑现,特别是少做长远打算的年轻人,纷纷在买后不久甚至是第二天,就把国库券以5折的价格卖掉。

自1988年开始,个人可以直接将国库券卖给银行了,但是仅仅在大城市里有交易点,所以出现了许多利用地域差价赚钱的人,目前许多知名人士的第一桶金都来自于当时的国库券买卖。

2)萌芽期(1990-2003)

自1990年开始,中国财富管理进入萌芽时期,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诞生。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所以经常出现暴涨暴跌,以及震惊全国的327事件。

在这一阶段,上市公司数量由最初的13加增长至超千家,上市公司的范围从地方扩展到全国,上市发行品种涵盖A股、B股,还有赴香港、美国发行的H股、N股。而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理财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诞生,理财产品日益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理财选择。2001年,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从此基金和股票成为个人投资这最为关注的金融产品。

3)生长期(2003-现在)

自2003年开始,我国财富管理进入新时代,在这一年,诺亚财富正式成立,理财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债券、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出现、黄金投资逐步放开,房地产步入黄金十年、企业债开始进入人们视线,而股票投资也不仅是单纯的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定向增发、并购成为高净值个人参与的主要方式。 随着《基金法》全面实施,基金专项资产管理子公司业务热情高涨,继银行之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相继进入公募资管行业,资管市场进一步放开、充分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包括第三方理财、互联网金融等在内的各类机构,不断尝试金融创新以满足各类投资者日渐复杂化、多元化的需求。

在这短短的十余年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蓬勃发展起来,平均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创新和进步,更是推动了一系列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理财产品脱颖而出,互联网金融成为新世纪人们最多关注的焦点。

1.1.3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现状及趋势

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财富持续积累,截至2014年,我国金融资产总量接近200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单位存款合计105万亿元。中国财富市场按财富总值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5年末,我国个人可投资财产已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而且随着中国财富积累保持较快的速度2016-20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存款和房产投资仍然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理财方式,其中存款占比为40%,不动产投资占比为35%,其他如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总额相加不足20%。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