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

时间:2021-11-10 13:35:40 300字

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一)

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十三(含答案)

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句话中“随便说说”是只是随口说出来的,不带向往的的意思.指的是_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听贝多芬的音乐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让我们感

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③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2)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3)海面波涛汹涌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答: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他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舒缓,时而明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àn)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chú)熟.

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 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 lǚ)一缕轻纱似(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ǎn)..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zui 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粼”字查音序应查(L),查部首应查(米)部。“霎”字查音序应查(S),查部首应查(雨)部。“霎时间”在文中的意思是一下子。

2、划掉( )里错误的注音或词语。(3分)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7、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创造的这支曲子叫《月光曲》,曲调的感情是那么的徐缓、抒情而又高亢激昂。请你用几句话赞美一下贝多芬,相信你能行!开始吧!(3分)

8、“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文中指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9、“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表现在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10、这部分主要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们感受到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

11、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能不能把“仿佛”这个词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12、当你听到庄严的国歌旋律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二)

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三)

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四)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足成语(2分)

摇曳( ) 教诲( ) ..

白驹过( ) 温文( )雅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②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③莫非它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④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A.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反语 夸张 设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反复 D.反语 夸张 设问 反复

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把改正之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拥有一本好书就好像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

(2)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野生动物。

4、在横线上仿写,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分)

禾苗感激雨露,才有了饱满丰硕的果实;大树感激春风,才有了枝繁叶茂的绿茵;

,。

5、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也在悄然演变。比如,“瘦身”的意思就是“减肥”,“甩卖”的意思就是“减价”。请写出下面时兴的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分) ....

粉丝 。限塑 。

伊妹儿。灌水 。

6、默写填空:(8分)

(1)良药苦口利于病, 。

(2)学而不思则罔, 。

(4)《墨梅》中,寄寓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5)张志和的《渔歌子》中塑造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的诗句是:

,。

(6)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

,。

7、口语交际:期末考试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市游泳馆参加中学生游泳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 (2分)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 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

二、短文阅读理解(40分)

㈠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可就是有一点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

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0分)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2分)

2、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 (3分)

3、“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2分)

4、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3分)

㈡ (16分)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上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A]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B]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上面,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C]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6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处。(2分) 兄妹俩被美好的琴声陶醉了。

3、这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里,最主要的人物是 。(3分)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4分)

答: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3分)

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㈢ (14分)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②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③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④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对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⑤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⑥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⑦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⑧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写着理解和尊重。

⑨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⑩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⑾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⑿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⒀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 。 (14分)

1、第①段写“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答:

2、下面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学了月光曲这一课如果你是盲姑娘你会对贝多芬说些什么300字左右(五)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足成语(2分)

摇曳( ) 教诲( ) ..

白驹过( ) 温文( )雅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②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③莫非它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④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A.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反语 夸张 设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反复 D.反语 夸张 设问 反复

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把改正之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拥有一本好书就好像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

(2)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野生动物。

4、在横线上仿写,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2分)

禾苗感激雨露,才有了饱满丰硕的果实;大树感激春风,才有了枝繁叶茂的绿茵;

5、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也在悄然演变。比如,“瘦身”的意思就是“减肥”,“甩卖”的意思就是“减价”。请写出下面时兴的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分) ....

粉丝 。限塑 。

伊妹儿 。灌水 。

6、默写填空:(8分)

(1)良药苦口利于病, 。

(2)学而不思则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