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时间:2021-11-10 13:29:31 200字

篇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2007年报告中提出来的。他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贫富分化,分配不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农民必须有产权,有产权才有积极性,才有财产性收入。

二、受雇方跟雇佣方必须有对等地位的谈判,出来打工的农民和城里的人都是单个的又是弱者,而雇佣他们的是大企业、是强势,谈判地位是不均等。

三、农民出售自己的蔬菜、水果,牧民出售奶制品或者是牛羊肉。他们也是弱势,采购商是强势。

四、教育制度要改革,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城乡差距较大,再就是城乡社会保障体制,要一律平等。

中国需要培育中产阶级,要把分配结构搞成橄榄形的,两头小、中间大。中产阶级不是根据收入水平定的,中产阶级三个条件:第一当然是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第二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第三是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

让中等收入比重在全国人口中越来越多。从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入手,把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掀起创新、创业的高潮,防止出现停滞状态。中国现在的改革包括土地的确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还有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转型,都表明了中国完全可以避免陷入这种陷阱

篇二:《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内以及国外对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历史经验看,许多经济体可以较快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很少有经济体能顺利超越中等收入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时期,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那么导致“中等收入陷阱”有那些原因呢,又有哪些表现呢?

一般来说,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会出现的一些现象有以下一些:

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导致增长的困境,贫富差距过大。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有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做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是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会产生缩小收入差距的强烈要求。但在缺乏有效的扭转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比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就采取“福利赶超”这类的模式,结果不仅对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最终没能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因此经济增长就停滞不前了。

2、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问题凸显。在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快速城市化的倾向,如果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不能跟进,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城市里面拥挤了大量的人群而无法提供工作以及生活的条件,这些就影响城市的发展,并限制了城市应有的功能的发挥,使经济增长失去了城市这一个重要的动力。

3、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导致升级的难题。当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后,要想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不仅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而且要使这种调整建立在技术进步或创新的基础上。这会给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带来巨大挑战:如果能够实现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便可实现向高收入过渡;如果不能实现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就会陷入增长停滞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很强的国家里面更加明显,这些国家本身没有太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的能力,他们进入中等收入水平本身就是受了发达国家的帮助。

4、应对国际风险能力较低导致易受外部经济冲击。一些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从而受益于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深化。但由于本国经济结构的不成熟,这些国家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因此爆发经济{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危机,使经济发展水平一夜之间倒退若干年。比如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就导致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四点就是一般来说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当然这个总结不完全,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也会导致这个问题。

二、我国目前的现状以及其他国家的情况

我们知道,大多数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截至2008年,如果按照2000年美元不变价格和当前美元价格计算,拉美国家人均GDP分别为4864美元和7403美元。时隔40载拉美国家仍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之列,这与起步时间相近但用时不到20年就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某些东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引人深思。

那么它们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上网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就被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典型,危机频发则成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前有60-70年代的社会—政治危机,中有80年代的债务危机,后有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巴西货币危机(1999年)以及阿根廷经济危机(2001年)。这一切都表明,奉行“先增长后发展”的主流意识及其政策导向,并没有使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反而使两者同时受损。

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一直很严重。资料显示,1970年前后的收入分配已呈现非常集中的状态,基尼系数最低者为0.44,最高者为0.66。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收入分配最不公的是巴西,基尼系数达到0.64,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低于0.48,但仍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就业不足和非正规经济成为持续存在的现象。正规就业大幅缩减,非正规就业比重显著增加,1990-1998年非正规部门(自谋生计者、家庭服务和微型企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61%。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被长期固化,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拉美的职业分层不利于向上的社会流动和收入分配的改善。贫困问题虽然在经济扩张周期中有所缓解,但是程度依然严重。整个拉美地区贫困率1990年达到48.3%,创历史纪录。至2008年拉美贫困率降至33.2%,但是在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贫困率再度反弹。{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拉美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制定经济政策的同时必须将涉及社会平等的因素考虑进来。实施这种融合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建立一个能够制定一体化政策的制度。该制度应该以促进经济政策的社会效应“显现化”为指导原则;应该让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积极参与,特别是要重视贫困者和弱势群体的“声音”;应该完善经济和社会权力部门的协调机制并使社会领域成为主流经济政策强调的重点。简言之,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公正因素,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从拉美国家经验教训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那么我国目前又是什么情况呢?{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首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着各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扩大的趋势,但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全社会各群体的收入水平都呈现了增长的态势,这种绝对收入的增长使得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风险有所下降。

其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对缓慢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受到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出现拉美等国家存在的城市贫民窟问题。虽然这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经济增长失去

了一些机会,但也使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了可持续性。而且,我国还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跟进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化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也被大大消减了。

再次,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资源价格上涨,经济进一步增长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最后,对外经济关系的不断扩展和加深使我国频繁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展和加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这种对外经济关系地位的改变,既加大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也蕴育着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

三、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世界各国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时有着不同选择。发达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等途径也实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拉美国家却因为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和对外经济关系等问题,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对中国来说,目前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为此,改变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进入

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

篇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对策》

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对策

课程名称:

任课老师:

组长信息: 高

刘劳动经济学 罗江 媛12274092 畅12241246

蔡欣璐 12241260{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组员信息: 韩贵名12274066

皮鹤婷12274075

完成时间: 丰12274123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目录

一、中等收入陷阱简介 ......................................................... 3

1.1涵义 ................................................................. 3

1.2特征 ................................................................. 4

1.3发展 ................................................................. 4

1.4争议 ................................................................. 5

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 7

三、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对策 ............................................... 9

3.1 整体情况介绍 ......................................................... 9

3.2 日本的产业结构转型 .................................................. 10{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3.3 韩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 12

四、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 ...................................................... 15

4.1中国的GDP ........................................................... 15

4.2从中国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 ...................................... 15

4.3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16

4.4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风险 .................................. 16

4.4.1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 .............................. 16

4.4.2劳动力成本提高,人口红利消失 .................................. 17

4.4.3产业结构失衡,升级缓慢 ........................................ 17

4.4.4过于倚重投资驱动,环境压力增大 ................................ 17

4.5社会风险 ............................................................ 18

4.5.1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两极分化显现 ................................ 18

4.5.2“阶层固化”显现,城乡“新二元结构”正在形成 ................... 22

4.5.3就业持续困难,影响社会安定 .................................... 22

4.6政治风险 ............................................................ 23

4.6.1深化改革阻力加大,体制变革滞后 ................................ 23

4.6.2腐败蔓延,灰色收入规模扩大 .................................... 23

五、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 .............................................. 24

5.1收入分配改革 ........................................................ 24

5.2经济结构调整 ........................................................ 26

5.3政府转型与社会改革 .................................................. 27

5.4人口红利变化与对策 .................................................. 27

一、中等收入陷阱简介

1.1涵义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每年7月1日,世界银行都根据前一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来修订世界经济体的分类。最新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估计值也被用来指导世行基于经济体的业务分类,以确定它们的借贷资格。2014年7月1日,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如下:

表1:人均国民收入分组情况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有时被称为发展中经济体。使用这种称呼是为了方便,而不是意味着这个群体中所有的经济体都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或其它经济体已经达到了理想的或最终的发展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表现}.

根据IMF显示的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6959美元,排名85。2014年人均GDP为7589美元,排名第80。所以从最新的分类数据来看,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像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以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墨西哥智利的人均GDP早已超过12000美元。截止2011年世界银行的归类,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在4036-12476美元之间,智利显然已可以被认为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1.2特征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除了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金融体系脆弱两个特征,其余8个特征包括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基本上都是属于社会方面的。许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当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造成经济停滞不前。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问题丛生、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社会动乱,成为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1.3发展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这是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陷阱最初的解释和表达方式,仅仅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现象做出了描述。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进行详细分析的,最早出现在世界银行为总结亚洲金融危机十年来东亚经济表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这篇报告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它由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印德米尔特·吉尔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霍未·卡拉斯共同主持并于2007年出版,报告对于东亚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了阐述。报告指出,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时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在该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它们基本都不适用了。因此提出,对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来说,它们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策略促使其成功跨越,因而中等收入阶段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

世界银行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之后,这一问题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许多财经媒体开始大量引用这一概念,并把“中等收入陷阱”看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认为它是低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国外财经媒体和相关研究报告的影响下,我国舆论很快接受了这个概念。用关键词为索引查询常用的文献数据库,在Elsevier 和Wiley-Blackwell这两大文献数据库中,中国学者第一篇以“中等收入陷阱”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即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研究员所撰写的题为《有没有‘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与中国涵义》,其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认可“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

之后,我国一些著名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于“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论证。例如,林毅夫、王一鸣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郑秉文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角度,马岩、周其学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等问题进行了阐释。胡鞍钢、王宏淼、曾峥认为从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所出现的“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它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江时学教授以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为例,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研究。他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与世界银行(2006)发布的概念最为一致。他提出,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会上升,而它的产业结构及科技创新却未出现显著的改善或进步。其结果是,它既不能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从而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他认为,世界银行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不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而是指劳动力成本上升后遇到的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况。

1.4争议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般规律还是国别个案?2007年以来,世界研究机构和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纷呈。大致归纳起来,我国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实质,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论断。

第一种论断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般规律,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中不可逾越的阶段。胡鞍钢等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并不仅仅是现在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曾经也出现过类似“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如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冲突等现象,其他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过程。郑秉文、马晓河、全毅等也提出,其他发达国家在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主要是由于三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其在各个阶段持续保持经济的增长动力。钱运春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研究认为,西欧(选取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在1913~1950年期间是西欧“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并且认为工业化生产方式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论断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案,不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高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会陷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例,而不是通论,并非魔咒。

清华大学《“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课题组认为,对于中国进入“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