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1-11-10 13:18:58 800字

篇一:《关于故乡情作文800字》

关于故乡情作文800字

关于故乡情作文800字

我喜欢仰望天空,喜欢蓝天的纯洁与宁静。然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却难见到那片蔚蓝,偶尔一团团灰纱般的云从头顶溜过去亦或堆积在天边。我愈变得怀念故乡,怀念那一头湛蓝的天空。

离开乡味儿浓浓的故乡已近一年,对与在外求学的游子来说,思乡的心是那么的深切。乡情像一根坚韧而绵长的丝线,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我心中,无论我走到那儿,它总伴着我一路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

无数个不能成眠的漫漫长夜里,我总会充满温情的怀念我的故乡,如河底的卵石般沉淀在我心中的往事又被我重新捞起,浮出水面。

蓝蓝的天空,在湘南我的故乡里,在青山绿野的映衬下,显得平淡无奇,却又深邃、宁静。均匀的蓝色染满了整个天空,宁静而纯洁的一望湛蓝,坦荡、广阔,而且深邃,仿佛一场浩荡的音乐在一瞬间凝住了,宏大得震人心魄。又仿佛无边的命运君临高处,不可更改……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不知是在漂浮呢,还是在消散。它们一定也舍不得天空的广阔胸怀,舍不得它慈母般的细心庇护。我常常幻想自己也化作一缕动人遐思的云,装点故乡的风景,也润泽故乡的土地。故乡的天空就是这样缠绵细致地浸染着我忧郁的乡愁。

站立在这片蓝天之下的伏身于厚土之上的无言的生灵——这是广阔的蓝天孕育着的有着同样性格的村民。他们无言,在宁静的生活中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只把他们未尽的心事化作回旋不去的云,永远永远不停的吹拂,在阳光中,在草尖上,在花叶间,在河边河畔,在我们心中……

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有如在初冬时,内心却早已期盼春天的到来,幻想着煦日的春风吹过,坚冰融化成一池春水。尽管美丽的心梦早已如花般被风吹雨打去,但故乡却教会了我让我拥有广阔的胸怀却看待世事,支撑着我走人生。 故乡情已深刻隽永的存留在我的思绪里。于心之一隅,回味一刹那留下的永恒的激情,却咀嚼耐人寻味的故乡情,已成为游子的人生乐事。

篇二:《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孝感》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孝感,那里虽然小,但是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那就是董永卖身葬父,他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取名为孝感,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董永公园呢!

董永公园有十二处景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瑶池仙境和孝子祠。

先说瑶池仙境吧!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美得像仙境,山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竹子下面有一汪湖水,湖水清澈见底,静幽幽的把周围的美景映在湖水中,湖边矗立着七位仙女的雕像,有的在梳妆,有的在洗头,有的在戏水……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公园的中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有名的孝子祠,一进门就会看到董永和七仙女的白玉石雕像,祠堂屋顶铺着青灰色瓦砖,门院粉壁花墙,祠正堂立着记载董永一生的横匾,两旁陈列着有关的文物,院内围墙的十六面窗花浮雕是民间相传中十六个孝子故事的图画。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并没有因为我来到深圳而从我海里消失,反而让我怀念它的亲和它的美。

篇三:《我的家乡在荆门》

我的家乡在荆门,这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未来家乡的山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到处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看不见一丁点裸露的土地,绿色绕城,城在绿中。茂密的森林不仅给我们挡住了风沙,还为我们输送了大量的氧气,让我们生活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

未来家乡的污水经过处理排放出来,竹皮河的水更加清澈,整条河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是人们休闲。散步。健身的好地方。

未来家乡城区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阴;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各种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人行天桥像彩虹一样横跨在街道上,使城市更加美丽壮观。

街道上的人们更加文明,没有吸烟,也没有大声喧哗;买东西的人们不再用塑料袋,而是用环保纸袋和布袋;人们不再乱扔垃圾,而是分类扔入垃圾箱。

未来的家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们更加文明幸福地生活工作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篇四:《赞美家乡荆州的文章》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荆州,荆州是个好地方,我热爱我的家乡。它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演义的故事里的刘备借荆州,指的就是这里呢,所以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多的名胜古迹。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墙;有八岭山的辽王墓;有香火旺盛的玄妙观和章华寺;有流传着一个刚烈的故事的铁女寺等等,现在八岭山的辽王墓和古城墙还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荆州做为一个古城将被全世界的人知道。

今天这座古城已焕发出新的光彩,它有优美的城市建筑、宽阔整洁的街道。

在市中心有一个宽广的沙隆达广场,是全省的十大著名广场之一,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傍晚,三三两两的人纷纷来到这里,有的在跳健身舞;有的在散步;有的坐在休闲椅上谈天说地,享受浪漫的好时光。

从广场穿过北京路,就可以看到中山公园,它是孩子们的乐园,那里好玩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多,,孩子们的快乐也一年比一年多。

荆州还有很多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荆沙鱼糕、九黄饼、荆江牌水瓶、鸳鸯牌床单,活力二八洗衣粉等等,你一定听说过吧?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的家乡吗?欢迎你们来荆州玩,我会做你们的小导游,相信你们一定也会爱上我的家乡,爱上这个古老而精彩的城市。

我的家乡---荆州

我的家乡在荆州,她是一座又美丽又古老的城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借荆州就指的是这里呢!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墙,古香古色的章华寺,还有高大雄伟的万寿宝塔......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如今的荆州古城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

荆州还有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呢!一鲜嫩的荆沙鱼糕,又香又甜的八宝饭,营养美味的洪湖莲籽,看了让你垂涎三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的家乡吗?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来做客!那时候我一定为你们当小导游。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座古老的城市!

荆江大堤

我的家乡——荆州,位于美丽的长江之畔,而荆江大堤则像一条巨大的长龙盘踞在长江两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来到大堤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堤坝下茂密的防护林,它们郁郁葱葱,挺拔粗壮,忠实地守卫着荆江大堤。 沿着大堤向西走,来到廖子河路段,一侧岸边种着许多迎春花,一串串金黄色的花朵在和煦的春风中迎风摇曳,将质朴的大堤打扮得分外美丽。

再往前走,到了荆江亭。这里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纪念碑庄严肃穆,碑身有毛泽东主席的题字,最顶端有一颗鲜红的五角星,它是为纪念一九五二年荆江分洪而牺牲的英雄们建造的。

继续往前走,进入宝塔河路段,就到了清幽寂静的万寿园。万寿园的镇园之宝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宝塔——万寿塔,深褐色的塔体,葫芦形的塔尖,塔身内还嵌有许多汉白玉的坐佛,显得久远而神秘。 最后跃入眼球的便是气势磅礴的荆州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是举世闻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其跨度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那银灰色的桥梁横跨在整个江面,全长达四千多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夜幕降临,桥面就亮了起来,五光十色,就像镶嵌在荆江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荆江大堤既古老又年轻,我为它感到自豪!

篇五:《故土乡情作文素材(二)》

作文素材积累(二)

故土乡情篇

姓名 班级

【写作导航】

农村生活天广地阔,乡村素材取之不竭。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写作上,他们有着城市的学生所无法模仿的姿态、生活沉淀,这就是农村学生的优势。要想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最好挖掘乡土资源,表达浓浓的乡情!

写乡土作文,是我们深入地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真实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其中的人、事、物,能有效地激发我们的情感,从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培养我们写作乡土作文的能力,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家乡意识是写好乡土作文的前提。我们只有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去关注家乡的人和事,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乡土作文。当然在课堂学习中,结合有关课文如:《乡土情结》的学习,体会作者在描绘家乡时所包含着的深厚乡情,同时联系实际,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应该如何反映家乡面貌,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养成观察习惯。乡土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则是取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我们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出自己亲见、亲闻、亲历、亲感的真实生活。

3.提高反映能力。在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生活素材以后,如何将其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确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方面利用学习小组,围绕一个中心畅谈家乡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听家乡德高望重老年人关于家乡的故事。在书面表达的训练方面,我们要养成多写勤写的好习惯,日记周记的形式经常写一写;还可以在班级开设乡土专栏,让学生在专栏里发表反映家乡新貌的文章。

【诗文名句】

1.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好段选登】

①对故乡的情感,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它好像很巨大,又好像很琐细。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又大得无从搬移,无法传递,不可替代。它是天,它是地,它是山,它是水,它和民族.和祖先,和各人逝去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镶嵌在一起,盘根错节地联在一起。它对别人毫无意味,对自己却无比亲切: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又令人终生难以忘怀。

②啊!对不起,家乡的秋,我笨拙的双手描绘不出你的美妙与神圣,但你使我震撼。作为家乡的女儿,我在心里了解你,你打扮的花枝招展,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为了回报生你养你护你的家乡和父老乡亲们。我真心感谢你,家乡的秋,你给乡亲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与希望;你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勇气与自信;你让我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我真心感谢你!{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③《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④我们每个人都是家乡的儿予,家乡给了我们善良,高尚的品格,给了我们博大丰富的胸怀。我们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痛饮过这里明净的山泉,我们赤脚踩过山坡上带着露珠的草地,我们在茅屋里听过农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我们在家乡的怀抱里见到了奔腾涌荡的朝霞。

⑤在故乡的那段日子,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一阵风来,把头上的草帽吹走,吹落到山塘那面的草丛里。于是你想去捡回来,但当你拾起草帽时,说不定草帽下正罩着一窝小山雀,还吱吱啾啾地叫呢。故乡的日子,一个个是可以抚摸的。如前年栽的橘,今年挂果子了:去年放养的鱼,今年可以出塘了;地里的油菜、麦子,都摇着昨日的芬芳;那小拱桥、那石板路、那眼清泉、那塘荷叶,永远那么清新,那么有神,那么勾魂摄魄。

【经典品读】

乡村的瓦{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姥姥的端午

王 瀛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参阅】{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1、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

2、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史铁生《我与地坛》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3、必修四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

篇六:《“家与路”作文讲评》

苏大附中高三语文期初考试作文讲评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阅卷心得】

让我看到你的“样子”

——“家与路”的作文阅卷小记 (执笔:严爱军老师)

本次高三期初考试作文题,完全符合江苏命题特点:“有话说”、“难说好”。通过批阅,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完全应验了命题者的预设,基本都能写对,但是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写好。换句话说,本次写作,庸常者居多,拒绝平庸者很少,我们很难看到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就审题而言,本次文题的命题者很是厚道,在理解方面,没有设置难度,即写作门槛很低,很容易上手。从材料的两句话看,大致有三个立意:一是从“家”的角度写,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是我们幸福与力量的根源。二是从“路”的角度写,道路更是美好的地方,因为道路预示着人在路上的状态,意味着过程,意味着寻找、努力、奋斗,意味着惊喜、梦想与美好,体现着生命的存在等等。三是从“路与家”的关系写,人生既是道路,是一种过程,意味着寻找着、奋斗着、拼搏着;又是一种归宿,让心灵得到休息,让灵魂得到安放,让精神得到回归。

从考场作文看,学生大多是从以上三方面进行立意,均能在话题范围内写作,这是好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对所给材料的高频词判断失误,或者纠结于第二句的“人生是道路还是家”,出现少数的离题文章,比如谈笑对人生、人生是美丽的等。当然,这毕竟是少数。

而最令我们阅卷老师感到担忧的是,这次写作,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从思想角度来看,“出挑者”不多,大路货比比皆是,具体表现如下:

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部分学生将“路”直接连接成上学放学之路,坐飞机的旅程,将“家”理解成身体寄居的地方。部分议论文,直接将作文题目中的三句话作为自己文章的分论点,从“家”出发上“路”,构成人生之路,平面铺开,对话题没有深入挖掘与探究。这是话题概念化的表现,这样文章缺少对话题的独特思考,必然缺少内在的递进与层次。

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在论据选择上,虽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现过于雷同而撞车的“高频人物”。但是,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更多的是新闻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金、顾少强老师等等,或者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整体而言,缺少属于私人化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

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可能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因素,本次记叙文写作,大多在表现“家是爱的港湾”,“人在路途中奋斗”,所选择的素材要么是“现身说法”,以自己求学、中高考的事例来表现,要么虚构一个人物来形成“离家出发、荣归故里”圆形人生,演绎“路与家”的关系,简单图解命题者的用意。如此写作,抽空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很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与认同。读这样的文章,让人有种”塑料人生”的感觉。

四、记叙文标签化,议论文概念化。记叙文的标签表现在:开头与结尾用议论性的文字议论一下,稍微提及“路”或“家”;中间写一件事,内容与中心概念与核心意蕴关联度不大,比如,有的文章前面600字写爷爷奶奶的爱情、写闯红灯,与“家”或者“路”的相关

性不大;但在结尾,作者却大发有关“道路”与“家园”的议论,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议论文的标签体现在:一是围绕“路”和“家”的概念打转或者纠缠不清,从“家”到“家园”,有实体的家乡,有精神的故乡等等,有些学生并未界定清晰与阐释清楚,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随便安放“家园”概念;二是“论点+事例”现象比较明显,缺少中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顾自”地议论,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

写作是一种倾吐,或者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者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主张。“诗者,志之所志也”,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独特的、私人化的东西。尤其对于应试写作,在同一命题下,你的写作唯有“长相独特”,唯有突出“这一个”,才能让读者记得住,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才能从芸芸众文中“突出重围”,表现出独特的自己。

为此,在今后的高三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表现个性,表现出独特的“这一个”,是我们的着力点和突破。我们以为,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是积淀写作素养的第一位。对于高三而言,阅读决不能让步于刷题,更应进一步加强,并保证阅读始终居于学习的首位。通过广泛、系统的阅读,软化学生心灵,促进精神成长,培育心智发展,这才是高三写作指导也是高三语文学习之道。当然,阅读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相关环节跟上,比如归纳与整理,摘录与点评,反馈与提取,等等,怎么更有实效,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与实践。

二是从技术层面入手,指导一定的写作技巧。无论是哪一类文体、哪一等级的文章,都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需要一定的 “写作智慧”,而往往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比如记叙文写作,一定要有“萤火虫屁股”意识,要有亮点,有吸引读者的地方:或精于描写,或善于抒情,或巧于构思,或长于文采等。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写作上的特长,总之,一定要亮点,起码要让“萤火虫的屁股”亮一次。再如议论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积累几个或一个写作素材,打造属于自我的“素材银河系”,记住“一招鲜、吃遍天”;或介绍多种思维论证模式,编织逻辑链,形成逻辑推理,体现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性;或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对于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我们应该始终警醒的是,就作文写作而言,所有的技术指导都属于初级阶段,由此写成的作文应试化倾向明显。写作的核心应该是思想认识与精神素养。小成依技,大成依道。只有通过有计划、系统的阅读,才能点亮文章的“萤火虫”,点亮学生的“心灯”,让学生真正做到精神明亮,照亮属于个人的“样子”。

【学生例文】

1、人生的家与路

高三(1)班 王 孝

人生是一条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渴望着到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人生又是一个家,在路途前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便需要一个家来给我们温暖与安慰。人生也在家与路的不断转换中,使我们到达更远的未来。

在现在这个经济和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人生之路上迅速疾跑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物质目的。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疲于奔命的时候,却忘却了生之大美·。路虽然使我们不断前行,但同时也不要忘却家的存在。小船虽然需要不断前行,但仍然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来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风景,那些生命中被忽视的美好。

人生自然也不能够沉溺于家中,停止前行。不思进取,家会变成一座监狱,将你永远囚禁于其中。你的人生暂停,理想的目的地离你越来越远。

古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总会有得意与失意之时,人生在家与路不断转换中取得一种完美平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诠释了此种家与路的人生。他怀着抱

负与理想做官,贬谪后保持一种旷达坦然,以随缘自适之心面对困境。他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行,但是也同样懂得在“家”中退隐避世。他在此之间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雨,坦然前行,豁达超然,此谓人生之真谛也。

周国平说过,有一种人,当他走运时,揶揄自己的好运;当倒运时,调侃自己的厄运,他既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也不低估命运的力量,只做命运的朋友罢了。的确,人生充满了厄运与好运,我们永远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但以超然心态在家与路之间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漫长,面对前方的未知与不安,我们也许手足无措。徘徊在人生之路上,进退两难。也许你只是在路上一路狂奔,冲向目的地,但是却无方向,白费力气。请记住,以自己的灵魂为坐标,从容走向目的地,无论是路还是家,请坦然面对,在家与路之间寻找人生真意。

2、不失本心

高三(2)胡丹婕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道路,便是追寻理想的一条路。家,是归宿的象征。那追梦路上的归宿是什么呢?我觉得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应不失本心。

纪德曾说:“我愿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烧我的灵慧。”放在今天,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我们愿意为梦想付出所有,拼尽全力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奇迹。梦想或许是一个人人都有又都没有的东西。因为你无法保证在追梦的道路上不会忘记自己的本心,不确定自己最后达到的那个地方是否就是真正的最初的目标。

《少年时代》中的梅森为什么被老师认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就是因为他失去了本心。他片面的认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师能够拥有许多被刊登的作品。于是,他不停地拍,甚至在别人上基础课的时候他还是在影印室里印着自己的照片。他忘了,他想要成为一个拍出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直击灵魂的摄影大师。那这些深入人心的作品应如何拍出来呢?他认为带着一颗真诚的、最初的心去拍。才能拍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因为好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席慕蓉在《蝶翅》中写道:“你的心中有一面镜子,它守护者你最纯真最美好的镜子。”所以当你走路走累了的时候,停下来照一照镜子,看一看最初的心事什么样子的,也嗅一嗅家的味道,这样才有动力继续上路。

《追风筝的人》中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了多少人。活血很多人感动于那一份亘古不变的情谊,我却震撼与那一份坚定不移的执着。也许,“守护主人”是他在那么多年等人归来的源动力。“守护主人”就是他的本心,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他都坚定不移地对主人好,等主人回来。虽然,最后主人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但他的儿子替他做了,也算是不辜负他的一颗初心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能达到终点的人有多少,能不失本心的实现最初的梦想的人又有多少?也许,未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但至少现在,在你行走的每一步每一刻,不要丢了那颗追梦赤子心。

别在路上找不到家的方向,别在路上丢了一颗本心。

3、民谣之路带我回家

高三(4)黄宇杰

“如果有一首歌,它百听不厌,而且越听越新鲜,那这首歌大概就是民谣了。”

一个民谣音乐人是这么形容民谣的,然而于我,民谣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盛夏,我第一次抱着吉他。起初,我只能用手指在琴弦上小心翼翼地拨动,去感受指尖

与弦交错碰撞后产生的几个简单的音符。

但渐渐地,随着学习课程的深入,我领悟到了吉他里的技巧,这让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用这些华丽的技巧组成一首曲子来让听众的耳朵起茧。{有关湖北故乡的作文}.

我发现我错了。

“绞死我吧,上帝,我将死去,随风远去„„”那动人心弦的语句和简单的旋律里迸发出了无限的可能。

一个夜晚,我带上吉他,在空旷的大马路边的石凳上坐下。当时已入秋,微风拂过便引来一丝凉意,更何况爱动的花草还要添油加醋。

音乐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