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时间:2021-11-10 11:43:09 200字

篇一:《中华佛教文化》

中华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佛教文化经历2000多年在我国的发展、演化,与儒、道并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方艺术与思维观念的典型代表。

经由历朝历代的演变、发展,佛教文化已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最初是由汉代传入中国,历隋唐直至当代,中国无论哪个学派、哪位学者,无论是否信仰佛教,都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图饰、工艺木板印刷、音乐等领域中,佛教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代表性遗迹如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宗教性。佛教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无不充斥宗教感情,如造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个性的欲望,只有对画象的崇敬、景仰”,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时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这种创作的信念是设计的主导因素和目的所在。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拘泥于原有形式的独特造像。

思辩性。佛教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先后盛行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派别与体系,传入中国后,更与儒、道等传统学派相结合,使其博大精深。它的经文、偈语、典故,无不充盈思考的辩证性,一般可称为“禅意”。如禅宗思想在二十世纪传入欧美后,就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佛教的艺术利用了多种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禅理,让人明心见性、扬善除恶,具有深奥的思辩性。

融合性。佛教从十二世纪起,在其原来的发源地印度,已逐渐消亡。而中国尤其是唐代以来,佛教发展走向鼎盛,并演化成中国以禅宗为代表的汉化佛教。这种汉化佛教与其原型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同中国原有的正统的儒家、道教相斗争、相融合的结果。佛教本身发展有两重性:一方面佛教思想及艺术形式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发展,如天台宗、禅宗等,而另一方面由于教义同中国传统结合过程中,产生与原意的偏离,而通过译经、求证又回到原有教义上去的趋势与过程。

佛教文化中的精髓利于人更好地去思考人生,找回迷失的自我。佛教文化中的精神值得去学习领悟,它对社会的价值作用很大,利于社会的稳定,利于社会的发展。佛家提倡仁慈,这也是现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一切源于内心,心善则人善。

佛教经典《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禅宗是与《金刚经》结缘最深的中国佛教宗派。《金刚经》全文没有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服”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的心理

那么,到底该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了?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转瞬即逝。人们平时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世界上真正的形相是“无相”。这样,世界上的一切便都不值得执着。

不执著,无念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解脱。因为有这样一份心境才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淡泊;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感受才有了“诗佛”王维心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静谧。

佛教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批判继承,以革故鼎新的态度去吸收佛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来丰富中华名族精神的内涵,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篇二:《千手观音的由来》

千手观音的由来

老师傅告诉我,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的六观音之一,地位仅次于佛。话说千手观音的出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千手观音原来是诸侯小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允准她去,她便偷跑遁去。妙善所在的庙里有500个和尚和尼姑,妙庄王一气之下,一把火把焚烧了这庙院,500和尚和尼姑都被烧死在里面。在庙内修行的妙善也被烧伤,幸被一只白虎驮走获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香山这个地方继续信佛修行,最终成了香山寺院的主持,坐化升天,终成正果。

佛经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妙庄王做了恶,身上长了500个大脓疮,什么药都用了也无济于事。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才能医好。大公主不愿意,二公主舍不得。修行的三公主妙善至善至孝,尽管妙庄王做了那些恶事,一听说要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只眼,砍了一只手给父王作药。妙庄王服药后,全身脓疮消失,身体康复。{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相传出自于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的千手观音像

妙庄王听说香山菩萨献给他手眼,就前来进香参拜。女儿岂能受父亲参拜,见父长拜,妙善就一侧身,成了现在庙宇所供的千手千眼侧身像。妙善的大孝行为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召见妙善公主:“你这大孝子,舍了一只眼、一

只手,我就还你一千只眼、一千只手。”这样,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所崇敬。

故事听完了,不论真假,感天动地的 “孝”和“善”,凄美动人的故事震撼人心。于是乎,这里有名的民间艺人也将此故事编成戏剧《香山还愿》,在耀县长期上演。自此,陕西铜川的这座佛教名山也就和众所周知的千手观音连在了一起。

千手千眼数目之谜

千手观音的千只手如扇面形排列几层,有如孔雀开屏一般,十分壮观。在千手观音像前仔细一数,我发现千手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既然如此,我又好奇了,问老师傅,为什么现在寺庙里供奉的千手观音没有一千只手呢

?

铜川大香山寺供奉着的“千手千眼菩萨”

如此,老师傅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颇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意在利益安乐

一切众生。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佛教认为,三界中有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意趣、六欲天等),两数相乘为一千。

所以呢,千手千眼观音造像并非真塑有一千只手臂和一千只眼,而是采取变通的办法。如今的千手观音塑像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心各有一眼。除了菩萨胸前合十的两手外,左右各塑二十只手,各持刀、枪、拂尘、伞、镜和净瓶等各种神通广大的法器,另外手中各有一眼,实为四十二臂四十二眼。 千手千眼的作用

老师傅耐心的讲解下去,如今寺庙里供奉的千手观音多为立像,这是用了形象化的夸张手法显示观音慈悲的无比广大。

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

香山,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

千手意在遍护众生,千眼意在便观世间。如此这般,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多的世俗功利和物欲,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心灵,其实拥有很多却不知满足,享受幸福却常常怨天尤人,苦苦追寻却又不知所终,最终身心疲惫不堪却又无处皈依。

千手观音前久久跪拜,在这样一处成佛的圣地,寻求心灵的普渡。瞬间,内心似乎在一种前世今生,如梦影般的印证中,彻悟了爱的真谛: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也就会伸出一千双手来帮助别人。

惊鸿一瞥,浮生若梦。面对观世音菩萨,无论信仰与否,在与菩萨慈悲安详的目光的交流中,收摄我心,涤亮俗尘蒙蔽的天真本性,从而活得更滋润、充实和快乐,岂不善哉!

篇三:《参考文章》

一、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概念

总部经济就是辖区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决策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总部的集聚,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 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以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扩大地区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强地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改善我区税收经济格局的建议

(一)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一是建议区政府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参加的区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负责总部经济布局规划、政策制定、资格认定、证书颁发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日常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新型服务业,大力引进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和特殊人才,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完备的产业支撑、良好的科研支撑和充足的人才支撑。 三是加大对总部积聚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为总部企业创造优良的商务环境。

四是财税、工商和统计部门要增加总部企业识别标志,建立总部企业信息库。建立总部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区各政府职能部门要将总部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定期召开经济情况通报会和意见征求会。

五是总部企业凭认定书可享受由辖区招商部门全程代办工商税务等相关手续、享受行业重点企业待遇等服务。

六是为总部企业融资、上市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七是配合做好通关协调工作,为总部企业在货物进出关、主要高级管理者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

(二)发展楼宇经济的建议

一是要充分认识楼宇经济巨大经济效益。按照打造楼宇经济的统一要求,由政府组织协调区有关经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是要搞好楼宇规划,确定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点区域,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路、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商务氛围,创立品牌。

三是要建立全区性的楼宇信息平台,汇集全区楼宇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合理利用。政府责任部门应积极主动联系开发楼宇的有关人士,通过了解新开发楼宇的定位、规划思路及开发后有意在此楼宇投资进驻企业信息,争取工作主动。

四是要建立健全楼宇招商属地责任制,进一步加大楼宇招商引资、引税力度,使引资和引税有机统一、同步推进。{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五是制定适当优惠扶持政策,吸引高附加值企业入驻。

要搞楼宇经济,要搞楼宇,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楼宇的核心是什么?楼宇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楼宇的核心跟总部经济的核心是一样的,楼宇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砖头瓦片,不是水泥玻璃墙。{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刘易斯是全世界公认的城市发展战略专家,他在自己著作中有一话叫讲到城市,城市是什么?他说得很好,他说城市是人的器官,我们中国的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会长朱会长的话和刘易斯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城市是人的故事,怎么样解释城市是人的器官呢?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有两条腿,一双手,一个脑袋,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上班,又要买菜,还要看电影,还要和朋友们去喝茶聊天,你哪来这么多的腿和手和眼睛、嘴巴?你这一辈子要应付这么多事,所以你自己肢体上这些生理功能是不够的,两只手不够,两只胳膊不够,一张嘴都不够,怎么办啊?在咱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上派生出了一些理想的造型,比如三头六臂的哪吒,它有三头六臂可以同时和几个人一起打,还有佛教派生出了千手观音,千手观音他有千只手,咱们的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已经风靡世界了,有的手拿佛珠,有的手拿武器,有的手拿佛经,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我们的城市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三头六臂,我们的千手观音,我们的城市就是我们自己身上派生出来的一些器官,城市从古到今,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到它后来长的历史衍变到现在都是在演绎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人不同,城市就不同,而不像现在的城市化运动,全部都个一样,同一个城市,蒙住你的眼睛只要把你放到任何一个城市,你绝对分不出来这是哪一个城市,我这句话大家肯定是同意的。

楼宇,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它和城市是一起成长的,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的深化进程当中,楼宇现代化和现代城市一起成长,楼宇我们知道,不同的楼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灵魂。你要建房,你就像黄鹤楼和李白的关系那样,一定要懂得唐诗,如果你要建岳阳楼那样的楼,就要像孔子和范仲淹一样,

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如果你要建腾王阁这样的楼就要有类似于王勃和腾王这样的心怀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只有这样你的楼宇才能像中国的三大名楼或者四大名楼,你要建城楼就要懂得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你要建酒楼你就要懂得中国的四大菜系,如果你想建一个独处海边一个空灵的月光下的迪拜大楼的话,那么你最好去朝拜一下麦加,去研究一下清真寺,懂得伊斯兰的艺术感受。

所以,楼宇的本质不是楼宇,楼宇经济不是楼宇的经济,楼宇的本质是人,楼宇经济的本质是人的经济,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的关系。

楼宇经济和所有的概念一样,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总部经济也是一个过程,楼宇经济也是一个过程,其他什么概念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部经济是楼宇经济的升级版”。大家经常讲升级嘛,升级版,从1.0变为2.0,从奔腾一到奔腾二,再到奔腾三奔腾四。楼宇经济的升级版就是总部经济。楼宇它的诞生实际上很早,不管是一层楼两层楼还是十层楼一百层楼,它的主要效应是什么呢?是有效地利用空间,是一种叠加效应,就是刚才几位专家谈到的,在有效的范围内附加更多的东西,从平面叠加变成立面,实现产能叠加、产业叠加、税收的叠加,从一个城市变成两个城市,变成十个城市这样叠加起来。产业叠加还可以做到在一产二产和三产服务业不同的进行叠加,比如工业化,就是工业产业的叠加,服务业就是服务业的叠加,金融就是金融行业的叠加起来。

但是这种叠加我们可以一言道出,它就是工业时代以来产业信息的翻版,不但把一产二产三产这样的产业可以叠加起来,它还有负效应,就是可以把金融危机叠加,把失业进行叠加,科技把很多公司搁在一起进行倒闭叠加,比如说金融危机以来,我前两天看到杂志上看到一个报道,是雷曼兄弟一个职员写的一个记录,他抱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在这里大有所为,去了之后楼宇里面的人把800多雷曼兄弟的人叫到一起说你们现在已经被解雇了,请你们在30分钟之内离开这座楼宇,于是他多少年来的希望在几秒钟内灰飞烟灭,这就是一种叠加,800多一起叠加,如果在一个平面上绝对不可能800多人一起就业,一起工作,一起失业,楼宇经济从几千年前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代,楼宇经济该您必须发展,必须对楼宇进行重新的解读,不能使21世纪的中国还以过去的楼宇理解今天的楼宇。

楼宇在过去是一种叠加效应,在今天当它变成总部经济,变成总部楼宇的时候,它的效应是什么呢?它就不是1+1=2,或者1+1等于大于2的效应,而是1+1=100,等于1000的效应,我上次讲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这句话,作为总部经济的概念理解楼宇的话,它是一种在空间上的浓缩,如果像刚刚成都市领导同志讲的一样,再一个楼上就有十几家著名的总部在这里办公的话,这1+1绝对大于100,这个时空绝不像产业经济一样1+1=2或者大于2,是一种浓缩和凝聚。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类进入殖民化运动以来,在聚集的模式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篇四:《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摘要:佛教与书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同样都历经千年、饱经风霜,也同样坚毅不倒、不断成长。在此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独立进展而是相辅相成的。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古印度东来,几乎参与了大半个书法史的流程而书法作为华夏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所受佛教影响更是弥深。

关键词:佛教;书法;融合

佛教

佛教发源于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按正式文献记载,佛教在汉朝传来中国,非正式文献记载的更早,在周朝时已经陆陆续续传过来,到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最初来的二位法师,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们二位把佛教、佛像、经典第一次正式带到中国。佛教传到中国后因其进足以救济苍生、退足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暗合汉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化氛围而得以生根,在长达两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进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佛教在中国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佛教文化的美学特征

由历代的演变、发展,佛教文化已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最初是由汉代传入中国,历隋唐直至当代,中国无论哪个学派、哪位学者,无论是否信仰佛教,都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图饰、工艺木板印刷、音乐等领域中,佛教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代表性遗迹如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宗教性。佛教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无不充斥宗教感情,如造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个性的欲望,只有对画象的崇敬、景仰”,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时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这种创作的信念是设计的主导因素和目的所在。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拘泥于原有形式的独特造像。②思辩性。佛教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先后盛行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派别与体系,传入中国后,更与儒、道等传统学派相结合,使其博大精深。它的经文、偈语、典故,无不充盈思考的辩证性,一般可称为“禅意”。如禅宗思想在二十世纪传入欧美后,就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佛教的艺术利用了多种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禅理,让人明心见性、扬善除恶,具有深奥的思辩性。③融合性。佛教从十二世纪起,在其原来的发源地印度,已逐渐消亡。而中国尤其是唐代以来,佛教发展走向鼎盛,并演化成中国以禅宗为代表的汉化佛教。这种汉化佛教与其原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同中国原有的正统的儒家、道教相斗争、相融合的结果。佛教本身发展有两重性:一方面佛教思想及艺术形式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发展,如天台宗、禅宗等,而另一方面由于教义同中国传统结合过程中,产生与原意的偏离,而通过译经、求证又回到原有教义上去的趋势与过程。 佛教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如造像,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可以看出,从早期的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风格转向修长秀丽、衣带飘逸的中国传统风格特色;本土化的佛教造像表情自然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所以说佛教艺术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一种融合,儒、释、道的统一融合性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千手观音佛教造像的文章}.

以上分析佛教文化中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由特征可以探讨对设计而言,有三个方面的美

感体现可供借鉴:①象征美。所谓象征美,简而言之,即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造中,借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传达表现一种概括的思想、情感、意境或抽象的概念、哲理时产生的一种审美属性。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如观音像“慈悲、雍荣” 蕴含着救世的宗教情感,四大天王所持法器①喻义“风调雨顺”等。合理的象征性造成设计的深层语义,增加了创作的意味。②意境美。

佛教寺院香烟缭绕、佛相庄严,本身构成了一种宗教的信仰意境。木鱼、梆子、晨钟暮鼓,更增加了悠远静谧的神奇美感。密宗的宗教仪规,禅宗的“顿悟”、“不可言”都蕴涵着这种神秘的深邃意境。意境“这个范畴源出于佛学,乃是无庸讳言的”[3]。宗白华认为意境是以万物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4]意境引导人生的感悟。象诗词一样,佛教的意境营造也具有净化心灵、激发情感思绪的作用。对设计而言,象征美可界定为“物境”的较低层次的美的感受方式,而意境美强调的是“心境”的更深层次的美。③融摄美。这种美表现在佛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调和性方面,即儒道释“三教合一”。佛教的文学艺术、书画艺术、造像艺术并非独树一帜,而是与其他文化形式相融合,如王维等人的禅味山水诗、怀素的草书,八大山人的画等等。融摄美是文化的和谐美观,也是突破文化定势的一种美学思路。借鉴传统,设计要从佛教文化的融摄美中,兼修并蓄传统文化的精神涵义,寻求人们共通的情感需要。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进展起来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策略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作用,有一定的读音„„我们的汉字,以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运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历经千年,不但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被磨砺的愈加耀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不同的色彩。在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以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进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进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进展。 在汉代,西汉时隶书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以此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隶书的四大名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其中《史晨碑》又分前、后两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庙碑》,均未置书人姓名,此前后两碑两刻如出一手,书法端庄严谨,古厚朴茂,是成熟的汉隶,且刻工很精,用笔的轻重顿挫,表达的很清楚,极宜初学。到了东汉末年,钟繇再隶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他创造了楷书,当时的楷书还带有隶意,十分古拙。到了晋朝,二王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块丰碑,王羲之完成了对帖(尺牍)的总结!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小楷《落神赋十三行》更是况世杰作!到了唐朝,唐朝的书法是对前人的高度总结和完备的时代。唐初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再到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的汉字的进展也就此结束了,以后再也没有新的字体产生。到了宋朝,苏、黄、米、蔡,宋四家更是将书法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明末的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王铎,更是魔鬼线条,奇异结构。

书法与佛教

在对书法、佛教和弘一法师都有了较为简单的系统的了解之后,我们就简略的探讨一下佛教与书法的融合与进展。

首先,以佛教的传播来看。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靠佛教经典,因此弘扬佛法,离不开写经与抄经。最早的写本佛经,多数是由佛教徒和在家居士发愿写的,主要发自一种宗教的虔诚,一则是因为以书写佛典,流传于世,具有极大的功德,这是一件自利利他的事。再则是因为佛教要求佛徒通“五明”(内明,指精通佛典。医方明,指精通医术。因明,指精通逻辑。声明,指精通语言。工巧明,指精通书画音乐算术等种种技术)所以历代僧人中不乏杰出的书法家。除写经和抄经外,佛教还大量地刻经。房山云居寺石刻佛经,是由慧思的弟子静琉发愿创刻的。这部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罕见壮举的石经,不仅在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保存着自唐迄明不同风格的书法变迁资料。经幢也属于石刻佛经的一种,或矗立于佛殿前,或置于寺塔旁,被称为佛教的“立体宣传点”。它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既是一种建筑艺术,又是一种金古书法艺术。此外,还有如果说佛教造像“代表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造像的铭文题记则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高峰。尤其是南北朝佛教碑刻中那种古拙、雄健、朴美的神韵,那种结体与章法中“计白当黑”的奇趣,那种运笔中的蛮荒力量;成了有清一代书家“尚碑”的楷模。著名的如北齐《崇因寺碑》、魏碑《龙门二十品》、隋碑《龙藏寺碑》、唐碑《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等。后世碑学家对碑刻题跋的赞美,代表了书法艺术“回归自然”的审美倾向。 其次,佛法的佛性与书法的特性,铸就了二者的不可分割性。如书法的汉字实用性助扬佛教的传播佛法。因为以印度最初传入的经文是梵文,必须经过翻译成中文,才能广为传播。大凡历史上传播经文的佛家弟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与书法功底,才有可能胜任此项工作。历史上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不仅历经艰辛,而且唐三藏善通梵文,传经翻译,名动朝廷就是实例。再有佛法的佛性与书法的特性都具有广泛性、人人普及性。佛法的佛性:佛法的基本教义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宽容性和包涵性,佛法的爱是无限的,这种理念符合所有人们崇尚和平,崇尚美好生活的愿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它能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作用和气势力量,即状物抒情性,与佛教的广布性、禅意入妙精神指导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佛徒与书家具有相同的参悟经历和感智意境。佛徒对佛经的参悟与书家对法帖参悟都要经历相同的曲折,才能悟到妙处,才能得道成佛。书法临帖孤灯静摹,徜徉在古人法帖释读感悟之中,虽然有些枯燥,虽然有些艰难,但每当书法技艺上有所突破,每当能感知书法前辈大师的作品意境而进入创作佳境,悟道得法后的那份喜悦和佛教中的佛徒大师何等的相似。同样高僧悟道为了寻求历代修道成就者们对于修行体验的直接诠释,修行参学则成了他们心性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历练功课。中国书法艺术的升华正是因为有佛教徒的感悟教化和不断追求才有佛法与书法共同的切合。

第四,书法和佛法一样,其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定”字。双方都通过静虑的策略,守其一“定点”,产生顿悟,而发出智慧的光芒。

第五,由于书法与佛有许多相通之处,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僧人书法家以及与佛教颇有渊源的书法家。这里就列举几个例子,如:释智永,陈、隋间书法家,名法极,王羲之七世孙,山阴(浙江绍兴)永兴寺僧,人称“永禅师”。智永近承家法,远涉张芝,工于楷、草,其书法被称为是以南朝过渡到唐代的桥梁。他的墨迹留存于今的有《千字文》和《归田赋》,其中《千字文》最为著名。

八大山人,即朱耷,为明朝宗室,僧名传綮、刃庵、个山、个山驴、个屋、驴屋等。八大山人的书法风格,章草似索靖,行书近米芾。行草书均秀健清新,用笔方圆相兼,结体俯仰欹侧,纵横奇正,笔势相携,似散而不散,疏朗有致,并将秃笔的意趣加以发扬,形成为含蓄

圆和的个人风格。

王曦之字逸少,世称“右军将军”,山东琅琊人,与僧交好,曾为僧人达摩多罗舍宅建归宗寺。他草书、隶书冠绝古今,其手书《兰亭集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而究其内容,则充分表达出一种超然出世的佛教情怀。

颜真卿字清臣,世称“颜鲁公”,其家学渊源中有着浓厚的佛教思想。其五世祖颜之推着《颜氏家训》,强调子孙要“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与僧皎然,熙怡等过以甚密,清人彭际清着《居士传》,收有颜真卿一传。有《多宝塔碑》、《竹山堂莲句》等作品传世,其《祭侄文稿》被尊为“天下第二行书”。仅仅以以上五点就可以体现出佛教与书法之间源远流长、相互交融的联系硕士论文,以及弘一法师的经历及其书法造诣都令人无比信服。可见书法与佛教在中华文明的大熔炉中,已经深深的融合在一起了。

篇五:《收藏:佛教美术寻踪》

收藏:佛教美术寻踪

购买艺术品是一件非常有情感色彩的事,就像恋爱一样,只有你爱上了它才能长久地欣赏它、保护它。真的有艺术品让你觉得特别喜欢,那么你的膝盖都会颤抖起来。

法比奥·罗西(fabio rossi)是意大利人,30年前他的母亲安娜·玛丽亚·罗西(anna maria rossi)在英国伦敦创立了rossi rossi画廊,3年后法比奥取得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位,遂加入了母亲的画廊。

安娜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到亚洲不同国家旅行,那个时候她年轻、漂亮、敢作敢为,独自周游世界。正是因为一次旅行,她开始和佛教艺术品结缘。我那个时候在喜马拉雅山系一带走了一圈,最早到阿富汗,然后是印度、尼泊尔,稍晚的时候到了西藏。安娜第一次见到的佛教艺术是犍陀罗石雕艺术。因为犍陀罗艺术融合了希腊和罗马的艺术风格,和欧洲艺术一脉相承。安娜被这种东方文化的欧化表达方式深深吸引,她说:那次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旅行之后,安娜沉醉在佛教艺术品里,她在意大利开始了对佛教艺术品的专项收藏与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画廊。

犍陀罗艺术诞生于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即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融合印度、希腊、罗马以及伊朗文化的多元化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成为中国、韩国、日本佛教艺术之源流。佛教艺术在亚洲世界被广泛接受,并植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精湛的造型艺术。安娜亦开始对喜马拉雅山区的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包括尼泊尔、西藏及蒙古的艺术品,也因此影响了儿子法比奥的人生。

从1974年开始,11岁的法比奥在暑假便开始和母亲游历这些国家,亦在1975年到访中国香港及台湾。这令他接触到更广泛的亚洲艺术,因而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比奥说:我从11岁至17岁一直随母亲一同游历亚洲。每年的暑假都在印度、尼泊尔、中国香港等地度过。高中毕业后,我想加入家族企业,但我决定首先要获得学术背景,如果在事业上不尽如人意时,我或许能教书、做研究或在博物馆工作。这是我为何修读艺术与考古专业的原因。1983年,法比奥移居伦敦,并在修读艺术和考古学学士及硕士学位的同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修。1988年毕业后,法比奥便参与家族事业,因此画廊命名为rossi rossi。

从一开始,法比奥和母亲就决定一方面进行艺术贸易,另一方面致力于教育大众。因此,画廊开始举办不同的专题展览及出版多本具有专业性的目录,当中更辑录多份由学者编成的论文,亦被多间亚洲图书馆列为参考书目。当中最让法比奥引以为自豪的是1993年出版的《西藏的曼陀罗画》(tibetan painted mandalas),书中列出14幅13至16世纪的曼陀罗作品,是现今难以完成的画作收藏。法比奥说:我们相信,教育是我们事业的基础,没有知识便没有认真的收藏。

法比奥认为,喜马拉雅艺术源自喜马拉雅地区,面积大致覆盖包括西藏、尼泊尔、北印度、巴基斯坦西北部以及蒙古国,其艺术主要为佛教艺术,也会涉及印度教和西藏地区的苯教。喜马拉雅的一切,尤其是西藏地区,很久以来都深深吸引着西方人。香格里拉神秘传说广为传颂,丰富了西方人对世界另一端的想象。19世纪以来,从喜马拉雅地区返回的旅行者不断带回来自那里的手工制品,从而为西方,尤其是英国许多博物馆藏品奠定了基础。这种兴趣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增加,关注点渐渐转向美学方面,而非向人类学、民俗学方面发展。

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藏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相对而言,喜马拉雅艺术学术研究及收藏的重心在欧美,许多西藏艺术、佛教的重要学者来自欧洲,如德国、意大利、法国。朱塞佩·图齐(giuseppe tucci)是意大利著名的东方学家,在藏学界、东方学界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他于1926至1954年间先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进行了8次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其一生论著极多,关于藏学的主要有:《拉萨和喇嘛教》《西藏的寺院》

《图齐西部藏区学术考察报告》和《印度西藏》等。他被公认为是促使世人对西藏历史的认识趋于理性的推动者之一。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如洛克菲勒三世、诺顿·西蒙(norton simon)、托马斯·普利兹克(thomas pritzker)等极具影响力的收藏家,喜马拉雅艺术在欧美私人收藏与博物馆中都相当活跃。世界范围内都在举办一些开创性的展览,学术领域也一直有新的研究发现。

法比奥曾经手过一件极其华美的约10世纪尼泊尔弥勒菩萨造像。当时我刚刚认识20世纪最伟大的收藏家乔治·奥尔蒂斯(george ortiz,1927~2003),他正开始收藏喜马拉雅艺术品,而正在此时,另一位非常卓越的收藏家向我致电表达他想出售他藏品中最优秀的一件,即弥勒菩萨造像。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乔治,几天后,我们达成交易,成交价几乎刷新了当时的纪录。法比奥回忆道。乔治·奥尔蒂斯是玻利维亚驻法国大使的儿子,在巴黎长大,在英国和美国接受教育。一次去希腊的旅程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并成为20世纪全世界古代艺术品最重要的藏家之一。

法比奥最引以自豪的是在25岁的时候,第一次将藏品售予博物馆,对方是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是一件约14世纪的西藏千手观音唐卡。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rossi rossi画廊在台湾进行了两场商业展览。2006~2008年,台北故宫佛教艺术小组成员李玉珉赴英国伦敦rossi rossi画廊,购藏了三件具代表性的印度佛教造像,分别为3世纪的古印度犍陀罗菩萨立像、7世纪克什米尔地区金铜佛坐像和2至3世纪秣菟罗女药叉栏楯。

篇六:《佛教文化资料》

摘要: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对于动漫设计、产品设计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