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没有性生活的文章

时间:2021-11-10 11:41:14 100字

篇一:《有关防治性文章评价》

朱静 2011级13班 神经病学 学号:21100447

对2010年第1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防治性文章的评价

在当今的临床医学杂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防治性研究的文章,防治性文章在当今医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要求研究成果必须真实可靠,应用于病人和人群必须安全有效,有良好的重复性,而不能以假充真造成恶果,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结果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后得出,才能是真实的,可靠的,才具有实用价值,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使得防治性文章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下面我根据防治性研究与评价的六条标准客观的对2010年第1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有关防治性文章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我校图书馆2010年第一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方法:逐篇翻阅2010年第一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的所有文献。该杂志共有55篇文献,其中有关防治性的文献10篇。记录有关防治性文章,并按照防治性研究与评价的六条标准进行评价:

⑴病人是否真正随机分配,接受防治性措施的试验。

⑵是否观察和报告了全部的临床有关结果,病例观察是否采用了盲法。

⑶被研究的对象是否明确,即是否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⑷是否考虑了统计学上和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⑸防治性措施是否确实可行,即实用性如何?

⑹结果是否包括了防治研究纳入的全部病例。

结果

在逐一翻阅2010年第一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的所有文献中,共有55

文献,其中有关防治性研究的文献10篇,前后对照研究的文献9篇,病例分析8篇,病例报告9篇,队列研究6篇,病例对照研究8篇,交叉对照5篇。

10篇文献中只有1篇文献介绍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其余9篇均未介绍。

10篇文献中均观察和报告了全部的临床有关结果,但没有1篇采用盲法。

10篇文献中有7篇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有3篇未详细介绍。

10篇文献中有9篇考虑了统计学上和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有1篇未做统计学处理。

10篇文献中全部的防治性措施都切实可行,且对研究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10篇文献中9篇文献包括了防治研究纳入的全部病例,有1篇文献有失访病例。

10篇文献入选研究对象都有可比性。

10篇文献有3篇文献未写明不良反应,有5篇文献的疗效评定过于简单。

讨论

(一) 病人是否真正随机分配,接受防治性措施的试验{关于没有性生活的文章}.

随机分配是采用某种随机方法,使纳入研究的每一个受试者都有同等的机会进入

试验组或对照组,从而平衡组间一些已知和未知的对疾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

避免夸大和掩盖疗效,同时随机还能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意愿的干扰,消除

混杂因素,保证两组的可比性及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在所评价的文献中,

有9篇文献采用随机分配,仅有1篇文献介绍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如《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一文献中“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余9篇文献只提到随机分配,未介绍具体方法。10篇文献均有可比性,如《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文献中“,男28例,女1o例,年龄7O~86岁,平均年龄(76.2±5.7)岁;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7O~82岁,平均年龄(75.6-4- _6.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差异都有较强的可比性。对于没有介绍具体分组方法的文献,其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引起质疑。

(二)观察和报告全部的临床有关结果,及采用的盲法

对应于不同防治措施,要观察相应的全部临床有关结果,所评价的文献中,都对研究的防治措施的衡量指标有关临床检查结果进行了观察和报告,盲法旨在减少或避免由于患者、治疗者和(或)观察者由于知道分组情况而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偏性,采用盲法可以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在实验中的影响,盲法分为单盲,双盲,三盲。在10篇防治性研究中没有1篇文献采用盲法,所以这10篇文献中会有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会影响临床研究的试验结果,文献的可靠性,真实性有待质疑。仅有1篇文献如《经颅超声治疗联合静脉应用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中说明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0篇文献中7篇报告了包括不良反应在内的全部结果,3篇文献未报告不良反应。

(三)研究对象是否明确

在防治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一般要求对对象诊断和病情判断十分明确,这是确保研究结果重复性的重要环节。在10篇所评价的文献中有7篇详细介绍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如《硫酸氢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病例人选标准:① 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② 头颅CT或MRI排除有脑出血;③ 发病时间在6~48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④ 发病年龄<8O岁。1.1.2 排除标准:① 昏迷患者或大范围脑梗死者;② 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系统出血倾向者;③ 血小板数目< 8O万/mm。;④ 严重全身性疾病;⑤ 严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80mmHg,舒张压> 110mmHg。⑥ 有心瓣膜病患者。”但是还有3篇文献研究对象不明确,如《小剂量肝素雾化吸人对卒中患者坠积性肺炎的疗效》中对于研究对象只是报告了“选取我科2006—01~2008—06发生坠积性肺炎的脑卒中患者86例,均符合坠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均为脑梗死后偏瘫卧床患者。”未说明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所以合格研究对象的选择引起质疑。

(四)考虑统计学和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在所评价的10篇文献中有9篇考虑了统计学和临床上的重要意义,仅有1篇未做统计学处理,9篇文献均按资料类型选用与之相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t 检验或卡方检验),使之更有说服力,临床特征也都采用了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在考虑统计学意义的文献中,一般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率,显著性水平采用P值。对于文献中提出的防治措施,所评价的文献都说明了其临床意义。

(五)防治性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所评价的文献中提及的防治措施,在临床上都便于实施和操作,而对于患者无论

从经济上还是生理上都可以接受,因此具有实用性。如《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中研究方法“1)单治组:成人起始剂量为300mg/d,分早晚两次,首从小剂量开始,如发作控制,则保持原剂量,无效或效果欠佳者每周增加150mg直至症状控制或出现不良反应为止,最大未超过1500g;儿童按5~10mg/(kg·d),分2次服用,可以每隔1周增加每天的剂量,增加剂量每周不超过10mg/(kg·d),最大总剂量不超过35rag/(kg·d);(2)加治组:其原用AEDs不变,添加OXC治疗,加量方法同单治组,每4周观察1次病情,并对发作频率、不良反应、体质量、饮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些方法都切实可行,在临床上,无论从药理还是从治疗方面,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六)结果是否包括了防治研究的全部病例

在所评价的10篇文献中9篇文献都包括了研究的全部病例,仅有1篇文献未报告全部病例,如《经颅超声治疗联合静脉应用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中报告“纳入患者80例,其中拒绝溶栓者5例,拒绝参加研究者3例。最后共72例患者进人研究。”此篇文献有失访病例,但没有解释8例失访病例的原因,对8例失访病例也没有做统计学处理。其余文章据其统计资料判断观察了所有的病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的不依从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失访和中途退出试验的病例应如实报告,并解释原因和通过统计学方法加以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在所评价的10篇防治性研究文献中,发现防治性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察,许多文献都能引起质疑,导致现在的文献水准下降,文献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作风,如在防治性研究中很少采用盲法,随机分配未介绍具体的分配方法,对研究对象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标准,统计学的处理方法要恰当和合适,这些都是在防治性研究文献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能影响到临床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我们应该借鉴好的防治性研究方案,在今后的防治性研究中,设计严谨和科学的方案,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临床工作中,和在阅读每一篇文献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这六条标准进行。养成良好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篇二:《评论性文章怎么写?》

评论性文章怎么写?

(前言)这是一篇介绍评论性文章怎么写的文章,具有可读性,标红为重点。

时间蕊儿:早些时候,与天涯相约在群里给大家讲一下评论性文章的写法,不知你现在有时间没有?

天涯望月:好吧,那就如你所约,现在开始谈一谈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方法,这只能是我自己的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蕊儿:我们要听的就是你自己的看法啊。

天涯望月:我觉得评论文章要写好,首先评论人要站得高。也就是说:一个评论人要有很高的修养水平,就比如观风景,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风景就不同。站在井底,拿着自己看到的东西和读者絮絮叨叨,不仅可笑,而且图财害命,浪费读者大量宝贵且不该浪费的时间。

蕊儿:这应该与作者的立足点有关。

天涯望月:是,也可以这么说,准确的说,评论人要有很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评论文章看似谁都可以写,事实上并非如此,换言之,写评论文章要先修养自己,让自己有思想高度;要有较高的人生境界,让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罪恶,这样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

蕊儿:是的,评论人的人格修养,是看清问题实质的前提条件,否则只能人云亦云了,甚或害人了。

天涯望月:嗯,至少,评论人应该先为人群着想,说到崇高一点

就是能够自觉地关爱生命,发自内心地悲悯众生。我自己觉得,如果没有这点修养,能写也别写,写了会害人,也会害己。 蕊儿:我同意这种观点,你谈到的是评论人本身所应有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确,如果评论不好,将会误导人的思想。评论要了解真相才能说话,不能人云亦云。

天涯望月:我曾经写一篇文章《文字人,你究竟站在何处看世界》(作品详见最后的附件),仔细说了作为一个文字人的责任。我认为如果评论人没有修养,没有人生境界的高度,就会“催生罪恶,引人堕落”。自古“文以载道”,我很传统,我自觉地遵守这点底线,并把“为人生,为艺术,以审美的形式给人向善的力量”作为自己奉行的文字准则。换言之,文字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字自古就是一个人类精神的圣殿,主要担负着净化社会精神、陶冶人性情的作用。

蕊儿:这一点我赞成,记得铁凝曾经说过:文学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其实作为评论的作者更应该这样做。比如前几天发生的“三鹿”事件,针对此事,我们的评论就要从关爱众生说起,作为出发点而写评论。

天涯望月: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写,还要担负责任,正因为这个原因,不能随便写,也不能人云亦云。就说“三鹿事件”吧,我为此写了一篇《自作孽,不可活》的评论,从浮在社会表面的假酒、假药等现象说起,逐渐挖出了文明失落而使礼乐崩坏、道德沦丧的问题的实质,并且指出,如果不解决民族文明失落问题,“四

鹿事件”、“五鹿事件”必会层出不穷。

蕊儿:嗯,评论人的心态、立足点、写作目的及责任。

天涯望月:所以我们就有了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看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也就是特立独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自作孽,不可活》中,我所指出的问题的实质,是我所能看到而别人不易看到,或者没有提出的。如果你所看到的不是问题的实质,那么你的评论文章,必然是隔靴挠痒,舍本逐末,对解决问题毫无裨益,甚至有时,还会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以致亲者痛仇者快。

蕊儿:这不仅是文章视角的问题、评论角度的问题、新颖的问题,而且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对现象深刻分析。

天涯望月:嗯,是的,也就是我们评价人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这人讲话能说到点子上,一针见血”是之谓也。看问题的实质其实已经涉及写作问题了,那就是写评论文章,必须观点先行,观点先行者,中心论点先确立也。自己观点就是你所看到的问题的实质,就是你要弘扬的,你要批判的,或者是你要怒骂的。确立中心论点还有一个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驾驭能力选择比较小的角度确立中心观点,角度越小,我们就越能驾驭,越容易写好。角度越大我们就越不能驾驭,就越有可能把文章写砸的可能。也就是什么都想要说,反而什么都说不清。 蕊儿:是的,这是问题的关键。

天涯望月:这时我们写评论性文章的准备工作做了一大部分: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观点独到,角度小好操作,现在就是准备论据的时候了。准备论据,换言之就是考虑我们的文字有没有说服力的问题,就是说你有没有充分的论据说服读者相信、认同、支持你的观点。一篇评论文章若不能使得大多读者认同并支持你的观点,就是失败的。

蕊儿:嗯,否则,我们写评论文章也是没什么意义了。

天涯望月:是啊,如果论据没有说服力的话,不是你看问题不准,就是你写文章时带着不良的倾向性,那么,再好的观点,再好的意图,也都不能达到关爱生命、解决问题的目的了。 蕊儿:下面就是语言组织的事了吧?

天涯望月:好了,现在谈论文章的具体组织问题。问题看出来了,观点有了,论据有力,现在该构思了。构思的时候,要依据事先确立的中心论点,把问题分成几个方面,或者叫侧面。就比如我们观察一个人:如果把一个整体的人当做中心论点,前面看是一个侧面,后面是一个侧面,外面看是一个侧面,内心看又是一个侧面,每个侧面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每个侧面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为中心服务,也就是人的前后左右内外都是人的分论点。就是说写文章的时候,要分解中心论点成为几个更小的、能够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小观点,来作为分论点。即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的中心先交代给读者,然后以逐个小观点来逐层论述。每层论述的时候,小观点、论据、{关于没有性生活的文章}.

分析都一个不能少,这样就形成了五段式的评论结构。 蕊儿:五段式的评论结构?请天涯详细讲一下。

天涯望月:第一段:概述你评论的对象,以概叙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接着发表你的基本观点,作为中心论点。第二段至第四段结构基本一致,分论点、论据、分析论证,三部分,一步不能少。其基本模式为:分论点+论据+分析+总结。第五段:总结陈述。在这一部分我们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照应开头,辩证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向。

蕊儿:有点“总分总”的感觉。

天涯望月:总括起来,也就是提出问题(中心论点)、分析问题(二至四段)、解决问题。或者叫“总分总结构”。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具体有无穷的变化。

蕊儿:具体讲一下变化,天涯!

天涯望月:嗯,写评论文章,是文字人以文字的形式改造人们的思想,或者说是让读者接受你的思想,从而间接地改造世界,为实现作者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因此,评论性文章一般从具体的社会现象谈起,让读者明白你要分析论证的对象,提出作者对世间万象的看法,然后,分层论证,以让读者信服于你,在这样的基础上辩证分析问题,并提出作者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向,好让读者易于操作,好让政府主管部门采纳你的建议。夸夸其谈,仅仅发发牢骚,是不起作用,甚至会引起社会视听的混乱的。

至于五段式结构的无穷变化问题,你比如,中心论点的位臵,可

篇三:《思辨性作文之一》

思辨性作文之一:

话题作文“人生该不该示弱”

例文一:不向生活示弱

在人生之路上.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有时固然可以示弱。但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却向我们昭示:我们不需要向生活示弱。

不向生活示弱,就是要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谁不渴望我们的世界美好、社会和谐?谁不赞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在渴望,仅仅在赞美,却忘记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面对生活中诸多不良现象。我们很多时侯以“弱”示之,选择了观望,选择了退让,选择了逃避。于是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我们常常抱怨慨叹。殊不知,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恰恰是别人抱怨的对象。《论语》中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是的,为了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更需要表现出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不向生活示弱,就是面对挫折不幸永不放弃。生命如白驹之过隙。又如荷叶上的一滴露珠,在这短暂的生命中,难免会遇刭许多挫折与不幸。对此,我们仍然需要以百倍的热情与努力来展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而不可示弱。失聪的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海伦•凯勒依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成就了伟业;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依然顽强地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力扫”的巨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面对不幸甚至厄运,他们都选择了顽强选择了热情与更为艰辛的努力。也正是这种不示弱的精神,使他们彪炳千古。

不向生活示弱,就是坚守理想与真理。在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不解嘲笑诽谤谩骂乃至失去生命的危险,对此,那些伟人已经用他们的行为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永远不让理想和热情搁浅,不向生活示弱与屈服。屈原面对“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现实,选择了怀抱理想投江面死;张志新面对被割舌的危险,毅然选择了坚持真理;布鲁诺面对教皇的淫威,坚持日心说而投身烈火。他们以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了理想与真理的尊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壮歌,以自己永不示弱的精神,让人们在沉沉暗夜中坚守着对黎明的渴望。

生命短暂而且仅有一次,如何看待这样的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古人虽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之语,但其中的“小”己明确告诉我们,这仅仅是一种小智慧。面对生命这样一个永恒的命题,永远怀着高昂的斗志,永远怀着永不熄灭的热情,坚守理想与信念,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让我们把永远不向生活示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例文二:适度示弱天地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个人的勇敢。我们提倡不能示弱,不甘示弱。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要勇于坚持勇于奋斗。这固然不错。但是,有时适度的示弱却可让自己的天地更加宽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柔弱的芦苇,在暴风中弯腰低头,此后又挺直身躯。这是自然现象。就我们的人生而言,事事逞强,处处逞强,时时逞强,有时会适得其反,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因此,要学会适度示弱。

适度示弱,是一种智慧。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并不涉及大是大非,也并不是原则问题。诸如朋友间的误解,夫妻之间的争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等。若一味地逞强,有时会失去难得的友谊,让夫妻间的感情蒙上阴影,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加深。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忍”一“退”,便是适度的示弱。它需要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胸襟。

适度示弱,是一种勇气。在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远大目标。难免会磕磕碰碰,有时还会遇到似乎忍无可忍的事情。在这时,适度的示弱,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以积蓄

力量,去实现远大的理想。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败,落得乌江自刎,可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说,逞强示勇需要勇气,那么,适度示弱也同样需要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