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文500字

时间:2021-11-10 11:02:32 500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文500字(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直以来,如何写好作文都是老师、家长关心的问题,方法建议也有很多,但我认为模仿是最好的方法。朱光潜说:“像其它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这几年我在作文教学教与学全程之作文模仿中(仿句仿句、仿段仿写)也稍有一点新的体会,以求正于大方之家。

一、作文模仿之情感体验

在孩子十几年的生活中很难有大喜大悲、轰轰烈烈、能让他记一辈子的事,而在作文中往往要求孩子联系实际并写出真情实感。这就让孩子很为难。所以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看到:我有一道题目不会做了,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做出了正确答案,由此我知道了碰到困难应该勇往直前,或者从此我有了一双求知的翅膀,能让我飞得更高,再或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诸如此类,整篇作文往往枯燥无味。那这个是不是事实呢?千真万确!相信每个孩子都遇到了,而且写得都是事实!关键在于孩子没有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孩子从出生开始哭了、笑了、高兴了、不高兴了、生气了都可以表现在脸上,但是怎样把这些情感诉诸文字,并且感动读者,这里有很多技巧。但光是技巧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明确地找到自己的情感。 2009湖北高考优秀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这样写道:“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

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泪汪汪的眼眶。”小作者给我们写了两段送别,第一次是“我”和奶奶送别爸爸、妈妈,第二次是爸爸、妈妈送别“我”。在这两次送别中小作者很好地找到了自己的感情,第一次是对爸爸、妈妈的不舍,看着渐行渐远的汽车,小作者泣不成声。第二次作者看到了妈妈“泪汪汪的眼眶”,看到了妈妈的不舍,因此“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也让人感到心田温暖。

抒发情感的好段落在中外名著中比比皆是,在学生的习作中也常常出现,要想找一个理想的范本很容易。一个好的范本的标准应该是孩子看了能让他感动,能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的他就会去模仿作者的章法,写出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或许有点牵强,但相信孩子写得会越来越顺手。

二、作文模仿之情境创设

一篇好的作文,肯定是以情动人的。能以情动人首先感动的是作者

自己。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是给读者创设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萦绕的是作者的情感。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给读者创设的月下荷塘,幽美、安静、曼声细语,带着自己的些许忧愁。读者往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朱自清,但又不是朱自清。还有一些经典的情境经常在电视、电影中出现。

2009年高考作文《绿叶·情意》这样写道:“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在这段文字里作者要表现爷爷对老屋的怀念,他创设了多个情境。先写爷爷的“回眸”,这个回眸发生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还带着“浑浊的泪水”,我们看到的是“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作者还写道了“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这样的情境让人感觉是如此的美好,怎能舍得离开?离开后又怎能不怀念呢?在这样的情境里我们读到了爷爷对老屋的深深的怀念、对故乡的眷恋。

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模仿着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在这个情境之中,孩子带着情感去描写一草一木、一风一雨,在一草一木、一风一雨中孩子的情感得以丰富、饱满。

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成功的,这时的作者俨然成了导演兼演员,场景的选择、氛围的设定、情感的流露全在自己掌控之下。

三、在模仿中创新

古人说:“学之为言效也。”意思是说,学习就是模仿。先有模仿,然后才会有创造。模仿符合孩子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先在无形中借助别人的方法和技巧来思考、表述问题,然后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胡适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没有一种创造不是先从模仿下手的。”作文中的模仿绝非生搬硬套故事情节,也绝不是段落的死记硬背。写书法的人知道,一味临摹永远无法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只有融入自己的个性,才能自成一体。一味的模仿只能让自己固步不前,要融入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的作文,才是能够打动人的作文。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文500字(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祖国的历史让我们震憾。那祥和、曲折的起源:秦始皇的威震四海,统一天下;唐五朝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亚洲,纵横宇内……,无不论我们欣喜自豪。然一朝兴,一朝灭,总让人类饱尝艰辛,濒临灾难。同学们,伴随着我们的是安宁、充裕的生活。然伫立它在我们身后的却是祖祖辈辈用精神、用躯体、用鲜血搭建的桥梁。1919年五月四月,为阻止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为废除“二十一条”、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北平的大学生们手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了最高吭的声音。他们摧毁府第,横对刺枪,冲击“敌群”,迸发出内心蕴藏的激情,执著着无畏抗争的信念,显示着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虽不是任命的战士,不能将一把把刺刀直插入敌人的心脏、一颗颗子弹击穿敌人的胸膛。但他们始终记挂着祖国的和平与完整。他们,或被无情押入监狱或血溅当场。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感染着人们,让大家不禁拍手称赞,让人们值得欣慰,让人们看到了不远的光明。他们,是运动的先锋,激励着一队队工人罢工,鼓舞着一群群学生罢课,响应着一个个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了有力一步。的确,我们并不处在硝烟弥漫、天无宁日的时期,但“乱世出英雄”绝不能成为安于享受的借口。我们应记住历史的辉煌,建立更多的自信和坚强,但我们也应记住民族饱尝的艰辛,怎能再蹉跎等待!我们是新时期的新一代,我们不需持枪杀敌,献身报国。因为无愧于自我。我们应做好作为学生应做到的,向着理想的目标奔发。学校要求我们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互帮互助。社会也倡导我们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行法纪……这是对我们品德和意志等多方面的考验。或许路途艰辛,但我们应坚信没有任何“荆棘”可以阻挡我们坚定的“步伐”。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懈动力。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提高自我,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用全新自我,塑造强盛国土。但在向着目标、向着成功进发的旅途中,在这拼搏的生活中,也需我们时刻铭记“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成就卓越的居里夫人教育我们“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的确,我们要塑造未来,但应将自身寄于祖国大地,好好珍爱。而爱默逊也曾告诉我们“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那么我们更应时刻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为自己,为未来和祖国。如今,我们的校园正逐渐扩大;我们的祖国正更加富强;

太行山中黄河水也更加热情膨湃。而我们应坚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紧握拳头扬起手高呼:我们将会把胜利的旗帜竖得更高,舞得更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文500字(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无独有偶,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中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世 间万物都有一个新陈代谢,推陈才能出新。

雨果说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须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推陈出新,而不去步人后尘,墨守成规,拾人牙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文500字(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阅读及答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出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导师和前辈。我理解这句话的真意是鼓励青年人在事业上超过前人。

②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愚昧时代,发展到今天征服太空的文明时期,每一个世纪、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大都在青壮年时期功成业就。他们年轻,稚气未脱,阅历浅,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超过先哲,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戏剧,名垂青史,万古流芳。而他们的学生也像他们一样,又超过他们,推动人类的进步。就这样后浪推前浪,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

③广义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早在求学时代,就攻读了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全部著作,吸取了经典力学的精华。他非常敬重牛顿,但从不迷信前人。他敢于(),敢于(),终于指出了牛顿力学的错误。不错,正如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爱因斯坦是喝牛顿奶长大的。”他出于蓝;他敢于向牛顿挑战,为人类的进步,打倒作为偶像的牛顿,他胜于蓝。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科学家,早年求学于著名画家佛罗基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从画蛋开始,稳步攀登绘画艺术高峰。他虚心向老师学习,但也注意摒弃老师错误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不到四年时间,就超过了名扬四海的业师佛罗基奥。一次,佛罗基奥被邀请为一个教堂画壁画,他画完了基督和两个天使,让达·芬奇画第三个天使。达·芬奇从容不迫地拿起画笔,只用了半天时间,一个雍容典雅、栩栩如生的天使便飘然降落在教堂中。佛罗基奥大为惊讶,自叹弗如。从此,这位威震画坛的一代宗师再也没有拿起画笔,转而研究雕塑了。可见,青年人是完全可以超过前人的。无数伟人的生平证明了这一点。

⑤有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还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虚心向师长学习,用人类全部的精神财富武装自己。青之所以青于蓝,因其取之于蓝;青之所以取得胜利,赢得“胜于蓝”的美名,离不开蓝的栽培和哺育。

⑥我国25岁的女博士黄斌,在英国留学期间,以其对事业兢兢业业、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受到了英国著名科学家、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情谊的森德兰教授的重视。森德兰教授已年逾花甲,身体不好,但他慧眼识才,非常珍惜黄斌这棵破土而出的新苗,主动提出亲自指导黄斌,使她早日获得博士学位。黄斌在老师的帮助下,埋头书堆,昼夜苦读,在学业上突飞猛进。森德兰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黄斌。为了黄斌早日成就学业,他停下了自己手中的著作,放弃了休假和出国讲学的机会。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黄斌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写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她研究的结果,恰恰与导师的理论背道而驰,她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