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诸葛亮

时间:2021-11-10 08:39:36 400字

篇一:《描写诸葛亮的》

描写诸葛亮的作文400字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着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他鞠躬尽瘁的为刘备效力无疑是让汉室统一天下,刘备死后,刘禅即位,由于刘禅不与刘备不同,诸葛亮也以为刘禅是个弱智所以诸葛亮很累。又要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这固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是害怕出差错啊!哎!然而诸葛亮也很假,原来三顾茅庐也不是三顾而是一顾。诸葛亮原来是在刘备下工作的但是诸葛亮受不到重用,才回老家去耕地。当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人才的时候才去找到。诸葛亮也事先想到这一点,为了显示他的高深,回唱歌的牧童,背诗的牧民,当刘备找到诸葛亮后也愿意随刘备出山。所以诸葛亮是一个人才啊! 描写诸葛亮的作文500字

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仅仅是因为刘备对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为了辅佐刘备,诸葛亮将自己的智谋才华都奉献给了他&&

初出茅庐时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仅凭着军中三千人马,就烧得曹操大败而归。接着火烧新野,一把大火,继续就将曹兵烧得狼狈不堪。第三把火就是火烧赤壁,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东风,一把火就将曹操百万雄军烧得兵败如山倒。上面说的这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烧的热闹,诸葛亮也就是靠了这三把火,烧出了气势,也烧出了刘备阵营上上下下对他的普遍尊重。

智夺荆州时的诸葛亮,得知周瑜正在攻打南郡,只是在一旁等候,看准时机,便不费气力夺得荆州,气得周瑜直吐血。玄德取妻时的诸葛亮,明知其中有诈,却只让赵云陪同刘备一同前去关东,去前,你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就保得刘备安全归来,使得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讨要荆州时诸葛亮,得知周瑜心中不服,即将率兵攻打刘备,于是便略施小计,打败周瑜,结果这三气周瑜就把周瑜给气死了。临死前,周瑜口吐鲜血,死前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白帝城托孤时的诸葛亮,明知刘禅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况且你在军中早已深得民心,把刘禅给废了根本不成问题,然后自己当皇帝。可你偏要辅佐刘禅,完全没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此时的诸葛亮明明就可以夺权,可是他就是这么固执,一直辅佐刘禅到死为止。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刘备那三天的苦苦等待,或许是因为刘备的自己的器重,对自己的尊重,或许是因为这承诺多年的诺言&&

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诸葛亮,不仅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更是因为他那信守诺言的精神,那用一生换来的承诺&& 描写诸葛亮的作文500字

历史的天空闪烁着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这两句歌词又一遍在耳边响起。心中似乎有些迷茫。我抬头看看天,那颗星,在哪里呢?历史的天空,又在何方呢?

寻觅――最终发现,那天空,是我的心田。这颗星闪烁着,闪烁着,它的光芒,是金色?是紫色?是灿烂夺目的?还是清幽凄美的?似乎都是&&

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被视为智慧之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对那时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有些关于他的故事,是后人怀着对他的崇敬而编造的。但他在我心中地位并未有任何动摇,光芒并未有任何失色,而是更加伟大丰满和明亮起来,这星所闪烁的光芒也更加明亮了。

他总是努力着,拼搏着,为了他的理想,为了那个遥远得几乎无法实现的梦。既然汉祚终难复,那就只有身歼军务劳。他把后半生都献给了蜀汉王朝,二十七年如一日,直至生死弥留之际也仍是如此。他试图以独木支撑将倾的大厦,用双手弥补失陷的天空,但他阻挡不住历史长河的汹涌澎湃的波涛,而上演了那出五丈原的悲剧。

似乎一切都在为此而作渲染: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正值秋天,秋风萧瑟,秋叶凋零,而蜀汉丞相诸葛亮也在这一片冷清之中,奄然归天。与此同时,一颗流星拖着自己长长的尾巴,从天空降落,恰如人之长逝――难道天地也为之感撼了吗?不,苍天太不公,否则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与秋风?大地太绝情,否则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拟将余生酬知己,业未竟,星已湮&&

如一块飞旋着下坠的玉,脆弱的令人心颤,又美丽的令人心动。

有人说,他生如鲜花之灿烂,死如落叶之静美。

篇二:《关于诸葛亮的作文(共10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我暑假看完了四大名着的三国演义,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那就一齐来听听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吧。

孙权的手下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所以故意跟他说:我能够在一天之内杀死曹操的两名大将。但你务必要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笑着说:我不用十天,只要三天就行了。大家都不明白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程昱问诸葛亮:需要什么吗?诸葛亮说:不用干什么,只要叫士兵做一些草人和船就行了。到了第三天,雾气很大,诸葛亮叫士兵把做好的草人和船放出来然后自我在里面坐享其成,雾很大,曹操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所以以为外面的是真人,所以命令士兵放箭。放完箭后,诸葛亮和士兵齐喊:谢曹丞相送箭。大家最后明白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当然,周瑜也用计杀死了蔡瑁、张允两名大将。诸葛亮早就料到了周瑜会杀死曹操的两名大将,还料到了周瑜会把成就告诉诸葛亮呢!

有一次,诸葛亮由于疲劳过度、积累成疾,他预料到自我会在军营里过世时,临终前对蜀国大军说:你们找一个跟我长得差不多的人来假装我,然后装着很平静的样貌来保守蜀国。跟蜀国大军说完的时候。他对找来自我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们其中必有一个会惹来杀身之祸,在这个军营里,有一个用红纸包装起来的纸条你能够用他来解除你的杀身之祸。魏国的司马懿明白了诸葛亮死后,异常开心!当他信心十足的来攻打蜀国的时候了,发现有两个诸葛亮,三个赵云,司马懿吓得赶紧退兵,然后,很快的逃回魏国,其实,两个诸葛亮和三个赵云都是别人假扮的,所以赢得了死孔明吓死活仲达这句俗语的由来。司马炎立国不久后,看到了诸葛亮侥幸生存下来的后代,他怕诸葛亮的儿子日后会和诸葛亮一样聪明,所以找个借口把他杀了,杀之前,他问诸葛亮对他讲过什么,他很老实把诸葛亮临终说的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司马炎把蜀国军营拆了他发现有一个红包着一张纸条,上方写着:来访者后退三步。他后退了三步。还没站稳,就有一阵轰隆隆的响声吓得司马炎连纸条都掉到地上了,原先是一块砖掉到了地上,当他再拿起纸条后背后写着:我救你一命,请你饶我后代一命。不杀诸葛亮的后代了并且把他封为大将军,大家心里都暗

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智勇双全、顾全大局的人,我也很欣赏他。你们觉得诸葛亮是怎样样的人呢?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二):

我谈诸葛亮

上一周,我们结束了语文第五组的学习,第五组的主要资料是让我们去感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人物,了解主要资料,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在这一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课《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这篇文章以借箭为主线,主要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诸葛亮算天、算人、算地。算天:预计3天后必有大雾。算人:明白雾这样大,曹操必须不敢轻举妄动。算地:明白南岸的船顺风顺水速度快,即使曹操发现也追不上。所以他才敢尽情地在船上饮酒作乐,等到天亮后满载而归。

透过这件借箭的小事,充分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和宽宏超多。也能够看出周瑜的心胸狭隘、忌才妒能和目光短浅。

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遇事往前多想几步,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要轻举妄动,要多动脑筋。在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题,要自我动脑筋去想,努力找到突破口。如果实在想不出来,能够去请教老师,看看老师是怎样解答的,以后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就明白该怎样去解决了。

今后我要多读书,多去感受书本中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的特点,多去体会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阅读的乐趣。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三):{写诸葛亮}.

我眼中的诸葛亮

很喜欢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对那些名著里的人物都十分的熟悉,就说说诸葛老师吧,诸葛老师是一位协助刘备与曹操奋勇斗争的重义名相,在我的眼中,诸葛老师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

让我们试着想一想,假如诸葛老师不跟随刘备帮忙其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必须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况且曹操已经消灭了北方的袁绍,只剩下小小的东吴。如果诸葛老师投奔了曹操,上有诸葛老师掌管一切,下有郭嘉、徐庶等人周密筹划,诸葛老师也可免除凡事事必躬亲,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可他偏偏就要去帮落魄的刘备,这一帮,诸葛老师直到心力交瘁病死也没有与对手抗争完;这一帮,天

下多少人去参军,多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战,致使百姓受尽战乱之苦,颠沛流离;这一帮,牵扯多少英雄好汉争相残杀,血流满地;这一帮,硬是死死的扼制住曹操统一天下、造福百姓的决心;这一帮,究竟有什么可执着的?

如果反之,诸葛老师投奔曹操,天下必定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曹操也能够实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英雄们也可结为兄弟,而诸葛老师也不必心力交瘁直至累死,又有什么不好?老百姓不管谁坐天下,只关心过上真正属于自我的幸福、太平的好日子!所以诸葛老师在我眼中他有人生抉择的失误,至于他的赤胆忠心和天下智绝是无可非议的。

同学们,你们赞同我眼中的名著人物诸葛老师的观点吗?{写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四):

让我感动的诸葛亮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从《百家讲坛》里听着名家津津乐道《三国演义》,最出神入化的莫过于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他的才华横溢,非同一般。

相传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他能一眼识破魏将司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计。他轻轻一摇孔明扇,便有妙计横生;他默默焚香抚琴一曲,便能胜过百万精兵;他静静赏鱼半晌,便会闪现绝佳战略图,刘备三顾茅庐,不禁使刘备心悦如鱼得水。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一把鹅毛扇,一盏孔明灯是诸葛亮的代名词,他只身在茅庐中,却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称奇!他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从不打无备之战――当马谡违令,城内失守时,魏将司马懿引十五万魏兵逼近西,士兵纷纷无心应战,但孔明根据对方的实力,思量片刻之后果断下令:诸军各守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高言大语者,斩首,孔明携两小童焚香弹琴,司马懿固然上当了。而现今物质生活优越的学子们,一到关键时刻,总或多或少的有临时走马观花,草草复习搪塞老师、父母,更缺乏一种职责心,我应时刻提高警惕,不打无备之战。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一样的视角概括对方心理及天气、季节的状况做出不一样的战术策略,如巧借东风。

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天下大计,竟然一夜白头。蜀汉兴建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还不忘

将国家大事――对后主嘱咐,激励子孙后背,我们都明白他不放心,但这是他的职责,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诚。他豪情万丈,大笔一挥,蘸着自我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写下了千古表文:《出师表》,对于蜀汉而言,历史所书写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留给后人的是欲语先流泪,连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也曾泣不成声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大丈夫独有的情怀――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怀?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呕心沥血的二十几年中,他报先帝之恩。本能够借扶不起的阿斗为名,自我完成霸业,但他为了使国家兴旺发达,他北上伐魏,谆谆教诲阿斗成为明君。

啊,诸葛亮,你才华飞扬,令人称奇!

啊,诸葛亮,你心系国家,坚守使命!

啊,诸葛亮,你执着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动,对您所敬仰!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五):

谈诸葛亮

其实,历史对诸葛亮添加了过多的赞扬,却没有人真正地批评过他。

大家翻开历史书,蜀汉为什么会灭亡呢?其实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要他辅佐刘禅,但是他却一切包办,导致刘禅没有任何办事潜力,因此之后信任宦官,导致蜀汉灭亡。

而且,诸葛亮没有把他的本领找个继承人继承衣钵。他在一出祁山时就在天水收了姜维,可一向到临死,他都没有认真教育过姜维,只给了他一本书。

还有,诸葛亮把荆州占住不放,结果与东吴不和,直接导致了关羽的牺牲,间接让张飞与刘备都相继被害。

之后,我们就要讲到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与错误――征南蛮、伐北魏。

其实,当时诸葛亮刚刚打下川地,百姓刚喘息一两年,又劳师出征,劳民伤财,实不可取。而且,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与东吴有不和,后方不固,而魏虽撤胜诸葛亮一筹的司马懿,但急切之间,曹睿还是会首先把兵权赋予他。因此,天时不利,地利不得,人和不顺,诸葛亮的出征实为徒劳之举。

按当时的大势,如果诸葛亮还算有一点眼光,就应派精兵猛将把住北、东、南三个关口,尽力与东吴和好,这是外交;整理好政事,再教教刘禅基本的为君之道,此为内政;最后,再广泛培养人才,精中选精,给自我找个徒弟,再给国家找些栋梁之才,这才是长远之计。等到大势有变,曹睿被麻痹,司马懿真正被疏远时再出兵,起码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

所以,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可悲的人。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六):

浅谈诸葛亮

诸葛亮在有的人眼里,是一位智者,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被万人传颂、受万人敬仰。但是我却不那样认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写诸葛亮}.

他在赤壁之战前,草船借箭,此刻已经是一段千古佳话,但是我却不那么认为。如果曹军放火箭么?他,必死无疑。但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

赤壁之战后,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大恩,还叫关羽去把守华容道以致曹操逃脱,别人都说他那是挫关羽的嚣张气焰。其实不是,他以为关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样一来,关羽的知恩图报就是虚伪的了,关羽的名气就会打折扣。如果没有,他有能够不杀关羽,借机巴结关羽,他早就料到刘备和张飞回说情的,说以叫关羽去华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样一来,天下大势一目了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就应是和东吴平分天下。

别人都说他料定魏延谋反,让马岱杀了魏延是对的,别人也都以为魏延真的谋反,其实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纪录诸葛亮说的一句话,诸葛亮说:若延不归,军便自发。由此可见,他早就料到魏延会不走,他还不事先叫人带魏延走,导致来了一个马岱斩魏延。可怜的魏延死了连名节也没有。

篇三:《关于写诸葛亮的作文》

关于写诸葛亮的作文 卧龙吟 [413400]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周

妙琴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题记 英才之众,莫盛于三国:三国英才,莫过于诸葛。 在这群雄并起、战火连天的时代,你如一条伏龙高卧于卧龙冈之上,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审度着天下大势,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我知道,你并非苟全性命于乱世,你是在等待一位仁君,等待一个时机,因为你有自己的高尚追求和远大抱负。 于是,你等到了刘备。初出茅庐的你面对着无数的轻视和讥讽,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身手。终于,你迎来了博望坡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你安然自若,井井有条地布置着对敌良策,一把大火烧得曹军片甲不留。初试身手便大捷而归,你却一笑了之。我知道,对你来说,这不过是雕虫小技,你的抱负是成霸业、兴汉室。 曹操率兵百万顺江而下,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作文大全 )

你前往东吴欲结成孙刘联盟,共拒曹贼。走进东吴的大殿,面对群臣的侮辱、鄙视和挑衅,你仍然面不改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厉声呵斥着他们的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以寡敌众,舌战群儒,你那尖锐的目光和激烈的言辞,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他们的胸膛。你挥舞着手中的羽扇,泰然自若,众人不觉一惊,面面相觑,尽皆失色,无言以对。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你再也不是一个小小的谋士,如今的你已是蜀汉的丞相。身居高位的你仍然一丝不苟,事无大小,都亲自主持。你是治国之能臣,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正因为你这样公正严明地依法治国,才使得吏治清明,两川人民,才祈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举国上下,无不称道。 先主的逝世无疑是对你的沉重打击,已年过半百的你,为了完成先主遗命,毅然决定挥师北上,平定中原,临走前只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你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事。这时的你,终于可以大展军事才能:在安定,你智取三城;在祁山,你骂死王朗;在西城,你以空城吓退司马懿„„六伐中原,鞠躬尽瘁,一心只为匡扶汉室。你终于盼来了上方谷之战,眼看胜利在望,怎奈天降大雨,只能仰天长啸:“苍天助曹不助汉哪!” 此情此景,何等悲壮!呕心沥血几十年,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躬耕南阳、意气风发的少年,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隆中的远大理想,也随之破灭。你带着无限的悲哀、痛苦、愤恨和无奈,永远地离开了。好一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几千年来,你倍受景仰,你的智,你的忠,你的义,将永驻我心。 文已至此,吾已潸然泪下——孔明啊,“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共存盛德,应叹古今无!”惜哉,惜哉! (指导教师:曹令珍) 简评 英雄已逝,然而英雄之气概、雄才却能穿透时空的雾霭震撼今人。作者以晓畅脱俗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历史知识,为我们开启了时光隧道,带我们领略一代英雄诸葛亮的传奇人生。文章精彩绝伦,宛若一曲感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对孔明先贤的追忆和赞扬。

篇四:《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

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集锦

1、成都武侯祠联

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2、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4、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5、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6、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

敬仰。{写诸葛亮}.

7、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8、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9、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0、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1、沁园春·春秋阁

环境清幽,绿树浓荫,碧水细澜。看朱槽翠瓦,光辉灿烂,雕栏画栋,色彩斑谰。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婀娜多姿饰石栏。游人众,把关公武圣,凭吊一番。

春秋不离身边,夜秉烛潜心反复研。惜居功自傲,荆州失守,穷途遗恨,魂魄归天。气杀张飞,痛亡刘备,不慎一着输满盘。前车鉴,应千秋万代,铭刻心田。{写诸葛亮}.

12、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篇五:《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的作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的作文 无双国土诸葛亮 早在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凭吊孔明先生,今吾不才,借中考之机,作简陋之文,愿扬先生之精神。 是那个且歌且行指点江山的书生吗? 是那个羽扇纶巾剑眉星目的儒将吗? 还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韵蜀汉丞相呢? 你狂笑几声,气绝周郎;你一曲琴音,驱去司马懿十万,足军j你一尊假躯,活仲达不战而逃;你六出祁山,名震寰宇! 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天纵奇才,才冠三国,睥睨天下,谁与争锋?

只可惜,你所侍奉的后主刘禅,就算在整个五千年历史中,昏君榜上他也足以排进前十。 你会取而代之吗?你会建立诸葛氏的天下吗?你当然不会,因为你是诸葛亮。你班师回朝,诛邪斩佞,肃清朝纲,苦谏后主。最后又奋袖挥毫,落笔如龙,写下了前后《出师表》,从此杜鹃啼血,苍鹰哀鸣。你自己不是文人,可这两篇文章却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光芒万丈,因为文中倾注了你一生的忠诚、一生的心血和一生的精神。宋陆游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吾云: 出师表文千古传,至今不觉不新鲜。 忠心如此天可鉴,佞臣何不陷黄泉? 在《出师表》中你也曾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范文 )

”我曾因为这句话而数次动容,假使此生没有刘备,你本该是那个“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隐士,你该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你会朝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晚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这又岂是真正的你,你注定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不是文人。正因为有你,三国的历史才能绽放奇光异彩:正因为有你,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正因为有你,才有中华五千年来智慧与忠诚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说你国士无双,当之无愧:评《出师表》千古文章,也当之无愧!今晚辈陋笔妄造次,还望先生见谅。

篇六:《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

和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集锦

1、成都武侯祠联

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令土木金刚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2、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4、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5、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6、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

敬仰。

7、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8、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9、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0、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