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时间:2021-11-10 08:08:25 200字

篇一:《全国自考行政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行政组织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6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O分)

1、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 ) ①公司②学校③法院④政府

2、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 ) ①长老②法老③国王④元首

3、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 ) ①礼部②户部③吏部④刑部

4、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 ) ①康有为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宋教仁 5、职位是( )

①目标与权责的结合②权责与人的结合 ③目标与人的结合④人、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6、下列不属于辅助机关的是( )

①政策研究室②办公厅(室)③统计局④镇政府

7、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①经济环境②政治环境③文化环境④国际环境 8、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 ①利益、目标上的不同②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③性格爱好的不同④分配资源的有限 9、行政组织目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 ) ①制定目标②执行目标③检查成果④反馈

10、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的是( )

①执政党执政程度和方式的变化②行政组织的规模过度膨胀

③行政组织职能的不断扩张④行政组织人员的变化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构成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有( )( )( )( )( ) ①人员②经费③物质条件④目标⑤人际关系

2、行政组织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方法有( )( )( )( )( ) ①阶级分析法②系统分析法③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④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⑤比较分析方法。

3、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 )( ) ①梅奥②弗里茨③巴纳德④西蒙⑤帕森斯

4、正式的组织结构有如下特点( )( )( )( )( ) ①依法设置②权责明确③活动规范④沟道正规⑤技术失进

5、以下属统率机关的有( )( )( )( )( ) ①国务院总理②省长③乡长④财政部⑤审计局

6、传统领导模式的优点是( )( )( )( )( ) ①权力集中②决策快,执行迅速 ③沟通直接,行政效率高 ④有利于行政机关互相了解、互相协作 ⑤指挥统一

7、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 )( )( )( ) ①服务原则②目标原则③系统原则④精简效搬原则 ⑤依法设置原则

8、为使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编制管理必须做到( )( )( ) ①标准化②程序化③制度化④量化⑤科学化

9、行政组织权力变革的主要趋势是( )( )( )

①横向分权②纵向分权③社会组织向行政组织分权 ④行政组织中地领导者向普通成员分权 ⑤对社会宏观控制从集权向分权

10、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①机构臃肿②权力过大,集中过多

③内部冲突,协调困难④“官本位”思想严重

⑤人浮于事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6分)

1、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有机排列组合构成一级政府组织。( ) 2、中层行政组织称为决策指挥层。( )

3、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构成行政组织的职能制。( ) 4、首长制的优点是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 5、分离制的特点是实行二元化领导( ) 6、美国是最早实行市经理制的国家。( )

7、教育部、农业部、交通部等属于综合性管理机关。( ) 8、地区行署是市政府的派出机关。( )

9、具体地体现我国政府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 10、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不影响行政组织的运行。( ) 11、行政道德是所有社会组织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

12、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3、在一个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 14、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宗旨。( )

15、在我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机关的一部分。( )16、美围的泰罗被称为“决策理论之父”。( )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集权制—— 2、法老—— 3、名誉市长制—— 4、行政组织冲突—— 5、经济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行政组织稳定性与变革性的关系。 2、简述行政组织实施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环节。 3、简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主要依据。

4、简述分权制的优、缺点。

5、简述行政道德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六、论述题(每题 12分,共24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处理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试论我国行政组织处理与其他社会组织职能关系的改革方向。 答 案

一、单选题{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1、集权制——指行政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级行政组织,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的指挥、监督之权力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2、法老——古埃及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专制机构,其国王称法老,拥有立法、行政、司法与军事大权。

3、名誉市长制——指城市政府仅设立一个名誉市长,行政及立法实权皆由民选的市议会或民选的委员会所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

4、行政组织冲突——行政组织中两个以上的人或群团为了达到各自的利益而形成的彼此对立、争执与争斗的关系。

5、经济方面对行政组织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两大方面。

五、简答题

1、答:组织的稳定性是变革性的基础,而变革性是稳定性的必然趋势。没有必要的稳定性,行政组织变革就会陷入一个越变越乱的状态之中,而如果没有变革,行政组织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2、答:①制定目标 ②执行目标 ③检查成果 ④应措调节 评分细则:以上各项应适当发挥,否则酌情扣分。

3、答:①职能种类的划分 ②人口数量的多少 ③地域面积及地势地貌 ④经济发展水平 ⑤行政区划大小

4、答:①优点:第一,地方政府能因地制宜处地事务; 第二,可防止上级专断; 第三,可发挥下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②缺点:第一,分权过度易造成地方本位主义; 第二,容易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容易形成“上有决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5、答:①行政道德指导着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 ②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③行政道德影响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篇二:《行政学复习提纲》

行政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 从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将行政看做政府组织中的行政部门的业务活动(如

魏劳毕);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将行政视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是推行政府职能的活动(如古德诺);从管理的角度将行政定义为,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政务的活动(如怀特);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行政理解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如戈德特纳)

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

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 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

关内部事务的学科,或者说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 行政学的学科性质:(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3)

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4)实证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 行政学在西方兴起的原因(简单题):1.“行政国家”的出现;2.“文官制度”改革

运动的发展;3.多种学科的形成和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 西方行政发展的三个阶段:西方行政学产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

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一、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的《政治与行政》、1912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的《行政管理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

二、成长时期,又称行为科学时期。“霍桑试验”三、发展时期,又称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或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

 中国行政学发展的特点:1.邓小平理论是我国行政学研究及其发展的一面旗帜;2.

改革是行政学研究发展的主旋律;3.总体而言,我国行政学处于建设与发展的研究阶段,中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4.行政学的分开化研究和专业化发展迅速;5.我国行政科学和行政改革研究呈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发展态势。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主要原则(简单题):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改革;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与联系。

第二章 行政职能

 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

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行政职能的特点:执行性、多样性和动态性。

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  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

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 政府职能发展趋势:1.行政职能逐渐扩大;2.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3.社

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可作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4.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论述题):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

理配置的根本途径;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结合;(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3.职能关系的转变: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企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二、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三、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控制市场,由市场引导的宏观调控体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实现三大转变: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公公物品”,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为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相对集中之法权,加强公共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机构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

第三章 行政组织

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表现在:可以调节、弥补正是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

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使组织保持和谐一致,进而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也可以给组织成员以社会满足感,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研究行政组织时,对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尽量降低其负面功效。  行政组织的类型:1.行政组织领导制类型(1)首长制。首长制具有事权集中、责

任明确、决策快、指挥灵便、行动迅速、行政效率高的优势,但首长制易于独断专行、主观片面,造成失误;全力集中于首长一个人,不易监督;易于拉帮结派、营私舞弊。(2)委员会制。委员会制具有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能协调各方面利益,一致推行计划;相互监督,不易营私舞弊等,但委员会制决策迟缓,行动慢,权力分散,责任不明。(3)混合制。混合制兼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点,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弊端一起产生出来。2.行政组织权力体系类型(1)集权制。有点:政令统一,指挥方便,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及时处理政务,机关及个人也容易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滋生官僚主义。(2)分权制。优点:地方和各级行政组织可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切合实际,能适用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还可防止组织和个人独断专行。缺点:权力过于分散,政令不统一,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容易形成地方势力,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甚至产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3)行政组织机构类型: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监督机关,辅助机关,咨询参谋机关,派出机关。

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简单题):(1)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管理。

既要确定各级行政组织的完整性,又要确定某个具体行政组织的内部结构。(2)机构内部人员数额的管理。(3)人员结构和比例的管理。意义:(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基本原则:(1)精简原则。(2)统一原则。(3)编制立法原则。

 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行政组织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必{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然性和必要性。1.行政组织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组织改革是消除行政组织自身的种种弊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 行政组织改革(简单题):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

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改革的具体做法:(1)加强宏观调控部们。(2)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3)适当调整社会服务管理部门。(4)加强执法监督部门。

第四章 人事行政

 人事行政就是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国家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管理。  人事行政与企事业单位人事行政的区别:(1)管理对象不同。(2)管理权不同。(3)

法律规范不同。(4)宗旨不同。

 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简单题):(1)人事行政的地位。人事行政在国家政权和

行政管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行政组织行使职能的基本条件:人事行政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重要条件;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的组织保证。(2)人事行政的作用:第一,保证统治阶级意志贯彻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第二,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国家稳定和社会繁荣;第三,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廉洁奉公的自觉性;第四,有效地培养和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 人事行政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趋势。总体方向: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走向全面的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

 职位分类制度是指根据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

条件等要素予以分门别类,评定等级,制定规范,以此作为考试、任用、考核、任免、升降、奖惩、培训、待遇等人事管理的依据。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强调因事设置、因事择人、因事给薪,使工作、报酬和资格条件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正比例关系。

 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对所属行政人员进行德、能、勤、

绩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查评价,考核的结果作为对行政人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待遇的依据。

 西方公务员制度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2)职务常任。(3)政治“中立”。  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来开了我国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 我国公务员制度指导原则: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路线。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第三,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1)能力开发机制。2)人才激励机制。3)新陈代谢

机制。4)勤政廉政保障机制。

第五章 行政领导

 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

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活动。  行政领导的特点:(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

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使它的明显特点。(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

 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题):(1)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行政领导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1)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第一,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二,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使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的提高。(2)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职位、职权和职责相一致。 行政领导者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与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特点(背):(1)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2)职位的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3)职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来说,既是他们的权力,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力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法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来说,既是他们的权力,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力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职权与职位的关系:第一,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职权与职位有对应关系。第三,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惩罚性后果。 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定规范或领导者自身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对领导对象的影响力。 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1)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首先决定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维护中央的权威是形成、维护和不断强化我国当代行政领导权威的灵魂。(2)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还必须加强组织纪律。(3)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在各层次领导集体内部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4)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5)维护行政领导的权威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 行政领导制度:一是从根本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利开展的制度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至无的放矢。 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合。 行政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领导方式:(1)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行政领导方式。(2)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的行政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在长期的行政领导过程中形成的,对行政领导规律进行的创造性运用。 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论述题)。1.政治素质:(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3)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1)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2)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第六章 行政决策

 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

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 确定型决策是指面临确定的条件和环境,各不同方案的结果也是确定的,因而可按

要求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在面临不可控状态的同时,在所拟定的各种方案中,不同方案在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各种方案结果出现的概率可以预测,因而决策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风险。不确定型决策所处的条件和状态与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只是各种方案在未来将出现哪一种结果的概率不能预测,因而结果不确定。

 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系统原则;4.可行原则;5.择优

原则;6.动态原则。

 行政决策在行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简答题):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

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2.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技能。3.行政决策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 参谋子系统:它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不论哪种形式的参谋子系统都具有集体

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集体性是由于社会问题负责,不确定性因素多,动态变化大,因此解决问题就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这只有众多掌握有不同知识的专家群体才能满足需要;科学性是指参谋咨询人员要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采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来为决策者提供服务,紧靠经验、谋略是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相对独立性,即参谋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地研究和分析问题,不偏不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问题的分析和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不能为决策者所左右。参谋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职能或作用是:(1)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2)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

(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 行政决策的程序(全面掌握):能够大致的罗列出决策的主要环节和了解各环节的

主要方法及其含义。

 问题界定的主要环节:(1)症结分析。(2)原因分析。(3)确切表述。  问题界定的主要方法:(1)类别分析是为了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进

行分类的一种方法。(2)类比分析法是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的成因、特征与类别等因素进行比较。(3)假设分析。(4)层次分析。  目标确定的主要方法:(1)综合指标法。(2)主要目标列举法。(3)目标排序法。

(2)综合评分法。(5)逐步淘汰法。

 后果预测

 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1)确定标准。(2)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

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3)合法化。

第七章 行政决策

 行政执行的原则(原理):1.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统一的原则2.果断迅速与注重

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的原则。

 行政沟通机制

 行政协调的方式(简、论):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和热处理4.当面表

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 行政协调中的若干关系(论、案):1.事后与事前的关系2.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平

衡与创新的关系4.妥协与原则的关系5.协商与命令的关系。

第八章 公共财政管理

篇三:《行政组织学期中试卷》

篇四:《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章》

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指导思想及作用有哪些?

一、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指导思想:

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

2、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对立统一。

3、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对立统一。

二、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作用:

1、有助于设计与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2、有助于指导与规范行政组织的日常管理。

3、有助于改革与完善行政组织。

简述不同时期的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一、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组织目标的原则。任何一个行政组织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并围绕组织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置组织的人员。

2、指挥统一的原则。一个下级一般只能有一个七级。要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

3、层级节制与幅度适中的原则。行政组织应区分严格的上下等级,在上下等级之间构成一种稳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统属关系。每一个领导所直接控制的下属数目,即管理幅度要适宜,以达到有效控制为限。正常的行政组织结构应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统属结构。

4、权责相称的原则。行政组织成员所享有的职权与职责应保持一致,每一个职位的权责都应有明确的法律说明,法定事权与实际事权也应保持一致。

5、授权的原则。行政领导要把某些事情的执行权与补充决策权下放给下级。授权的大小,要考虑组织的目标、下级的素质等因素。在授权的时候,责任与控制权等不可授予下级。

6、专业分工的原则。专业化是现代行政组织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包括部门的专业化与人员的专业化。要根据工作性质与内容的差异来区分各职能部门、幕僚部门。不同性质的职位要由不同的专业人才来担任。

7、精简节约的原则。行政组织的机构、人员与费用都要贯彻精简节约的原则,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国民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行政组织的核心,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组织设计与管理都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与优化。

2、人与组织平衡的原则。行政组织对组织成员的要求以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应与行政组织对人的满足程度基本平衡。

3、参与、沟通、激励的原则。人是经济人,但更是社会人。行政组织的活力来源于组织成员的全心投入,来源于他们对组织日标的认同感,行政组织要创造各种机制使组织成员介入组织决策与管理的过程,

要实现各层级、各部门问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达到相互信任与理解;对组织成员的管理方式,激励往往比惩罚更重要。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的原则。在行政组织中,除了法定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通过友谊、感情等渠道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处于不停顿的互动之中。行政领导的职责在于引导非正式组织积极的一面,控制其消极的一面。

三、系统权变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系统的原则。行政组织是一个系统,其内部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行政系统本身又是社会大系统乃至自然界大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要保持其相互联系的整体性,行政系统要受社会大系统乃至自然界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整体的原则。行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机械相加的特性。行政组织的结构合理,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反之,则小于部分之和。

3、开放的原则。行政组织系统要存在与发展,必须与环境实现信息和能量的互换。一个自我封闭的行政组织系统不能从外界获取信息和能量,这样,系统会逐渐走向分化、瓦解和灭亡。

4、封闭回路的原则。行政组织系统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与反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回路,各环节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5、权变的原则。当行政组织系统的外部或内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其组织原则与管理方法必须随之调整。一个有生命力的行政组织系统,必定是一个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节的系统。

试述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原则: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其根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要求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组织设置与组织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各类行政组织的建立,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保障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二、职能决定原则:1、根据行政组织职能设立相应的机构。2、围绕组织职能确立组织结构。

3、根据职能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行政组织。随着组织目标、职能的发展、变化或消亡,我国行政机构的设置也相应增加、调整或撤销。

三、统一原则:1、机构设置要统一。2、领导指挥要统一。3、职责与职权要统一。

四、系统原则:1、保持整体功能。2、坚持平衡。3、坚持开放。4、管理封闭回路。

五、效能原则: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2、层级与幅度要适中。3、进行专业化分工。

5、简化办事程序。

六、法治原则:

1、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

2、机构的设置与变更要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简述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含义、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含义: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是指行政组织为保障行政目标的实现,对行政组织自身及其成员进行控制与管理的方法、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二、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依据:

1、经济上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决定着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行政组织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管理方法的发展变化自然要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性质与水平。

2、政治上的依据: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政治依据,这里主要研究政体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影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具有直接的影响。

(1)在专制政体国家,长官意志支配一切,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一般以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方法为主,不可能以法律作为行政组织管理的基础。

(2)在民主政体国家,行政命令方法仍然存在,但它要以法律与法规为基础,行政组织成员的人格尊严得到了保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行政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当代,行政组织自身管理中的民主方法与科学方法,是互为前提的,它们之间统一而不可分割。

3、理论上的依据(1)认为人性本恶。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人们参加工作的动机完全在于谋求个人的经济利益或满足私欲。出于这种“性恶论”假设,在行政组织自身的管理中一般就采用权力节制、纪律约束、制度规范、经济刺激等管理方法。这一管理方法在西方被称为“X”理论。在中国,苟子则称之为“化性起伪”,即用“礼义”这个人为的“伪”来教化与规范自私的“性”。

(2)认为人性本善。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及自我实现的多方面需求,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工作。出于这种“性善论”假设,在行政组织的自身管理中一般就强调人格尊重、人性激发、民主参与、上下沟通的管理办法。这一管理方法在西方被称为“Y理论”。在中国,孟子则称之为扩充“四端”,即通过后天的努力、培育与激发,扩充人生来就有的“仁义礼智”四种善的萌芽。

(3)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亦善亦恶。即作为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人,其人性有善有恶;就是同一个人往往既有好逸恶劳的一面,也有奋发工作的一面,出于这种“有善有恶,亦善亦恶”的人性假设,在行政组织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就强调外在强制与内在激发诸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一管理方法在西方被称为“Z理论”。在中国,战国时代的学者世硕就主张人性本是亦善亦恶的,全在于后天的培养,才使人变成善或恶。

三、研究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意义:

1、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是行政领导控制与管理行政组织的工具。

(1)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工作方法的研究,重视工作方法的意义。

(2)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行政组织的任务日益繁重,机构日益扩大,人员日益增加,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工作千头万绪。行政领导如果不研究、不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就难以保证行政组织自身协调、高效地运转,难以在行政组织内部做到令行禁止、指挥统一而迅速。所以,掌握行

政组织自身管理的科学、民主的方法,是各级行政领导有效控制与管理行政组织的重要工具。

2、做好行政组织的自身管理是行政组织有效实施社会事务管理的前提。

(1)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好坏,对行政组织的社会管理效率有着相当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是政府自身管理中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权责划分、人员配备等一系列环节的结果。没有政府自身的科学管理,就没有政府对社会的高效管理。

简述规制型管理的含义、内容及优缺点?

一、规制型管理的含义:规制型管理是一种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行政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

二、规制型方法的主要内容:

1、组织标准化:(1)分工专业化。这是组织标准化的基础,它要求行政组织内每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简化、单一化,并把组织活动分解为各项比较细致的工序。

(2)工作指标化。即对各个职位的工作要求作出说明,规定其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时间和程序。

(3)人员统一化。组织中每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每个职位对任职者的素质和能力都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并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以使其能按质按量完成职位任务。

2、工作秩序化:规制型管理方法强调在行政组织内部的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无障碍的工作流程。它要求理顺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包括命令服从关系、信息沟通关系、意见反映与反馈关系等。与此同时,它要求彻底清除人的随意性和传统组织的杂乱无章,使行政组织成为一架精密的机器。

3、管理规范化:(1)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素,尤其是排斥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

(2)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具有平等感和公平感。所有的组织成员都必须遵守规则和纪律,不因个人情感的不同而不同。

(3)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使各个成员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

(4)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为依据进行奖惩,公正、客观、合理地处理问题。

三、规制型管理的优缺点:

1、优点:(1)规制型管理盛行于工业社会,它追求理性和效率,其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偶然性,使行政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

(2)这种管理方法力图在无序中建立秩序,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

2、缺点:(1)规制型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像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墨守成规,以致造

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结果。(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简述情感型管理的含义及方法?

一、情感型管理的含义:情感型管理是一种在行政组织中有选择性地增加情感投入,满足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心理需要,以提高组织绩效水平的管理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感型管理方法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二、情感型管理中最基本的方法有四个:{建立行政组织的主要原则有()}.

1、激励。激励是对人进行某种刺激,以诱发其高亢情绪的过程。情感型管理方法认为人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行政领导者只有针对人的不同需求,分别用物质、尊重与自我实现等内容作 为刺激物,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2、沟通。沟通是行政组织的血液,正是沟通赋予了行政组织以生命力。如果没有沟通,行政组织的活动就无法进行。

3、参与。参与管理方法认为组织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组织成员把组织任务当成自身之事。而要达到这种境界,组织与个人之间就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开放的关系,即个人努力工作,组织创造条件让个人了解并参与制定与之有关的组织目标、计划与规范。

4、协调。协调是指消除行政组织内、外部的矛盾,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功能损耗,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使组织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简述市场化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一、市场化管理的含义:市场化管理是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管理方法,它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行政组织的管理之中,即在行政组织内部形成若干自主性较强的工作单元,创造一种竞争性环境,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提高效率。

二、市场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1、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化。其特点如下:权责明确。结果导向。合同约束。用户至上。

2、行政组织内部人事制度的市场化。

(1)实行合同雇佣制。与私人企业一样,政府对未来劳动力的需要也具有不确定性。合同雇佣制有助于政府对不确定的环境作出灵活、快捷的反应,可以摆脱传统的公务员终身任职原则的束缚,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增加或裁减人员。(2)淡化职位分类。职位分类妨碍公务员在政府内部的自由流动,难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化管理要求超越职位分类的局限,大幅度地简化职位分类,造就通才,增加灵活性。(3)简化管理规则。大幅度精减烦琐的人事规章,授予第一线人员以足够的自主权,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公务员录用、晋升等方面的管理权限逐渐转移到各级业务部门手中。

(4)改革工资制。大力推行绩效工资制,使公务员的劳动报酬与工作成绩直接挂钩,尝试将各部门节约的行政经费按一定比例作为奖金发放。

3、行政组织自我服务功能的市场化。即在行政组织内部的自我服务活动中引进市场机制,将政府与社会力量联结起来,通过多元竞争提高政府自我服务的能力,减少服务费用和成本。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政府采用一种竞争性的市场招标形式,公营组织、私营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可以参加投标竞争,赢得合同。

篇五:《下列属于我国《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 A.民主集中制原则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六:《行政组织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行政组织建设要遵循。 A.职能需要原则 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