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养老

时间:2021-11-03 14:24:49 200字

篇一:《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

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

来源: 《财经文摘》 编译:刘榴 作者: Richard Jackson 时间: 2009-08-06 点击: 526 次

【字号 大 中 小 】 【背景色 】

【打印】 【关闭】

整体来看,当代德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他们的前代及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同龄人高。问题在于这种优越现状不会持续长久。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摇篮。德国的实践,对西欧各国的养老金制度从立法到具体的方案设计,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慷慨的养老制度

德国“铁血首相”外交家俾斯麦1889年创建了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这是“社会保险”的最早框架,雇员依照工资水平按费率缴纳保险金,退休后养老金的数额主要依据雇员薪酬水平和缴纳保险费的时间而定。

现代养老金制度除保留了最初的基本原则外,其他一切都随着历史时代不断演变。在俾斯麦时代,国家承诺对寿命超过70岁的少数幸运参保国民发放养老金,当时人均寿命水平远远低于70岁。而现在,德国人均寿命在70岁以上,这意味着,德国人可以在退休后的近20年时间内领取丰厚的保险回报。

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制度之一。德国一位拿平均工资的普通全职工人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是工资的70%,远远高于美国退休人员40%的比例。

德国私营企业雇员都有义务投保法定公共养老金保险。自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任何特殊行业和职业保险计划的自由职业者,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保险项目。2002年的保险费率为薪资的19.1%,由雇主和雇员各自承担50%,但雇主和雇员缴费只占总保险数额的3/4不到,其余由政府补贴填补。公务人员有更优越的一套保险供给体系,全部由补贴支持。

当然,德国的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仅只是养老金,它还涵括了广泛的福利制度方案,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养老体系。

德国雇员50多岁后失业可直接申领失业保险金,作为一种“提前退休金”或者“过渡”补偿金,而不会被要求重新寻找工作。如果失业补助低于申领者的实际工资,则差额由前雇主支付给该雇员。年长雇员由全日制工时转为半日制工时,也会相应地获得某些特殊补贴。

与在职雇员一样,几乎所有退休人员都被纳入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体系。高收入者和自营者可以选择参保公共医疗保障体系或者是私人医疗保险。除此之外,其他工作者都有义务投保医疗险。

目前德国的医保缴纳费率是14%,由雇员和雇主各自承担一半。退休人员的医保费半数由养老金中扣除,其余由政府承担。法定医保适用于支付从牙科到处方药品的全部医疗类,甚至包括医疗康复等费用。1995年,社会保险体系又扩增了长期保健的内容。

德国现代公共保险制度经历了德国战后经济快速复苏时期,现在制度的基本规则在1957年创立,经过1972年的保险改革,取消了诸多限制。

令人费解的是,德国1972年保险改革并没有削减提前退休雇员的退休年金数额,超过退休年龄还在工作雇员的保险金也没有增加。因此,如此慷慨的退休保障制度促使很多职工选择提前退休。

1970年以来,德国男性雇员的平均退休年龄由65岁降到了61岁,女性则由62岁降到了58岁。1998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退休金申领者中只有1/4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对社保成本进行有效控制。1992年,科尔政府实施了一项重大改革,将与保险费率相联系的薪酬基础由毛收入变为净收入,即税后净工资。这实际上将不断增加的养老金支出负担部分转移到了退休者身上。1992年改革同时也对提前退休补贴做出了规限:10年内,除投保年限较长且丧失工作能力者才被允许提前退休并领取全额养老金外,其他提前退休者不再领取全额退休金。

尽管做了些许调整,但并没有动摇特别提前退休过渡补贴,因此,提前退休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大控制。正像曼海姆老龄化经济学研究院最后总结,这项改革最多只能将平均退休年龄提升半年,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

1992年改革没有持续很长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德统一,德国政府面临成千上万新增的养老金申领者,保险支出负担剧增,另一方面,德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继续在恶化。1997年,科尔内阁通过了第二次保险改革议案,将保险福利与人口发展因素(人均寿命的延长)相联系。该项方案后被施罗德政府搁置,直到1999年才开始实施。

亟须进一步改革

德国公共养老金的优裕说明了为何德国老年人就业率如此低,只有三成年龄在60~64岁之间的老年人仍然还在工作,而在日本和美国老年人就业率则分别达到了73%和55%。德国65岁以上的人还在工作的只占到5%,日本和美国则分别占到了34%和17%。

上世纪70年代的情况还并非像现在这样,那时老年人就业率高达72%,即使是超过65岁还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年人比例也与现在美国水平相当,达到了17%。之后国家提前退休补助出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寿命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却越来越短。

同时,在德国保险制度中不难看出为何德国的私人养老金储蓄如此之低。2000年,全民私人储蓄资产仅占到德国GDP的15%。这虽然比法国和欧洲多,但是却远远低于澳大利亚、荷兰、瑞士、英国和美国,在这些国家,私人养老金储蓄都在GDP的75%~125%之间。

德国大公司通常会为雇员提供私人养老金计划,但在中小型公司里,这种做法并不普遍,在规模更小一些的企业里,根本就闻所未闻。

大多数私人养老金计划也更多只是被列为账面储备,这部分资产仍是企业运营资金的一部分,并没有作为有价证券投入到流通市场。1998年,德国养老金资产中有57%体现在账面储备。这种保险安排对企业有利,但对雇员而言,把自己的退休保险安全完全系在一家公司身上是存在风险的。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发生很多大公司养老金违约事件,之后企业被要求设立强制破产资金专项,保证在发生破产等情形下可以支付雇员的养老金待遇。

此外,私人养老保险金账面储备并没有实际基金积累,并不能对雇员进行现金兑付,因此雇员变换工作,他们既得的福利待遇就会大打折扣。

德国距今最近一次改革是在2001年春,前德国劳工部部长李斯特称其为

“战后最大的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包括降低现收现付的福利待遇,稳定保险费支出水平,发展新型的私人养老选择,填补福利待遇收入的损失,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缩水。

李 斯特改革,尤其是它扩展私人养老保险方式的措施,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基金养老制度有利于老龄化严重的德国政府在不会加重在职雇员和纳税人负担的前提 下,可以供给大量退休人员。从宏观经济方面看,这一系列制度减轻了政府预算来自人口老龄化压力。从微观方面看,它们还可以给予个人更高的收入和待遇。

可惜的是,实际实施的李斯特改革措施与当初政府的承诺相差很大,德国新型的基金养老金制度规模相对很小,还属于自愿投保的保险类型,而现行的非积累基金保险体制仍占主要地位。

最后的结果是,德国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总体来看,公共福利占到了60岁或以上家庭税后净收入的61%。

毋庸置疑,德国的退休金制度在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方面是成功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数据,德国年龄在60~80岁之间的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当高,只比在职雇员低4%。据CSIS计算,包括政府医疗福利在内,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人均税后收入比率为1.25∶1,明显老年人居优。

整体来看,当代德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他们的前代及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同龄人高。问题在于这种优越现状不会持续长久。任其发展,将来会损害到雇员或者是退休者的利益。显而易见,改革必须坚持两种方式——降低现收现付保险费水平,同时扩展多种途径的补充保险。

作者:Richard Jackson 出处: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 编译:刘榴

篇二:《德国:探索养老新模式》

德国:探索养老新模式{德国养老}.

德国政府近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补充养老保险”新举措,同时在财政上拨1500万欧元专款予以支持,以缓解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政府的养老负担也在逐步增加。为此,德国政府在维持法定养老保险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采取措施鼓励人们更多地参加“补充养老保险”。

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等。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目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的19.5%。

与法定养老保险不同,企业养老保险采取“直接支付原则”,即职工在工作期间积攒了多少企业养老保险,退休后就能得到相应数额的养老金。目前,德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的覆盖率已高达65%,成为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补充部分。

德国虽然是个实施高福利政策的国家,从理论上说,德国老人退休后可以获得三部分退休金:国家的、公司的和私人的。但是实际上三部分退休金都能拿到的人凤毛麟角。按照规定,男性65岁、女性60岁就可以退休,可是只有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获得全额退休金,即工资的70%,平均退休金约950欧元。

因此,德国不少退休老人的生活并不十分宽裕。据官方统计资料,47.5%的退休女性和12.1%的退休男性,每月的退休金还不到350欧元,由于许多家庭是老年人独居,这些钱仅够支付十分简朴的住房。加之,有15%的老年人是单身生活,因而依靠家庭赡养和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为此,德国一直在探索职工养老新模式,并在不少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

老人生活丰富多彩

德国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又是个“展览会之国”,每年去德国旅游观光、开会的人非常多,为解决住宿问题,德国官方鼓励老人们利用闲置的房间开办旅馆,于是“老年家庭旅馆”应运而生。

德国老年人家庭旅馆的客房通常在别墅的第一层。由于经济效益可观,有些老人把半地下室也改成客房,客房约15至30平方米。室内有电视机、空调、微波炉、衣橱、写字台等,一应俱全。客房内一般都有卫生间,毛巾、浴巾和枕巾都十分干净。此外,通常还提供宽带上网。

对于入住这些旅馆的境外旅游者来说,住在德国的老年家庭旅馆,可以更贴近德国老年人的生活,更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老人们通过办家庭旅馆结交了不少朋友,生活也不再寂寞,还增加了收入,可谓老有所为。

对许多德国老年人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时尚,非常盛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或者普通大学。统计资料显示,德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参加成人教育的比例高达41.2%,其中不少人取得了正规高等学校的学位。

在德国,各大学对老年学生提出了学费全免等优惠措施。在著名的汉堡大学,有800多名老年人在读。目前,德国老年人热衷的专业是电脑、外语、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学科。今年71岁的格哈德夫人住在汉堡附近的小镇上。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最近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汉堡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硕士文凭。现在,她用学到的知识为社区服务,为青少年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专家认为,对老年人来说,上大学是一种“高级需

要”的满足,它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幸福,内心的丰富。而且,老年人接受大学教育,不为分数、不为文凭,是名副其实的“愉快教育”。

在德国,除大批年轻人上网外,老年人也开始钟情互联网,他们从网上获取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兴趣并不亚于年轻人。据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德国目前60岁以上的居民约有三分之一热衷于网上冲浪。60岁至70岁的群体中每3人就有1人上网。专家认为,鉴于德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现实,老年人乐意上网对德国来说是个福音。

调查发现,如今60岁以上,包括80至90岁的老人使用互联网后,越来越对虚拟世界表现出兴趣,许多人通过网络跨越国界认识了新朋友。老年人退休后,虽然已经不能像上班时那样,每天与同事们生活工作在一起,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同事、朋友保持联系,没有孤独感,他们甚至还可以为同事们出谋划策。此外,他们在网上还能购物或进行其他交易,如了解自己将要去的旅游目的地情况以及价格等各种信息,将几家旅游公司的报价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许多经常上网的老年人体会到,尽管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脱离了社会,但网络使他们仍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除了上网交流之外,德国许多大城市目前还设有“老年人信息交流站”,宗旨是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心理要求。首都柏林就建立了15个“老年人信息交流站”。位于柏林市最繁华的选帝侯大街西北侧的“老年人信息交流站”,成立于1986年。该交流站由退休老年人轮流在那儿值班,不计报酬。所有来访者的姓名和地址,以及他们求取或准备传授的专业知识内容,都填写在卡片上。一旦有合适的对应对象,交流站的工作人员就会为他们牵线搭桥。

柏林“老年人信息交流站”成立10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效果。他们根据人们不同的愿望和要求,分别建立了“妇女问题咨询服务”、“外语学习班”等小组。如“祖母咖啡座”的活动方式是,凡对历史感兴趣的儿童和青年可定期与老年人一起喝咖啡,听老人讲他们的童年时代等。不少老工程师还将自己丰富 的知识、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结伴养老式公寓备受青睐

67岁的妮塔·施密特女士住在慕尼黑的一座养老公寓里,她十分喜欢这座养老公寓,这里不仅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好朋友朝夕相处的地方。施密特有5位志同道合的邻居,其中二人是男性,有一对夫妻。这六个平均年龄达69.5岁的老年人厌倦了老年疗养院里单调、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于是选择了这种“结伴而居”的新方式。他们共同制定了作息时间,彼此照顾,一起用餐,携手外出旅游,相处得十分愉快,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两年多了。施密特夫人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通过互相帮助,可以增强抵御不测和疾病的能力。六个人中,即使有三个人同时生病,还有三个人可以起到照顾的作用,他们可以联系老年公寓的服务小姐,为患病的伙伴出主意。如果有人生病或受伤,老伙伴们也会热情相助。有一次施密特跌倒后伤了腿,伙伴们主动承担了帮她购物的事务。虽然他们都有子女,但平时都很忙,而且又不在身边。

这六位老伙伴每周至少一次在公共厨房聚餐,平时他们各做各的饭。他们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要么到附近的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晚上则回到自己的房间。到了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静空间。如果谁想找个人聊天,可以敲开邻居的门,他们是乐意倾听的。这对于老人来说很重要。

以往,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自生活,要么住进养老院。但独自生活太寂寞,养老院的费用又太高。专家认为,老年人在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结伴养老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由于老年公寓备受青睐,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支持建造老年公寓,尤其对结伴入住的老年公寓,在结构设计上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尽量做到人性化、个性化。

目前,德国各地已有近千套老年公寓,且订购和申请入住者很多。据德国政府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德国全国人口的35.5%,其中至少一半老人会选择结伴养老方式。与普通养老院相比,这种老年公寓更受老人欢迎,市场潜力无穷。据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受调查者希望在普通养老院里度过晚年。

由于市场需求可观,德国的建筑商们纷纷行动起来,银行方面承诺向他们提供低息贷款,政府表示在税收 上予以优惠。目前,德国有8个城市计划兴建15万套这种老年公寓。

此外,德国一些城市计划对老年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以便让老人不离开原地就能实现结伴养老。这种对老年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的做法得到了德国社会包括老年人子女们的大力支持,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建设周期短、经济,而且可使老人们不离开久住过的老房子、老邻居。为了创建结伴养老式老年公寓,根据老人们的想法,在改造时留出一间公共会客厅和供保姆住的房间。专家认为,老年人在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虽然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有时一些体力活仍然需要年轻人帮助,而单独请保姆却没有必要。如果结伴养老的老 人共同请保姆,不仅可以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而且节省开销。 社会福利改革面临挑战

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由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各种国家补贴组成。在这一制度下,德国人从子女教育、看病吃药、失业救济、买房建房到退休养老,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高福利照顾。 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也存在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目前,德国一年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7%以上,并在不断攀升。过高的福利保障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从1991年算起的11年间,德国政府债务整整翻了一番。同时,企业的负担也很重,发展活力受到压制,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为摆脱经济困境,德国政府下决心对医疗保险、养老金、劳动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2006年10月,德国联邦议会众议院通过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艰难推行的福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无论从改革内容还是审批程序上看,改革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

显然,过高的福利超过了国民经济所能负担的限度,因而改革已势在必行。尽管德国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但福利制度的改革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这对德国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篇三:《德国养老市场研究与启示》

德国养老市场研究与启示

持续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德国养老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德国养老的责任则更多地被社会所承担。德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身边没有亲人照顾,只有极少数的人选择与子女一起生活。从观念上来看,德国老人在对护理有依赖的同时,也很希望独立。他们即便到了行动不便的阶段,也仍希望自己能住在独立的住所里。

与中国较为相似的是,德国老人也更多地选择在家里养老,不同的只是他们家里是独居,其他亲人不与其同住。只有约5%的老人会选择去养老院或是护理中心。在这种既希望独立又对护理有依赖的情况下,德国的养老方式形成一种可称为

“护理式养老”为主要形式,辅以适当的机构和护理服务的养老模式,组成了完善的德国养老市场。

德国养老金状况

德国养老市场养老金来源主要有三个:社会基本养老、职业养老和私人养老。政府给出政策扶持,但不干涉具体开发操作,承接这些服务的是相关的企业和福利团体。

护理险的问世也使得德国的养老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了护理服务行业,大量增加了护士人员数量,护理事项日趋完善等等。

社会基本养老:强制的基本计划中的养老金种类多样,而且是法定的、终身可以领取的。作为养老金中最基本的系统,它由雇员和用人单位共同支付,并且还享有联邦政府的补贴。{德国养老}.

此类养老金的计算基础与雇员的工作时间及收入水平相关。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还为其设置了额外的保险计划。在配偶去世之后,孤寡方还可以领到已故配偶60%的养老金。

职业养老:职业养老计划是法定的社会养老金系统的第二个部分。公共部门的员工基本都享有这项计划,在私立部门企业规模越大参与的人员越多。总的说来公立雇员都可享受,私营部门仅有50%的雇员可享有。{德国养老}.

私人养老:个人保险计划是德国养老金系统的第三个部分,包含五花八门的基金和保险,可以当作高龄时期的收入来源。德国政府拿出一部分税收和费用鼓励私

募基金的积蓄。但是联邦统计数据显示,是否加入这第三种类型则视个人的净收入状况而定。

目前德国还没有形成一项普惠养老金计划,它即基于居住资格或国民资格又能够保证

基本生活从而防止贫困。2001年的改革让65岁以上的老人在资产测查后可获得费用,此费用作为对养老金的补充会自动到达领取人手中,其目标是保证高龄人群在社会救济层面获得最起码的收入。

养老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

最初的德国养老模式里,老年人主要居住在自己家里由家人和亲友照顾。随着这种模式的风险被逐步地暴露,1995年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障系统被引入德国养老市场。对没有参与法定医疗保险计划的人员,该国在私营医疗保险框架下建立了一项强制护理保险。

表1 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级别和对应的福利

自长期护理保险建立以来,它就作为资助各种服务的基础来解决对护理的依赖;同时,大多数需要护理的人员在家中便可得到护理。良好的保障制度,也使德国的老年人们更趋向于取得专业服务。这些市场趋势都与德国老人对于养老的观念日趋吻合。

具体的护理主要被分为4个方面:行动、进食、个人卫生及家政。各联邦州确定了各种由明确护理项目和相应费用构成的护理包。

表2 护理包实例:定义与费用

来源:柏林和勃兰登堡护理保险基金

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情况选择护理包组合。费用由保险承担。

半住宿式养老

半住宿式养老是对养老市场的有力补充。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间有效的纽带。它分为日间护理、短期护理以及补充式服务三大体系。

日间护理:日间护理通常由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提供,或者由住宿养老设施提供。对日间养老需要的前提是,老人在早上、傍晚和夜间甚至在周末一直有可靠的护理。除了安抚和护理的功能,日间护理还旨在为对护理有依赖的人员创造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励他们。服务涵盖从家到这些机构之间的往返以及正餐。

篇四:《德国养老资料》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色与借鉴

时间:02-01 09:12 作者: 刘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 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

□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龄化和部分就业的社会发展趋势。

□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中央政府职权,应纳入中央财政管理。

1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保险法治国际研讨会上,主题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会后,记者采访了该报告的撰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经济室戚东祥处长。

■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德国养老}.

记者:戚处长,你好。我国已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你们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戚东祥:2004年10月下旬,为借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组织考察组,赴德国考察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立法情况。参加考察的成员有学者及实务部门的人员。我是这次考察团的成员和考察报告的执笔人。考察组在德国期间,前往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联邦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德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协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

记者:你们把考察国家选在德国是基于什么考虑?

戚东祥: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其社保制度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1883年德国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残疾和养老保险法。1911年,这三项法律合并为帝国保险法。1975年,德国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1995年起,德国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并纳入《社会法典》。总的来说,德国已形成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又因为其法律传统与中国相似,故其社会保险制度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作用。

记者:能具体谈谈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吗?

戚东祥:德国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5个险种组成。

先谈谈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支柱,旨在员工丧失工作能力和进入老龄或死亡的情况下,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保障。根据法律,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2004年,雇员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其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9.5%,由雇员自己和雇主各负担一半(原西德地区雇员的月工资收入限额上限为5150欧元,原东德地区的上限为4350欧元)。超过上限部分的月收入不再交纳养老保险费。德国的养老保险不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收统支,现收现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按照一个特定的、公开的公式计算,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主要由投保时的工作收入决定。德国以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不同的分值和折扣系数;国家则主要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物价上涨率,每年确定一次各个分值对应的养老金金额。

失业保险。原则上,任何每周被雇佣工作18小时及以上的人员都要参加失业保险。保费为雇员工资总收入的6.5%,由雇员和雇主平均分摊。收缴的全部保费用于支付失业补助、短期工作补助和创造工作岗位的支出。所有在过去两年中交纳了12个月或者以上的失业保险费的,享受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几乎在德国的所有居民,都参加医疗保险。在法定保险机构的义务投保者或者自愿投保者约占居民的88%。2004年,平均法定医疗保险费为雇员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4.7%。保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交一半。

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当前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实行的—种社会保险项目。法律规定凡是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自动参加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法定为雇员工资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7%,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同医疗保险一样,当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员投保以后,取得受保权益的子女和无收入或微收入的配偶也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事故保险。在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情况下,法定的事故保险提供保护和帮助。所有雇员和农民按法律规定都参加事故保险。所有学生和日托儿童都受事故保险保护。承办事故保险的机构主要是包括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各行业合作社,保费由雇主单独支付。

记者:难怪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德国专家对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如此自豪了!

戚东祥:是啊。德国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服务网络,议会、政党、法院、工会、行业协会、大量的社会政策组织和公众团体共同工作,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公民自由生活。德国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充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水平相当于就业人员税前及交纳社会保险之前全部平均收入的70%,医疗保险支付所有大病的治疗费用。由于工作者参保而全家受益(即一个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投保,投保人本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可受同样收益),目前法定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为全国人口的90%左右。{德国养老}.

在德国,政府及人民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没有社会保障,心灵的安宁和个人的自由都是不可想像的。将现有制度保持下去并使其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德国养老}.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记者:社会条件瞬息万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否也遇到了挑战?

戚东祥:从考察期间和这次国际研讨会德国专家介绍的情况看,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目前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

德国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势头缓慢。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成本高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又将发生从不充分就业到部分就业的结构性转变。这样从社会保险的总收入来看是减少了。

另一方面,目前德国出生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社会人口趋向老龄化。据估计,从2002年大约4个劳动者供养1个退休人员,发展到2030年大约2个劳动者供养1个退休人员。同时在欧洲统一进程中,由于德国生活水平较高,赴德定居者有可能增加,会增加一部分新的社会保障支出。从社会保险的总支出来看是增加了。

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这势必引发矛盾。因此,德国面临着继续维持原来社会保障水平的要求,同时条件又不允许对日渐减少的劳动力提高税收、多交社会保障费用的困难,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适当改革势在必行。

记者:目前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应对?

戚东祥:改革的逻辑出路是或者增加社会保障费用的来源,或者控制社会保障的水平,或者双管齐下。

德国政府计划采取短期改革措施和中长期改革措施。短期改革措施包括开办、鼓励并促进养老商业保险,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压力;对退休的福利政策进行微调,从经济利益上引导人们延长劳动时间,推迟退休年龄。中长期改革的目标是在基本维持现有养老、医疗、失业和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保持雇主和雇员交费水平的稳定性,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增大个人责任,严格失业保险条件,减少个人对社会保险的依赖性。养老保险要最终实现收支平衡,控制养老金的领取水平,限制养老保险交费的增长幅度。

■对中国社会保险立法和政策的启示

记者:戚处长,你曾在国家政府部门工作,如今又是国家立法机构的官员,对国内社会保险实践相当熟悉。在了解了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后,你认为他们的制度对我们有何启示?

戚东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经过了长时间的应用和调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为我们提供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德国社会保险法律已经形成完整、复杂的体系,不仅仅是一两件单独的法案。这个体系不仅包括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也包括具体细致的制度规定。这种做法体现了法治国家的特征。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法定化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运行层面看,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国应该是统一的,在长时间内应该是稳定的,

只有法律才能保障这个要求。

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允许为社会提供很高的保障水平。因此,建立国家有限责任、个人保障充分这一可持续并且可承受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我们在一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就要明确基本思路,尽量明确法定社会福利的范围、程度和占财政负担的比重。

再次,要建立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社会保险机构,这是搞好法定社会保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难点所在。社会保险涉及千家万户,具有多个品类,在保费收缴、发放等各个环节上,每个人的情况又都有所不同。这需要庞大、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高效、敬业的经营机构。这对现在我国机构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德国数据库建设及时可靠,组织机构设置清晰有序,法定养老保险的经营费率占1.4%,工作的质量是很高的。他们以雇员和雇主各占一半的比例设置了各类保险的理事监督机构,全面公开其经营情况,避免暗箱操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四,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龄化和部分就业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充分就业也不可能,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险立法的过程中,需要对此充分注意。

第五,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中央政府职权,应纳入中央财政管理。社会保障面向全体公民,在全国范围内制度、标准都是统一的。而且,社会保障工作万一出现失误,地方政府承担不了责任,最后还是需要中央政府处理。因此,中央政府应负责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工作。

记者: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德国联邦薪水雇员保险机构协会的一位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要得到民众的支持,还需要参考国内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不应完全照搬外国(如德国)的制度,能借鉴的只有创意和某些技术要素。你对此有何理解?

戚东祥:我深有同感。与德国相比,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要建设清晰、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体系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的严重程度都要大得多。此外,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德国不同。例如,德国无农村户口之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小,德国各类社会保险可以涵盖所有国民包括农民。中国长期以来存在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区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对待农村人口社会保险的政策上要与城镇人口统一,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涉及到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政策时,我们更多的要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智慧。

篇五:《德国养老院》

德国养老院案例——Deutsches Altenheim

一、Deutsches Altenheim概述

Deutsches Altenheim成立于1914年,位于德国波士顿的West Roxbury(西罗克斯伯里)。建立的初衷是为退休德国的美国人提供老年住宅,他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养老社区,现在被成为“老人之家”。Deutsches Altenheim主要分为德国中心、雪绒花村和高级活动中心三个区域。根据老年人的各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包括短期康复、辅助生活公寓、延续护理、成人日渐健康护理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记忆的护理(老年痴呆的护理)。他的服务理念是在传承和保留德国人的传统以及文化的基础上,以最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各种种族、宗教、背景的老年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

Deutsches Altenheim现在共有马萨诸塞部门提供133专业护理床位,有专业护士以及高级护理人员,为老人之家的老人提供贴心的服务。Deutsches Altenheim通过德国联合委员会认证,是501C(3)公共慈善机构,公司是接受波士顿的德国女援助协会的董事会的指示。

Deutsches Altenheim还与多个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

?Alzheimer's Association of Eastern MA

?LeadingAge

?LeadingAge Massachusetts

?American Healthcare Association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

?Associated German Societies of New England

?The Aurum Network

?Massachusetts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Massachusetts Senior Care Association

?Massachusetts Quality of Care Consortium

?Paradigm Healthcare Alliance

二、Deutsches Altenheim的资金来源

Deutsches Altenheim每年预算277万美元。资金的来源主要有4种:接受服务的服务费用、Deutsches Altenheim高尔夫精英赛募得的资金、社会人士的捐赠以及政府的财政拨款。

老年人进入Deutsches Altenheim后需要接受各种服务,由此产生服务费用。例如,雪绒花村的公寓价格范围是4430美元至5535美元每月,Senior Place的费用为59美元每天。老年人的治疗费用可以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行报销。老人之家里老人的休闲活动会制造一些小礼品,将这些小礼品进行义卖,获得收入。

Deutsches Altenheim高尔夫精英赛募得的资金。自1993年以来,Deutsches Altenheim每年举行高尔夫球赛,并进行资金募集。

社会人士的捐赠。Deutsches Altenheim基金会是一家501(c)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员的捐赠,捐赠数额巨大的人会在“老人之家”中展示出来。同时捐赠的资金是可以免税的,可以通过万事达、维萨以及美国运卡通进行转账。另外,还可以通

?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 ?LeadingAge ?LeadingAge马萨诸塞州 ?美国医疗协会 ?美国生活辅助联合会 ?新英格兰的德国相关社团 ?奥罗网络 ?马萨诸塞州生活辅助联合会 ?马萨诸塞州高级护理协会 ?护理协会的马萨诸塞质量 ?范式医疗保健联盟

过股票将资金转入基金会,通过简单地通知股票的名称,股份数目以及股票转让日期即可,基金会会办理其他的相应事项。

三、Deutsches Altenheim的细分

(一)Short Term Rehab短期康复

Short Term Rehab主要针对医院治疗后需要疗养的老年人,通过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使老年人在回到社会前,恢复到患病前独立的最高水平。这里有专业的高级护士以及短期康复的各种药物和术后恢复条件,主要针对的人群有:关节置换、后心脏手术、骨折、充血性心脏衰竭、帕金森病、多发性伤害、肾功能不全以及尿路感染的患者。

这里有专业护理单元——卡尔J.路德维希过渡期护理单元(TCU),使患者可以体验到最短期的康复。这些服务包括:物理、职业、言语和语言治疗,专业护理,疼痛管理,纾缓治疗、伤口管理、呼吸管理、营养咨询、全面的出院计划、患者/家庭教育、社会服务、娱乐节目、宗教服务。设施包括:设施:半浴半私人卧室、24小时持牌护理人员、开朗饭厅与各种菜单选项、免费电视电话、参观社区空间、访问计算机和互联网/无线网络连接、美发沙龙、健身中心、非教派教堂、充足的免费停车位、24小时访问以及室外庭院和步行道。

(二)Assisted Living – Residence辅助生活公寓

German Centre(德国中心)的延续护理是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额外的指导的老年人建立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护理团队,提供了多种以人为本的专业护理和康复服务。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在一个温暖、温馨的环境中,提供个人护理和人文关怀。

德国中心延续护理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护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每个人来到延续护理中心,会分配特定的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每日提供营养均衡的餐点和小吃,定期与家人进行沟通,检查和修改治疗计划,使家属时时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德国中心还为家属提供舒适的高级护理住宿。

德国护理中心的设施包括:宽敞,经过精心布置的私人和半私人房间、设备齐全的居民饭厅、新装修的日光浴室、花园空间、户外庭院、起居室、一个礼堂大组计划以及居民的公共休息室区域特色的阅读材料,平板电视,Wifi的游戏系统和许多其他便利的设施,

延续护理提供了全面的娱乐节目,专为满足老年人的个人欲望。包括:运动与运动组、宠物疗法访问、休闲教育、认知的健身群体,如琐事和文字游戏、感官刺激活动、社区郊游、和表达治疗。很多志愿者和学生提供团体和活动的额外援助。

德国中心致力于为生活他们的居民提供优质的各种经验。员工包括全职音乐治疗师,通过音乐提供治疗服务,以改善或维持身体、心理、认知和情绪健康。德国中心也通过临床培训网站从莱斯利大学招聘音乐疗法实习生,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生活。

(四)Adult Day Health成人日间健康护理

成人日间健康护理中心,成立于1988年,目的是在家人工作时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日间的生活护理服务。成人日间护理工作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但是为了一个结构化的治疗环境,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参加两天。

这里有高级的助理护士,以解决面临的每一个挑战个性化的健康治疗计划,来满足个人

的需求。在这里,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组织健康的生活互动活动,在日常保健中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在这里每天,老年人可以参与:社交活动、创意项目、感官刺激、音乐小品等活动。同时考虑到不同的需求和老年人的技能水平,这里会为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提供车辆往返游乐广场。

(五)Alzheimer's And Memory Care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记忆的护理

在德国中心延续护理的Schrafft馆内,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或相关疾病的居民提供专业的护理。在Schrafft馆,内存护理方案是基于护理给付模型,将注意力放在老年人现在所处的状态,使病情不再恶化下去,通过适当的训练与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记忆力,适当训练的重点是响应当前的能力和情绪。这里改善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成果,是依靠护理人员的循循善导,通过老年人的个人选择,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而不是通过药物和物理的约束实现的。在Schrafft里的老年人从中受益是自己的能力。

Schrafft馆方案的核心组件包括:建立个人优势;重视居民的尊重和尊严;承认他们的生活经历、程序和习惯及个体的独特性;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和授权;支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供自由活动场所。家庭、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之间建立关系,通过家庭参与、团队合作及精心护理向阿尔茨海默氏病发起挑战。这些保健合作伙伴包括:护士、注册护士技术员、居民生活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以及膳食工作人员。

这里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医疗实践,优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例如Sundowning方案:宠物疗法、每日的头发和指甲的修饰活动、触觉和认知刺激活动、香薰/手部按摩、琐事和文字游戏、追忆、表达艺术治疗以及餐饮体验。

表达艺术治疗指的是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治疗为老年人返回一个时间和地点,令他们感觉舒服的一种形式。运用音乐,运动和艺术,用讲故事,舞蹈,音乐,戏剧,诗歌,运动和视觉艺术,共同促进记忆和积极的情绪。

餐饮体验指的是通过提供温馨的用餐环境,老年人有更多体验社会化的机会。整个用餐体验过程中会配合柔和的灯光以及现场或者预录的音乐来增加就餐氛围。

居民住进Schrafft馆前需要进行筛查,其中包括满足保健需求、功能状态和老年人能力需求以及家人的参与情况。在Schrafft馆里有以下医疗服务:输液治疗、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呼吸管理(包括简单的吸氧和吸入疗法)、糖尿病管理、心脏监护及稳定的心脏疾病。另外Schrafft馆内有多个辅助诊断项目:肾功能衰竭、呼吸条件、心脏疾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失调、CVA等。

Schrafft馆的环境的设计遵循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的指导,建立安全稳妥的环境。主要特性包括:半私人卧室,鼓励社会和建立关系;允许外墙照明和欣赏卧室外面的风景;充足的可调光灯具,以适应老年人的心情;中央步行路径提供连续下床活动;在地板没有视觉障碍物,以免成为感知障碍;更小、更私密的用餐空间;鼓励社会、家庭,协助老年人寻找个人空间之外的生活空间;墙壁隔音明确的定义房间范围;彩色编码的卧室,以协助管理老年人;安全的户外花园区与步行路径,花园和充足的座位。

四、关于Deutsches Altenheim的领导与志愿者

格雷戈里·卡尔,Deutsches Altenheim的首席执行官和管理员,毕业于东北大学,并获得

了萨福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35多年来格雷戈里一直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管理和志愿服务,包括专业护理、健康和家庭护理辅助生活,成人日间健康护理。格雷戈里曾是一个在马萨诸塞州养老院的授权管理员,是并担任一个资深的医疗保健系统的马萨诸塞州分会主席。

志愿者是Deutsches Altenheim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服务来创造积极的家庭护理环境,来帮助这里的居民、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作为回报,志愿者们也获得了这里老年人的友谊和赞赏。志愿者的服务项目广泛,包括德国的中心的延续护理,高级活动中心的成人日间健康护理和雪绒花村的辅助生活。这里的志愿者有不同的年龄和背景,有青少年和学生也有退休人员和专业人士。他们与几家当地学校和学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在这里履行社区服务,对工作人员和居民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同时也学习高级护理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其中志愿者的工作各不相同,包括:一对一的对居民和患者的访问、访问认证治疗宠物、领导或协助娱乐活动、取乐居民、在Ratskeller或Bierstube调酒、协助郊游、特殊事件支持以及文书支援。

篇六:《德国养老保障制度》

德国养老保障制度 ——秦熙民 2013461022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1889年德国颁布了《老年残疾保险法》,涵盖老年、残疾两个方面的待遇,1891年开始生效;1911年引入遗属待遇并于1914年开始实施。自此,德国养老保险待遇包括养老年金、残疾年金以及遗属年金等方面内容。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养老保险制度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体系日益完备、运行稳健良好,成为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的典范,并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效仿。 德国的养老保险体制由三大支柱组成 , 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及私人养老保险 , 其中后两项被成为补充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是强制性保险,所有的投保人都有义务依法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法定养老保险覆盖了从业人员的90%,是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干。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雇主和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