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关资料

时间:2021-11-03 14:08:28 100字

篇一:《保护森林资料》

保护森林 森林的作用

制造氧气:

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生产者。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 净化空气:

实验证明,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

例如,一公顷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银杏、洋槐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硫。

过滤尘埃:

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

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如果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

杀灭细菌:

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抗生素,如橙、柠檬、圆柏、黑核桃、法国梧桐等植物,都有较强的杀菌力。

消除噪声:

成片的树木能吸收、阻挡声音,因此,在城市大量植树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 中国森林资源

中国森林面积小,资源数量少,地区分布不均。1990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246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107公顷,而全世界森林面积约40.19亿公顷,人均面积约0.8公顷。中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1%。中国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人均约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积量约3100亿立方米,人均约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山区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造林、营林经验,培育了大面积的人工林,特别是南方山区的杉木林和竹林。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重大,其面积占全国林分面积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

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2000年,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

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为10.1亿立方米,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

中国森林资源的消耗

根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全国林木年均净增长量为

4.58亿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为3.71亿立方米,林业资源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

中国森林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在占中国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在中国,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上百万公顷。

2000年,中国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74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8.84万公顷。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存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的蓄积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百二十位以后。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中。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

全国森林面积减少了三百零九万公顷。据调查,我国有二十三个省、市、区的森林面积是减少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和破坏生态平衡。森林资源的减少,引起气候恶化、沙尘暴、海啸,甚至还会导致物种灭绝等。

森林是地球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学生的用纸浪费现象很严重,造纸的原料很多都来自于森林,会导致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一些生活中的木制易耗品也要注意恰当使用。我们认为可以改进的方法:

1、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

2、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找到合适的途径,送到造纸厂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纸张。

3、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4、尽量节约用纸,无论是手纸还是餐巾纸,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6、有些包装纸,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

7、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8、方便筷或竹签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 同学们,保护森林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篇二:《森林防火资料》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它能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断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 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蓄水库、是天然空调……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池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损失的林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火灾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 森林火灾的发生有许多种比如说某天亲朋好友去山上游玩,想在某个地方野餐。于是生火烧饭,吃完后把明火扑灭人便离开了。但是,如果稍不留神,留下的一点儿火星经大风一吹,火星飞散,就会引起一场森林火灾,到那时可就后悔莫及了! 清明节期间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段。清明节人们去山上拜祭祖先,这时要点蜡烛,烧纸钱。只要稍不注意,烧着附近的一些花草树木,那么,那又将上演一场“森林火灾”了! 火是我们的朋友,但如果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给我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小树立消防意识,重视并做好火灾的预防工。

1森林防火,从“小”抓起 2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3保护森林,防火先行 4十次山火,九次疏忽

5情系森林绿,心防一把火 6山边莫烧荒,小心烧精光

7防一把林火,保一方平安 8星火可燎原,进山莫吸烟

9心系森林防火,建设生态广东 10关注森林防火,打造绿色家园

11依法依规治火,建设生态文明 12野外用火须谨慎,引发火灾法不容 13时时抓森林防火,处处保生态平安 14森林防火无小事,粗心大意误大事 15森林防火齐出力,生态和谐皆受益 16家家户户齐防火,山山岭岭树常青 17森林防火别放松,免得大火一场空 18森林防火成习惯,青山绿水永相伴 19森林防火人人抓,幸福安康千万家 20无论春夏与秋冬,森林防火不放松

森林防火从我做起

1.可以向家长宣传森林防火法律和知识,告诉家长因为个人原因引起森林火灾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严格控制火源。不带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的用品进入山林,更不能在森林里进行焚烧荒草、用火野炊等活动。

3.劝导家长在清明扫墓时必须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严禁在上坟时焚烧香纸、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文明扫墓,用摆放一束鲜花的方法寄托哀思。

4.一旦发现森林火灾,未成年人不能进入山林参与扑火,应迅速远离火场,并拨打110或119报警

篇三:《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学1101班 赵蓉蓉 A03110210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也就是说,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熊大桐,1989)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经济,森林面积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缩减,森林消耗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焚林狩猎、毁林开荒、燃料消耗、战争破坏及其他掠夺性质的开发(樊宝敏,2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5%(原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997),是当时少林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我国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在1981~1995年之间,木材产量为90180万m3,而在1849~1980年之间,木材产量只有106908万m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加剧,森林资源开始缩减。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和政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紧跟世界步伐的同时,不断的自我调整。林业发展从以前的“以经济产业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力的促进资源的保护(如退耕还林)。自此森林资源的消耗有了一些好转。

第七次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我国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从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可知,无论是森林面积还是蓄积,其绝对数值是很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面积居第五位;林木总蓄积列第八位。

其次,按人均占有量分析,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4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4公顷的17.8%。全国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为8.622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71.8立方米的12%。

(三)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调整。

森林资源结构状况,客观地反映了森林资源的特点,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分析,无论是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均存在不尽合理的状况。

(四)林业用地分布差异大,林地利用率、生产力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残次林相比重大。

林业用地分布不均,占土地面积比重差异大。林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表示可能用于发展森林资源的土地潜力。全国林业用地面积共2.6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7.4%。林地利用率低,有林地所占比重小。我国现有2.63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仅1.34亿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9%。

森林生产力较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全国林业用地每公顷平均蓄积为41.81立方米。林分每公顷平均蓄积为83.65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114立方米的73.4%。{森林有关资料}.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残次林相较大。我国现有森林除西南地区的滇西北和川西、藏东南部等林区还有成片原始林分布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已逐步演替为次生林(人工造林除外),其中相当部分森林,由于经营粗放,管护不当,森林资源屡遭不合理采伐,有些受自然灾害破坏后,形成了低价的残次林分,次要树种占据优势,树木生长稀疏,单位面积蓄积很低。

(五)人工林面积大、发展快,但质量有待提高,扩大森林资源有潜力。

建国以来,由于大力发展绿化造林事业,经四十余年努力,人工林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除了中间有部分已达采伐利用期的森林进行了主伐外,现保存的人工林面积达3425万公顷,占全国现有的有林地面积26.7%,超过了1/4。其中人工林林分面积达2137万公顷,占全国林分面积的19.7%,近1/5;人工林林分蓄积7.12亿立方米,占全国林分蓄积的7.83%。

中国森林资源

资料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发布日期: 2010-10-25 09:16:09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这次清查参与技术人员2万余人,采用国际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以数理统计抽样调查为理论基础,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全国共实测固定样地41.50万个,判读遥感样地284.44万个,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

二、清查结果

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1.28

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增幅明显。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三是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其中乔木树种面积637.01万公顷,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

四是林木蓄积生长量增幅较大,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林木蓄积年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采伐消耗量3.79亿立方米,林木蓄积生长量继续大于消耗量,长消盈余进一步扩大。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

五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所占比例上升15.64个百分点,达到52.41%。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森林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六是个体经营面积比例明显上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现。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从本次清查结果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

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清查间隔五年内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

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对策措施

今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一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确保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的目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进程。加快构筑北方防沙治沙和沿海防风消浪两大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主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网络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区植被恢复。大力推进“身边增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增长潜力。

二是全面推进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建立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推动森林分类经营向纵深发展,以科技支撑森林经营。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三是立足国内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科学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优化发展布局,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高木材供给能力。在南方集体林区,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形成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尽快将木材产量调减到合理定产水平,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管理的力度,建成大径材和珍贵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和四旁植树,建成以人工林为主体的补充木材供给的新兴产业基地。

四是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坚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严加保护,建立基本林地保护制度。尽快颁布《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08-2020年)》,编制并落实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早出台《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办法》,对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监管。

五是大力增加森林固碳总量,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大力培育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严格林业行政执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尽快建立森林碳汇计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提高森林固碳监测能力。

六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强化各级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专门机构,增强综合监测与评价能力。加快林业数表修编进程,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评估和经营评价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建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

我国森林的分布规律

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纬度、经度地带性共同决定着森林植被的水平分布。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2/3 ,而我国森林又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山地的自然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并对森林植被的分布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森林分布的宏观格局。

水平分布: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可大致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其界线自北向南大约北起漠河 — 大兴安岭 — 吕梁山 — 六盘山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此线西北部多为地势高峻的高原、草原和荒漠,年降水量少于 400mm ;其东南部则多为低山丘陵及中山地貌,年降水量一般大于 400mm ,因而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在我国东南部森林区,随着自北向南热量的递增,森林植被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在我

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植被的水平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呈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此外,由于我国受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呈经度地带性分布,大致在昆仑山 — 秦岭 — 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到西、从东南到西北,也就是从沿海的湿润区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草原和荒漠。

我国森林资源的大致分布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 40.22%,为四大区域中最高的。区内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和重点工程造林活跃,非公有经济造林 26.32万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 64.67%;重点工程造林 27.50万公顷,占该区总造林面积的 67.57%。林业产出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该区森林食品干重占全国总产量的 38.53%,是我国森林食品的主产区。该区是我国林业公共财政投资的重点领域,该区单位林地面积投资额为 1 109.27元 /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29倍。

西南的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林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全国四成以上的投资放在西部地区。 2011年,区内完成林业投资 1 135.31亿元,占全国总投资额的 43.12%。区内造林面积为 324.57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 54.13%。该区的林产调料产品、木本药材、林产工业原料分别占全国的 64.63%、48.89%和 57.10%,林副产品生产颇具特色和竞争力。

东部的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南方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等10省区。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有很高的比重。山区的农民有经营林业的习惯。南方森林资源的分布比较均匀。武夷山系和南岭山系较为集中,两个山系的面积占南方地区总面积的22%,而有林地面积占45%,蓄积量占65%。南方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的漆、油桐;鄂、皖、赣、浙的乌桕;浙、赣、湘、黔、桂的油茶;湘、桂、闽、浙、赣的毛竹等。

2011年,东部地区区内森林覆盖率 35.68%,生态总体良好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业经济实力雄厚,林业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区内林业产业体系完整,林业产业发达,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部地区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非公有经济造林比重较高。森林火灾发生率为 0.72次 /万公顷,是全国平均火灾发生率的近 2.5倍,生态建设成果巩固任务较为繁重。林业产出水平整体较强且颇具发展潜力,区内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迅猛,木本油料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70%,木本油料种植成为这一区域的特色和优势。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林业厅 发布日期: 2010-05-16 13:28:58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边疆。北部和东部分别以黑龙江和乌苏江与俄罗斯为界、西靠内蒙古自治区、南邻吉林省。西起东经121°11′,东至135°5′;南自北纬43°25′,北到 53°33′。东西跨近14个经度,南北相距10个纬度。全省土地总面积约46万平方公

篇四:《林业基本知识问答》

林业基本知识问答

1.城市中的林木消除噪音是多大?

答:据测定,70分贝噪音,通过40米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分贝;4米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6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木可降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

2.林地与无林地泥沙流失量相差多少?

答: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仅为50公斤,而无林地区高达2200公斤,相差几十倍。

3.森林的蓄水量有多大?{森林有关资料}.

答:每公顷林地最少能多蓄水300立方米,340公顷森林所含的水量相当于1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4.森林调节空气的作用有多少?

答:在干燥的季节里,每平方米面积的树叶,每天能向天空散放出大约6公斤的水分;100公顷的阔叶林,一年能蒸腾出35—40吨的水。有林地比无林地的雨量多20%;森林里的湿度比城市高38%;公园的湿度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27%。

5.森林防风的作用有多大?

答:当狂风受森林阻挡之后,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一路从林冠上越过,这样风力一般可降低40—60%,最大可降低49—68%。

6.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有多大?

答:有防护林带的农田较之无防护林带的农田地区温度降低1.4℃,相对湿度提高16%,风速降低33.4%,粮食亩产一般提高20%左右。

7.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是多少?

答: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即7.95亿亩,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8.我国森林植物种类有多少?

答:我国的种子植物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8000余种,其中乔木2000多种。

9.《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是哪年颁布的?

答:是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

10.我国“植树节”是什么时间?

答: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11.什么人必须履行义务植树?

答:1982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 “凡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12.适龄公民法定植树任务是多少?

答: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

13. 什么地方应该退耕还林?

答:1998年8月5日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规定,凡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要求在2003年以前全部实行退耕还林。

14.什么叫封山育林?

答:封山育林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培育森林的方法。是把长有疏林、灌丛或散生树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来,借助林木的天然下种或萌芽逐渐培育成森林。

15.封山育林区有哪八不准?

答:不准砍伐林木;不准柯枝砍柴;不准刨土取蔸;不准挖药割脂;不准毁林开荒;不准林内用火;不准打青积肥,不准放牧狩猎。

16.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答:为了科学研究和保存珍贵生物资源的需要,把一部分林区加以封闭保护,严格禁止一切生产活动、狩猎及破坏活动,以保存原来自然面貌,这种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森林资源资产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内涵的资产,它仅是森林资源中具有资产性质的一部分经济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资产。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所掌握的市场动态资料和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森林资源资产所具有的市场价值以至预期收益进行评定估算。

二:什么样的经济行为需要评估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

(二)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者合作;

(三)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者联营;

(四)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

(五)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

(六)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

(七)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

(八)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

森林资源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根据需要进行评估:

(1)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

(2)盗伐、滥伐、乱批滥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

(3)占有单位要求评估。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关法规有哪些

除林业行业通用的相关法规及评估行业的评估准则以外,林业评估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一)、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于2007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财企[2006]52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评估范围、评估机构和人员、核准与备案等。

(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实施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主要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三)、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5月1日发布实施的LY/T 1721 ─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主要规范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体系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