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月月

时间:2021-11-02 23:58:44 100字

篇一:《2011年11月三级技能真题解析》

第一部分 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婆媳矛盾,烦躁、失眠两个多月。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谈谈您与婆婆的相处情况吗?

求助者:我结婚前,就对她很有意见了。那时我们准备结婚,他家有两套房子,一套80平米的老房子,我公婆住着,另一套是140平米的新房,刚装修好。本来我公公打算让我们住这套新房,可我婆婆非说他们老两口一辈子没住过大房子,非要住这套新房不可,最后我们就在那套老房子里结的婚。

心理咨询师:因为这件事,您开始对婆婆有意见了?

求助者:是啊!他们老两口都那么大岁数了,干嘛非要住大房子,让我这新媳妇住老房子,这不就是瞧不起我嘛!而且还有更过分的,结婚两年后我怀孕了,那时婆婆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心里想着婆婆正好退休后帮我带孩子。谁想到,婆婆明知道我怀孕了,居然在单位返聘,继续上班。您说,她这不是成心不想给我带孩子嘛,她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两件事以外,还有其他事情吗?

求助者:有啊!今年孩子上幼儿园,我想让我婆婆每天早点下班,帮我接孩子,可她就是不肯,说是既然拿了单位的工资,就要认真上班。她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帮我!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生气,特烦,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天天和我爱人吵架,因为要自己接孩子,连工作都受到影响。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在结婚、住房和照顾孩子这些事上,您婆婆的表现让您觉得她瞧不起您,不把您当回事,这让您感到生气,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夫妻关系和工作,对吗?

求助者:是啊,她一点都不肯帮我,她根本就没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您的婆婆对你就像对亲生女儿那样?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您有没有像对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对待您的婆婆呢?

求助者:……(沉默),好像也没有,我对自己的母亲要比对婆婆好得多。

心理咨询师: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怎样,首先就应该对别人怎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期待别人能做到呢。

求助者:那我不要求她把我当亲女儿看了,但她至少也要做一个婆婆该做的呀。

心理咨询师:一个婆婆应该做什么呢?

求助者:帮忙带孩子,照顾孩子呗。

心理咨询师:帮儿媳妇带孩子,是婆婆的法定义务吗?

求助者:那倒不是,但很多当婆婆不都是这么做的嘛,她不愿意帮我,

分明是瞧不起我。

心理咨询师:您认识的女性中,有没有婆婆没帮着带孩子的呢?

求助者:有啊。

心理咨询师:那她们都觉得自己的婆婆瞧不起自己吗?

求助者:那倒没有。

心理咨询师: 同样是婆婆没帮着带孩子,因为什么其他人都能接受,而您却认为婆婆是瞧不起您呢?

求助者: ……(沉默)难道是我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您对这件事的看法存在问题。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

多选:1、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

(A) 烦躁 (B) 紧张

(C) 愤怒 (D) 抑郁

【参考答案】AC

【考察重点】求助者的目前情绪症状表现。

【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等。目前状态又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根据求助者的直接叙述“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生气,特烦,……”,可以看出求助者的烦躁、愤怒情绪。案例中没有紧张、抑郁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C。

多选:2、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 食欲下降 (B) 头痛

(C) 睡眠问题 (D) 头晕

【参考答案】AC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躯体症状的判断。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求助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案例中未提及头痛、头晕的症状。

单选:3、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该求助者的A是( )。

(A) 食欲下降入睡困难 (B) 经常与丈夫吵架

(C) 婆婆不肯帮忙接孩子 (D) 婆婆瞧不起自己

【参考答案】C

【考察重点】考察合理情绪疗法中对ABC理论的掌握

【试题解析】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要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中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案例中求助者遇到的外界事件为婆婆不肯帮忙接孩子,因此答案为C。

多选:4、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该求助者的C包括( )。

(A) 烦躁 (B) 与丈夫吵架

(C) 愤怒 (D) 食欲下降

【参考答案】ABC

【考察重点】考察合理情绪疗法中对C的分析判断。

【试题解析】ABC理论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案例中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为烦躁、愤怒,行为反应为天天和爱人吵架,连工作都受到影响。选项D为求助者的生理反应,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ABC。 多选:5、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 歪曲的认知 (B) 不合理信念

(C) 现实的刺激 (D) 非理性思维

【参考答案】ABD

【考察重点】考察合理情绪疗法中对ABC理论的掌握

【试题解析】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现实的刺激),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因此答案为ABD。

单选:6、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最可能是( )。

(A) 一般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 精神病性问题

【参考答案】B

【考察重点】考察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能力

【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 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1、 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2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篇二:《爷爷孙子小小说评论》

爷爷·孙子(小小说)

孙子三岁了邹老汉才第一次见到。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回乡探亲,迢迢千里带了 孙子,目的也就是让邹老汉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看后辈人。

孙子健康活泼,70岁的邹老汉自然视若珍宝。

晚饭后,邹老汉背着孙子到打麦场上乘凉。

云淡风轻,一月如钩。邹老汉企图测试孙子的智力,自设题目考孙子: “天上明晃晃的那个物件是啥?”

“是月亮。”

“月亮像啥呀?”

“像„„像妈妈的眉毛。”

孙子的妈妈,也就是邹老汉的儿媳妇,邹老汉是见过的。当时还没结婚,儿子带着来这大山沟里蜻蜓点水似的住过两天。邹老汉记得很清楚:儿媳妇的眉头总是皱着,眉毛根本不像月亮,而像两条死蚕。

“不对。”邹老汉宽厚地笑笑,启发道,“再想想,月亮是弯弯的。” “弯弯的„„弯弯的就像爷爷的驼背。”

邹老汉的背的确是驼了,是弯了。从八岁起就开始背柴,挑担,扛石头,生活的重负在背上压了几十年,能不驼吗?可是,驼背哪一点像月亮?像老丝瓜还差不多。

“不对。”邹老汉暗自叹息,诱导说:“月亮是弯弯的,头是尖尖的。” “弯弯的,尖尖的„„像香蕉!”

香蕉?香蕉是啥物件?邹老汉在伏牛山肚里活了几十年,红薯、核桃、板栗„„啥没见过?哪有香蕉这一说?怕是答不出来,随口胡诌的。

邹老汉感到悲哀了,长长叹出一口气。他本想孙子会比自己强的。邹老汉三岁那年,别人问他弯弯的月亮像啥?他一口就符对了:“像镰刀!”好容易的题儿嘛,这娃子咋答不上来哩?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嗨!这娃子,废了!”

小小说评论

《爷爷·孙子》像两尊石像似的坐在月亮下对话,而这场对话却引人深思。 为什么孙子只知道月亮像女人的眉毛,像好吃的香蕉?为什么爷爷只知道月亮像劳动的镰刀?难道这仅仅是爷爷想不通的问题吗?

爷爷问孙子“月亮像什么”,孙子回答说“像妈妈的眉毛”。爷爷却觉得儿媳妇的眉毛总是皱着,根本不像月亮。为什么眉毛总是皱着?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孙子的妈妈来自城市,来到大山沟的那两天,因生活习俗、文化水平各不相同,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的不顺心,眉头便会皱起,所以在爷爷看来只会像死蚕。而在城市里生活的条件各方面都比较好,眉头自然就不会皱起了,总会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城市与农村极大反差的生活条件生活现像,还反应了,随时代的发展,长辈与晚辈所产生的代沟。爷爷只是在儿子还没结婚时见过儿媳妇,可见亲情逐渐疏远。

孙子说“月亮像爷爷的驼背”,爷爷不以为然,“驼背哪一点像月亮?像老丝瓜祸害差不多。”孙子无法理解爷爷生活上的重负,只会用相似的食物说,或许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可这却挖掘出了爷爷一声生活艰难的辛酸。而孙子所说的“月亮像香蕉”更是让爷爷难以理解,只得悲哀地长长地叹一口气 :“嗨!这娃子,废了!”爷孙俩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自认为的有标准答案“月亮像镰刀”这样容易的题都答不对,爷爷以他的生活习俗和狭隘的主观意识的标准去强求孙子,没有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由此怀疑孙子的智力出问题。

而爷爷想不通的原因,却是两代人认识事物的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就像爷爷想不明白香蕉是什么,而孙子恐怕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镰刀这种东西。人们只会往自己熟悉的事物方面回答问题。因此产生了代沟。

然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这仅仅是因为两代人的代沟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更是因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代沟。从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对话就可以得知,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差不多互相隔绝的,城里人无法想象乡下人的生活,而乡下人也无法得知城里人的生活。

如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是基本提高了,可是城乡间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大,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信息方面的传播也是大相径庭。试问,如何解决这令人头疼的问题?

《爷爷·孙子》以爷爷生活在大山沟里,八岁就开始背柴,几十年的重担压弯了背和孙子生活在大城市里,深受父母的呵护为背景,将“月亮弯弯像镰刀”这样一首唱了几千年的儿歌点缀于爷孙俩嘴里,巧妙运用语言描写及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以突出老年人于少年人之间的代沟,而更深一层次地暗示城乡之间的代沟,以独具特色的对话发人深思。

作者巧妙的运用几句简单的对话,就折射出了现今社会的现像,并无形中批判了这种现像,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写作技巧。

学院:

班级:

姓名:{儿媳妇月月}.

学号:

信息学院 计本1班 刘永科 11 2011324112

篇三:《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蹒跚(mān shān) 藻井(zǎo) 藩篱(fán) 匀称(chân){儿媳妇月月}.

B、琐屑(suǒ xiâ) 两栖( xī ) 老妪(qū) 伧俗(cāng )

C、差使(chā shǐ) 洨河(jiāo) 归咎(jiù) 仄歪(zâ)

D、尴尬(gān gà) 颓唐(tuí ) 繁衍(yǎn) 亵玩(xiâ )

2、下列各项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阻遏 惧惮 消声匿迹 微不足道

B、嶙峋 丘壑 天衣无缝 无动于衷

C、攒射 矗立 冲耳不闻 大庭广众

D、提防 憎恶 应地制宜 转弯抹角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花名册:记

录人员名字的簿册。)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了车。(漂亮:指

外表美观,看了有愉悦感。)

C、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池沼:比较大的水池子。)

D、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潜意识: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都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看你就是,写出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样的东西,你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人啊!

B、薇甘菊疯狂爆发了,它们袭击了大商场、工厂、学校、超市等„„它们甚至还从窗户、门缝伸进居民的家中。

C、看到电影《星球大战》,我就开始考虑飞碟是否也是通过时空隧道出没于我们的地球呢?D、“我梦见过一辆摩托车,”哈利突然想起自己的梦,说,“那车还飞呢!”

5、将下面的短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3分)

A、一支粉笔 B、 一个板檫 C、 一根教鞭 D、 一块黑板

,指点江山,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 ,绘出五彩世界,写出未来精彩; ,倒

映历史沧海桑田,折射人世离合悲欢; ,擦出心灵亮点,指出愚昧偏见。

6、书写(3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1)新闻一般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2)《老王》一文提到的“默存”,是作者杨绛的丈夫 (人名)的字,他有一部著名的小说是《 》。

(3)《核舟记》选自 代张潮所编一书,作者为 。

8、优美的诗文需要我们积累,你能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课文原句吗?试试看。(五选三)(3分)

①杜甫的《望岳》中最能表现出诗人空阔眼界和心底愿望的诗句是:

②《爱莲说》中最能表现莲的高洁的句子是:

③在《秋词》中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④《陋室铭》中的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崔颢的《黄鹤楼》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的四句诗是

9、仿写练习(3分)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的聚积,就没有 。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们这学期名著导读书目,你知道里边的主人公是谁吗?请你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3

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爷爷••孙子(14分)

孙子三岁了,邹老汉才第一次见到。在大城市工作的儿子回乡探亲,迢迢千里带了孙子,目的也就是让邹老汉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看后辈人。

孙子健康活泼,70岁的邹老汉自然视若珍宝。

晚饭后,邹老汉背孙子到打麦场上乘凉。

云淡风轻,一月如钩。邹老汉企图测试孙子的智力,自设题目考孙子:

“天上明晃晃的那个物件上一啥?”

“是月亮。”

“月亮像啥呀?”{儿媳妇月月}.

“像„„像妈妈的眉毛。”

孙子的妈妈,也就是邹老汉的儿媳妇,邹老汉是见过的。当时还没有结婚,儿子带着来这大山沟里蜻蜓点水似的住过两天。邹老汉记得很清楚:儿媳妇的眉头总是皱着,眉毛根本不像月亮,而像两条死蚕。

“不对。”邹老汉宽厚地笑笑,启发道,“再想想,月亮是弯弯的。”

“弯弯的„„弯弯的就像爷爷的驼背。”

邹老汉的背的确是驼了,是弯了。从八岁起就开始背柴,挑担,扛石头,生活的重负在背上压了几十年,能不驼吗?可是,驼背哪一点像月亮?嫌老丝瓜还差不多。

“不对。”邹老汉暗自叹息,诱导说:“月亮是弯弯的,头是尖尖的。”

“弯弯的,尖尖的„„像香蕉!”{儿媳妇月月}.

香蕉?香蕉是啥物件?邹老汉在伏牛山肚里活了几十年,红薯、核桃、板栗„„啥没见过?哪有香蕉这一说?怕是答不出来,随口胡诌的。

邹老汉感到悲哀了,长长叹出一口气。他本想孙子会比自己强的。邹好汉三岁那年,别人问他弯弯的月亮像啥?他一口就答对了:“像镰刀!”好容易的题儿嘛,这娃子咋答不上来哩?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嗨!这娃子,废了!”

11、小说为爷孙俩展示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4分)

爷爷: 孙子:

12、孙子为什么答不上爷爷的测试题的标准答案——月亮像镰刀?(2分)

13、爷爷“嗨!这娃子,废了!”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14、本文的主旨是下列哪一项( )(3分)

A、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B、城乡差异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要正视这一差异

C、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所谓“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不必什么事都强求一致。

D、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应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

15、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2分)

(二) (16分)

绿色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破、制造氧气的天然加工厂。人和动物要不断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燃烧也要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人就会感到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血压增高。但你不必担心空气中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为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据测定,每15亩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产生600公斤氧气。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和净化器。绿色植物能调节小气候。夏天,绿化地带的温度比非绿化地带要低1—3度;冬天,绿化地带温度又比非绿化地带高0.1—1度。灰尘、工业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小,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矽肺等病,绿色植物是吸附灰尘的能手。据测定,在绿化地带空气中灰尘的含量比非绿化地带要减少一半以上。不少绿色植物还能放出一股芬芳的气味,其中含有植物杀菌素,能够杀灭大量细菌,如香樟、桉树、柏树、衫木、夹竹桃等都能分泌杀菌素。而且许多绿色

植物吸附有害有毒气体,如松树、柑橘能吸收二氧化硫,夹竹桃、香樟能吸收汽车废气。

16、文中两次出现“据测定”,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7、全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18、请从文中找出三种说明方法,并举例。(6分)

19、请你拟两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4分)

例l: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例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石壕吏》(10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0、请在原文“ ”将原文补充完整。(1分)

21、解释加点的字。(4分)

逾墙走 无完裙 请从吏夜归 长已矣

22、诗的开头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1分)

2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呼”、“啼”分别表明了什么?(2分)

2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二) 板桥诵书 (10分)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25、解释加点字(2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26、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②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27、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8、从郑板桥的“善诵”,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四、作文(40分)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高;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

比可以是堕落的催化剂,比也可以是前进的发动机;比可以是继续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比也可以是从新的起点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

请你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可以编写故事、寓言,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等等。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

一、基础题:1、D 2、B 3、B 4、D 5、CADB

6、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

13、爷爷:生活在大山沟里,八岁就开始背柴发、等,饱尝生活艰辛,几十年的生活重担压弯了背;孙子:生活在大城市里,生活在父母的怀抱和呵护里。

14、因为孙子生活在大城市里,根本就没有见过农村的镰刀。

15、爷爷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他用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狭隘的主观意识为标准去强求孙子,没有多角度思考问题。

16、D

17、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

18、不能删。理由是“据观测”表明具有科学依据,如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绿色植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20、列数字——据测定,每15亩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产生600公斤氧气。

打比方——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和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