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时间:2021-11-02 22:07:43 100字

篇一:《这些品牌已不是中国的了》

首先揭晓

第十名:白加黑。这个在中国大陆鼎鼎大名的感冒药,在2006年,白加黑就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了,而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个西安,骨子里早就百分之百是比利时的了,还有中国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控股。这些药,咱老百姓可都是百分之百认为是中国的,结果呢,都是外国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中国人感个冒,避个孕现在都掌握在别人外国人手里。

第九名:南孚。中国人熟知的电池品牌南孚,也在2003年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了。曾经广告词中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

第八名:汇源。回想09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唤起多少保卫民族企业的呼声,听听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的解释,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说白了根本不关你民族品牌啥事。

第七名:苏泊尔。做为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在2006年被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这个发源浙江的中国名牌,现在已经不折不扣的成了法国货。

第六名:大宝。“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咱们天天见的大宝,其实早在2007年就投入美国强生门下了。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老美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虾米也是肉。何况中低端市场真的是虾米吗?别忘了咱中国可是有13亿人。

第五名:金龙鱼。这个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厨房里的食用油,其实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是人家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有的。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换句话说,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

第四名:娃哈哈。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人家早变成美国人了,嘿,你说你一美国人跟咱谈啥民族情怀呢?

第三名:双汇。这个内地知名的火腿肠品牌,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两年后,高盛又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这不由的让人想起投资大鳄罗杰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第二名:个别城市水产公司。咱自己吃的水肯定是咱自己的吧!那可不一定。告诉你你还别

不信,其实咱好多城市喝的是外国水。且看法国威立雅在中国的“辉煌战绩”:1997年进入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取得天津淩庄水厂20年特许经营合同;2002年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经营期限50年;2007年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3月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9月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股权转让专案,在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张至200平方公里。以威立雅为代表的外资步步为营,一步步占有中国的水资源!{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那第一名会是哪家呢?我真是没想到!

最后揭晓第一名:中华牙膏。怎么排这个第一,着实为难,想来能排第一位,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也许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不过早在1994年初,联合利华就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

类似的还有中国着名商标美加净。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眼看一个又一个行业被纳入外国资本的怀抱,而我们,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依然满怀爱国情怀的支持着已经变为洋货的曾经的民族品牌。其实,我们都想支持国货,可惜我们现在是连个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

篇二:《外国收购中国龙头企业名单》

我国民族企业近些年有哪些牌子被外国收购?

不完整的地方敬请谅解

2004年以后,由于我国积极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和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外资在国际投资第五次并购高潮的推动下,纷纷采取并购方式进入我国,而且直接并购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一汽轿车被德国大众并购,四川长虹被荷兰飞利浦并购,美菱电器被德国西格玛并购等,其目的显而易见,即外资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整合与控制我国相关行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标准是由一系列知识产权所组成,并由行业的龙头企业所主导,外资并购了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就能主导行业技术标准而控制整个行业,我国被外资并购的企业就自然而然地丧失了主导权而成为外资的加工车间。这样,相关的民族战略产业就不是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我国民族企业近些年有哪些牌子被外国收购。

1、福建南孚电池 ------------ 美国吉列公司 2、河南双汇肉制品 ------------ 美国高盛集团 3、黑龙江哈尔滨啤酒 ------------ 美国AB(百威啤酒) 4、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割机 -------------美国约翰迪尔 5、福建雪津啤酒 -------------比利时英博 6、四川双马集团 -------------拉法基

7、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8、G华新 -------------HOLCHIN B.V 9、G东睦 -------------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10、华润锦华 -------------华润轻纺 11、桦林轮胎 -------------新加坡佳通轮胎 12、江苏无锡威孚 -------------德国博世 13、西北轴承 -------------德国FAG公司 14、锦西化机 -------------德国西门子 15、TCL国际电工 -------------法国罗格朗 16、上海轮胎橡胶 -------------法国米其林

17、上海贝尔 -------------法国阿尔卡特 18、深圳赛格三星 -------------韩国三星康宁 19, 德龙钢铁-----------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 20.统一石化----------英荷壳牌

21.娃哈哈--------达能

22。乐凯---------日本

1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29.41,-0.66,-2.19%,吧)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2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3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4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 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5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此外,达能还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梅林(8.89,0.00,0.00%, 吧)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

6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7 苏泊尔(12.89,-1.10,-7.86%,吧):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8 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虽然还打着福建产什么的旗号,但股份并不在我们手上,而今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也为数不多了。不仅如此中国许多民族品牌都大量的引入外资,为外资对我们

民族企业的收购埋下隐患!

中国的企业被收购了 结果会怎么样?

比如南浮电池 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 中国人都买南浮电池 当外国的电池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 赚中国人的钱 但是由于我们的消费者用习惯了南浮电池 所以外商的电池很难在国内抢到市场 外商的电池卖不出去 这时候 外商就会通过收购南浮 来为自己的品牌扫除竞争对手 这样 不管是南浮电池还是外商自己的电池品牌 在中国销售所获得的利润 就全被外商得到 当然政府能得到税收 那么中国就没有了自己的电池品牌

然后外商就会慢慢的减少南浮的产量 让市场上大量出现自己的亲骨肉(指自己的电池) 然后南浮会慢慢从市场上消失 如大宝 小护士 .....

民族企业被外企收购 是利大还是弊大?

当然是弊大! 为什么? 比如拿高科技行业来说

手机行业

现在国内的市场上 4家外国品牌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总数达72.2% 也就是说 中国庞大的手机消费利润 72%被外商赚去了 他们越来越富有 就有更多的资金开发新的技术 推出更新 功能更强的手机

貌似很好 但是国产手机怎么办? 国产手机因为市场少 利润低 赚的钱少 自然没有太多资金去开发新技术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我们中国的手机技术永远落后与摩托罗拉、诺基亚...

在说微软 20世纪末开始到现在 微软一直放任中国市场上的盗版软件(有充分证据证实) 导致中国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 除了杀毒类 其他根本没有生存力 中国的软件技术无法发展 因为中国人都用盗版 开发的正版没有销路 导致软件开发公司相继死亡 如今微软开始打击中国的盗版系统(前段时间的番茄花园事件)

所以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中国人想用电脑 必须购买微软的上千元的正版系统 因为中国的软件公司都没有实力和微软竞争 中国人也彻底习惯使用Windows系统

这就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技术落后 被外国人垄断 带来的后果 !!!

民族企业也需要一些精神,也许我们可以去参看一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 二战后的日本是百废待兴,索尼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当索尼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销往美国时,当地的经销商说:“你们索尼没什么名气,但美国人都知道我们的牌子,贴我们的牌子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金的订单。”当时索尼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但创始人盛田昭夫经过认真考虑,拒绝了这个要求。二三十年过去以后,人家问盛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日本人那种执着的精神,这是一种民族气节,做品牌,也必须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韩国三星更是让我们佩服,三星以前是生产电视机等中低端电器产品的,亚洲金{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融危机的时候,公司陷入巨亏,债务竟然高达200亿美元,但三星公司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同样拒绝了很过跨国公司的并购要求,而是咬紧牙关,成功进行了公司转型,以高科技数码产品为主要产品,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的品牌之路,刚走了20多年,而且仅仅是这10年才开始有了品牌意识。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是品牌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为什么俄罗斯大肆驱赶中国商人,因为他们要的是品牌产品、品牌经营,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让中国企业在国外站稳脚跟,反而会成为廉价品的代表,完全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阿迪达斯,贴上他们的牌子,价格可能就要翻10倍。江浙一带的很多小商品在国际上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说到底还只是产品而不是品牌,品牌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文化与管理能力的象征,没有品牌的国家,注定无法成为强者。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国货,支持我们的民族企业!!

篇三:《中国百货品牌收购》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百货品牌收购

作者:乌兰

来源:《中国制衣》2014年第06期

2014年4月,宏图三胞掌舵者袁亚非的名字登上了英国和中国众多媒体的重要版面,因为他所领导的这家鲜为人知的南京企业集团迅速买入了英国百年老店——福来莎百货(House of Fraser )89%的股权,成就了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零售业境外投资。

并不顺利的收购

发端于苏格兰的福来莎百货的确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家拥有英国王室嘉许和授权的优秀百货公司有着164年的历史,2013年的营业收入排名英国第四位。在英国和爱尔兰,福来莎百货拥有超过60家的店铺,自有品牌、采购品牌及特约品牌产品一应俱全,还被授予英国皇室用品的特许供应商。

这两年,一直在寻找潜在买家的同时,福来莎百货还在考虑上市计划。福来莎曾经与多个潜在买家谈判过收购事宜,包括法国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及经营体育服装业的亿万富翁Mike Ashley。而其中,法国老佛爷百货曾想全部作价4.5亿英镑收购,但今年1月由于老佛爷百货高层人事变更,谈判搁浅。而就在此关键时刻,袁亚非不失时机地向福来莎百货提出了收购要约。

宏图三胞旗下的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对福来莎百货的收购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被媒体称之为“中国速度”。起初的谈判颇为顺利,但是当要正式签约的时候,却遭到了一次意外的“伏击”,签约仪式被拖后了四次。Mike Ashley将福来莎11%的股份收入囊中,同时向其他股东发起收购要约,号召福来莎的股东保护英国的民族品牌。

为了顺利完成这笔交易,袁亚非赶赴英国,一下飞机就去拜访其他股东,并带领麾下30多位收购团队成员连夜奋战繁杂的法律文书。而Mike Ashley虽然拿到11%的股权,却无法获得董事会席位,最终没有对收购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据外媒报道,他的收购因股东之间的优先购买权而引起法律纠纷。

4月3日,袁亚非终于与福来莎百货董事长Don McCarthy在福来莎百货位于伦敦贝克街的办公楼签署了协议。事后,南京新百发布公告确认:其收购福来莎的控股公司Highland Group约89%的股权,具体的收购金额及交易方式却未向外界提及。不过根据境外媒体报道,这次交易作价约4.5亿英镑,其中包括福来莎百货1.572亿英镑的债务和2亿英镑左右的股权收购。此外,三胞给出的诱人条件还包括:全现金方式收购,并注入7000万-8000万英镑资助福来莎进行大规模的店铺翻新和改善其电子商务网站。

篇四:《收购的中国品牌》

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收购的中国品牌

从中国民族品牌被外企收购看中国经济的弊病

中国民2004年以后,由于我国积极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和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外资在国际投资第五次并购热潮的推动下,纷纷采取并购方式进入我国,而且直接并购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一汽轿车被德国大众并购,四川长虹被荷兰飞利浦并购,美菱电器被德国西格玛并购等,其目的显而易见,即外资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整合与控制我国相关行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标准是由一系列知识产权所组成,并由行业的龙头企业所主导,外资并购了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就能主导行业技术标准而控制整个行业,我国被外资并购的企业就自然而然地丧失了主导权而成为外资的加工车间。这样,相关的民族战略产业就不是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族品牌被收购举不胜举,给你说几个:

中华牙膏:被英国联合利华收购

南孚电池:被美国吉利收购

乐百士:被法国达能收购

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乐凯:被美国柯达收购20%

“洁花”洗发液134万美元被收购;

“孔雀”电视机315万美元被收购;

“豪门”啤酒6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光明”染发液2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金鸡”鞋油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洁银”牙膏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太湖水”啤酒25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

“凯歌“(电视)消失了??

“燕舞”(收录机)消失了??

王只和臭豆腐 王麻子剪刀

曾经占据卫生巾行业半壁江山的“舒而美”,自从1994年被金伯利收购后,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美国宝洁买断“熊猫”、德国利洁时买断“活力28”、高露洁买断“三笑”都是这样的例子。

1、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 " 中华 " 和 " 美加净 " 的品牌经营权;

2、达能收购乐百氏;

3、高露洁收购了中国扬州三笑集团的全部股价;

4、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5、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6、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7、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8、 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

9、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

10、百威啤酒的制造商AB集团收购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

11、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云南本省知名品牌,在云南占有1/3的市场份额){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12、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被德国博世并购;

13、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4、2004年美国约翰迪尔收购佳木斯联合收割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曾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15、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AG接手了好孩子集团67.4%的股权;(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商){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家电有长虹、海尔、TCL、康佳、海信、新科

汽车有:红旗、奇瑞、吉利、福田、长安、 比亚迪

IT有:清华同方、联想、紫光、海尔,神舟

食品有:娃哈哈、伊利、蒙牛、 汇源,王老吉

日化:隆力奇

医药:保和堂,同仁堂

张裕(葡萄酒);哈德门(香烟);哈尔滨(啤酒);三角(毛巾);茅台(白酒);全聚德(饮食);瑞蚨祥(丝绸等);王麻子(剪刀);张小泉(剪刀);荣宝斋(文具,现为古玩);东来顺(饮食);狗不理(饮食);楼外楼(饮食);胡庆余堂(医药);南洋兄弟(糖烟);亨得利(钟表);王老吉(饮食) 中国知名品牌被外资大量收购,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软肋,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经营机制的老化,下面主要围绕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正负

面的影响来进行论证。{中国被收购的品牌}.

我记得有如下:

1、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 " 中华 " 和 " 美加净 " 的品牌经营权;

2、达能收购乐百氏;

3、高露洁收购了中国扬州三笑集团的全部股价;

4、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5、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6、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7、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8、 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

9、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

10、百威啤酒的制造商AB集团收购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

11、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云南本省知名品牌,在云南占有1/3的市场份额)

12、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被德国博世并购;

13、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4、2004年美国约翰迪尔收购佳木斯联合收割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曾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15、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AG接手了好孩子集团67.4%的股权;(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商)

当然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哎!

之所以会出现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民营业主的短视行为,觉得通过跨国资本运作,可以盘活企业的成长,经营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可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而一些民族企业

属于家族式的经营,缺乏合适的人才和结伴人。

二. 外企通过高价收购中国民族品牌。以经济来俘虏芳心,久而久之,就摆脱防备,投坏送抱的,甘为走卒,任其驱遣,甚至品牌经营权也拱手相让,在企业主沉迷于外企的纸醉金迷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品牌正一点一点被蚕食。穷的只剩下躯壳,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一个很虚的名头,还有很多消费者被蒙到骨里,曾经我们自以为豪的名族品牌如今却是落入他手,让人可悲。

三. WTO潮流席卷而来,各国的资金、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不少外来资金涌入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一旦有机会,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开放式的政策给外企收购中国企业滋生了温床,提供了良机。外资控制知名品牌,以达到消灭国内竞争对手的目的;控制关键技术,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外资通过并购获得并购企业的关键技术,同时限制被并购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存在威胁所谓产业安全的可能性。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

有利于实现资本运营的全球化,有利于企业运作轨道正常化,外企主要用企业文化凝聚力留作人才,我们可以外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

外资并购给中国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不少外国企业抓住中经营不善,人才缺乏,市场制约,销路受阻等原因,趁机而入,注入强大的资金支持,引导其走上正轨,外企大量吞并中国名牌,造成中国品牌自主权丧失,民族品牌市场蛋糕被瓜分。长此以往,后果无穷, 外企大肆进入中国市场,大大降低了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影响本土企业的的正常发展和生存,会降低国人对民族品牌的忠诚度

还有企业界人士指出,国家总是在提自主创新,但是当这些企业好不容易花了很多时间终于发展起来的时候,却突然被国际寡头企业利用资本的优势收购了。这种情况会使国际寡头尽快地消灭竞争对手,然后快速地占领中国市场。而这些大企业如果都被收购和控股了,那么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就没有了。

也有很多人认为保护民族品牌是国人采取双重标准,指责国人批评美国限制中石油并购优尼科,自己却不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也许吧?如果有中国人在国际比赛中支持中国对的对手,甚至在中国与外国的战争中支持敌国,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站在敌人的角度,他们也是爱“国”啊!

一些国有企业在评估品牌价值时还有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不景气、快破产的时候,则高估品牌价值,以虚夸实力;而企业要把品牌转让或许可给外方时,则低估品牌价值,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浙江某企业的“东宝”在转让前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转让“东宝”时,连同该企业的十九项专利,共作价才一千万元人民币。天津日化四厂同外商合资前,其“金鸡”鞋油已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合资时,“金鸡”品牌仅作价1000万元。外商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需要尽快铲除中国市场上的绊脚石--中方知名品牌,因此外商往往选择中方同行业中的知名企业进行合资。由于中方知名品牌的价值较大,外商一般不会买断其所有权,而是以较少的资金买断其使用权。合资后,外商一般会利用自己的控股决策权,有意把中方品牌安排在低档产品上使用,或干脆将中方品牌打入冷宫、弃之不用。同时却大力培育外方品牌。中方知名品牌合资后若几年不用,就会被消费者逐渐淡忘,从而一文不值。 收购价格正像中国的劳动力一样,与欧美市场相比十分廉价。

也许,这样的品牌正如穷人家的漂亮姑娘,自家人只是觉得出身贫寒,值不了几个钱,能够卖个超出自己预期的价格已经是奢望。 李光斗在谈到中国品牌前途时感言:"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贴牌生产)是没有前途的。若干年后,假如我们的著名本土品牌都被消灭殆尽,假如我们的国人不以使用本土的品牌而自豪,那时候我们一定追悔莫及。"

一些跨国公司或基金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一策略被称为外资并购的“斩首”策略。 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

专家认为,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跨国公司只会将商品生产中最没有附加利润的部分,比如组装环节,最耗费能源和原材

料、最易造成污染环境的环节放在中国。而公司利润和新创造财富的绝大部分将会被跨国公司所拿走。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中国就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篇五:《外企并购我国企业后对民族品牌的处置方案》

龙源期刊网 .cn

外企并购我国企业后对民族品牌的处置方案 作者:廖成成,赵娅星,刘楠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9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直在与世界的多元化思维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交融,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更是在国内和国际的新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品牌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文以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后对民族品牌的处理模式为焦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外企并购中国民族企业后的三种处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中国民族品牌融入国际企业后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跨国兼并;民族品牌;品牌整合

本论文为2013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专门项目,指导老师曾德国教授。

当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全球并购浪潮席卷中国时,外企打起如意算盘,带着资金纷纷来华,想要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列车”,分享中国经济成长。从我国改革开放后,政府提倡引入外资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高度开放,我国经历了各行各业的外企并购事件,其中较多知名民族品牌成为外企并购的首选。此类民族企业多为发展势头良好, 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是行业的领跑者, 也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然而,外企并购我国企业确实在某种层面上对我国企业有一定的威胁性,我国企业在面临这样的竞争对手时往往显得弱小而无力,因为外企品牌往往具有更高的国际美名度,更雄厚的资金后台,更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更先进的科技技术。但只要外企在该行业不具有垄断地位,该行业就会因为增加新进入的竞争者,向完全竞争市场发展,而消费者也能够选择更多种类、更好的产品。如果把一个行业比作一块蛋糕,为了在众多同行业的企业竞争中获取较大的一块,各企业也必将使出杀手锏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外企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进一步促进了该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品牌目标消费者分析

当谈论一个品牌时,总会涉及到同一个市场环境下行业内的品牌竞争者共同面临目标消费者。谈论产品品牌的价值常以目标消费者为前提,品牌价值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而强势品牌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不仅仅因为其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美名度,更多的是因为该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了深度关系。当消费者购买产品品牌成为关键考虑因素时,在众多国人感叹中国无世界知名品牌时,国人对于建立民族品牌的期待度、急迫性日益增长(这里所谈论的民族品牌是缩小范围,即仅指曾将由中国企业原创,产权归中国企业的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形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