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作文500字

时间:2021-11-02 15:42:16 500字

茶道作文500字(一)

茶道作文500字(二)

茶·道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

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

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

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

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

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

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

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茶道作文500字(三)

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亦是如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关键词】茶 起源 中国 茶俗 艺术

【正文】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湖南的茶陵是茶叶的最古老的故乡。炎帝最先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其岁月之久远几乎无可追溯。《史记》上讲到的炎帝陵寝所在的茶山,便是茶陵那广袤的茗茶之山。清嘉庆《茶陵州志》则说得更为详细,它说《史记》所载“茶山”,就是茶陵毗邻江西的景阳山,因“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陆羽的《茶经》里也讲到茶陵,说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

中国茶学

茶学是研究茶树、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学科,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 2

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記有茶博士一詞:“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指的是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陆羽被唐德宗当面尊称为“茶博士”。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代“對花飲茶”一事被認為是煞風景之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斗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增設贡茶院。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一,崇尚返归自然,徐渭《密集致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幽人雅士 、宜衲子仙朋、宜松月下、宜花鳥間……”。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斗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茶风茶俗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茶风茶俗。其中茶在民间的婚礼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

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3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

茶与艺术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于是。历朝历代涌现出了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