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狗》的评价

时间:2021-11-02 01:26:16 100字

【篇一】关于《天狗》的评价

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文/谭轶斌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所谈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泛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自觉参与、自主探究、自行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张扬个性、健全人格的学习。它不是培养“小科学家”,也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所有高中学生都能经历的一种学习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得到发展,并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理念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参与而非旁观的、探究而非灌输的、体验而非分析的、互动而非静止的、开放而非封闭的课程文化。而研究性学习恰能实现这些目标。 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 近几年,我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阶段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一、准备阶段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为在高中三年内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开列课外书单 书,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润心灵,我们希望学生广泛阅读充满人性智慧和灵光的好文章,努力吸收触及灵魂的人文精华。因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没有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①中外文学名著。名著不能不读,它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携带者,能构成学生人生的基石。 ②文化名人散文,如周作人、巴金、胡适、钱钟书、老舍、汪曾祺、韩少功、魏明伦等作家的文章。选文主要考虑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文章学生不一定深入理解,但这是一个必要的储存。 ③优秀报刊,如《读书》《文学自由谈》《散文·海外版》《南方周末》等等。  2.调整教材高一年级写700字左右读书笔记,高二年级写1000-1500字读书报告,高三年级写3000字小论文。 就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而言,我们在考试形式和拟卷上作了改革。比如,采取听力、闭卷、开卷三部分相结合的形式。听力部分所占比重较小,主要考察学生听辨和理解能力。诸如朗读一个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前后内容判断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典型细节等,或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续写结尾。闭卷部分主要考察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背诵的经典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然后灌制成磁带,有条件的配上背景音乐。此语一出,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几天后,作业全交。当一盒盒磁带在办公室里播放,老师们惊呆了:这是我们学生念的?与电台播音员所读不相上下! 学习郭沫若的《天狗》一诗时,教师把同学们带到了校园漂亮的草坪上,请大家在室外高声朗读。同学们像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一个个兴味盎然。草坪中央正好有座假山,有几个男生站到了假山石上,放开了喉咙,感受郭老痛快淋漓的“我是一条天狗啊”! 在学习茅盾的《风景谈》时,教师请同学们挑选六幅画面中的一幅设计MTV,要求展开想象组织画画,配上同画面内容相吻合的音乐,设计一段能揭示主题的画外音。 完全可以断定,一旦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的智慧与才能是无法估量的。  3.引导学生质疑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 譬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印发了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对完璧归赵之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蔺相如对“曲”“直”的判断是错误的,其所以得安然,仅是一时侥幸)。学生阅读之后,思想豁然开朗了,原来对千古名文也能提出不同意见啊!同学们极为佩服作者敢于独抒己见、不囿于历史定论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大胆地进行质疑了。 “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近语文研究性学习,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三、高二阶段  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有了高一阶段的铺垫与积累,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参与已趋向自觉。由此,我们在高二阶段的目标是希望同学们能在主动学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体验、去思考、去学习。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就阅读而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洞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作为读者的创造,在研究性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率性而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亲历实践,对问题作出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解释,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所在。 这时,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设计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1.提供相应材料 如果研究性学习只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那么学生的视野仍将被限制,学生的思维仍将被禁锢。只有当教师把学生从教材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时,学生的潜在智能才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触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 有了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同学们就可以较快地进行比较研究了。比较是观察、分析、整理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智力劳动。语文学习中比较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古今中外的作品之间,作品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运用等等,都可以用来比较鉴别。经常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学生既能巩固旧知,又能更好地探究新知,从而去发现一个个新大陆。 ①提供不同题材、体裁的文本 根据教材中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我们提供了雨果的《悼念乔治·桑》;根据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提供刘海粟的《漫论郁达夫》和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根据巴金的《灯》,提供师陀的同题文章《灯》;根据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提供肖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和《无言的拉雪兹——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抒怀》;根据李白的诗歌,提供余光中的诗《寻李白》等等。 ②提供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 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朱自清的语言,我们找出原文,请学生评评编者的删节有无道理。通过一番小小的比较,学生们更好地把握了教材思想和艺术内涵。 ③提供不同的译本 教材上的泰戈尔《对岸》一文是郑振铎翻译的,译文清新流畅,体现了泰戈尔散文诗的特点。教学时,印发了吴岩的译本,让大家比较两《归园田居》写于归田后第二年,即陶渊明42岁时,《读山海经》写于他59岁时,陶渊明既归隐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还会有壮志难酬的感慨?能否用知人论世的评论方法,从陶渊明的家庭出身、所处时代、思想意识、性格气质、对后世的意义等角度谈自己对他归隐的见解。 按照教师指引的道路,同学们踏上了探索的征途。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个个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临近下课,教师在对学生作了充分肯定之后,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从作者、作品自身的角度出发,还可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考虑。其实,人们对陶诗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的。六朝时,对陶诗评价不高,唐朝,尽管很多诗人明显接受了陶诗的影响,整个社会却并不十分推崇。到宋朝,陶诗便受到了一致的推崇,苏轼、朱熹都给予很高的评价,陶渊明因此确立了一流大诗人的稳固地位。为什么人们对陶诗的评价会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学过苏轼的词,为什么苏轼会特别欣赏陶渊明?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大大激发着同学们深入探讨的热情。 学习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时,我们让同学们就课文与鲁迅进行精神对话。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言:“与鲁迅进行对话,是需要勇气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这也是地狱的门口:‘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者,请进去;否则,趁早离开。”可同学们都选择了勇敢。在教师提示了探究方向的基础上,同学们上各大文学网站查阅资料,还翻看了《话说周氏兄弟》《名作重读》《鲁迅作品详解》《〈呐喊〉导读》《鲁迅思想的特征》等作品和文章。有的谈阿Q对革命的认识、纲领、目的、行动、对象及结果;有的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的从“称呼”入手进行探究;有的就“做梦”问题展开;有的谈“健忘”;有的结合鲁迅的另一古往今来,人们对屈原的特立独行有褒有贬,西汉扬雄、东汉班固、南宋费衮都极力贬他,但司马迁对屈原的政见和政绩却极尽溢美之词。你怎么看待屈原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沉浸到了冷静的思考之中。  《雷雨》是一部经典名作,作品诞生至今将近70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问题,人们对作品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一切伟大的作家,一切不朽的文学作品、文学典型,几乎都是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无限开放的体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探究它,会有自己的发现和再创造。探究什么?从哪里着手探究?教师在平时的阅读中感悟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雷雨》、对曹禺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这个突破主要表现在对曹禺早期作品中体现出的基督教人文思想的研究上。教师在备课时又发现最近出版的《雷雨》剧本多了“序幕”和“尾声”两部分,这在解放后出版的各版本中是没有的,直到1988年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曹禺文集》第一卷里才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两部分是保留好还是删去好?在曹禺的创作中,基督教的人文思想多一点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多一点呢?《雷雨》是不是社会问题剧?这些问题不正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源头吗?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体验、心理气质、审美要求来接近作品、探究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很多独到而有价值的意见。  四、高三阶段  自行创新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在培养了学生对已有材料学会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要帮助他们善于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热点,对种种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现象进行搜寻、思索和分析,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论文,这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提高阶段,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心理学家布朗把“创造”分为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三类。对中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创造出全新的产品,那显然不现实,但如果我们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把观点的重新组合,把独一无二的看法以及充满个性色彩的评论都归入创造性产品,那么中学生人人都具有创造新产品的能力。确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 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应注重过程,但也不能轻视结果。事实上,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加涅把学习分为三类: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而每一种学习都以前一种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应属于问题解决的高级学习,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论文是课堂研究自然的延伸,也是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让我们从同学们完成的论文标题中,感受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睹青年学子的风采。 《〈围城〉对话的语言结构与人物心理》 《谈〈红楼梦〉之诗词曲赋的艺术功能》 《浅探庄子哲学思想在〈红楼梦〉中的折射》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鲁迅小说创作缘由浅探》 《高中生语言的社会学考察》  《“当时”应是“当”何“时”?  ——读李商隐的〈锦瑟〉》 《汉语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探析》 《莲、华——评席慕蓉诗作》 《神州诗仙——李白》 《村上春树笔下的死亡》 《诗比生命更长久——纪念俄国诗人普希金》 《我眼中的张爱玲》 《欲哭还休,欲哭无泪——关于马克·吐温作品》 《〈货殖列传〉古今鉴》 《“侠以武犯禁”——由〈史记·游侠列传〉看司马迁的反传统思想》 《智慧的魅力——读〈钱钟书散文〉断想》 ……  五、几点补充  补充一:从中学阶段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非为完成论文,不是为了让学生提出某种奇思怪想,而是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即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下,我们应时刻具有危机感、紧迫感。只有不断地去充实与丰富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且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创新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是为学生未来服务的手段。只有实现了这个跨越,才算完成了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补充二: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方式趋同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在我们强调让创新的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时,我们切不能丢了传统。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在尊重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是扬弃,而不是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比如对传统典籍的诵读、唐诗宋词的诵读,我们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还要大力弘扬。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刻了解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对其产生清醒的文化意识。研究不是一切,不可把研究绝对化。背诵、朗读、表达等基本功训练,将无可替代!  补充三: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落实,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还有评价机制的改变。在这过程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规范与创新、阶段与整体、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正如一个刚刚迈步的婴儿,一切都在摸索之中,同时,又尽在自己的脚下!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篇二】关于《天狗》的评价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  黄兰评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光璇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中的一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靠训练。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返回本页页首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  生:不见了!(齐)[借助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制作得巧妙。]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       ”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学生自读后抽查)  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生:第二句。(齐)(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  生:爱![引导学生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师板书:爱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看见,我没看见。”(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生:列宁。(齐)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学生:放鸟归园。(齐)  板书: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齐)[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齐)[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师板书: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生:男孩承认了错误。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安排在此处的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了本课的收获,了解学生的“内化”情况,而且通过动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生认真书写,师巡视辅导。)  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  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  生:爱是温暖的家![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  师: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巧妙的结束语使本课的教学主旨得到升华。]  总评:  《灰雀》一课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荣获了一等奖,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是一堂成功的课。该课在育人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板书的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育人目标上,该课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体现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语文教育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理性分析。如灰雀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说在小男孩那儿,列宁是怎么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等等。而是用一条情感的线索贯穿始终,以爱的感染和体验,把语文知识的、技能的、审美的、品德的育人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爱的熏陶感染中通过“内化”,接受素质教育。在教学程序上安排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把教学要求由低到高地逐步落实。在板书的设计及出示上,从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出发,采用简洁、凝练、美观的图文结合形式,不仅准确地揭示出本课育人的主旨,而且在辅佐教学,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上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编排使用上,将课文插图“动画”,并配上悦耳的鸟鸣,使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活蹦乱跳)的同时,产生对灰雀的喜爱。文字课件中“特写镜头”的相机出示,不仅暗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在“课件”的出示上注意了适时,恰到好处。   三、执教教师简介                            返回本页页首     黄兰,女,28岁,小学一级教师。 1991年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后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  黄兰老师以“爱”为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内外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她孜孜不倦的追求。  从教几年来,黄兰以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她多次上观摩课、教研课,并取得优异成绩。1994年获重庆市首届教学基本功大赛全能一等奖。1998年所上的《凡卡》一课获重庆市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赛一等奖。1999年所上的《灰雀》一课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奖。1998年所写的《融语言文字训练与审美陶情于一体》获重庆市渝中区小语学会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黄兰老师还荣获区优秀班主任、优秀园丁、百优青年等称号,1996年被授予区“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1999年被授予区“十佳师德标兵”光荣称号。黄兰老师在短短的几年里已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新星。  

【篇三】关于《天狗》的评价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刘雁评析: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李家栋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五彩地》是一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地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并将五彩池与天上瑶池进行比较,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五彩池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更令人陶醉,再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返回本页页首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1 五彩地。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前,让学生读书,能结合预习,做好交流的准备。)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师:通过预习你自己读出了水池形状多。  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自己读懂了池水显出各种颜色的原因。学到这里的时候,就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  生:五彩池有很多颜色。  师:也就是池水颜色非常多。(板书:颜色多)哪位同学还想说,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可以讲。  生:我知道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对。(板书:四川藏龙山)  生:我还读懂了五彩池里的水其实都是清水。  师: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各种颜色呢?学习课文时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稍加引导,紧扣预习要求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提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你是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板书:在人间?)  生: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是不明白池水有那么多颜色的原因。(板书: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生: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板书:五彩池?)  生: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  师:看来你对石粉是哪儿来的感兴趣。(板书:石粉?)  (此时学生举手提问十分踊跃)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类提示,可以有机地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想一想,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时读懂的内容齐答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在读懂的内容前标序号。]  师:根据这些内容,结合预习,谁来汇报一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第1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也就是说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五彩池的位置。(板书:位置)第2自然段呢?  生:讲五彩池的样子。  生:水池的样子。  师:对,主要讲水池的样子。(板书:水池)谁来说说第3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讲池水的颜色。  师:非常好。(板书:池水)第4自然段呢?  生:讲池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师:对。(板书:原因)你能接着说说第5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吗?  生:第5自然段讲五彩的瑶池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说得好。(板书:在人间)  师: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大家都读懂了,结合预习,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试着给课文分段的?  生甲:分三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一4)三(5))  师:谁还有不同分法?  生乙: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自然段,第三段是3、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三(3-4)四(5))  师:同学们看,这两种意思第一段一样,最后一段也相同,那么分歧主要在哪儿呢?  生:2、3、4自然段。  师:究竟怎么分合理呢?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能自己做出选择。  [分段产生的分歧不立即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匠心。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产生分歧在情理之中,简单地处理不能使学生得到训练,而通过阅读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自悟就扎实了。]  师:从刚才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看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我们首先看第2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投影)  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提到有关这一段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读懂了,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在第2句下画曲线),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甲:水池很多。  师:你读出了水池很多,其他同学呢?  生乙:水池像宝石一样,很美。  师:水池还非常美。  (板书:美丽)  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出示投影:“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  生:去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们就想象不出水池美丽的景象。  师:那加上“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原句投影)你看,有了这部分内容,怎么样?  生:更能看出水池的美,更能帮助我们想象出漫山遍野的水池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地的水池总共693个,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教学,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师:(打全段内容投影)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水池很多,很美,那么,这些像宝石一样美丽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后面的这几句话,看你还能感受到水池怎么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接读。老师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读,咱们先来试试。  师:水池大的——  生: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师:小的——  生: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  生:一圈圈彩带。  师: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生: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有像——  生:葫芦的。  师:有像——  生:镰刀的。  师:有像——  生:盘子的。  师:有像——  生:莲花的。  师:大家知道该怎么读了吗?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要带着感情来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  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  师:大家很会读书,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那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生:有像花朵的。  师:你想象得真美。  生:有像树叶的。  师:像树叶,真奇呀!  生:有像圆月的。  师:啊,还有像圆月的,真是太美了。  (此时,学生举手十分踊跃)  [省略号的教学设计精巧,学习标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者有机统一。]  师:同学们,水池竟然还有那么多形状,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大家见过这么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水池吗?除了读出水池多、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甲:水池很奇特。  生乙:水池非常神奇。  师:是啊,这些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地啊?  生:想!  师:好,大家看这儿。(放录像)  师:刚才看录像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第二段的总结,先后采用听、看、读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师:同学们,预习时大家自己就读出了水池的形状多,通过刚才反复认真地读书,我们又体会出水池的美丽、神奇,这就是大家新的理解,新的感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大家还会有什么新的理解。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结合板书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池水的颜色。  师:池水的颜色怎么样呢?自己再读读第3自然段,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池水颜色多。  师:对,那池水都有些什么颜色呢?除了多,还可以看出池水怎么样?  生:池水很美。  师:是啊,池里的水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池水啊?同一个水池里,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除了感受到池水很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神奇。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才能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谁愿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大家不但体会出了池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真不错。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少“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你看,这段话和书上的那段话哪个地方不一样?  生:这段话比书上的那段话少了一个“更”字。  师:这位同学读书很认真,马上就发现少了一个更字。(出示有“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没有这个“更”字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更”字不行,因为有“更”字,就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就看不出来了。  师:抓住这个“更”字,就能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这是一点。其他同学呢,你们为什么认为没有这个“更”字不行?  生:有“更”字,就能看出作者在看到水池时就感到惊奇了,看到池水就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只能说明作者看到池水时才感到惊奇。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他自觉地联系了第2自然段的内容。那这个“更”字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谁知道?  生:把2、3自然段联接起来了。  师:对,大家看,一个“更”字,就把2、3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在水池、池水、美丽神奇之间连线,表现2、3自然段之间的密切联系)你们看,这个“更”字多么重要啊!  [“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抓住对其进行训练,是因为通过“更”字能使学生认识到2、3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另外,这一内容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师:那么,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预习时有同学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来看第4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有哪几个原因,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然后请前后位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有同学预习时就读懂了这些原因,可以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提的这个问题?现在你懂了吗?能不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  生甲: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形状不同,第二个是阳光照射,第三个是池边的树木花草的倒影。  师:他们小组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他小组呢?  生乙:我给他们补充一条,还有石粉的原因。  师:同学们想一想,没有石粉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石粉不行,因为阳光照到石笋上,是石笋上的石粉反射阳光的,没有石粉的话,阳光就无法反射了。  师:看来,石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形成五彩池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有哪几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齐答。)  师:你看,通过讨论,我们自己就弄清了形成池水美丽神奇景象的原因。  [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放手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也很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师:预习时,同学们的分段意见有分歧,读到这里,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 么?  生:我认为第一种分法合理,因为2、3、4自然段都是讲五彩池美丽神奇,应该归并为一段。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谁能再来说说为什么要把2、3、4自然段归并为一段?  生:2、3、4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把它们归并为一段。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学习过的归并法掌握得不错。  [预习时分段的不同意见得到了统一,水到渠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知道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生甲:瑶池在天上,是神仙住的地方,而五彩池在人间。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这一点不同找得好,还有什么不同?  生乙:瑶池只有五种颜色,五彩地是五颜六色的。  生丙:瑶池只有一个,五彩池却有许许多多的水池。  师:由此看来,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了由衷地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在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里五彩的瑶池指什么?  生:指五彩池。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还解决了这些不懂的问题(用红笔在已解决的问题上打V),大家学习得不错。还有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没关系,老师向大家推荐《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课下,同学们看一看,我想你自己就能弄清其中的奥妙,同时,也会对五彩池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关于“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读课外书自已解决,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延伸。]  板书设计:  副板书:  -(l)2水池形状多 在人间?  二(2-4)4原因 原因?  三(5)3颜色多五彩池?  1四川藏龙山 石粉?  一(1) 3清水  二(2)  三(3、4)  四(5)  (以上是根据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正板书:  11五彩池  位置  水池  池水——美丽神奇  原因——  在人间  总评:  《五彩地》教学需2课时,刘雁老师执教了第1课时的内容。就第1课时的教学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扎实训练  《五彩池》一课的教学,以教材为凭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教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1.准确理解教材,确定精当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  《五彩池》第1课时的教学确定了三个目标:(1)通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2)练习给课文分段;(3)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其中第1点是课文内容方面理解的要求,第2点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第3点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色。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课前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达到这三个目标是可能的。  2.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训练点。  一“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五彩池》一课的教学,课文的理解,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课堂上先后采取了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快速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语言的感悟、积累,淡化了内容的分析。如阅读第3自然段,先读后交流感受,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学生通过不同要求读的训练,感受越来越深,情感得到陶冶,不知不觉中还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着眼发展  面向每一位有个性差异的学生,使其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刘雁老师执教《五彩池》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着眼发展,使学生在预习中读懂的内容要有更深的认识,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五彩池》一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情况,老师将学生读懂的与不懂的问题都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学情况,认知水平一目了然。二、三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以及对课文的总结,解决学生的疑难,完成本课应达到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认识。在二、三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了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语,并及时与同学们预习的结果比较,强化学生的发展。如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预习读懂了这段主要写水池的样子,但通过课内教师的引导,学生又读出了水池的美丽、神奇。这既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体现语文教学的效率。当然,如果能再深一步引导:预习时的读与课内的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出其中读书方法等的不同,这样在读书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执教教师简介                            返回本页页首     刘雁,女,27岁,大专学历。现任教导处副主任。曾荣获区“新长征突击手”“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济南市教学能手”“济南市百佳教师”等称号。她积极进行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多次执教省、市、区级公开课、观摩课。自1994年以来,先后5次在济南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998年9月,在山东省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比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  

【篇四】关于《天狗》的评价

15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15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唐代传奇小说的繁荣和成熟期是()

A. 初唐

B. 盛唐

C. 中唐

D. 晚唐

满分:2 分

2. 《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A. A.一死生

B. 齐彭殇

C. 死生亦大矣

D. 淡漠生死

满分:2 分

3.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A. 嵇康 B. 王羲之 C. 阮籍 D. 向秀

满分:2 分

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话的作者是()

A. 晏几道

B. 晏殊

C. 苏轼

D. 温庭筠

满分:2 分

5. 请选出不是出于《史记》的典故()

A. 破釜沉舟

B. 项庄舞剑

C. 华亭鹤唳

D. 四面楚歌

满分:2 分

6. “辩丽横肆”是()的主要特色,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A. 《左传》

B. 《尚书》

C. 《国语》

D. 《战国策》

满分:2 分

7. 《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 A.《女神

B. 《神曲》

C. 《燃烧的天空

D. 《再别康桥》

满分:2 分

8. 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价值角度考量,《水浒传》内容反映了()

A. 儒家文化精神

B. 绿林文化精神

C. 道家文化精神

D. 佛家文化精神

满分:2 分

9. 高启《秋柳》是一首咏物抒怀的绝句,诗中借用晋代典故、抒发感时伤事情怀的诗句是()

A.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

B. 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C.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D.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满分:2 分

10.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代表作品。

A. A.志怪小说

B. 章回小说

C. 志人小说

D. 话本小说

满分:2 分

11. 《霍小玉传》讲的是霍小玉与()的爱情故事

A. A.李翱

B. 李益

C. 张生

D. 柳毅

满分:2 分

12.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题眼是()

A. A.始

B. 西山

C. 宴游

D. 记

满分:2 分

13.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诗经》

B. 《楚辞

C. 《离骚》

D. 《乐府诗集》

满分:2 分

14. 以下不属于《楚辞•九歌》的作品是( )

A. 《湘君》

B. 《湘夫人》

C. 《橘颂》

D. 《山鬼》

满分:2 分

15. 与楚辞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诗歌总集是()

A. 《诗经》

B. 《文选》

C. 《离骚》

D. 《乐府诗集》

满分:2 分

16.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强调词在艺术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要协音律,有情致

A. 李清照

B. 苏轼

C. 姜夔

D. 柳永

满分:2 分

17. 晏殊的词集名为()

A. 《梦窗词》

B. 《珠玉词》

C. 《乐章集》

D. 《山谷集》

满分:2 分

18. 柳永词《八声甘州》书写的主要内容是()

A. 羁旅形役

B. 男女爱情

C. 忧国忧民

D. 忠君爱国

满分:2 分

19. 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

A. 志怪小说集

B. 章回小说

C. 志人小说集

D. 话本小说集

满分:2 分

20. 《花间集》产生的时代是()

A. 南北朝时期

B. 唐代

C. 五代十国

D. 宋初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诗经》的艺术手法有()

A. 赋

B. 风

C. 比

D. 兴

满分:2 分

2.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

温韦”的五代时期的文学家是()

A. 温庭筠

【篇五】关于《天狗》的评价

谈对《女神》的艺术评价

谈对《女神》的艺术评价

【内容摘要】在“五四”时期,郭沫若不是最新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康白情等人发表白话诗都早于郭沫若。《女神》不是最早的新诗集,从出版的时间说,它在胡适的《尝试集》、新诗社编的《新诗集》等之后。“五四”最早的一批新诗人以自己或质朴或清新,或凄苦或天真的作品,给我国诗歌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与传统诗歌不同的面貌,然而,正如诗人闻一多在《女神》出版之后所作的评论:“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关键词】谈 《女神》 艺术评价

收入《女神》集中包括《序诗》在内的57篇作品,表现了多样的,甚至迥然相异的风格。

一、青年郭沫若不满足于单调的诗风。

他说:“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的诗雄而不丽。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还不足令我满足。”(《三叶集》)他特别佩服英国诗人雪莱诗风的多样:“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他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雪莱诗选·小序》)青年郭沫若也“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按照作品的式样和风格,郭沫若把《女神》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它们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独具风韵,令人神驰,在中国开创了诗剧这种新形式。第三辑大部分是小诗。有的作品冲淡、朴素,例如《晚步》:松林清新,海潮儿平和,画面是洁净的,节奏是平缓的。有的作品缥缈迷离,例如《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梦一般飘忽美丽的夜色里,抒情主人公弹出了厌世者的曲调,他想效法“那个坠落了的星辰”,永远投身进大自然中去。有的作品清幽妩媚,例如《霁月》,它表现了宁静、隽雅的很美的意境:

淡淡地,幽光

浸洗着海上的森林

森林中寥寂深深,

还滴着黄昏时分的秋雨。

《女神》中最有影响的,是收入第二辑的作品。除《太阳礼赞》等个别诗篇以外,它们都写于郭沫若“最可纪念的一个时期”,即,1919与1920年之交的几个月间”(《创造十年》)。它们中间有著名的《凤凰涅螌》、《天狗》、《炉中煤》、《晨安》、《地球,我

的母亲!》等。郭沫若后来回忆说:“在我自己的作诗的经验上,是先受了泰戈尔诸人的影响力主冲淡,后来又受了惠特曼影响才奔放起来的。”是日寸代使他“一时性地爆发了起来,真是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起来”(《我的作诗的经过》)。《女神》第二辑中的作品使“五四”时代的热情青年一下子为之迷眩了。这些被激情照亮的诗篇,给正在尝试和探索的中国新诗带来了崭新的、强大的风格。

《女神》第二辑一部分主要作品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的。在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他喷射出了惊雷闪电一般的诗句: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天狗》)

这诗句狂暴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里表达的,是超出常态的强烈情感。不单《天狗》,《晨安》、《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等诗篇也都仿佛是一口气喊出来的。它们像猛烈的飓风,像奔泻的急流,它们从读者的心灵上呼啸而过,强烈地冲击着读者,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在突发的情绪状态下,青年郭沫若紧绷着感情的弦。有时候,它简直要崩了,它简直要断了!郭沫若在嚷:“我的一枝枝神经纤维在身上战栗。”(《夜步十里松原》)。“破!破!破!我要把我的声带唱破!”(《梅花树下醉歌》)他不歇一口气,也不容读者歇口气。青年郭沫若写下了威武猛烈的诗句: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地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青年郭沫若写下了奔突跳荡的诗句:

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

喷着在,飞着在,跳着在„„

哦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

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

(《笔立山头展望》)

这些诗句像喧嚣着的激荡的波浪,为新时代奏起惊心动魄的赞歌。与这种强悍、狂暴、紧张的风格相适应,在形式方面,《女神》第二辑中的这一部分作品呈现出中国诗歌从未有过的粗砺形态。

二、青年郭沫若不讲究诗的形式。

他认为:“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的裸体更好!”他表示:“我所著的一些东西,只不过尽我一时的冲动,随便地乱跳乱舞罢了。”他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论诗三札》)。《女神》第二辑中这些风格强悍狂暴的作品实践了他的主张。

在艺术上,青年郭沫若胆大冲天,他常常逾越常规,使人感到惊骇和不习惯。《女神》第二辑里,有的作品过于单调了。《晨安》的38句诗中,27句都以“晨安”开头。《匪徒颂》各段句式基本相同,尤其每段的后三行,只改动两个字,这样不厌重复,这样少变化,不应该说是单调吗?然而,正是这不加掩饰的单调,造成了十分强烈的诗歌效果。有的作品过于粗糙了。《我是个偶像崇拜看》是作者高腔大嗓的一通喊叫,完全不顾形式的和谐,不应该说是粗糙吗?然而,正是这过分直率的粗糙,使作品显示了惊人的雄桀之姿。有的作品过于刺耳了。《演奏会上》夹杂好几个外国词,形式很散漫,缺乏旋律感,作为诗来要求,不应该说是刺耳吗?然而,正是从这刺耳的诗句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激昂的、颤动的情绪。单调、粗糙和刺耳,并不是艺术形式上的优点,它们说明青年郭沫若的诗歌艺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强烈地刺激着读者视觉或听觉的粗砺的艺术形态又成为构成作品强悍、狂暴风格的重要因素。

《女神》第二辑另一部分主要作品却并不强悍,并不狂暴。《凤凰涅螌》是《女神》集中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前半部分充满悲愤,自凤凰自焚后的《凤凰更生歌》,风格转为明朗。青年郭沫若歌唱祖国的新生,歌声中有“新鲜”、“净朗”、“华美“、“芬芳”。《凤凰涅螌》洋溢着光明和希望,寄托着作者昂扬的情绪,它光彩焕发,灿烂夺目。《凤凰涅螌》和《心灯》、《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登临》、《光海》等作品热烈而并不强悍,奔放而并不狂暴,它们形成了另一种风格:高昂明朗。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也不表现为那种单调、粗糙、刺耳的粗砺形态。它们往往和谐、匀称、富有音乐感。《凤凰涅螌》音节铿锵、有节奏、有韵律,它章法完整。讲究对称,兼有音乐美和图画美。

《地球,我的母亲!》排列整饬,句式均匀,读起来有回环往复的韵味。《炉中煤》甚至是精致的,它凝炼隽永,抑扬顿挫。收入《女神》第一辑的诗剧《女神之再生》里女神的歌唱,和《湘累》里的“水中歌声”,音韵流美,节奏不疾不徐、悦耳动听,那形式的完美是当时的新诗人们难以企及的。比起那些强悍狂暴的诗篇来,这些作品显得比较舒展,比较从容,它们没有那样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冲击力,却更耐咀嚼。《女神》里有粗砺的形式,也有精美的形式。

郭沫若将自己奉献给新时代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

人们早就注意到郭沫若在《女神》中所襄现的男性气概——以“力”为特征的男性气概。在郭沫若看来,“鼓奏着男性的音调”(《浴海》)的海洋是男性“力”的象征。当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当“滚滚的洪涛”向他涌来,海洋的雄壮的“力”仿佛输入了他并不很强健的身躯。海的阔大胸怀,海的雄伟气势,赢得了郭沫若由衷的羡慕、赞美和崇拜。在海洋面前,郭沫若鼓胀着“毁坏”、“创造“、”努力”的青春力量。

对于男性身份和男性力量的切实体认,便郭沫若常常把自己崇拜的事物视为女性。他崇拜自然,是把自然作为女性来崇拜。在他看来,自然既有美丽姑娘的风姿,又有慈爱母亲的襟怀,他称地球是“我的母亲”,他向地球母亲奉上了孝子的拳拳热诚:“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恩,/我饮一杯水,纵是天降的甘霖,/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羹。”(《地球,我的母亲!》)他写道:“我本是‘自然’的儿,/我要向我母怀中飞去。”(《西湖纪游·沪杭车中》)

不同于鲁迅在“五四”时期建立起“父亲。的形象——鲁迅的睿智,他的坚韧品格、他的人生经验都使他有资格充当“父亲”,鲁迅也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尽管当时他还没有真正地做父亲——已经得子的郭沫若却在新时代面前扮演起“恋人”的角色。时代的曙光赋予青年郭沫若的心灵以灿烂的诗意。他浑身都奔涌着爱的激流。爱升华了。他要做春天的恋人、花的恋人。他要做太阳的恋人、火的恋人、祖国的恋人。

在郭沫若诗情的想象中,太阳是女性,她是海洋所追求的恋人:

汪洋的海水在我脚下舞蹈,

高伸出无数的臂腕待把太阳拥抱。

(《新阳关三叠》)

郭沫若描写了幸福美妙的《日暮的婚筵》:

夕阳,茏在蔷薇花色的纱罗中,

如像满月一轮,寂然有所思索。

恋着她的海水也故意装出个平静的样儿,

可他的嫩绿的绢衣却遮不过他心中的激动。

郭沫若最为柔美的情歌,是敬献给祖国的。在他眼里,祖国也是女性,“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创造十年》)。而他自己,则是一个痴情的黑小子——炉中煤。郭沫若写于1920年底的诗《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可以与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相补充,作为《我们现在怎样做情人》来读的: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这是“爱”的燃烧。郭沫若是以热恋般的心态与祖国、与自然、与时代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与时代的热恋使他仿佛又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周围平常的事物都能唤起他新鲜的、惊奇的感觉。外界的一点火星,都能在他心灵中燃起熊熊大火。太阳出来了,谁没见过太阳呢?人们一生不知要赶上多少个晴天,但是晴天给青年郭沫若带来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欢畅:

无限的大自然,

成了一个光海了,

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

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

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

海也在笑,

山也在笑,

太阳也在笑,

地球也在笑,

我同阿和,我的嫩苗,

同在笑中笑。

(《光海》)

【篇六】关于《天狗》的评价

南开16年9月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5-2016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6.9) 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当堂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牡丹亭》的作者是 。

2、 ,一去三十年。

3、 ,冻雷惊笋欲抽芽。

4、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名著是 。

5、 ,琴瑟友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乐府诗集》

2.《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

A.《周南》 B.《卫风》 C.《秦风》 D.《郑风》

4.《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

A.《女神》 B.《神曲》 C.《燃烧的天空》 D.《再别康桥》

5.《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

A.一死生 B.齐彭殇 C.死生亦大矣 D.淡漠生死

三、 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风格特色有( )

A.质朴真率 B.平淡自然 C.自然之趣 D.绚丽语言

2. 下列作品属于“临川四梦”的有( )

A.《紫钗记》 B.《牡丹亭》 C.《蝴蝶梦》 D.《红楼梦》

3. 柳永词对词体开拓的贡献有( )

A.大力提倡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B.变雅为俗,运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市民化的生活情调;

C.创造性的运用了白描和铺叙的手法;关于《天狗》的评价

D.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4.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形式是( )

A.志怪小说 B.章回小说 C.志人小说 D.话本小说

5. 下面哪项符合《兰亭集序》一文表达方式的特色( )

A.前半部分叙集会之事时,便描述了一幅纯净、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

B.后半部分将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大自然之中,由有限之情及无限之宇宙。

C.融入自然中的议论与感慨,低回婉转,沉而不隐,显而不露,恰到好处。

D.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简洁周到,虚实相间。

四、 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论语》是由孔子辑录而成的记载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 )

2.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以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被称为“花间词的鼻祖”。

( )

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一著名诗句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

4. 《西厢记》全名为《西厢记诸宫调》,剧本脱胎于唐代元稹《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崔莺莺待月

西厢记》。( )

5.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所揭示的主题是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幸运的,像猪一样,可以免于思

考,尽管没有自由。( )

五、名词概念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

1.《花间集》

2. “伤痕小说”

六、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陶渊明归田守拙之乐的?

2.简述“行路难”诗题和李白《拟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七、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

1.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八、作文题(作文一10分,作文二30分,共40分)

(一)作文一(二题中任选一题)

1.写一篇校学生会关于举行全校朗诵大奖赛的通知(300字以内)

2.写一篇校学生会关于祝贺本校合唱团队取得国际比赛优异成绩的贺信(300字以内)

(二)作文二

题目:我的偶像

文体: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500字

【篇七】关于《天狗》的评价

南开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5-2016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6.2) 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当堂开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牡丹亭》的作者是 汤显祖 。

2、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3、 残雪压枝犹有桔 ,冻雷惊笋欲抽芽。

4、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名著是 《史记》 。

5、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乐府诗集》

2.《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 A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C )

A.《周南》 B.《卫风》 C.《秦风》 D.《郑风》

4.《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 )

A.《女神》 B.《神曲》 C.《燃烧的天空》 D.《再别康桥》

5.《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C )

A.一死生 B.齐彭殇 C.死生亦大矣 D.淡漠生死

三、 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风格特色有( ABC )

A.质朴真率 B.平淡自然 C.自然之趣 D.绚丽语言

2. 下列作品属于“临川四梦”的有( AB )

A.《紫钗记》 B.《牡丹亭》 C.《蝴蝶梦》 D.《红楼梦》

3. 柳永词对词体开拓的贡献有( ABCD )

A.大力提倡慢词,改变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B.变雅为俗,运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市民化的生活情调;

C.创造性的运用了白描和铺叙的手法;

D.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4.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形式是( AC )

A.志怪小说 B.章回小说 C.志人小说 D.话本小说

5. 下面哪项符合《兰亭集序》一文表达方式的特色( A )

A.前半部分叙集会之事时,便描述了一幅纯净、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

B.后半部分将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大自然之中,由有限之情及无限之宇宙。

C.融入自然中的议论与感慨,低回婉转,沉而不隐,显而不露,恰到好处。

D.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简洁周到,虚实相间。

四、 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关于《天狗》的评价

1.《论语》是由孔子辑录而成的记载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 √)

2.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以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被称为“花间词的鼻祖”。( √ )

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一著名诗句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

4. 《西厢记》全名为《西厢记诸宫调》,剧本脱胎于唐代元稹《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

5.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所揭示的主题是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幸运的,像猪一样,可以免于思考,尽管没有自由。( × )

五、名词概念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

1.《花间集》

答: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唐末五代 18 家词 500 首,编为《花间集》。这是唐末五代词人的总集,《花间集》确立了词的香艳的风格,奠定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伤痕小说”

答:伤痕小说:产生于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

六、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陶渊明归田守拙之乐的?

答:户庭尘杂虚室余闲归田世俗杂务纠缠闲暇间显隐居家世俗杂务烦扰自清静 久樊笼复返自两句说辞官归田期关笼鸟兽重返自;用比喻其欣喜舒畅情溢于言表樊笼句与前面羁鸟池鱼遥相呼应;复句与诗首二句 相绾合全诗章转承起伏变化端前勾连脉相通四层写重返自受全诗总结。

2.简述“行路难”诗题和李白《拟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答:拟行路难和行路难都是一种诗体,鲍照是南朝诗人,写过很多首拟行路难。李白是唐代诗人,在唐代诗人里有很多人写过行路难这种诗体,所以行路难不是李白的专利,也无法判断行路难脱胎自拟行路难。

七、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

1.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第一、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诗歌开篇便推出一位男子的形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段用的是赋。 三、四两章中,无论是女主人公从切身的沉痛教训中发出的带有哲理的慨叹,还是她对丈夫的怨恨和斥责,都充分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卑下地位和普遍遭受到的不平等境遇。同时用了兴和比。 第五章开头四句简要地概括了她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可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 最后一章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八、作文题(作文一10分,作文二30分,共40分)

(一)作文一(二题中任选一题)

1.写一篇校学生会关于举行全校朗诵大奖赛的通知(300字以内)

2.写一篇校学生会关于祝贺本校合唱团队取得国际比赛优异成绩的贺信(300字以内)

关于我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的通知

各班班主任:关于《天狗》的评价

根据《**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我校决定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主题

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变化,纪念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追溯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歌颂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抒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参赛对象

全校学生

三、比赛内容和形式

1、朗诵的体裁不限,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展示广大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比赛形式为独诵、男女对诵或多人诵等,多人朗诵不超过4人。

3、每班出一个参赛者。

四、比赛规则

1、朗诵时间:朗诵时间限定1-5分钟,不到3分钟或超时扣2分。

2、比赛顺序:由高年级开始从一班到二班依次类推。

五、活动要求

此次比赛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望各班高度重视这次比赛活动,精心挑选,认真做好组织报名工作,确保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六、报名时间:*月*日 比赛时间:*月*日下午

七、报名地点:学校办公室

**市**中学

2016.02.28

(二)作文二

题目:我的偶像

文体: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500字

《我的偶像***》

提起偶像,想必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刻着一位让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些人崇拜诲人不倦的教师,有些人崇拜光芒显耀的明星,也有些人崇拜生已育已的父母„„而我的偶像是坚强不倔的残疾人。 在世界上,残疾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常常受到正常人对他们的歧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付出的努力比正常人多好几倍。但是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排除万难,努力地让自己过的更加地快乐与充实。这,正是我崇拜他们的原因。也许,在他们第一次面对困难时,他们感到恐惧了,他们流泪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这就是他们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才使他们撑到了现在。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失去双臂的中年男子。因为没有双臂的原因,他至今尚未娶妻生子,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孤独寂寞,并且他过的有滋有味,让别人羡慕极了。他从小就学习写毛笔字,所以练就一“脚”好看的毛笔字。他每天在家写字画画,也许你会觉得这很平常,但是他并不是像平常人一样用手写字画画,而是用自己的嘴巴和脚,一开始他几次三番想放弃用嘴和脚来写字,因为他害怕会受到别人的谈论,他不想成为邻居们的笑柄,他只想一个人默默地生存在世界的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让别人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但是自从他看了电视节目里的残疾人那样精彩绝伦的表演后,他的生命里似乎有了一盏明灯。因此他每天勤奋练字画画,有时间去做一些苦力活来挣点钱。在他的家中,庭院里你会看见不少的猫和狗,这些都是他从街上捡回来的猫狗,他每天一早出去干苦力活,中午回到家给猫狗做午饭。匆匆忙忙地吃完午饭后,他又会写几幅字,画几幅画,拿着这些作品去各个小巷叫卖。有时候生意还不错,但有时候,连一幅都卖不出去。到了傍晚,他又会急匆匆地跑回家给猫狗做饭,有时家中已无食物,他就会把仅有的食物先给猫狗吃,自己饿肚子,晚饭过后,他还会和猫狗一起去散步,就这样他们过着既充实又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偶像,虽然他失去了双臂,但也拥有一颗无人能比的爱心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所以,我永远崇拜他,他也永远是我的偶像。

【篇八】关于《天狗》的评价

14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诗经》共有多少篇()

A. 二九五

B. 三百

C. 三零三

D. 三零五

满分:2 分

2. 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 陶渊明

B. 谢灵运

C. 嵇康

D. 曹植

满分:2 分

3. 《戏答元珍》是北宋著名诗人()的作品。

A. .苏轼

B. 欧阳修

C. 黄庭坚

D. 秦观

满分:2 分

4. 干宝的《搜神记》是一部()

A. 志怪小说集

B. 章回小说

C. 志人小说集

D. 话本小说集

满分:2 分

5.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中的女主人公婴宁是()

A. 多愁善感的花仙

B. 聪明善良的花妖

C. 善解人意的女鬼

D. 天真纯洁的狐女

满分:2 分

6.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A. 《左传》

B. 《论语》

C. 《国语》

D. 《庄子》

满分:2 分

7. “山谷道人”指的是下列哪位诗人()

A. 黄庭坚

B. 白居易

C. 李清照

D. 苏轼

满分:2 分

8. ()长使英雄泪满襟。

A. 三顾频频天下计

B. 丞相祠堂何处寻

C. 两朝开济老臣心

D. 出师未捷身先死

满分:2 分

9. 《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

A. 《女神

B. 《神曲》

C. 《燃烧的天空

D. 《再别康桥》

满分:2 分

10. 代表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的是()

A. 魏晋南北朝小说

B. 唐传奇

C. 宋元话本

D. 明清章回体小说

满分:2 分

11. 《世说新语》是()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

A. 葛洪

B. 刘义庆

C. 陶渊明

D. 吕不韦

满分:2 分

12. 下列不属于“竹林七贤”的是()

A. 嵇康

B. 阮籍

C. 向

D. 曹植

满分:2 分

13. 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 曹植

B. 陶渊明

C. 谢灵运

D. 嵇康

满分:2 分

14. 柳永词《八声甘州》书写的主要内容是()

A. 羁旅形役

B. 男女爱情

C. 忧国忧民

D. 忠君爱国

满分:2 分

15. 《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

A.一死生

B. 齐彭殇

C. 死生亦大矣

D. 淡漠生死

满分:2 分

16. 《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满分:2 分

17. 《花间集》产生的时代是()

A. 南北朝时期

B. 唐代

C. 五代十国

D. 宋初

满分:2 分

18.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诗经》

B. 《楚辞

C. 《离骚》

D. 《乐府诗集》

满分:2 分

19. 以下不属于《楚辞•九歌》的作品是( )

A. 《湘君》

B. 《湘夫人》

C. 《橘颂》

D. 《山鬼》

满分:2 分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

A. 《古镜记》

B. 《世说新语》

C. 《搜神记》

D. 《西京杂记》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以下作品属于苏轼的有()

A. 《前赤壁赋》

B. 《定风波•莫听穿林》

C.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D. 《西京杂记》

满分:2 分

2. 《史记》从体裁上可分为()

A. 十二“本纪”

B. 十“表”八“书”

C. 三十“世家”

D. 七十“列传”

满分:2 分

3. 下列作品属于曹禺的有()

A. 《日出》

B. 《北京人》

C. 《雷雨》

D. 《龙须沟》

满分:2 分

4. 对于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这首词局布运用比兴手法,个别譬喻,不具总体象征意义

B. 这是一首抒情词,寄托词人屡遭排挤、报国无门的悲愤

C.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上阙借物起兴,下阙托古喻今

D. 这首词显示了辛词“肝肠似火,色笑如花”两种风格兼备的特色

满分:2 分

5. 以下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是()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D.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满分:2 分

6. 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三位主人公又称“风尘三侠”,他们是()

A. 红线

B. 红拂

C. 李靖

D. 虬髯客

满分:2 分

7. 《史记》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A.以事件写人物

B. 细节描写

C. 场面描写

D. 运用对比手法

满分:2 分

8. “九叶派”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诗人群,也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属于“九叶派”代表诗人有()

A. 牛汉

B. 穆旦关于《天狗》的评价

C. 辛笛

D. 郑敏

满分:2 分

9. 下列诗句属于陆游《关山月》中的有()

A. 但悲不见九州同

B. 笛里谁知壮士心

C. 遗民忍死望恢复

D. 铁马冰河入梦来

满分:2 分

10. 对于《庄子》艺术风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B. 善用寓言

C. 古奥难懂

D. 富于幽默讽刺意味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关汉卿所作杂剧多达六十多种,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最著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抗议门阀制度,喊出了寒士的不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将进酒》题意为请人饮酒,是汉乐府古题,本为汉代乐府铙歌十八首中的一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李白的《行路难》是沿用古乐府杂曲歌辞,此作抒发了李白在长安得到重用之后的兴奋之情,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红楼梦》和《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一样,是一部世代累积型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其与曹贞吉、王士祯堪称“京华三绝”

A. 错误

B. 正确

【篇九】关于《天狗》的评价

尔雅通识课 中国现代新诗答案

新诗的诞生

1 《尝试集》的作者是(B)。 B、胡适

2 “我以为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这一观点出自(D)。 D、鲁迅

3 关于新诗,胡适的观点不包括(D)。D、按照词调曲谱的先制填词作诗

4 近代诗歌变革有两个方面,一是改用白话文,一是摆脱了过分严格的格律形式。(正确) 5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曾创办《新青年》杂志。(正确)

6 用白话写诗是一个大变革,代表一种趋向,要表现和贴近现代生活。(正确)

新诗的发展

1 《繁星》、《春水》两本诗集的作者是(C)。 C、冰心

2 中国第一个新诗刊物是(C)。 C、《诗》月刊

3 刘半农从理论上提出了新诗方案,下列出自刘半农的文章是(B)。 B、《我之文学改良观》 4 湖畔诗社于1922年成立,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正确)

5 沈尹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三弦》。(正确)

新月派

1《死水》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集中表现了丑恶。这首诗的作者是(B)。 B、闻一多 2 提出理性节制感情主张的是(A)。 A、闻一多

3 闻一多提倡的“三美”不包括(D)。 D、古典美

4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正确)

5 新月派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正确)

闻一多、徐志摩

1 下列作品不属于徐志摩的是(D)。 D、《蕙的风》

2 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格律之美,经得起分析、推敲和琢磨,符合东方式的诗歌审美。(正确) 3 茅盾在《徐志摩论》中指出,徐志摩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诗人。(正确)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1 《女神》的作者是(C)。C、郭沫若

2 关于《女神》,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D、《女神》的写作充分体现了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 3 《女神》创造了自由体诗的形式。(正确)

4 《女神》塑造了一个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正确)

5 泛神论是《女神》丰富想象力的主要来源。(正确)

三步阅读法

1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出自(B)。B、《天狗》

2 读郭沫若的诗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下列不属于三步阅读法的是(D)。 D、反观历史

3 《女神》中潜藏着狂躁、焦灼的情绪,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超验的,开辟了新诗创作的新生命。(正确)

陌生化效果与两极化阅读

1 下列未收录在《女神》诗集中的作品是(D)。D、《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2 下列哪一部作品是郭沫若在文革时期的创作?(C) C、《李白与杜甫》

3 阅读过程中的陌生化,指的是感觉的奇特化、反常化。(正确)

4 用整体审美来读郭沫若的诗,会使人获得一种痛快淋漓的宣泄感。(正确)

5 关于郭沫若的诗歌,专业读者和一般读者的评价是完全一致的。(错误)

知人论世

1 下列名作中,由郭沫若翻译的是(A)。 A、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2 郭沫若的创作之路分为三个阶段,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D、改革开放之后,他回归浪漫,注重作品的艺术品格

3 被鲁迅直指为“才子加流氓”的文人是(D)。 D、郭沫若

4 1942年,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正确)

三十年代诗坛概况

1关于现实主义诗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D、形式格律化,抒情性较强,叙事性较弱 2三十年代新诗流派不包括(D)。 D、九叶诗派

3 “我们是谁?我们是十二万五千的工人农民!”,《我们》这首诗的作者是(D)。D、殷夫 4 左翼诗派的特点是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呼声,以殷夫、蒲风为代表。(正确)

后期新月派

1 下列不属于后期新月派的诗人是(D)。D、蒲风

2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作者是(C)。 C、徐志摩

3 《老马》这首诗的作者是(C)。 C、臧克家

4 后期新月诗派主张诗歌创作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寄托。(正确)

现代派

1 《雨巷》是下列哪一位诗人的代表作?(C)C、戴望舒

2 关于《雨巷》这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D、《雨巷》是一首热闹的直抒胸臆的诗歌 3 下列哪一位诗人不属于现代派诗人?(D) D、穆旦

4 《雨巷》这首诗具有多义性,既可理解为表现对爱情的追求,也可认为是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确)

现代派的影响

1《鱼目集》是下列哪一位诗人的作品集?(D)D、卞之琳

2从哲理诗的角度解读《断章》的结论是:“世界并不和谐美好”。(√)

3一首诗唤起的经验是繁复的,所以在认识上,便是最明白清楚的诗,也容易把读者引入歧途。(√)

4象征派诗歌的韵律、节奏与形式都比较严整,追求音乐感,比较接近格律诗。(√) 艾青的创作

1《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作者是(D)。D、艾青

2《归来的歌》朴实、平淡、富有哲理性,艾青的创作风格向来如此。(×)

3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怀是艾青诗作的基本主题。(√)

艾青的诗歌赏析

1艾青诗歌的主调是(B)。B、农民式的忧郁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出自(C)。C、《我爱这土地》 3艾青的诗歌多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抽象,往往没有具体意象。(×) 4艾青的诗歌中饱含感时忧国的情调。(√)

艾青诗歌的艺术形式

1对艾青创作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迅速而确定的感觉

2关于艾青诗歌的散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D、主张用现代的日常语言表达自己所生活

的时代,追求诗歌的内在节奏

3艾青的诗歌创作强调瞬间感受、印象的捕捉、主观情感的渗入。(√)

冯至的诗歌创作

1“商籁体”指的是(C)。C、十四行诗

2冯至的代表作品是(D)。D、《十四行集》

3十四行诗有两种体式,即意大利体和莎士比亚体。(√)

冯至的诗歌艺术形式

1下列不属于《十四行集》的诗歌是(D)。D、《我爱这土地》

2《十四行集》体现了诗与哲学的结合,达到了现实与艺术的融合。(√)

3《十四行集》是围绕对生命、时间、死亡、生长等问题的思考展开的。(√)

穆旦的创作

1《探险队》的作者是(D)。D、穆旦

2《唐璜》是穆旦文革时期的翻译作品。(√)

3西方文论家和诗人艾略特对穆旦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穆旦的诗歌赏析

1下列诗作不属于穆旦的是(D)。D、《天狗》

2“一种新诗中不多见的沉雄之美”,这是(B)在《诗人穆旦的位置》一文中做出的评价。

B、袁可嘉

3大地与苦难是艾青与穆旦诗歌的共同主题,两位诗人的表现方式是完全一致的。(×) 穆旦的艺术成就

1关于穆旦诗歌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D、语言朴素平淡,贴近日常

2大地与苦难是穆旦的诗歌的永恒主题,他从来不会以爱情、青春、生命作为诗歌主题。(×) 3《诗八首》是一组被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

《诗八首》

1“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这句诗出自(C)。C、《诗八首》

2《蕙的风》的作者是(D)。D、汪静之

3《诗八首》的审美趣味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异曲同工,都是打破传统审美,以丑入诗。(×)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点

1“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句诗出自()。D、徐志摩

2艺术的想象是一种综合,有升华的作用,是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经验的“白金片”。这是谁的观点?(B)B、艾略特

3穆旦的诗歌具有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特点。(√)

七月派与九叶派

1《金黄的稻束》的作者是(B)。B、郑敏

2七月诗派是围绕着《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下列不属于七月诗派的作家是(D)

D、闻一多

3九叶诗派的创作强调忠实于个人的感受,但又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追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重运用象征与联想。(√)

4穆旦与冯至的诗歌都具有哲思,但穆旦的诗歌更多的思考了对现实的苦难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