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700

时间:2021-11-01 22:43:10 700字

告别700(一)

告别马云

作者:张兴军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第11期

马云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证明了科技的后起之秀,也可以站在世界互联网的前沿。从阿里巴巴到淘宝网,再到阿里的小微金融,马云都实现了在外界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蜕变。用革命和颠覆来形容马云给商业世界带来的变化并不为过,马云对互联网世界的前瞻和对商业价值的思考,在若干年中都将被企业家所称道。所以《福布斯》杂志选择马云,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配得上“50多年来成为《财富》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

当这样一位正值当打之年的企业家选择急流勇退之时,惋惜声才此伏彼起。话题围绕的焦点,则是马云商业人生的节点与后马云时代阿里帝国的生存逻辑。

马云选择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马云按下他从商的停止键,将人生的重点拨向了“享受生活”。这一天是2013年的5月11日,淘宝网成立的十周年。一次筹谋已久的纪念式晚会,在雨中的杭州黄龙体育场拉开帷幕。

凌晨杭州黄龙体育场的告别演说,其实从一开始就充斥着伤感的味道。无论是对员工信任的感谢,还是不时哽咽,在马云离别之际,员工们表现出来的是让阿里人之外难以意会的深邃。

身着白衬衫的马云还是那么瘦小,但在这一晚,他是独一无二的主角。在从四面八方赶回杭州总部参加会议的阿里人面前,马云的形象从来都是高大的。

虽然早在半年前就已经“预约”了这样的一个告别日,但对阿里人来说,气氛还是难免忧伤。黄龙体育场上一个举行的大型企业会议,还是娃哈哈集团的25周年庆典,饮料大王宗庆后在古稀之年,选择继续往下走。

可是,同为浙江的企业家领袖,马云的选择截然相反——49岁便急流勇退。

如果真如马云所说,他将不再回来,那么回溯马云的商业足迹,就显得必要。 小商业的逆袭

回看马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草根的逆袭史。将马云的成绩用“成功”两字来渲染,即使是在“质疑为王”的网络时代,也不会引起多少争议。甚至,那些曾经不屑和菲薄马云的人,如今也大都不无惊诧地慨叹:“马云这个小土豆居然成功了。”

马云的创业历程,皆与“小”有关。

十年前他创建淘宝网,重新定义了电商,2400万的日交易订单,充分诠释了电子商务的独特魅力;直接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阿里金融,则直接剑指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其小而美的微贷理念,再一次被证明恰逢其时。然而,马云并不是从创业之初就走上电子商务之路。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一所浙江的普通本科院校。用马云自己的话说,他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就连小学和初中都是三四流的。大学毕业后的马云成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也正是从那时起,马云开始和创业沾边儿。

资料显示,在1991年的时候马云就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但最初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翻译社一个月的利润200元,但房租就得700元,入不敷出。当别人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了义乌,愣是凭借卖小商品而维持了翻译社的生存。两年以后,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日后这家翻译社还成长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马云说。如今再回头看马云的明智,事实说明,在马云的奋斗史中,每一次的成功无疑都是对于需求的前瞻性。

1991年创办翻译社进而成功,只是进一步证明了马云是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而已。到他彻底辞职下海创办阿里巴巴,还要再等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不得不提的是1995年。这一年,师从《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的张朝阳从美国归来,并在尼葛洛庞帝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如今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的搜狐前身。爱特信也是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5年,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因特网,并因而结下不解之缘。

阿里的历程

1995年4月,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Internet为何物的时候,马云丢掉高校老师的铁饭碗,毅然投身于互联网。这在当时来说,是彻彻底底的冒险。然而,当时马云太太的第一反应不是“你疯了”,而是东拼西凑了10万块钱,“一块钱一块钱数着花”,小米加步枪地创办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B2B网页——“中国黄页”网站,这也是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初步奠定了创业的基础。

事实上,从马云辞职直到1999年,马云都不算成功的创业者。但这两年正是互联网筹谋待兴的关键时刻,等到了1999年,所有的机会都成熟了,一下子窜出了那么多的门户网站,风起云涌地上市融资。马云的机会也就来了。

阿里巴巴不是新闻门户网站,因为马云要做不一样的东西。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后来的阿里巴巴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引起了国际互联网的关注。 跑马圈地的黄金年代就这样开启了。在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年初这几个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的“东方智慧、西方式运作和全球大市场”的经营理念,为中小企业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到2000年10月时,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为本土的优秀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实效和口碑。加盟企业近3000家,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资料显示,2002年3月时阿里巴巴就已开始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最早加入阿里“诚信通”的安平县环航网业有限公司和新达海绵制品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业绩有了显著提高。

阿里用户的增长也是惊人的。根据一份早期的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事实上,阿里在诚信方面的探路和试验,也为多年以后“支付宝”的巨大成功做了必要的准备。

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网站一直是国内的惟一主角,没有之一。它从一开始就以其国际化的视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引领者马云

一个企业家是否伟大,无外乎几个标准:卓越的领袖能力、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在筛遍本土企业家之后,会发现这个榜单上的人少之又少。马云应算这里面的一个。

马云的领袖能力在过去14年里已经被多次证明。

市场上有很多有关马云经营思想的著作,马云的各种观点也被广泛推崇。一位曾在早期采访过马云的记者表示,马云的口才虽然没有那种刻意修炼的抑扬顿挫,有时还会有一些小语病。但他演讲时却总能够感染听者,言之有物和诚意能迅速拉近和听者的距离。

在马云向一切的怀疑者证明了B2B的成功之后,后来的人习惯于将阿里巴巴称为互联网界的三座大山之一。另两个分别是李彦宏一手开创的百度和马化腾创建的腾讯。这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地位在过去的20年时间早已毋庸置疑。不论是令后来者所艳羡的用户数,还是令其望尘莫及的盈利能力,都让追赶者相形见绌。

种种证据都显示,这是阿里巴巴面临的最好时刻。整体上市提上日程,盈利能力也更为向好。根据雅虎近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10-Q文件,阿里巴巴集团2012财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4亿美元,高居中国本土互联网之首,比腾讯的5.5亿美元的单季净利润高出近1亿美元。彭博社的调查显示,8家投资银行和市场研究机构平均预期,阿里巴巴当前最合理的估值为625亿美元。如果阿里能继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其有望在2014年成为中国体量最大、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就像他历次洞悉互联网大势一样,并不打算止步于此。

在告别演讲中马云说:“我们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在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在马云眼里,时代与科技的瞬息万变,孕育着无穷的机会。而显然,固守不变,即使今天的优势再明显也难以保持长久。

先一步退休的巨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史玉柱曾评价马云,做互联网如果说他能看到未来的一年,马云则能看到未来的十年。这从淘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就可窥得一二。

更早一些时候,马云曾说未来十年崛起的大公司肯定是今天没有听过的,小公司和创业者的机会无限。但作为阿里巴巴的缔造者,在预判未来的机会分野之时,马云也有着足够的理由为阿里人指明通往未来之路。这条路,便是对于阿里帝国的重塑。

争议与决断

在马云隐退之际,围绕在其左右的,大多是惋惜与慨叹之声。一个企业家拥有如此的声名,在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并不多见。但即使是被媒体和商界赋予“伟大”评价的马云,也有遭遇危机的时刻。

第一次是支付宝所有权的转移。

2011年5月,彼时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雅虎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显示,其持股43%的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在线支付公司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文件中解释的原因是马云“为了尽快获得监管部门的牌照,阿里巴巴对支付宝进行了重组,支付宝将成为中国一家国内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马云持有该公司的多数股权。” 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和主要股东、雅虎以及软银目前正在就支付宝重组协议以及相关商业安排进行谈判。

支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此次悄然易主点燃了外界聚焦的热情。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其评论文章中,更是直指马云此举为“偷天换日”,践踏了契约和产权的市场经济基石。

这可能是马云创业以来遭遇的最大信任危机。批评马云的声音此起彼伏。

如果用输赢来评判这次支付宝易主事件,显得更为错综复杂。来自雅虎和软银的不解与愤慨,对于木已成舟的所有权转移,似乎没有太多解数。最终,实现了一个看似双赢的结局。 7月,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和软银三方宣布,就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正式签署协议,由马云控股80%的支付宝控股公司承诺,在上市时予以阿里巴巴集团一次性的现金回报。回报额为支付宝在上市时总市值的37.5%(以IPO价为准),回报额将不低于20亿美元且不超过60亿美元。按照雅虎和软银的持股比例和协议测算,雅虎将从未来支付宝上市回报方案中获得8.6亿-25.8亿美元、软银将获得5.86亿-17.58亿美元补偿。

彼时,无论是分析人士还是马云自己,都认为这是基于中国商业环境下的妥协式抉择。马云更明确地说,当时他的选择,即他和管理层控股是最优的棋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马云的质疑也达到了顶点。

第二次是淘宝商城(现更名为天猫商城)颁布新规事件。

2011年10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商城公布了其《2012年度商家招商续签及相关规则》(下称《新规》),《新规》显示:原来每年6000元的技术服务费提高至3万元与6万元两档;技术服务费,即销售佣金为从每笔交易中提取0.5%-5%的提成;建立“商家违约责任保证金”制度,收取保证金1万元—15万元(多为10万和15万两档)。根据的计划,这一《新规》将从是年12月20日起实施。

始料未及的是,这次改善经营状况之举却激起了商城内众多中小卖家们的反弹。新规公布的第二天晚9点,近7000名号称天猫中小商户的人结集在YY语音,有组织地对韩都衣舍、欧莎、七格格、优衣库等淘宝商城大卖家实施“拍商品、给差评、拒付款”的恶意攻击行为。

告别700(二)

时光网特稿 10月9日,著名导演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