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时间:2021-11-01 16:44:20 300字

第一篇、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大道至简,以“道”治班

――浅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湖南师大附中 杨茜 谢朝春

【摘 要】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了《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道德经 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 下知有之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凝聚华夏先贤智慧、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小可用来修身立命,大可用来治国安邦。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大材小用”,以“道”治班,将《道德经》的思想精髓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下面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两个角度来分析、阐述《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二章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又有言:“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些话都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精神。所谓“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所谓“无为而治”,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在老子看来,治理天下的核心理念就是“无为而治”,那么将之运用到班级管理,我们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也应该是“无为而治”。

根据老子的思想推演,所谓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是指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实现“无为而治”,甚至达到“自动化管理”的境界。

那么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

老子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因此,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那么,要进行班级管理,必先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必须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立 “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所谓“合理”,就是设立的目标应该基于个人及班级的具体实际,并且具有可行性,同时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合理”,又有一定难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斗志,并且每个小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要生存发展,必须制定“合情”的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制定“合情”的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这种班级精神来凝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情操和作风,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风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在设立“合理”的目标、制定“合情”的规范时,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意愿,要讲求民主,实行“群体”决策,不能只从教师的角度着想,或者只为少数学生着想。目标的设立和规范的制定都应该以全体学生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共赢。

2、知人善任,选拔培养好班干部,放权给学生自主管理。

管理的重要技巧是知人善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知人善任”,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无为而治”是学生作为主体自我管理。班主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原来认为是自己的“权”都交归学生,由学生行使权利,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要达到民主自治,应该注重公平公正,应该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共同管理好班级。这其中包括班级所有的规定都由学生自己来制定实施,班干部由学生自己来选,日常事务由学生自己来做,班级的每件事都有学生分工管理,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班主任就是从旁指导就行。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具体做法,把握方向即可。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锻炼每一位学生,逐步让班级管理自动化,让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自治自管,从而达到“无为而治”。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如果事无巨细,事必亲恭,必然事倍功半。班主任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该无为时强有为,该有为时却不为,这样就会处处被动。若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思想巧妙运用于班级管理中。

1、了解规律,了解学生要多“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班主任可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如: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的教育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要了解、关注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2、“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事要多“为”。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要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好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体现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无为”思想。

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学生遇到难题、陷于困惑时,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指点迷津。而当学生犯了错误、沾染了不良习气甚至陷入泥潭时,班主任更需毫不犹豫,救人于水火之中。即使工作上遭遇挫折,暂时未见成效,也要知难而进,决不气馁,要像儒家所提倡的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3、要顺其自然,违背规律的事要“不为”。

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了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的郭橐驼种树有方,他所种的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是因为他“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他植者则不然,或“爱之太恩”,或“忧之太勤”,以致“木之性日以离矣”。柳宗元写作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阐述为官治民的道理,其思想根源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育人如种树,这个故事对我们如何育人、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启发意义。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像郭橐驼种树一样,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要顺其自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在信任和宽松的氛围中发挥潜能,自由发展。不要像某些不懂教育规律的“他植者”一样,或“爱之太恩”,或“忧之太勤”,这些做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其根本原因是这种“积极”没有顺应自然,管得过多,管得过死,吃力不讨好,勤而无功。这种违背规律的事当然要“不为”。

总之,“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是要使班主任在掌握好科学的教育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班级管理中达到“为”而“无为”的管理目的,使班主任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无为而治”。

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

《道德经》第十七章有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这段话谈的是治国的几种境界。我们认为,如果移用到班级管理上来也是恰当的:最低层次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侮之”,较高层次的班级管理是学生“畏之”,较高境界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亲而誉之”,而最高境界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下知有之”。

具体来说,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就是指学生心中有班主任,当班主任不在场的时候,学生同样能感觉到班主任就在身边,在引导自己该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和成长。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呢?前提当然是严格按照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进行“无为而治”,做到“必先为而后立于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也很重要。

(一)人格示范――“行不言之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人格示范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虽然言教必不可少,但过多的说教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首先,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内心阳光,圆满,丰富;其次,具有一种谦和包容的胸襟,内心仁厚,宽和,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包容学生的过错;再次,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过人的智慧处理教育问题。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一个令学生敬爱佩服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班主任的人格烙印。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示范、影响学生,这样,许多班级事务班主任基本上可以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就可功成身退,可以“无为”了。

(二)大道至简――“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对这句话,一般的理解是是,治理大国犹如煎小鱼那样,不要反复地翻转。因为小鱼很嫩,若反来复去地煎就会将鱼弄烂,一道好菜也就泡汤了。并由此引申为治理国家不能反复折腾,如果这样国家就肯定治理不好。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是如此。一个班级最基本的框架构建好之后,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要尽量不折腾,不扰生。譬如不能随便改动班级规范,要潜移默化,要耐心守望,不能求之过急。

对“治大国若烹小鲜”在班级管理上的运用,我另有一种新鲜的理解:若要将一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优秀集体,那么,所制定的班规及相应的框架结构应该是简单的,由此产生的管理班级的手段也应该是简单的,简单得像烹制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那样轻松、那样从容。正如余秋雨在他文章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是啊,“大道至简。”也许班级管理没那么复杂,它可能真的像烹小鲜一样简单、轻松。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由此引申开去,我们也许可以说:管得最少的班级,才是管得最好的班级。这样的班级管理是不是达到了令人神往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愿有智有识者深思。

第二篇、学习心得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教师能否及时地、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也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呢?

一、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二、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

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就是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困难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尤其是那些我们平常认为有缺点的、表现不好的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能够、才愿意与老师交流,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心话向老师诉说。小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家庭各异、性格各异、特长爱好各异,如果我们用同样一个模式去要求他们、束缚他们,将来我们培养出的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机器人”。不溺爱“乖乖生”,不歧视“学困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沟通需要用真心去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爱学生,就是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侮辱学生,理解他们的幼稚和无知。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有潜在的能力,要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炼中成长。教师与学生谈心交流时,必须要用真心去对待童心。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时,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真诚、真心是打动人的有效手段,只有真心,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打开心扉,倾心而谈。

四、沟通需要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看待学生的优点,想方设法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孩子多一些激励和表扬,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一定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奋发、自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决不允许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宽谅、容让,一分为二。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再从行动上加以改正,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要倡

导“多鼓励,少批评”,“表扬要当众,批评要个别”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赢得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崇敬的心态,老师的话他就愿意听,并且乐于行。特别是对“学困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要紧紧抓住,倘若是潜在的,要沙里淘金去寻找;即使是微弱的,也要扬其所长,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能看得见,自己能行、也能成功。在一定场合下,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和一个关心学生的动作,都会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或许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使其终生难忘。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教师比较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把怒气、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要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找学生沟通,比较容易沟通成功。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应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然最好其他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心平气和的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还可以把学生叫到无人经过的楼道,单独和学生谈话。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学生谈话,同班同学可能会围观、起哄,影响沟通效果。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六、沟通需要持之以恒。

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通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总之,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第三篇、初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信 (3000字)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初三班主任写给学生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展信佳。

很久都没有写信给别人了,今天作为你们的班主任,写出了我从教以来的第一封信。 真是时光飞逝,转眼你们现在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有的同学已经长得比我还高了,清晰地记得你们刚来泸定中学时青涩的模样,是那样的纯真,那么的可爱。不管我们是相识了四年,三年,抑或是短短的两年时间,我们之间相处所留下的点点滴滴都

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都将成为我们之间永恒的回忆。 虽然,平时我对你们的笑容甚少,多的可能是“怒容”;

虽然,平时我对你们的表扬甚少,多的可能是“批评”;

虽然,平时我给你们的自由甚少,多的可能是“专政”„„

可是,我相信大家都是能够理解老师的。

因为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会如何做得好做得对后看见更多为你们绽放的笑容; 因为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会如何精益求精之后收获更多的表扬;

因为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会如何自我约束之后获得更多的自由„„

老师对你们的期望远不止这些,你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老师多么希望能够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都一股脑儿教给你们!甚至幻想着要是真的有哆啦a梦那该多好!这样把知识做成面包让你们吃下去,你们就不用学的那么辛苦了!可是,这终究只是幻想而已。真正的学习需要你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再过100天,你们的初中生涯就要正式结束了。回想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初中这一阶段是我过得最快乐,最轻松,最没有负担的阶段。我希望大家的初中也一样拥有美好的回

忆,所以,在剩下的100天时间里,不管要不要参加中考,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全力以赴,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胜不骄,败不馁!

为了我们无悔的青春,加油,同学们!

你们的班主任:陈惠娟

亲爱的初三(2)的同学们:

时间过的很快,你们已在泸定度过了1400多个日日夜夜,我作为你们的班主任与你们一起生活学习也1年有余,我清楚记得在你们升入初二时,当杨老师把你们交到我手里时,我非常激动,因为你们是我做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带领你们在初三中考之时取得佳绩。一路走来,虽时有坎坷和挫折,但你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用坚持不懈的“小强”精神感染了我,在逆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和荣耀,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现在距离中考还有整整100天的时间,在面对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我看到同学们更主动地背英语、默语文;教室里相互探讨专研理科的氛围浓厚了,甚至有的同学还利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去操场加练了体育,看着同学们每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打拼,我感到很欣慰。中考在即,2班的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用你们那颗永不服输的年轻的心,向着生命中的第一座山峰攀登。请收拾好行装,武装最敏锐的头脑,怀着最细致的心灵,握紧最有力的拳头,我们必将战无不胜。

拼一年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冲吧!!!

你们的班主任:王俊俊

给初三(3)班孩子们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不知不觉中我和大家一起走过了近四年的时光。回忆这一路的走来,感慨万分啊! 我们的这个班级四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班级同学的分分合合来来去去,变化很大很多,师生间的磨合也着实不易。不管怎么说天地很大,能在一起认识相伴也是一种缘分,我们要珍惜这份情谊。

当我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内心留下的全是你们的善良、乖巧和古灵精怪!记得每年公开课上你们勇敢的表现,记得艺术节上美妙的歌声,深情的朗诵,记得那年广播操比赛的获奖,记得你们在十四岁生日上那贴心的拥抱。难忘的事实在有很多,难忘一脸正气的黎铭荣和汪圣杰,难忘陈燕和应超的笑靥,难忘看上去温婉但很不好惹的杨洋袁婷吴敏君,难忘公认为美女的马思怡和公认为帅哥的邰文豪,难忘一碰就哭的刘云,难忘王升杰和郜家铭的哥俩好组合,难忘施帅杰那迷蒙的小眼,难忘奶声奶气的杨杰,难忘峰哥的淡定。。。

孩子们,我很爱你们,正因为如此我也更担心你们!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都是绝对公平的,但是唯有一样对每个人都是不偏不倚,那就是时间!还有100天,你们就将要迎来中考无论你是否准备好都要步入中考的考场,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检验!大家准备好了吗?时下大家正在紧张的复习功课,迎接中考,希望同学们慎重把握这一次人生转折的机会,戒浮勿躁,树立信心,奋力拼搏,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有同学说,我脑子笨,比不上别人,学也不行;也有同学说,我基础差,成绩总上不去,放弃算了;还有同学说,学习多累呀,玩玩算了。不要,千万不要!这不是初三学生所应有的态度。作家柳青说:人生最紧要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作为

一个过来人我要告诉大家:你们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现在正是你们把握时机,努力学习的黄金时间,面对困难,你们不应放弃。不服输,不低头,不因初三的苦累而懦弱不前,这才是你们所应具备的品格。学习中失败与成功并存,今天的失败是明天成功的动力。更何况现在谁成谁败还不一定,初三最后100天有很多事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变的是你们的勤奋与努力。要记住: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

在向中考冲刺的过程中,信心是致胜的法宝,是中考成功的基础,只要你们能抱着必胜的信念,具有压倒一切的气概,相信自己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获胜,你们就会勇敢起来,就会以胜利者的心态步入考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人生在于奋斗,生命在于拼搏,请认准你们的方向,珍惜这次重大的人生选择,用你们的青春去拼一个无怨无悔,用你们的实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未来是光明的,前途是美好的,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同学们,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是幸福的;有梦的人是快乐的,追梦的过程并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和轻松,在遭受挫折,面临挑战时,不要灰心气馁,更不要动摇放弃!抬起头来,披着星光,追逐灿烂,只要坚持到底,你们就一定会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同学们,中考,不过是一道不高不矮的门槛,本无神秘,选择你的最佳状态,用足你的气力,奋勇向前,你就是赢家。希望你们潇洒一点,狂气一点,甩掉疲惫和倦怠,大踏步跨越六月。希望你们抓住机遇,相信自己的学校,相信自己的老师,更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以饱满的热情,从容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走进考场,稳定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班主任:魏芬

s2011-3-7

第四篇、怎样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怎样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北京教育学院 季 苹

在这次新课改中,评价改革是众所公认的难点,其中学生评价里的情感、态度评价,又是大家普遍感到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本文试就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些自己的探索。

一、教师评价和指导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

现象一:谈到某生的学习态度怎样时,被问者很自然就会引导你去找班主任或者家长解决,似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是所有教师的工作职责。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因而它是每位教师的工作职责,却不一定是大家的共识,这是教师认识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现实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心程度,与学习态度的重要程度相比,远远不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遇到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时,他们常常会推给班主任或者家长去解决,而很少主动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更少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系统培养。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

不仅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每位教师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纳入全体教师的工作职责。“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缺失是根本性的缺失。

现象二:通常,我们听到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都过于笼统,似乎学生之间千差万别不同的具体需要都可以在笼统的评价中获得。

在学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学生学习态度好,那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好之类的评价。可是,如果你再追问下去:为什么说这个学生学习态度好时,回答则往往是:他特别勤奋,他上课认真听讲,他经常请教老师,他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这类回答不仅给人一种笼统、不明确甚至不可靠的感觉,更给人一种观念陈旧的感觉。

勤奋就是学习态度好吗?我们也曾遇到过那种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就是不出活的人。这样的态度有时会让人干着急,甚至让人觉得厌烦。

上课认真听讲就是态度好吗?笔者的一位中学老师曾经说过:“45分钟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聪明的学生。其实你只需要听2/3的课就行,但是余下1/3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不听,什么时间必须听,却要你自己去悟。”此话让笔者受益匪浅,利用好每节课那1/3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让笔者中学时的学习显得轻松自在。

经常问老师问题就是态度好吗?有了问题,是直接问老师

好,还是想一想再问老师好?或许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下好?再或许放在脑子里自己先悟一悟好?恐怕后面的几种选择都比前者更好。

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就是学习态度好吗?什么叫认真?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的来说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再加上现在大多数老师根本不自己出题,致使作业的针对性就更有限了。那么,学生不针对自己的需要,机械地完成教师的作业,哪里还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显然,这不是新课改提倡的方向。学生对教师留的作业,应该有自己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

„„

由此可见, 在教师习惯省力的笼统评价之中,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理解与认识上的误区,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与分析过于薄弱。这种状况与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相比,实在不协调。而教师的这种笼统的判断与评价,无论对于理解学生,还是帮助学生发展,都没有太大的价值。为此,笔者认为极有必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现象三:教师凭一两次感觉或者观察就下结论,似乎学生一贯的学习态度在偶然接触中即可轻松获得。

请看一位科学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中的一个片段:

三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我作为科学老师认识了小J。第一次上课,我就发现小J是个另类。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只有他斜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裤兜里,眼光迷离,不知在想什么,和其他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走过去问他:小J,你怎么这么坐着?他旁边的女生赶忙小声告诉我:“我们班主任说他的脊柱都弯了。”在我的提醒下,小J象征性地往上蹭了蹭,坐姿并没有多大改观。因为不太了解他的情况,又怕耽误进度,我就开始讲课了。第一次课,我开始科学课的内容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给同学们布置准备自己成长记录袋的任务。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也为了锻炼他们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我鼓励同学们课下可以用计算机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设计个性化的封面。我开始介绍成长记录袋的用途并和同学探讨记录袋的目的。课堂活跃而热烈。可是小J却和他后方的男孩说起话来,我提醒了他俩。那个男孩立刻坐好了。我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小J毫无顾忌地大喊一声:“老师,他在装像!”一个孩子,怎么心态这么复杂、这么目中无人。我不禁皱起了眉头……

初次接触小J,这位教师仅凭一两次感觉,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形成了对学生的评估,这是很危险的。其实,对例子中的小J,教师还需要继续追问下去。比如:小J或者那个和他说话的男孩在说什么?或许他们正在讨论教师说

的事情?他们说话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课了吗?小J听到教师讲的内容了吗?也许小J很聪明,教师讲的内容他可能已经都明白了。那个男孩听懂了教师讲的内容了吗?如果也听懂了,小J至少没有耽误别人听课;如果没听懂,小J可就有点不应该了。小J课堂上随便说话,显然对教师和同学不够尊重。不过,小J也许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孩子。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需要在充分收集相关事实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可能是不科学的。其结果,轻者会影响教师教的针对性,重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需要持续系统的进行,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

以上现象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认真的研究与指导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研究与指导的原因 主观原因:

1.教师在潜意识里认为,态度是偶尔得到的,和学生每天、每一节课的学习或每一次活动无关,因此,教师不必天天、时时关注它,并将此纳入自己的工作责任。

对此,美国克伯屈指出了一个人们能够感受到却又被人们忽略的事实,即“共时性学习”的客观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3种学习同时发生——正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正学习(Primary)指一种作业的直接学习,如做一件衣服,即

第五篇、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峪初级中学 张辉臣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而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事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的了。”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可以说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好多,而教师的言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从幼儿圆到大学的十几年里,学生都直接的受到老师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更何况这十几年时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规范老师的言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我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学生来了解教师不适当行为使学生产生困扰,并结合“泗水县师德建设年”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刨析,从而帮助广大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以便使大家共同改进,共同提高。

一、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行为

1、不尊重学生人格和权利的老师。如果学生纪律不好(吸烟、打架等),给班级扣分,或作业未按时完成,考试成绩不好,影响到自己的奖金,个别教师就会体罚学生:有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做俯卧撑、仗手心等,直至拳打脚踢,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啊!有的让学生写检查。写说明书,当众检讨,更有甚者怒目圆睁,恶语攻击,诸如“看你的样子也不象好人”、“没有教养的东西”“脑子叫狗吃了!”等这属于变相体罚,以上老师做法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降低了老师的威信,从而使师生关系对立,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2、“自我中心”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有两种表现情形:一是整天凶吧吧的,没有笑脸,好象大家都欠他什么似的,动不动就训人,学生见了这样的老师躲都来不及,上他的课学生只有害怕,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只盼着快快下课,根本谈不上师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二是这样的老师即使自己讲错了,学生当面提出后,也不承认错误,还要强词夺理,学生是不喜欢这样的老师的。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无论是教学上或者其他方面,教师要有错必改,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反学生会更尊重他。

3、“爱死讲,不灵活”的老师。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或“填鸭式”,习惯于照本宣科,不习惯于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独立思考获取知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学生的“异想天开”和求异思维的发展,讲课很呆板,听着没有意思。长此以往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成为缺乏创造性的人。显然,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创造人才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改变。教学中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以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活动、主动发展。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4、“爱偏心,不公平”的教师。这样的老师总是偏向学习好的学生,就是真的有错也不批评他们,或轻描淡写地教育几句,而对成绩差的同学则会声色俱厉,甚至是有意或无意地施以精神上的虐待:讽刺挖苦,冷眼相待,或漠然视之。处理事情很不公平,让学生不服。这样的老师的人才观和评价观很片面,我们应当清楚,学生的发展潜质,需要我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去认识,去发现,并加以培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凭个人的好恶,仅凭学生的一时的表现,戴着有色眼睛简单地评价某个学生 并盖棺定论,那将是灾难性的。对教师来说,也许这仅是教育

工作的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对柔弱的学生来说却有可能是一次重大的心灵的伤害;这个失误或许在教师工作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教育容不的半点失误,由此看来,在人才观上我们应形成这样的观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为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树立人才标准多元化的观念,克服单纯以“分”取人的倾向,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爱打扮,不庄重”的老师。老师如果衣着前卫,浓妆艳抹,奇发怪型,衣服换得很频繁的话,会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学生并不觉得他美。教师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良好的师表风范要求教师衣着朴实,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幽雅、教态高雅自然。切忌奇装异服,矫揉造作。

6、“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教师。在教室吸烟、乱仍乱丢东西、随地吐痰、说粗话、经常迟到或者拖堂的行为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反,如果你是一个这样的老师,那么,你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学生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作为“人的模范”,应当处处事事作出表率,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应该学而不厌;要学生认真读书,自己就应手不释卷;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就应带头遵守,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好影响,对学生才有说服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杨雄在《法言.学行》篇中说:“师者,人之模也。”古人这些言简意赅的话,都是说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成为“直观的教科书”。如果“人前浇花,人后偷瓜”,他就不配为人师表。

7、把自己“坏情绪”带进课堂的教师。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作为教师不应该把坏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不应该把不愉快的心情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孩子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平白无故被老师很很地训了一通,会绝的非常憋屈。其他学生一看老师满脸“乌云”,便知情况不妙,各个都小心谨慎,,生怕会触及自己,这样弄得人心惶惶,课的效果一定好不了。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能克制自己情绪,意志坚强的老师。因此,老师要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能因个人社会遭遇的变化和利益的得失,表现出反复无常或失态。而是要努力控制自己,做到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孩子要有热情和耐心。

8、“题海战术”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不考虑学科间的协调发展,只为了一科成绩的提高,天天布置大量的作业,有些作业甚至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做,明其美曰:“熟能生巧”。熟不知,学生天天这样疲于作业,会做的就做,不会的便抄,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消化和梳理。学生成了作题的机器。简单机械重复着,简直就是“熟能生厌”啊!

二、通过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青年教师违背师德现象最集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由以上调查不难看出,教师不良的教育行为已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可见,提高师德至关重要,已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

三、改进对策

1、制定方案,狠抓落实,深入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教育方案和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按五步进行:第一、召开师生座谈会,互相启发,共找师德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学生参与,教师就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育无针对性,

就会发生偏差。先由政教处负责召开学生座谈会,诚意向学生征询师德存在问题,然后整理成条转给教师参考,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明确自己的方向,订出个人提高师德修养的计划。第二、宣传发动,提高教职工的认识;具体做法是先做大会动员,宣讲师德教育的意义,纠正模糊认识。再由一把手亲自给教职工上师德辅导课,努力提高教师们的认识。另外学校成立了师德教育宣传报道小组,发动全校师生撰写通讯稿件,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出板报,壁报,手抄报和广播,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意义和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第三、结合师德存在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一、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编印成册,人手一份,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二、严格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要叫老师做到的事,领导首先做到。三、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个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准上无教案的课,不准羞辱体罚学生,如有违反,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第四、要求教师对照自身师德存在的不足之处,写出提高自己师德水平的计划和措施。通过观看录象,请优秀教师报告,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等形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教育观,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通过学习笔记,反思日记反映出教师师德成长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五、结合教职工年度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在总结中要求教师谈收获,写体会,撰写发表师德论文。在总结基础上,再进行民主评议,评出师德标兵,树立师德楷模,让教职工在师德教育中,学有理论,习有目标,巩固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师德教育水平。

2、针对“青年教师违背师德现象最集中”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

每学年初,学校总要召集新进校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召开迎新会,校长和部分优秀教师以自己的从教生涯为例,生动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走好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平时,学校也利用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的机会,经常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对他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指出和分析,抓住先进事例加以表扬和宣传。事实说明,树立先进典型并加以正确引导比苍白的说教和简单的批评更为有效。

(2)坚持带教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传、帮、带,老教师的言行,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深刻的。针对青年教师刚“入行”不久,认识上比较肤浅、行为上比较幼稚、工作上缺少经验的现实,我们制定了新教师由老教师带教三年的制度,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往往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明确把师德列入带教内容,使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青年的身上得以延续。

3、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师生关系的改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而首要教师要“目中有人”,要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师生关系多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和“教与学”的关系,但作为社会人,师生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尊重他们,不应有歧视的存在。其次要理解和信任学生,要善于心理换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

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希望老师做什么。要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武器”,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以唤醒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还不成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学会宽容学生,做到严而有情,严中有爱,宽严结合。最后要加强师生沟通,期望学生成功。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允许学生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求同存异,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从他们身上发现许多优点和特长,用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温暖的语言,呵护着学生,在这不经意间,学生会陡然增加对老师的依赖、信任和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4、加强自身修养,积累教育经验。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的表现,有时也与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不足有关。从个性上说,如果教师缺乏良好修养,,性情急噪,就容易一遇不顺心的事便会心中有怨气,就容易迁怒于学生,。从经验来说,有的教师经验不足,办法不多,遇事茫然不知所措,就容易采取粗暴的办法对付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意内省慎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具有健康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总之,要杜绝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我们就要确立正确的师生观,道德观,进行良好的个性修养,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耐心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同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良好的教育行为所带来的效果,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注意良好教育行为的养成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人道化要求。

第六篇、细化班级管理 促进养成教育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斗阁中学 王进高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小学 丁良月

[作者简介] 王进高,1975年生,现任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斗阁中学一级教师,中学语文研究方向。丁良月,1980年生,现任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凤翔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研究方向。

摘要:当下,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越来越明晰的浮出水面,其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尤为突出,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这就指明了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班级中细化管理内容,建立班级精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措施,让班级管理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关键词:班级 精细化 养成教育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也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班级管理事无巨细,繁琐细

碎,班主任的真心、真情、真智就蕴含在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班级管理的平淡、精彩也包含每一个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折射真情,班级智慧细节的积累,将成为学生美好的明天,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注重细节,强调细节,做好细节,从细微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理,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就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七章序言)为我们描画了班级管理的线路图,为我们探索班级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所以班主任的工作要从细微处落手,从小事做起,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风气。下面是本人对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精细教师行为,引领学生发展。

人们都说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往往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更为关注。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四种优秀的品质,一是自觉性,二

是果断性,三是坚持性,四是自制性。教师要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真正显示出师表风范,处处时时、事事当学生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的道德得以升华。

二、精细班干部选举任用,渗透民主管理方法。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班风建设的骨干。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班纪、班风的成败。牵连着每一位孩子的养成习惯,所以在班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班主任一定做到慎重,做细,这样才能增加班级凝聚力,团结战斗力。一个班能否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有集体荣誉感的,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体,班干部是关键,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领头人,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班主任要把班干部培养成班上一股正义的势力。这股势力一旦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初步确立,正气就得到弘扬,歪风邪气就没有市场,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作为原则确立。我对选拔班干部抱定“先使用,后培养,在使用中培养”的宗旨,善于发现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大胆重用他们,按照“带着走——推着走——放手自己走”的思路循序渐进,培养班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他们的才华。在班干部的具体使用过程中,班主任的职责简而言之就是教他们怎么干、怎么干好。

凡是责任心强的班干部一定要大张旗鼓地支持他们的工作,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从空间上向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时间上朝着: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最终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学生养成习惯普遍提高,班干部选拔、任用的细化流程如下:

1、干部选拔民主化

2、干部职责公开化

3、干部待遇层次化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4、干部惩罚严肃化

5、干部挂钩互助化

6、干部选任阶段化

最终达到的目标是:班级管理自动化,养成习惯普遍化。 三、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 ,形成向心力。

1. 明确目标定方向。接收一个班级首先就是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班训、班风、学风。如本学期我接手初一150班,我和学生通过班会制定了“金的品质,铁的纪律”的班训,“做文明学生,创优秀班级”的班风,“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的学风。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方向,向心力初步完成。

2. 细化班级定班规。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无疑是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班级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最佳选择。班规应该制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班里的事,事事做得好,班里的人,人人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要进步的班规细则。让班级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班级建设的队伍中去,使班级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班风的建设必须从一开始抓起,所以我在刚接手时,就和学生一起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并与学生一起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要求,建立了《安全量化标准》五条;《礼仪量化标准》五条;《纪律量化标准》八条;《卫生量化标准》八条;《学习量化标准》六条。有了细化的量化班规,每个班级成员都在集体中监督他人,接受他人监督,是班级这个系统有效的运转起来。

3.引领班级的舆论。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时,也不可回避,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同学们作出正确的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作用。

4.参加各项活动,营造班级凝聚力 。每个学期学校都有各种活动和比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为自己和班级争光,但我的要求是重在参与的过程和班级同学尤其是不参赛同学的表现。如在十一月举行的校运会,我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组织训练,每天放学后学生自觉留下训练,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也会在一旁进行鼓励和加油。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年级第一名,学校第二的好成绩。这令大家非常兴奋,后来学生

第七篇、浅谈教师的书写对学生的影响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浅谈教师的书写对学生的影响

曹坪中学 杨前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时时影响着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汉字书写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度、性格、修养、审美情趣,而且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教师的书写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

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不少教师自身的文字书写就不合格,现在又来教育学生。常见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和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批语又写得不成样子,可想,这是怎样的“润物细无声”呢?

所以,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时候书写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树立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上课时的板书,作文的批改,老师都要端正态度,做到正确的书写字体,不潦草、不乱画、不使用简化字和繁体字。只要是展示给学生的字,随时都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和笔顺。这样即使老师的字写的不是那么漂亮,但这种认真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作为教师,好的书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人品

写好字的直接实用性,是阅卷老师、面试老师,甚至是你以

后工作面试时你的老板通过字为媒介第一次认识你、了解你的途径。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品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干其他事情的态度和风格。早在古代就有了 “书如其人”、“书以人重人品高”、“风格即是人”的说法,看一个人的字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知道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性格、修养等。

三、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实践告诉我们,哪位教师的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学生有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写字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认真写好规范的汉字,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义. 语文教师要带头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并给其他学科的老师做表率。在板书过程中,老师写的字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文的批改要认真,无论是改错还是评语,都应认真书写。有些老师的评语纯粹是大笔一挥,学生很难辨认,这样就失去了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所以,语文教师书写汉字的表率做好了,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的老师,所有的教师都做好了书写的表率,就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对学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慢慢培养出的,因此教师要长时间地抓,要常常抓。抓一两个尖子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质量那就要抓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的字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总的来说,女同学的作业都十分干净整洁,书写规范,男同学普遍写得不好,教师要重点抓男生的书写。可能学生们开始书写还比较规范,但随着作业量的增加,个别男学生免不了又出现不认真书写的现象,这时教师严格要求,让该学生重写,直到书写规范为止。这样男生书写才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落实,重评价,重激励后进生。

精湛的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也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更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漂亮的汉字书写是教师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活动必备的技能,如果教师的板书规范甚至精美,那么学生必定会对书写的要求从视觉上引起兴奋,从而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字写好。

让我们全体教师从我做起,从写好字做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起,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八篇、让老师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在教室与同学打架还对老师态度不好写认识3000字

让老师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现代社会,随着民主、平等观念的渗透,师生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以对知识的占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新时期理想的师生关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据中国教育报调查,很多学生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老师、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和学生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也要尊重老师,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从而形成一种师生间关系融洽,无隔膜,能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型师生关系。

为了建立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很多老师都在努力,但成果不佳。为此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的总结,认为可从三方面来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

一、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是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老师想要被他的学生尊重 ,首先他应该是一个真正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并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小学实习阶段,我的实习老师也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一次我问学生为什么喜欢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有的说老师很和蔼,从不发脾气;有的说老师写了一手漂亮的字;也有的说老师做事都喜欢征求大家的意见,平时也喜欢同大家聊天说话;更有些学生对班主任带着崇拜的心理。这些都是老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尊重过程。因此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才能得到尊重。但有些老师往往过分强调了尊师,认为老师就是“权威”,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他们把学生放在了“从”的地位上,学生处在这种被支配的关系中不可能得到尊重,也就不可能尊重他们的老师,并把老师当成朋友了,因此老师要学着“尊生”。

“尊生”的前提是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并认识到老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两个平等的人,其次才是他们的角色关系。在这样的认识下老师才有可能走近学生并与他们交心。然而要把“平等”两字落实到教学生活中,老师首先要拓宽胸怀,把所有学生都装在心里,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被老师尊重了。其次,老师还应清楚,学生和老师,优等生和差生之间没有卑微和高贵之分,他们完全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事事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和所有学生是同一集体中分工不同之人,教师好比是领头羊,掌握着这支队伍前进的方向,但没有任何特权,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关系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这种思想,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应当公正地处理每件事,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遇事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才能做出判断。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只看缺点,看不到长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场合和措辞,将学生当成朋友,避免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人格扭曲。如果教师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勇于承认,千万不能强词夺理,自以为是。

另外 ,尊重学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老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

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烦心理和对抗情绪,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曾有一位老师在一次班会课上,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女生,说她做事细心,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默默地在放学后为值日生排课桌,倒垃圾等。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稳步提高,与老师的关系也拉近了,后来老师知道是因为那次对他的表扬改变了他。由此可见,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并采取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加强自尊心同时更尊重老师。

由上述可知,互相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基础,为了巩固这个基础我们还需要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二、互相理解

老师和学生其角色的不同,导致看人,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互相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开启这把理解大门的钥匙。

1.“师”换“生”位,了解“生情”,对症施教。

在现行教育中,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在诸多因素中,不排除施教者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缺少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的感受。老师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评价学生、挖苦学生、训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将学生“赶出”课堂,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师生间的矛盾加剧,敌意加深,逆反心理加重,造成师生唱对台戏,顶着干的局面。

因此作为老师,在心灵深处经常换换位,假设一下如果自己遇到相同的问题,遇到相同态度的老师该如何对待就很容易改变原来的态度了,理解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业负担重,家庭期望高,精神压力大的困境中。因此,只有换位,才能了解学生,懂得学生,才能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症”施教。

2.“生”换“师”位,理解“师意”,不再独行。

很多学生在人际交流中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一旦师生间发生了冲突,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

其具体的做法有: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设计一些“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遇到了顽皮生”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当老师的艰辛。通过换位,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过程——自省、自悟、自觉形成自控能力,规范自身行为。从此,心中有老师,胸中有他人。

大家都知道“顽皮生”特别容易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要更好的与他们沟通。这里有一则学生被老师成功改造的例子。有一位老师刚接手一个班,有老师告诉他这个班有个出色的“顽

皮大王”,每天都会做出令老师头痛、烦心的事。后来老师了解到,这个“顽皮大王”是家中独子,从小被父母宠坏了,他在家呼风唤雨,谁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午休他打打闹闹让别的同学不得安宁。问他为什么不守纪律,他说:“不知道。”老师说:“那明天由你来管班级午休纪律。”他原本以为我会训斥他,没想到会被重用。自从他管纪律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整天吵吵闹闹的,自律性也加强了。从这件小事了解到,正是由于老师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对待具体事件,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因此,我们说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同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三、互相关怀

关怀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1.周记对话,促进师生关系。所谓“周记对话”是指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周记中提出,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讨论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工作方式。实践证明,周记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聊天对话,加强感情交流。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直接的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是很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这两种形式能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关心学生。在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关怀的时候,学生也会给老师爱的回报,但这种爱是需要老师来培养的。为此老师以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爱师。如:在语文课《老师,您好!》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想想给他们上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的老师是哪几位,使学生知道正是由于这些老师一节节课的教他们,他们才一天天地增长知识,取得进步。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通过这些贯穿于教学中的对学生爱师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才能进一步实现师生的互爱 。有了师生间的关怀,还可能实现教育工程的共同构筑,才会有师生感情的共振和共鸣,师生之间的关怀才可能升华为朋友间的关怀。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我们恰恰急需这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为了使我们的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老师更要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怀的理念落实到教学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