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的来正如我悄悄的走表达了什么情感

时间:2021-10-30 18:23:32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题卷共六道大题,18小题,共6页,时量 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次考试为网上阅卷。本试卷分试题卷与答题卡,所有答案请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

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北方也离不开竹子,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成语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以竹为题材进行创作,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D.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

A.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C.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D.现代的竞技体育材料有了大变化,但特性仍然和竹有关,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3.下列理解及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名垂青史”就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以竹子作材料的历史书籍上,永垂不朽。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可见,“笔”是一个会意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19分)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荆轲顾笑武阳 顾:照顾。

B.诸郎中执兵 兵:兵器:

C.秦王还柱而走 走:逃跑。

D.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乃以手共搏之 ②箕踞以骂日 ..

③剑长,操其室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了荆轲借献图之机行刺秦王、失利被杀的过程。

B.塑造了荆轲沉着冷静、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形象。

C.描写了秦王遇刺时惊惶失措、事后惊魂未定的情状。

D.刻画了群臣及左右遇事沉着、全力救助秦王的细节。

7.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分)

(2)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7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的节选部分,完成8~9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节选部分为《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8.节选部分的这两节诗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简要说明其异同。(4分)

9.这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10.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4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

是: , 。

(2)《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离别太子丹等人前往秦国时,通过

“ , ”两句歌词,借自然景色表达了慷慨悲凉的情感。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我喜欢鲁迅的其中一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什么叫做“好玩”?

我常会提起胡兰成。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因此他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他在鲁迅的年代,是个小辈,没有五四同人对鲁迅的种种情结与偏颇。四九年以后,他的流亡身份,也使他没有国共两党在评价鲁迅、看待鲁迅时那种政治意图或党派意气。所以他点评鲁迅,我以为倒是最中肯。他说,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

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和老先生认识,打过交道的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夏衍是老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就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就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还说,譬如老先生夜里写了骂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见面,互相问起,照样谈笑。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一些论敌,他与许多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

我所谓的“好玩”是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它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

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江南的说法,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那种仁厚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的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智者。我相信,在严重变形的民国人物中,一定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的效果,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爱,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豁达的,游戏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投枪匕首式的文章可能“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也是一种得意,一种“玩”的姿态。

依我看,历来推崇鲁迅那些批判性的、匕首式的、战斗性的革命文章,今天看来,大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譬如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鼓吹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前面说了,当

时也有许多人在写,其激烈深刻,并不在鲁迅之下,时或犹有过之。然而九十多年过去,我们今天翻出来看看,五四众人的批判文章总归及不过鲁迅,不是主张和道理不及他,而是鲁迅懂得写作的愉悦,懂得调度词语的快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

可是我们看他的文字,通常只看到犀利与深刻,不看到老先生的得意,因为老先生不流露。这不流露,也是一种得意,一种“玩”的姿态,就像他讲笑话,自己不笑的。

我们单是看鲁迅各种集子的题目,就不过是捡别人的讥嘲拿来耍着玩,什么《而已集》啊、《三闲集》啊、《准风月谈》啊、《南腔北调集》啊,真是顺手玩玩,一派游戏态度,结果字面、意思又好看,又高明。他给文章起的题目,也都好玩,一看之下就想读,譬如《论他妈的》我们读着,以为是在批判国民性,其实语气把握得好极了,我猜老先生一起这题目,就在八字胡底下笑笑,自己得意起来。《花边文学》中有两篇著名的文章:《京派与海派》、《南人与北人》,竟是同一天写的,显然老人家半夜里写得兴起,实在得意,烟抽得一塌糊涂,索性再写一篇。

(节选自陈丹青《笑谈大先生》,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丹青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这里鲁迅没有被符号化,在这里他不再冷峻,而是好玩。

B.无论是被鲁迅先生责骂的夏衍,还是和老先生玩的唐弢,凡是和老先生打过交道的人都说老先生并非一天到晚板着面孔。

C.好玩的人甚至有致命的力量,他一旦发威,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就遭殃了。丘吉尔打败希特勒就是很好的例证。

D.作者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它的效果,决不是滑稽、好笑、可爱,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E.鲁迅先生以为自己的《论他妈的》是在批判国民性,因而很是得意,这份得意全都从文中的语气里得以体现。

12.陈丹青认为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鲁迅的“好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3.为什么胡兰成对鲁迅的评价能佐证作者的观点?(4分)

14.联系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看法。(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可把《雨巷》这首诗看成是诗人感到迷茫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单纯地理解为一位豆蔻年华的青年在江南雨巷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的追求。 ....

B.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

但刘和珍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C.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

D.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骇人听闻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

篇二:《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

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 ④读文学作品,。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

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要深刻得多。

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两种“不满”。

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暴露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我悄悄的来正如我悄悄的走表达了什么情感}.

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的情绪,如结尾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

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

(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

1.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2分)

A.《悲惨世界》 B.《老人与海》 C.《哈姆莱特》 D.《欧也妮•葛朗台》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2分)

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创造。

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

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美愉悦。

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3分)

6. 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街景王安忆

①我要写的这条街,名叫江苏路。我对它其实并不熟悉,在它附近仅仅居住了数年。只是当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它的街面房子拆除一空,露出身后楼房白森森的山墙,它的街景一下子跃出在眼前。

②所以我对它不熟悉,还因为我很少去那里。我只是有时候走过它的,与愚园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因为从我居住的弄堂后头,可穿入它的某一条弄堂,这样大约可节省一站汽车路的光景。上海的弄堂在马路后面就像一张网,阡陌纵横,有许多近道可抄。我穿过弄堂走过它的路口,它的气息便漫了过来。这是一种很缠绵的气息,它洇染了我的记忆。 ③我记得这是一条狭窄弯曲的马路,挺闹的。但不是闹心的那种闹,而是一种忙碌。这种忙碌又不是紧张,只是手脚勤快,停不下来,停下来就挺造孽的。这种闹,有点明清的意思,哗然里总带着些节制,不那么铺张。市声呢,以人声为主。即使是器械的动静,也是来自于人的手脚。比如刀在砧板上剁卤鸡和卤鸭;锤子敲打铁皮畚箕,铝锅铝壶;脚踩搅棉花糖机的嘎啦啦响;磨石走在玻璃边缘的吱吱声。从这声音听,就听得出是些什么营生在撑世面。

④印象中,街面总是漉湿的,太阳也是潮热的,是南方黄梅天天气。街两边大都是板壁的房子,顶上铺着黑瓦。太阳就从两边的瓦檐之间照进来。二楼窗户送出晾衣服的竹竿,那一头就搭在行道树的树杈上。窗户钩子上,就吊着一只风鸡,或者一条腌肉,还有洗净的拖把,绞不干的水则滴在底下的人行道上。街面上的水就是这样来的。但老虎灶也

是原因之一。盛开水的水瓶大都塞不严瓶塞,一路滴滴答答地过去。送水的木桶也大都漏水,漏出桶,再漏下轱辘辘的送水车,热气腾腾地浇过去。卖鸡鸭血汤的小吃店就在街面上杀鸡拔毛,血水顺了街沿流淌。阴沟又常是堵塞的,就有通阴沟的工人拖着长长的毛竹片,哗啦哗啦地来了。这里有一种裸露的风情,腌臜,邋遢,粗鄙,性感。 ⑤像它这样南北向的马路,往往不是主要的交通干道,所以就难免是散漫的。行人安详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老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小学生搭一张方凳写作业。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这条马路就有些烟熏火燎的,人气特别重。连阴了几天,再出好太阳,只见那家家户户的被褥枕头都摊出来了。铺在竹榻上,搭在窗台上,晒到下午三四点往里,藤拍噼里啪啦一打,满世界都是干燥松爽的人味。有点狎昵的,但是清洁的气味。

⑥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背静的弄堂里,也蛰居着一些文雅的狷介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街景是要用一些皮实的东西做的,要经得起捶打。别看是些破墙烂壁,却为那后面的娇嫩生活挡着风雨。它其实是豁出去的决心,抹开了脸面。但时间久了,也磨出了一层皮,或者叫茧子。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在那些灯火辉煌的街景之下,江苏路就显得温柔了。不是服小抑屈,而是生性厚道,沉得住气。看起来是寒酸,连扎拖把的布条,都专门开出一个铺子来卖,内里是沉着和耐心,处变不惊。说它是街景,谁又知道它的心呢?它也是活的,有着自己一心一意的生计。

⑦现在,它被扩展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马路,车辆飞速地行驶,发动机声盈耳。那挤挤挨挨的街面房子,所形成的绵密的屏障拆除一净,高大的山墙便矗立两边,本来在弄堂深处的庭院也面街而立。从我居住的弄堂穿往江苏路,那马路对面弄堂里的一幢房子,据说是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旧居。一九六六年,他和他的妻子,在家中引颈自尽。如今,这弄堂正向着开阔的长安街风的马路大敞着弄口,没有任何景物的遮蔽。我想到,那临街的落地窗里,会不会就是傅雷先生和夫人弃世的悲恸之地?据说,那一晚,他们一一处理完身后琐事,嘱女仆早些歇息,然后关严门窗,拉上窗帘,从容携手,赴黄泉之路。现在,窗幔被扯开了,大亮于光天化日之下,心里不由得一阵剧痛。)

7.第②段加点词“洇染”在文中指的是。(2分)

8.从动词使用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作赏析。(3分)

9.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反复强调对“江苏路”并不熟悉,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第④段画线处使用逗号将四个形容词断开,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第⑥段写到钢琴声,稍加点染便勾画出文雅人生的“娇嫩生活”。

D.第⑦段开头与第③段开头形成对照,透露出对时代进步的欣喜。

E.文章由街景写到文雅狷介的人生,表达对后者遭受践踏的剧痛。

F.文章以描写、叙述为主,不追求词采华赡,有一种平实的深邃。

11.文章以傅雷夫妇从容离世的故事作结,这样安排的好处是(4分)

⑫{我悄悄的来正如我悄悄的走表达了什么情感}.

12.文章以“街景”为题,选材的视角颇具特色,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无求生以害仁,。(《<论语>七则》)

(5),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7)博观而约取,。(苏轼《送张琥》)

(8),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①,然不轻发也。

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③,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③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节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的一部南戏,讲述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受宠时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崇祯即位后,被贬,自缢。城旦:古代刑罚。③阳羡君:指陈贞慧。④中郎:董卓擅政时,蔡邕官拜中郎将。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⑪夏吏部允彝亟称之

⑫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⑬不复通

⑭此去相见未可期

18.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今君乃亡赵走燕,

B.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为除不洁者,引入

C.所见岂后于贱妾耶若属皆且为所虏

D.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⑪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⑫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20.侯生落榜后,李姬为什么要“歌琵琶词以送之”?(2分)

21.李姬的性格“侠而慧”,请结合②、③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借竹楼记徐渭①2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