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老曾》中短文主要介绍老曾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二是(,,,,,,,,,,,,,,,)

时间:2021-10-30 06:01:55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鼓楼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 年 级 语 文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识字与写字(7分)

1.请用行楷字抄写下面语段中卫夫人的话。(3分)

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向她学习书法。她曾这样形容笔画:点如

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门槛(kǎn) 尴尬(gà)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ǎng) ....

B. 愧怍(zuō) 瞥见(piě) 惊骇 (hài) 颠沛流离(pèi) ...

C.俨然(yǎn) 箱箧(qiè) 取缔(dì) 转弯抹角(mǒ) ....

D.歼灭(jiān) 颓唐(tuí) 寒噤(jìn) 惟妙惟肖(xiào) ....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嫉妒 蹒跚 颤巍巍 眼花缭乱

B.憧憬 琐屑 赤裸裸 绘生绘色

C.烦躁 跋涉 文皱皱 名副其实

D.闪烁 杀戳 圆明园 穷愁潦倒

二、积累与运用(21分)

4.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2)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迷津欲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7)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9)《春望》中诗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自己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

是: , 。

5.下列文题的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观沧海 芦花荡 泊秦淮

B. 最后一课 绿色蝈蝈 我的老师

C. 安塞腰鼓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D. 紫藤萝瀑布 送灵澈上人 蚊子和狮子

6.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江南晚报社10月12日电 10月11日,星光中学为了让学生向获得2015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学习,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组

织开展了“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学习”的主题活动。

①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②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和双氢青蒿素而荣获该奖项。③屠呦呦虽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但

是许多人对屠呦呦并不熟悉。④学校在德育橱窗开辟“屠呦呦专栏”,分为“人物介绍”

“主要成就”两个部分,让学生全面了解屠呦呦。⑤各班制作主题板报,召开主题班会,

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向屠呦呦学习,树立远大志向。⑥整个活动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已经

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为上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看,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第二节中哪两句之间合适?说说理

由。(3分)

星光中学领导发现这一情况后,研究决定在校内开展“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学

习”的主题活动。

7.无论是《阿长与<山海经>》中买书送书的长妈妈,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摇

头晃脑读书的寿镜吾先生,都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再选择一位《朝花夕

拾》中出现的人物,并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件事。(3分)

三、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游西山

韦应物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①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注】①嵌丘:深谷。

8.这首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涉涧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嵌丘游历

四件事。(2分)

9.诗人为什么到西山之后就想长久留下来?(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暮入灵岩记

(元)李孝光

①出灵峰院,偶坐涧水南。予适小疲,倚大树坐,甚恬。客闻灵岩,亟欲往。即起,..

促不得休。是日,会已暮,顷刻驰十里。到寺,天正曛黑。及阶,举头见巨石,孤立如.

人俯。月出正悬东南角,星象累累,下垂四傍。

入坐佛宫南阶上,正视见其面。夜分②又开南牖③视之。月欲坠,夜色如霜雪,诸峰

相向立,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西南一柱,白而长身者也。 .

(节选,有删改)

【注释】 ①亟jí:急切地。 ②夜分:半夜 。 ③牖yǒu:窗户。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予适小疲( ) (2)亟欲往( ) ..

(3)及阶( ) (4)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 ) ..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夜 分 又 开 南 牖 视 之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是日,会已暮,顷刻驰十里。

13.文中描写夜幕下的灵岩栩栩如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馋虫馋猫和蛮子大伯(节选)

李虹

我当小八路那会儿,真馋啊!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凫的,草里蹦的,树上结的,土里长的,凡是人能吃的

都想咬一口,人没吃过的,也想尝尝。看见老牛吃草,嚼得那么香甜,就眼红,薅(h

āo用手拔)一把嚼一嚼,一股子土腥气。还特别爱吃活物,直毛的、扁毛的小动物,

叫我逮住了就没命。一来二去,就得了个外号,大伙儿都叫我“馋虫”。后来我们文工

队又来了个黄毛丫头小玲,她也是馋。她的小兜兜里总是塞得鼓鼓囊囊的,一路走一路

吃。我实在馋得慌,忍不住翻开来看看。其实,也没啥稀罕东西,猫耳朵菜啦,车轱辘

草啦,还有婆婆丁,苦芽芽„„我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馋猫”。

我们的炊事班长也有个外号叫“蛮子大伯”。我打心眼里佩服蛮子大伯!他什么

都吃过,啃过树皮,嚼过草根,还吃过皮带呢!他常常钻到敌人据点里去搞粮食。就说

我馋得憋不住的那天吧,他出去搞粮,没走多远就碰到鬼子出来扫荡,一点吃的没弄到

不说,胳膊还挂了彩。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喊:“快走!鬼子来了!”我们撒腿

就往山上跑。小玲一个劲儿问蛮子大伯:“你胳膊疼吗?嗯?疼吗?”蛮子大伯没说疼

也没说不疼,扯了扯她的撅撅辫说:“可怜的细妹子!也没得东西给你吃。”眼圈都红

了。

我们足足“转移”了一宿。赶到天亮,我可呛不住劲了!走路直打晃,眼睛里冒蓝

火,嗓子眼好像有只小手往外伸;我这个馋虫的馋病又犯了。有把草嚼嚼也好,可是山

上光秃秃的,光长石头不长草!实在忍不住,就拾块小石子儿含在嘴里。这下可把小玲

吓着了,她抓着我的手说:“石子儿不能吃,快吐了!”她从小兜里掏出个雀儿蛋递给

我。我知道,这是前天老同志给她的。我想含一会儿解解馋就还她吧,可谁知那雀儿蛋哧溜一下就钻进肚里了,往外咳也咳不出来。小玲急得都快掉眼泪了,连忙安慰我说:“听妈说,女的抗饿,男的不抗饿。你吃了吧,我不要!”可是,她没走几步,两只小

眼睛像火苗叫风打了一样,忽闪一下就灭了,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不动了。这下可把我吓

坏了,一边哭一边喊。老同志们都围上来,卫生员扒开她眼皮看看,说:“饿的,晕过

去了!”我越想越不对劲,都怪我馋,我不要脸,吃了她的雀儿蛋!我一面说一面哭一

面打自己的嘴巴。蛮子大伯一把抱住我,说:“你不是馋,你是饿呀!”他也掉眼泪了。

他说:“这样不行,无论如何也得搞点吃的来!”谁都拦不住,他又一跛一拐地下山了。

我们一直等到晌午,忽然听山下“轰”地响了一声手榴弹,大伙都紧张起来。过了

一会儿,就见跑上来一个人,身上还背着一个人。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武工队的队长刘

大胡子,他把蛮子大伯背回来了。听刘大胡子说,蛮子大伯搞到一口袋粮食,路上碰到

了鬼子,他又不肯丢下粮口袋,挨了鬼子一枪,幸亏遇到他刘大胡子,就给救回来了。

蛮子大伯躺在地上,胸脯上一大摊血。我和小玲都吓傻了,光知道哭。蛮子大伯摸

摸我的头,又扯扯小玲的撅撅辫,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土豆,给我和小玲一人一个,土豆

上还沾着他的血呢!他喘着粗气说:“蛮子没完成任务,把伢子都饿坏了!”我俩哪能

吃得下去啊!他的嘴唇动了动,想说啥没说出来,头一歪就咽气了。我和小玲就趴在他

身上哭啊,哭啊„„

从这以后,我落下个病根:一吃土豆,心就发酸,就要流眼泪。

我再也不馋了。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我再也不馋了”。(3分)

15.选文第二段详细介绍了“馋虫”“馋猫”这两个外号的由来,有什么作用?(3分)

16.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3分)

小玲急得都快掉眼泪了,连忙安慰我说:“听妈说,女的抗饿,男的不抗饿。你

吃了吧,我不要!”

17.文中的蛮子大伯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下列对本文及所学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本文中的蛮子大伯、《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和《蜡烛》中的老妇人都是普通人,虽

然身份不同,但都表现出面对战争的无比勇气。

B.《芦花荡》《蜡烛》和本文都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情节,同时,也都运用了细

节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本文同属战争题材。前者是新闻,语言庄重简

洁,气势磅礴;后者是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叙述,语言活泼通俗。

D.《芦花荡》一文直接详细地描写了老头子这个孤胆英雄撑船打鬼子的行为,本文也

同样直接描写了蛮子大伯在搞粮食的过程中同鬼子战斗的情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老曾和他的琴 华明玥

到了深冬,老曾一直会留心峨眉山的天气预报,一听说峨眉山上有大风雪就两眼放

光,因为,听音选琴材的好日子到了!

上山的日子最好是一场大风雪的尾声,狂风震树,如果你有音乐家的耳朵,就能通

过树木震动的回声,找出可做古琴的大树。而等狂风平息下来,万籁皆寂,雪的空隙吸

纳了一切杂音,踩着没膝的雪,再一一轻叩刚才做过标记的树,听它肚腹之中震动的嗡

嗡声,用手掌感知音波透过树心传回来的快慢,就可以明了这棵树用来做琴是用在高音、

中音还是低音区。A老曾说,树心里传来的震动,就像当年第一次做父亲时,把耳朵贴在妻子肚腹上,听到的胎心音一样动人。

在峨眉山的大树中,老曾独爱蜀桐,这种树比进口的制琴名木红桧、紫檀生长的速

度快多了,伐过大树,很容易补种。蜀桐做出来的古琴,音色洪亮、润泽又不失清亮激

越,原因就在于它的纹理很奇特,锯开来,一层实心一层蜂窝,用鹿角灰着重涂抹蜂窝

组织后,音色的空洞感被磨平了,就像一个人的浮躁被过滤了一样,弹出来的声音,高

音清越不单薄,低音宽广不混沌。

有时,老曾也去“捡漏”,看哪里有翻建的庙宇和老宅,把人家拆下来不要的老木

头逐根挑选,买回来做古琴。“在所有的老木头中,名寺原来的廊柱是最好的琴材。”

老曾一开始就被廊柱桧木所发出的清音惊住——B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琴音,好像在你的

心上弹拨,然后一波一波扩散开去,与静谧的古寺相应,与清幽的山涧相和,与空谷的

松涛共鸣,缕缕清音如百合花瓣徐徐绽开,好像你的心绪也随着琴音与万事万物都发生关联。这种音色是怎么来的?老曾忽然意识到,那是寺庙里的晨钟暮鼓,在朝阳和夕阳

间,一波波震动着、荡漾着,让廊柱木心发生的物理变化。它也透露出,古琴的曼妙音

韵,恰是隔离了万丈红尘之后的一种反思与自省。幸而,通过制琴,那老寺庙的一部分

灵魂保留了下来。

老曾做的古琴,大部分已经出售,所得利润,除了帮助他牵头设立的琴社抢救古琴

谱外,就是免费教孩子们来学古琴。老曾在成都城外不远处的鹤鸣山租了一间几近废弃

的道观,每到周末就去教孩子们学琴。来的大多数是女孩子,年龄在十岁到十三四岁之

间,都是附近乡村的留守儿童,而且,大半是一个家庭里的姐姐们。老曾亲自为孩子们

上课,没有凳子,孩子都是站着弹。虽然穿着打扮仍是农村女孩的模样,但一旦手触琴

弦,孩子们马上不再交头接耳及嬉笑,一曲《流水》,一曲《峨眉山月歌》,很明显改

变了她们的气质与感知。

老曾还特地把他新制的古琴带来给孩子们看。那是一架百纳琴,琴身用上百片杂木

镶嵌而成。那都是制琴留下的零碎,老曾费尽心思将纹理致密与疏松的木料交叉排列,

调整出合适的高、中、低音区。孩子们抚摸那把琴,啧啧赞叹。几乎是不可能再有用处

的碎木料,被牺牲的边角料,也成了一架好琴!

这种鼓舞,对老曾,对孩子,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19.老曾很会选琴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概括。(3分)

20.文章对声音的描摹细腻生动,请你选择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以赏析。(任选一句)(3

分)

21.从全文看,老曾为什么教孩子们学琴?(3分)

22.文末的“这种鼓舞”,对老曾和孩子来说分别指什么?(4分)

四、作文 (30分)

23.请以“因为喜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真话,诉真情,叙事要详略得当。不少于55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篇二:《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部份)》

16.《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分为( )两种形式。

A.家庭供养与公共供养 D.机构供养与委托供养

B.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 E.短期供养与长期供养

C.村级供养与乡级供养

17.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7日 D.20日

B.10日 E.30日

C.15日

18.《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 )起正式实施。

A.2001年9月1日 C.2002年9月1日

B.200i年lo月1日 D.2002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