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的作文

时间:2021-10-29 23:30:58 初一作文

篇一:《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暴力作文评语是变相体罚

■汤勇

江苏常州某校一初一学生在英语测试时,阅读表达题的3个小题全部答错,老师在完成此题全部的批阅任务后,在扣分标记的上方,用红笔写下了两个醒目大字——狗屁,家长为此发帖以示抗议。(《现代快报》5月16日)

评语是教师批阅作业一种常用的方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有效手段,称得上学习评价中的“轻骑兵”,虽寥寥数语,却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情感,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这种角度而言,虽有看似合理的原因,但“狗屁”二字于师德和教育功效而言,都有所不妥。

老师对学生作业下评语,是有一定底线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起码的常识和要求是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只有用尊重的情怀、赏识的眼光,去面对个性迥异的每个学生,才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难免做事马虎,甚至出错犯错,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如果教师在批改中全是大叉,批语简单粗暴,恶语伤人,诸如“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全班就你的作业最糟糕!”或者如报道中教师所批的“狗屁”,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让其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逃学。笔者以为,大凡如此之举,便是一种变相体罚,其后果有可能比直接体罚还严重。

真正的教育应是爱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并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宽容与乐观、自由与舒展的基础上。好的教育不可能通过轻蔑与苛刻来达成,也不会依靠惩罚、贬低与打压来实现。也许有人认为,老师是“恨铁不成钢”,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老师还是很负责的,为了小孩好”。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老师在“爱”的幌子下,抑或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学生的事。这种披着“爱”与“负责”外衣的事件尤其需要警惕。

面对学习不上心的学生甚至所谓的“差生”,面对学生做得不够好的作业甚至做错的作业,老师此时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便不能让情绪变得如水般的“载歌载舞”,至少不能让失控的情绪变为“铁器的敲打”。因为伤害一旦发生,师生之间的信任就被破坏了。 好的教育源自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绝不是沙滩起高楼,也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之壮举,它是在诸如批改作业等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老师从自身做起,从批改作业做起,从学会与学生相处做起,不失风范,笔下留情,妙笔生花,就会看到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也是在践行最美的教育。

篇二:《天齐庙小学关于教师体罚》

林场天齐庙小学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

处 理 规 定

为严明校纪,防止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根据《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款,经学校研究决定,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教师在任何场所采用任何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尤其禁止教师采取因学生迟到或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将其逐出教室;使用侮辱学生人格的语言;罚学生抄作业、罚做值日;对学生进行罚款惩罚;私自与学生签定不合理非法协议等极端错误的措施。

二、教师如因处理问题不当,造成学生负气离家出走、离校出走,学校将视其所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1、写出书面检查,向家长承认错误,取得谅解。

2、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本人担负一切医疗费用和家长要求的其它合理费用;学校给予本人行政警告处分。

3、情节严重的,外聘教师辞退,在编教职工给予留岗察看处分,记入本人档案;进行经济处罚并取消两年评优、晋级资格

三、 构成违法者,由本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给未成年学生心理蒙上阴影,毁坏了教师和学校形象。学校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办事,管不住学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本人修养和管理能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三:《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到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对学生“恨之入骨” ?大多数后果严重恶劣的体罚件。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老师由于多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 的惯性体现。此外,升学考试指挥捧高悬在教师头顶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师体罚学生行为层出不穷。很多农村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 另外,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律师认为:对于体罚学生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制裁。因此会导致体罚现象反复出现。在法律发达的国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而在中国,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够不

上犯罪。人们一般认为,老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是因为缺乏对于能否体罚学生,国内国外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泰国采取禁止体罚的法律,可家长却难以接受,认为有些情况下给孩子几记耳光是非常必要的。英国政府明白家长的苦心,同意家长可以用手打孩子屁股。那么老师呢?在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办?真正的严师不是“罚” 师。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己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体罚” 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

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对于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要尽

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竞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的,有的学生会睡懒

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抽烟,有的学生会赌博……那么,需要耐心教育的就耐心教育,应该校纪处分的就校纪处分。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如果学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班规和在、校纪的有关规定来处罚学生,那么让学生受到惩罚的不是人而是制度,这就是“法治”。学生最初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得到校园中“法”的及时纠正,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法”的观念将根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法制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则,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大错。我们要用正向阻力化成推力进行教育教学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

心得体会

松山中心学校

樊凤珍

2013年11月14日

篇四:《对教师体罚学生的建议》{体罚的作文}.

我是这样处理教师体罚学生的

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会遇到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面对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有些校长为了保护教室的积极性和尊严,有时会不管不问,视而不见;有些校长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挺身而出,严厉制止。作为校长,面对教师的体罚行为,不管不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管要管的合乎情理,问要问的得法。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处理就是体罚学生问题的:

第一 眼神暗示,眉目传情。

当我发现教师正在对学生实施体罚时,我往往会给教师一个暗示的眼神,示意教师停止这种体罚行为。目光里也不是充满愤怒和斥责,也没有欣赏和赞许,只是充满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关心,提醒教师这种行为不合适。无须说话,一个会意的眼神,教师往往就会停止对学生的体罚。{体罚的作文}.

第二,发送短信,友情提醒

现在教师大多数都有手机,发现教师体罚学生后,我有时会立即给教师发个短信:“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要注意控制噢!”或者“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学生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噢!”一般来讲,当教师看到我的短信,也会立即停止对学生的体罚。

第三,善意谎言,借机消气

当我遇见教师对学生拳脚相向是,我会灵机一动,撒个善意的谎言:“*老师,我找你有点事,请跟我来一下。”或者“*老师,有人找你,在我办公室等着,你去一下。”待把教师“骗”到办公室以后,再向他说明真相,并真诚的和他交流、分析体罚学生的危害。这样,教师的气很快就会消了

第四、越俎代庖,转化矛盾

学校管理忌讳越俎代庖,但越俎代庖用来处理教师体罚学生也会收到奇效。看到教师体罚学生,我会先站在教师一边批评学生:“你怎么能对老师这种态度?”“走,跟我到办公室来。” 把学生带到办公室以后,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并指出改正错误的建议,一般来讲,学生都能虚心接受并愿意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以上做法既保护了学生也保护了教师,既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保护了教师的自尊,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分析:在我们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将对学生的体罚看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认为适当的体罚会在督促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纪律方面收到“奇效”。在我们对教师们的多次访谈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坦诚地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学生的表现会让教师失去理智,有些孩子就是死硬分子,脸皮厚得都没法形容,如果不骂他们或给他们几下,老师就做不成了,老师就先气死了”。不少老师们还会给我们举出通过体罚取得成功的案例。看待这些问题,不同的校长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校长是坚决反对,大多数校长会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策略,还有很少部分的校长会在私底下教给教师们既体罚了学生又“打不坏”的办法。在这里我们想告诉校长们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有一扇虚掩着的窗户,我们要做的就是费劲我们所有的心力去找到这扇窗户,任何强行的闯入都会给心灵留下伤口,并且隐隐作痛。

篇五:《独享“体罚”的秘密》

独享“体罚”的秘密{体罚的作文}.

考试作弊的事,我以前也是做过的,等到考试结束,我就感到很内疚,意识到这是不对的。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用“威信极高”“敬畏如神”“全镇老少的严师”来形容弗罗斯特女士的威严。

第二段写弗罗斯特女士是怎么走进“我”的心底的,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走进众人的心底的”。

第三段描写的是弗罗斯特女士的语言,话语中的“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了”和第一段的“待了三十多年”相照应。

第四段“我慌慌张张的向讲台上望了一眼”和“我赶紧把答案抄到了试卷”写了“我”作弊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第五段的“难以入眠”“翻来覆去”“被噩梦惊醒”“画像都变成了弗罗斯特女士”写“我”作弊后不安的心理已经得到了回应;“自首”表示“我”已经想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

第六段写“我”和伊丽莎白“战战兢兢的来到弗洛斯特女士的办公

室”“我们”没能说出“请您宽恕”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不敢说出让老师宽恕的话。

七至十二段都是写“我们”“挨揍”的事。

直到十三段,十四段“我们”才知道那是不寻常的“体罚”。弗罗斯特女士让“我们”独享了这一份秘密。

河南郑州荥阳市荥阳市第一级初中初一:方雨涵

篇六:《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体罚现象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小学中体罚盛行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观念、家长推波助澜和应试教育等,应该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普及教育法律和改革教育制度等措施来改善。

关键词:体罚 恶劣影响 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实际上这一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体罚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我们可以不时从电视新闻中得到这些消息。部分教师赞同体罚教学,极少数学生也赞同。究竟为何中小学体罚现象盛行?体罚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学生和家长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在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 调查对象

武夷山市崇安中心小学部分在校学生和教师

二、 调查目的

1、 探究体罚的成因

2、 探究体罚形成的后果

3、 提出改善这一社会现象的建议

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

四、 调查结果

1、 对体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向小学及中学各发放了一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2%的同学赞同体罚,7%的同学表示没有意见,而91%的同学反对体罚。其中,46%的同学曾经遭受不同程度的体罚。另外,15%的教师赞同体罚,10%的教师持中立态度,而75%的教师反对体罚。这些数据表明体罚这一陋习仍在延续,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社会现象?通过随机采访及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侥幸心理暗中作祟 个别教师以身试法

当人民教师体罚学生时,其理智并没有完全泯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尚未完全忘记,只是在内心深处伴随体罚的是一种侥幸心理。

1、违纪违法--手段高。不少教师明明知道体罚学生违纪违法,却自认手段高明、隐秘,无人知晓,背地里进行体罚,就是查起来,还可来个死无对证,死不认帐。

2、自持有"理"--心不虚。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何况自己还相对于学生是强势群体,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家长授意--壮了胆。"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体罚的作文}.

4、"敲敲打打"--无所谓。不少教师认为敲一敲,打一打,给他个警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况且别人就没事,自己也不会那么倒霉。

正所谓"久走夜路必撞鬼",若不遏制这些侥幸心理终会酿成大祸,导致犯罪。

(二)处理不严变相放纵 考核失察监管不力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不良认识导致处理教师体罚学生案件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1、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身正为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也便于教师今后开展工作。处理时难免处理不到位,有护短心态。

2、体罚学生被视为责任心强。在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心中都会认为体罚学生的老师工作责任心都较强,且教学效果好,自然一美遮百丑嘛,只要不出大事,随他去吧。

3、学校的领导睁只眼闭只眼。"不管黄猫黑猫,能管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把学生管住,教学成绩好,不给领导添麻烦,就是好老师。

4、受罚学生及家长显得无奈。他们都认为,"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算了吧。

(三)传统影响根深蒂固 不体罚就不是"好老师"

古语云: "黄荆条子出好人",玉不琢,焉能成器"? 老师曰:"'体罚'爱你没商量"。

1、不体罚学生遭尴尬。有一位教师因从不体罚学生出了名,学生都不怕他,故意与他对着干。不久,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公开要求学校换人。

2、体罚在斗争中成长。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是讲"颗颗"、"米米",不少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采用了 "拔苗助长","强人所难"。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自然就离不开体罚,尽管它不彻底、不合法,但体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的方式。

(四)学生行为更显"猖狂" 教者无奈亮 "杀手锏"

中小学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加之在家里是"公主"、"皇帝",特别是农村有大量"空巢"(留守)孩子的涌现,城市里也多了"流动的花朵"。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常常造成管理的"盲区",因此很多学生忘乎所以,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严重危机。

1、学生"懒"病很突出。据调查占学生人数的10%-30%

不等,农村学校相对较多,不采取措施就不完成作业,甚至不学。而面对有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体罚)了,考试分数就上去了的残酷现实,给了很多老师更大的挑战。

2、故意捣乱、对抗多。现在的中小学生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只会让这些无知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无能。没有顾及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学生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督促、管束,无奈之下老师只好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原始的"体罚",来宣泄压抑的情感。

面对此类体罚,教师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不靠打,还有没有别的教育方式呢?

(五)教师心理问题严重 导致教育行为失控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有: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敌对;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躯体表征;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这些心理问题都会造成教师体罚学生,影响教师把学生没当"人",而视为为一个物,一个发泄的工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关注教师的教育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教师的内心状态,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二、 教育中的体罚现象形成的后果

(一)对学生生理、心理的伤害

中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尚比较脆弱,体罚容易给他们生理和心灵上造成很深刻的体验,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非但不能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反而会恶化师生关系,给学生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影响。

(二)对学校、教师造成的负面影响

师生关系的恶化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校的声誉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不利于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