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29 18:53:39 初二作文

篇一:《《信客》教学反思人教版》

《信客》教学反思

恒口高级中学 陈春苗

《信客》是实验课本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是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文章,他以质朴典雅的言辞,将一个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信客的故事娓娓道来,意义深远耐人寻味,感情深沉蕴藉。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来说,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还有一定难度,如何教呢?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把现成的结论塞给他们。斟酌再三,我决定让学生自读自说;又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创设富有人文营养的语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走近普通人,了解信客,品味语言,品读课文;感悟社会人生,激发学生把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向学生出示了几张明星彩照,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学生的兴趣给调动了。我不失时机地说:“世界上并不是每个职业者都像明星那样引人关注,那样闪耀夺目。《信客》写了一个历经沧桑而又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甘为他人作嫁衣的送信人——信客。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铺垫了我们社会的基石,他们是社会的财富。你可曾注意过这些人的辛酸、苦与乐吗?今天,我们角色互换,让同学们也来当老师,来说说信客的故事。”

学生开始快速阅读。不一会儿,快嘴生1站起来:“老师,我来说,他生活贫困,无以为生,就做了信客。”“他也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过码头,碰了几次壁,加上当时邮政业务还未到乡下,他就做了信客。”细心的女生2补充道。性急的生3说了一连串:“他既要收发信、物,又经常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为死在外乡的乡亲料理后事,回乡还要通报交送遗物,有的农妇竟把他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不甘落后的生4站起来:“送交遗物,还可能被人怀疑贪污。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还诬蔑他是小偷,将他扭送巡捕房。幸亏同乡做担保他才出来了。”“后来他做了小学老师,还当了小学校长。”又一个学生说。“不对,是因为身体不好才没做信客了,加上他走南闯北见识广就做了老师的。”······

看见学生们踊跃回答,我不禁感叹,他们说得真好!课文主要内容的“点”已经出来,现在应该以“点”连“线”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那么全文的脉络是什么呢?”问题一出,学生们又开始议论起来。几分钟后,几个角落先后有人站起来,看来是他们推出的代表。“是信客,他贯穿全文。”“贯穿全文的是线索,就像《背影》中的背影一样,而不是全文的脉络。”一个学生赶紧纠正。“应该是他为什么做信客,为什么又不做信客的。”“我还有补充,他是怎样做信客的”“他为什么可以当一个好老师好校长。”······问题愈争愈明,理解愈来愈深,我顺手在黑板上板书了全文的脉络;再看学生,有些同学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有的迅速做下笔记,还有的似乎在思考。

“老师,我想说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老信客呀,这样的话,全文的脉络是不是就会发生变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刚才对全文脉络有疑问的学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支持者,也同意这一观点。我没有立刻作答,只是问了一句“真是这样吗?”就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课堂中一时沉寂,学生陷入了思考。“全文脉络可以不变,因为文章重点写年轻信客,有主次之分。”一个学生打破了沉寂。“写老信客是为了给年轻信客做铺垫。”又有学生补充。“老信客因为裁下一条窄窄的红绸而栽了跟头,而年轻信客尽职尽责,以前者衬托后者。”我对发言同学一一表示赞同,又因势利导:“老信客详尽地告诉年轻信客通邮线路,又以自己的教训来提醒年轻人,请同学们说说这门职业的特点。”“这说明信客得终年跋涉,非常劳苦。”“以老信客惨痛的教训,来强调信客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

“这两位同学答得非常好”我接过话茬说,“看来,特殊的职业有特殊的地方,那么这又造就了信客哪些不同于常人的品格和素质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概括信客的品格,并写在黑板上。”我把讨论引向对信客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思考。

课堂上安静了一会儿,便又热闹了。一个学生飞快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恪尽职守”,看来信客的尽职尽责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学生写下了大大的“宽容忍让”四个字,还有学生居然用了对联形式“做事任劳任怨,待人诚信无私”,多好的概括,既简洁又生动还对称呢!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创造力就能被挖掘出来,语文能力素养也就得到了提高!还有学生在不断地写,诸如“眼界开阔,阅历丰富”等等,看着学生大胆地表现,我心中的担心困惑消失得无影无踪,教师适当放手,把讲台让给学生,既能解放老师,又能提高学生表达分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信客的性格品质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很多学生马上想到信客的品质,便脱口而出;我倾听着、赞许着,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同学们能否联系现实生活来谈谈作者的意图呢?”“现实生活中这种诚信的人太少”“还有很多人斤斤计较,怕吃苦怕吃亏。”“还有些人就像文中的农妇,待人不友善”······学生们议论纷纷,他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褒扬信客的意图。我及时小结:“信客的身上集中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美好品德,这些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希望同学们重拾几乎被人遗忘的民族精神,记住它发扬它,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我的适时引申不正是水到渠成吗? 《信客》出自学者之手,学者散文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我让学生再次精读,仔细品味,然后用“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的格式从文章的词汇、语体色彩、语言修辞、语言的造型力等等角度进行赏析,品出语言的美点。任务完成了,一节课也很快过去了,我感到无比的轻松。 回到办公室,我开始回顾深思。

教学前,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快速阅读,分述故事;讨论合作,深入理解;启发联想,感悟人生。我想,创设明星光彩照人再转到普通人虽然卑微却也令人肃然起敬的场景,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前提”。而且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快速阅读,则训练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增强思考力;进而复述故事片断,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整体感知内容的能力。讨论探究合作,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语言,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启发联想,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更深层次地感悟文章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上,我尽量少讲,学生多看多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了解文本、解读文本,讨论探究;然后引导学生由“感”而“悟”,感悟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感悟人物的人情人性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了解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得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在南山区语文研讨会上就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由于《信客》这篇文章本身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学生喜欢,加上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整堂课气氛比较轻松活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不忘工具性,关注人文性,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感受掌握的同时,受

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这堂课我处理好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中,我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跳读精读,提纲挈领,找出重要事件了解人物;引导学生思维思考方向,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分析人物品质;既理解课文内容,又探讨写作手法,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其次组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复述故事,漫谈感悟,充分理解文章的人文精神思想要旨;品读佳句,赏析语言,深入体会文章语言的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迁移拓展,驰骋思维,联系现实,点评生活,领悟人生真谛······训练、点拨、诱导,真正做到主导。

而学生则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如果说刚上课时让学生说故事,他们还处于被动的状态,那么主动提问则是自主意识的反映,到后来分析人物性格、探讨写作意图时,学生就完全是勇于大胆表现了。由“让我说”到“我来说”到“我想说”“我要说”的过程,既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意识地觉醒,自主意识地加强,彰显个性地需求,这又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地形成,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平等地和他们对话交流,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回答;让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声音、学生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发现适当角色互换,把教材交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看来我应多多转变观念,正如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所说“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样,也就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就完成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信客》的教学,让我深切体会到:处理教材,应不忘工具性,关注人文性;运用教材,应转变观念,以灵活变通;教学过程,遵循主体主动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信客》的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置于一个课时之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也许有一定难度,因而在教材的处理上,还需要更精细些,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还需要强调预习,等等。

篇二:《《信客》的教学反思》

散文《信客》的教学反思

2012年9月25日,在回民中学的礼堂里我参加了大学区语文课展评活动,进行了《信客》一文的教授。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散文,选自其著作《文化苦旅》,文章充满了余先生的人性感悟,是余先生对现实社会缺乏诚信美德的一次文化鞭挞,同时呼吁读者树立诚信。对于学生来说,读书,不是人在读,而应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心灵共鸣的火花。

在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理清线索,明白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人性美,同时,深入挖掘“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这句话的含义,用“信”贯穿整节课,最终让“信”、“诚信”深深烙印在学生们的心中。

在教授完后,我发现如下问题:

一、 缺乏“读”的运用。

由于文章长度和课堂时间关系,我对语文中学习的主要手段“读”未作安排,但由实际看来,应该是安排一定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比如:老信客告诉年轻信客的话“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充分的让学生朗读,更能加深他们对老信客的语重心长和坚定不移的信念的领悟,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信”是信客的生命,和“信”的含义。

二、 学生不够“自主”。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环节,但这个环节落实的不够“自主”,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如能按照学生们自己对课文的体悟,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自主选择讨论课题,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这样可能会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自己所选课题的深刻认识。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 板书设计的改善。

对于本节课,我设计了除课题外,出示一个大大的“信”字在黑板中央,本意是用大字夺人眼球、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后,点评老师对我的板书进行了点评,我也觉得应该对这个大大的“信”字在板书方面加以诠释,这样效果应该能够更加明确。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教授后的一些想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孔丽梅审核)

篇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2》

《信客》是一篇情感色彩、人文色彩很强的散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刻感悟到信客的人格精神,深入思考人生,必须以信客的形象为着眼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人物和自我对话,以课文蕴涵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从读题目入手,激发学习热情。

其次,立足读中品析人物。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描写性语句来分析品味,信客的形象很清晰。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品味、朗读,挖掘出人物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就语言而论语言。如“他能不干这档子是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吗?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改成““他能不干这档子是吗?不能。说什么他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吗?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两相比照一读,一字之差,自然信客的任劳任怨人格就体现出来了。还有“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的愧恨和祈求的心理让人物形象更加沧桑,我们不得不为老信客痛心唏嘘,甚至揪心百转。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等待品味,向着高处和深处发展,感受信客的品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可能还会挖掘出深沉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最基本的东西,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而朗读是再次咀嚼,推敲词句,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走进作者、走进课文,使课文的情和意流入心田,激起同感,激起共鸣。

篇四:《信客板书实录反思》

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1

教学实录 信客 余秋雨

会元中学 石丽娟

师:请问同学们喜欢什么职业?

生:律师、教授、医生、教师、科学家、市长??

师:同学们大多喜欢高素质的职业,这很好,说明同学们有远大志向。如果我们今天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地朝目标努力,你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不过如果只有这些职业整个社会是无法运转的,还需要一些平凡辛劳的职业,你知道那是些什么职业吗? 生:环卫工人、护士、建筑工人、农民、送奶工、送报工??

师:这些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奉献换来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敬重他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位普通劳动者的事迹,余秋雨先生为我们描述的信客的一生,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信客是怎样的一种职业?

生:送信的、还要代写书信、代读书信、还要代运物品??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说明你能预习课文,老师介绍一下有关信客的背景知识:在十九世纪初的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作者家乡余姚的年轻人纷纷到上海闯荡,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职业——信客,他们靠两脚来往于家乡和上海之间,他们的生活就如课文所写的一样。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幻灯片:途中的信客、代读信的信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信客背上背着大兜子,肩上挂着东西,可能前面还挂着东西,戴着破帽子??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本节课我们要熟读课文,分析形象,得到人生启示。 下面教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情况。 1、 作者。(幻灯片略)2、生字注音(幻灯片略)。3、生词解释(幻灯片略)。 4、课文内容初读感受。幻灯片:本文写出了信客 生:辛苦的、贫穷的、任劳任怨的、善良宽厚的、成功的??

师:同学们都有独到的见解,这很好,老师还觉得他的一生是“苦尽甘来”的一生。 师:下面老师请四名同学读课文。每个同学读一部分。其余同学注意听看看她们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并且思考课文写出了信客怎样的经历。 四生读课文,众生认真听读。

生:评价略。 师板书生读错音需注意的字。 师:思考老师第一个问题。“年轻信客怎样当上信客的?”

生:老信客因为裁了人家一条红绸而被人怀疑经常克扣,不能干了,他来找出外闯荡多年却穷困潦倒的这位老乡,恳求他,向他传授经验,这位年轻人才答应的。 师:你概括得很全面。那老信客有义务为乡亲们找新信客吗? 生;没有。

师;老信客真的是经常克扣别人要他带的物品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没有。他只裁了一小条。他的家破烂不堪。 师;从文中描写你看出老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2

生:善良,有责任感,宽容??

师:是啊,这是一个好人,但他在人生之路上只因一念之差,就使名誉被损,可见一个人的声誉多么重要,我们都应象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我们的声誉。 师:年轻信客接过了老信客的担子,他做得好吗?他是怎样做的呢?{信客教学反思}.

生:他忙忙碌碌,代写信件,尽量满足乡亲们的要求,他非常负责,对任何人都很好,包括曾经对他不好的人,他还抽时间去看望老信客。

师:概括得较全面。他们做信客好多年,发生的事情很多,作者只选取了哪两件事来写的?这体现了选材要精要的特点。下面请两名同学复述一下。 生:复述略。

师: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两件事。

生:第一件是信客替客死他乡的同乡办丧事,遭怀疑、憎恨。 生:第二件是信客因送信被欺凌。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说明同学们掌握了概括要领。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来概括呢? 生: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师:非常正确。我们学习就要不断总结方法。这些方法就像一个个钥匙帮我们打开语文学科的一把把锁。

师:信客因为被欺凌而放弃了信客职业,他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生:他先代人写信,后来当老师、当校长,干得都非常好。死后乡亲们都来送葬,还有许多在外地的也回来了。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成功吗?

生:他当信客得到了锻炼,代人写信使文化水平高了,总与人交往能够体察事故人情。 师:他的成功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生: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去做,这样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生:善待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善待。

师:说得好,你们是善于发现和总结的人。

师:下面看屏幕,填写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幻灯片:1、 当信客。2、 当信客。3、 当信客。4、 当老师、当校长。

生:1、为什么。2、怎样。3、为什么不。4、成功 师:非常准确,说明你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很透彻。 师:你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有四部分,用一二三四做小标题。 师:那你知道这样安排的好处吗。 生: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师:什么样的文章,才要这样安排?

生:长的,内容多的。才一部分写一方面内容。

师:说得好。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以尝试着这样安排。 师:我们已经把课文内容分析得很透彻了,那你能概括一下这位年轻信客的性格特点吗? 生: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善良厚道、待人宽容、洁身自好、诚信无私??

3

师:板书

师:概括得很准确,那我们再看看信客职业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劳苦、生活贫苦、还要被怀疑、憎恨、欺负?? 师:那你说被怀疑、憎恨、欺负时他的内心会怎样: 生:很痛苦。

师:板书重点词语。

师:这位尽职尽责的信客就是这样任劳任怨地孤苦地来往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边说边画鸽子)他像一只??看教师画的是什么呢? 生:鸟。生:鸽子。生:信鸽。

师:看来老师画得还有几分像啊!他就像一只信鸽传递着亲人间的“生死祸福”(板书这四个字),他真的想做好啊,可是这条路他走不下去了,书中是怎么的。这条路—— 生:齐说:太凶险了。师:信客职业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工作辛苦”这座山可翻,“生活贫苦”这座山可翻,但是“内心痛苦”这座山信客再也翻不过去了。(板书画三座山) 师:为什么呢?因为幸亏这是一位发了财的商人,打他几巴掌,再送警察局,如果是有枪的,那小命还不交待了呀。 生:笑。

师:你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呢? 生:年轻信客。

师:那为什么写老信客呢?

生:通过写老信客体现信客职业的路途艰难、诚信的重要性、另外也是老信客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信客才使他不走弯路,取得成功的。

师:说得好,那你也明白为什么年轻信客死时留下遗嘱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了吗? 生:他理解、同情、敬重、感激老信客。

师:是啊。老信客怀着诚挚之心对待年轻信客,换来年轻信客的爱待;年轻信客怀着诚挚之心对待乡亲们,也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活着受人尊重,去世了都去送葬。我们学了了篇课文,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们也来为这平凡而伟大的信客写一篇墓志铭吧。(幻灯片出示,墓志铭要求及示例) 生:小组讨论练写“放音乐《爱的奉献》”

师:同学们写好了吗?谁把你的作品展示一下。

生:当信客勤勤恳恳、善良宽容,受益一方百姓;从教育兢兢业业、体察人情,赢得众人受人爱戴。

生:肩挑亲人情,脚踏荆棘路,苦了你一个,换来万家甜。 ??

师:看来同学们真正理解了信客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写得也句式整齐,语句简炼,饱含深情。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完,可能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写的没能表现出你的真实语文水平,那就在课下斟酌一下写一篇有水平的墓志铭吧。信客以他善良的心地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而无私奉献的人,你能说说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生:打扫卫生的、送信的、农民、盖楼的??

4

生: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师: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希望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把你的爱洒向你的周围。 师:物理课上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山谷会不断回响“我恨你!”你再对着高山喊;“我来帮助你!”山谷会不断回响“我来帮助你!”。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同学们。(出示幻灯片、放《海边的祈祷》音乐)

1. 即使是颗流星,也要在划过天际的刹那,把光亮留给世间。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幸福之花将处处开遍??” 3、“天道酬勤 天道酬诚”希望同学们用勤奋与真诚走好人生路。 师:谢谢同学们的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再见!

教学反思

五十九中学 石丽娟

《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年轻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容待人,受到了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解读“信客”人物形象,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切入,如何创新地解读“信客”这个人物形象,是我看到这个课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大多从梳理文章内容入手,进而在梳理过程中解读信客这个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写墓志铭。最后联系生活,送赠言。我采用了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设计几个问题把课文内容串起来,以达到长课短教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解读人物形象,同时挖掘文本的教育内涵,让学生树立诚信为本、宽容待人的做人理念,我设计了很多启示同学们怎样做人的问题,应该说基本上达到了目的,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善良和诚信的洗礼。

课件的使用,恰当地突出了本文的重难点。很好地辅助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很能突出文章重点,设计的鸽子和三座山的图形以及写着“生死祸福”的书信,都能形象揭示本文重点,有创造性,有趣味性。

不足之处是上课时,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不能说到心中的答案,还是有点缺少应变能力。

课后的作业留得有点多、有点牵强,应该只留写墓志铭一项。 自身的书写和普通话方面还有待提高。

5

篇五:《《信客》优秀教案》

《信 客》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事迹动情导入

《感动中国》2005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

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

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

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三、走进作者:

余秋雨:

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

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秋雨{信客教学反思}.

散文》、《山居笔记》等。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用一个字概括:做信客很“苦”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

1、信客的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由学生找

寻文中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工作劳苦、生活贫苦、心灵痛苦

2、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信客特殊的性格,那信客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呢?你

能从文章中看出多少来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恪尽职守、待人宽容、洁身自好、善良厚道、通达事理

五、七嘴八舌: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

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

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 有

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

?当信客好:理由: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

三是当时他没事干,也只能干这行才能生活;

四是由于当信客,才为他当地理老师、校长奠定了基础。

2.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

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假如让你选择,你会当信客吗? (由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加以引导,把话题归结到诚信这一话题之上。)

六、走出课文——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

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总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

你对诚信的理解。(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学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给出以下资料:那些因为劣质奶粉而永远长

眠于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奇妙的世界,享受一下生活的美

好,就被那些狠心的人剥夺了生的权利。无视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这种道德感缺失的人或许暂时会有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已成为背信

弃义之人,社会中的害群之马,万人唾弃之败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终究

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

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

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

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

行天下!

老师赠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大家能时时牢记:

传统美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七、板书设计:

做信客很“苦” 工作 → 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 → 贫苦(收入微薄)

↓ 心灵 → 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八、布置作业: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九、教学反思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