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

时间:2021-10-29 18:26:24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武陵春,李清照

高中诗歌鉴赏题相关材料汇总2 高考语文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爱情。由于"莲"与"伶"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伶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典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象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等。  (9)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处"(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注意诗歌结构形式:首尾照应、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 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具体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其 一)》:“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这是皮日休《馆 娃宫怀古五绝》 的第一首。 第一句“绮阁飘香下太湖”, 从正面着笔写吴王如何迷恋声色, 不能自拔。 第二句转到对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爬上姑苏台的情景的描写,说是“乱兵侵晓上姑苏”。前二句揭示 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 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然而从三、四句看,诗人不去指责吴王,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 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显然不是。 但写诗忌直贵曲。 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 曲笔。他的观点,表面上看似批评越王打败吴国太容易了,只靠一个西施。但仔细玩味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抒情最重要,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②衬托  (这种手法最重要,特别是它的多种具体情况。)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可以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含蓄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李白《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贾舍人由于得罪朝廷而被贬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做司马。到任后遇到刚刚获赦的李白,诗人作此诗赠与贾舍人。诗中说,你贾舍人被被贬谪湘水之滨也就不要埋怨了,咱们圣主恩深似海,是他怜悯你,才没有把你像当年的汉文帝把贾谊贬谪到长沙那样贬谪你,而只是把贬到了巴陵,你应感谢皇上隆恩啊!实际上,巴陵和长沙两地同样遥远,贾舍人被贬之地并不比贾谊好。整首诗似在劝慰贾舍人,歌颂唐肃宗的圣明,实则讽刺了唐肃宗像汉文帝一样昏庸寡情。反话(讽刺语)正说(赞颂辞),含蓄蕴藉。④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分语典和事典两种。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⑤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⑥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⑦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⑧抑扬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⑨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3、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感。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闺中少妇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无人相告的苦情。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二、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三、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四、诗歌表达效果术语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议论类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5、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6、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分明五、常见诗歌语言的类型1、平实质朴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品茗》大胡子录入3、清新雅致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6、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 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8、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10、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11、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12、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13、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术语一、诗歌内容分类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四、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悲苦、洒脱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A、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5、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 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12、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13、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六、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2、常用术语有: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生动形象        淡笔勾勒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平淡有趣           简洁巧妙,   语言凝练,     生动传神      雄浑豪放   属对工切    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      沉郁深微       庄谐杂出       明白晓畅      自然宏丽   饶有风骨     音节流畅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     淡雅含蓄        悠扬轻快       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    精巧蕴藉       委婉含蓄         清而不淡     简洁洗炼       不事雕饰      清新淡雅   沉郁顿挫    浑厚豪迈3、同时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七、怎样具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题目入手。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2)借助背景        借助题目、作者、注释可以大体上把握诗歌的背景情况。 (3) 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4)关照诗中的景物描写,注意选择什么景物,营造什么样气氛,把握作者总体情感倾向。 (5)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张继全

【篇二】武陵春,李清照

《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导读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诗中形容阳光微弱。塞下:边地。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长烟:荒漠上的烟。勒:刻石记功。报倾城: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会:当。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拟:准备。舴艋舟:小船。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三、语句解读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雨的感伤之情,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3.“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四、作家作品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表达了政治上不得意的感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斜晖脉脉(    )   白蘋洲(    )人不寐(    )     右擎苍(    )锦帽貂裘(    )   鬓微霜(    )舴艋舟(    )     麾下炙(    )2.解释下列加点字。老夫聊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    )也拟泛轻舟(    )五十弦翻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    )3.将相对应的项用线连接起来。《望江南》    范仲淹     南宋《渔家傲》    苏轼       唐《江城子》    辛弃疾     唐《武陵春》    温庭筠     北宋《破阵子》    李清照     北宋4.默写填空。⑴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             。⑵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_     ___  ,______     ___   。⑶风住尘香花已尽,______          。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                。⑷醉里挑灯看剑,______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       ,______       。5.请指出下列分别是哪位作家的号。⑴青莲居士(     )  ⑵东坡居士(     )⑶柳泉居士(     )  ⑷易安居士(     )⑸六一居士(     )  ⑹香山居士(     )二、整体感知1.《望江南》中表达作者盼望之且、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什么?2.《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4.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5.《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武陵春,李清照三、课内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怎样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怎样的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哪句?4.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                。5.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哪句?(3分)6.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是:       四、拓展阅读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开头展现了夜空中的景象,写出了               ,        ___       。这境界具有一种朦胧的美。2.这首词由实入虚,你认为词中的梦境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绪?3.词中用了《楚辞》和《庄子》中的“路长嗟日暮”“九万里风鹏正举”,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的?4.比较这首词和《武陵春》给你的不同感受。☆写作小练笔试将其中的一首词,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扩展为一个200字以上的片段。一、1.mó  pìn  mèi  qíng  qiú  bìn  zé   huī  2.姑且、暂且/一人一马称一骑/定将/打算/奏/像……一样  3.略  4.⑴斜晖脉脉水悠悠;⑵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⑶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⑷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5.⑴李白  ⑵苏轼  ⑶蒲松龄  ⑷李清照  ⑸欧阳修  ⑹白居易  二、1.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2.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3.物是人非、国破家亡。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愁。5.可叹壮志无法实现,只能听任白发增生,抒发了词人的伤感和悲愤之情。三、1.密州出猎  渴望报效国家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表达上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四、1.云海迷茫,闪烁着星星的星河斜转。2.写出了词人既为自己的才华自负,有乘长风高飞的豪情,但才能难以施展,只有在梦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情。3.“路长嗟日暮”写出了实现理想之艰难,“九百里风鹏正举”写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豪情壮志。4.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体现了豪放的风格。《武陵春》细腻的刻画了内心的浓重哀悉,描写具体形象,体现了凄婉的词风。 

谭义专

【篇三】武陵春,李清照

赏析李清照《武陵春》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武陵春,李清照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已停,可是鲜花却随风而成尘埃,美好的情形已被无情的风雨摧残不复存在,心中凄楚的连梳头的心情都没了。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屋内,以往美好的事物想再一次欣赏已经没有机会了,无情的风雨就要摧残这一切,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天气转晴,泥土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但却“花已尽”。“花已尽”一词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太阳已经出来很久了,但是任然没有心情去梳理凌乱的头发。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情景下难以排遣内心苦闷的凄惨。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语气突然变缓,在这一瞬间好像所有的凄惨一扫而光,词人开始向往未来美好的情景,可是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和前两句截然不同,这就更加深刻的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凄凉无处排遣的痛苦,可谓是心波叠起,意境更高。“闻说”二字真是恰到好处,可见词人也是从旁人那里听说双溪的春色风光,闻说!说明了词人之前也只是一人独处,无美好风光可欣赏;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词。“尚”、“也拟”,说明词人心中萌生春游解愁的。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国破家亡之愁。然词人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为词人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

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把小舟比作舴艋,把自己的愁绪化为有形,夸张到连小船都载不动,好像使人感觉到那份愁绪是有实实在在不轻的重量。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工艺1004

钱韵竹

10405400410

【篇四】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 阅读答案

武陵春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