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易逝容颜易老

时间:2021-10-29 17:29:16 初中作文范文

第一篇:《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语文Ⅰ试 题

1.D(3分)

读音相同:

A. 揶揄/瑕不掩瑜

B. 腼腆/沉湎

C.付梓/泥滓

2.A(3分)

B“目前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

C“满载而归”指装满东西回来,常形容收获甚丰,不合语境。

D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多指人。用错对象。

3.(4分)示例:

赞成,理由是过于看中英语学科的分量,甚至超过母语性学科,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英语仅仅是传播交流的工具。

反对:理由英语作为事实上的世界语,是我们中国经济进步、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应该掌握好,况且英语降分并不一定能带来语文成绩的提高。

(语言简洁、理由充分、合理,无依据不给分)

4.早6点从幸福桥发车,沿海连公路行车,终点站海滨浴场南门,上午8点返回。

(第一句2分,其余三句各1分,共5分。)

5.C (3分)

(害:忌妒)

补:秩

1.~序。

2.官人益~,庶人益禄。

3.委之常~。贬~三等。

4.七~寿辰。

1.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序。

2.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庶人益禄。”

3.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贬~三等。

4.十年:七~寿辰。

补: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屈原列传》

6. A (3分)(②句是说陆贽的忧惧。③句是说官员们对陆贽受到优厚待遇的评价。④句是说陆贽明晓事理,善于剖析判断。)

7. D(3分) (“当时有名望的人,大都排挤他陷害他,很少尊敬他”不合文意,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人,没有谁不推重尊敬他。”“推挹”:推重尊崇。)

补:语境

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第二篇:《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 (18)》

2015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18)

时间:25分钟 分值:37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4·安徽省合肥168中学最后一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莉丝,在书中自述她15岁时因父母吸毒而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真是令人不忍卒读,心生同情。 ....

B.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姚佩兰,身患绝症后为给孩子留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处心积虑的母爱,感人至深。 ....

C.几年前的滨湖还比较荒凉,现在已经成了美轮美奂的一道风景,随....

着合肥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这座城市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D.这个商场展出的商品,有的包装简陋却价格昂贵,动辄上万;有的外观精美却不名一文,很多顾客都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

解析 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B.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C.美轮美奂,用错对象,形容房屋或建筑等高大华丽。D.不名一文,一个钱也不占有,形容贫穷。

答案 A

2.(2014·广东省揭阳市第二次高考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林跃负责出一期庆祝元旦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林跃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解析 A.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否定不当,“不是”应改为“是”。C.句子杂糅。“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正确的说法是“引导青少年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

答案 D

3.(2014·广东省玉湖中学5月月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人在冷漠无情地对待动物的同时,对自身的伤害也是同样惨烈的。________,所以也就被忽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都类似于残害动物的一场场复制。原来人性的丧失,________。人对动物施暴的过程,也是双手沾上鲜血、耳廓听到嘶喊的过程,________,罪孽感一方面折磨着我们,另一方面又在诱惑着我们。

①人与人之间骇人听闻的酷刑

②但它的结果一定会以其他方式复制和散布开来

③这种惨烈由于没有直接感到剧痛

④就是在这种残害动物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的

⑤比如战争或种族迫害

⑥这种颜色、这种声音一旦渗入心底就会驻留不去

A.⑥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④②⑤⑥ B.⑥②⑤①③④ D.③②⑤①④⑥

解析 本语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人伤害动物的后果”。③“这种惨烈”承接前面“惨烈”应排首位。②“但”为转折,这种后果的呈现状态。

⑤①例举,因为⑤的“比如”,故⑤在①前。“原来”同“就是”相联系,所以第5空应选④。⑥“这种颜色、这种声音”承接“鲜血”“嘶喊”排末尾。

答案 D

4.(2014·河南省商丘市第三次模拟考试)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_______________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

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

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者: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者: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者: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意思对即可)

5.(2014·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次模拟考试)根据下面表格显示的内容,请用递进关系的句子写两点结论,并为我国在以后的发展中,缔造一个“幸

福中国”提一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论:(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2)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支出方面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新兴经济体巴西、印度。

建议: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大力增加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从而缔造一个“幸福中国”。

(2014·甘肃省兰州一中冲刺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西 江 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

容颜易老、壮志难酬。

(2)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四句诗中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7.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将眼前的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与感慨身世时世的悲慨之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而虑及人生时局,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直接抒情。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句,直接写出了中秋寂寞独处、无人与共的内心的凄然。(如果学生看出双关与婉曲,也应给分)

8.(2014·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________________,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进武判官归京》)

(5)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潮平两岸阔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吾尝跂而望矣

第三篇:《鹧鸪天·庚子岁除赏析》

这首词写于庚子年除夕那天,正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那年,那时八国联军侵袭被禁,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当时词的作者朱祖谋困居在宣武门外校场头条胡同,王鹏运的住所。那天正是除夕夜,但是他却回不得家,于是他们几人一起填词书法家国之恨。这首《鹧鸪天》就是写于这个时候。 鹧鸪天·庚子岁除

朱祖谋

似水清尊照鬓华,尊前人易老天涯。酒肠芒角森如戟,吟笔冰霜惨不花。

抛枕坐,卷书嗟,莫嫌啼煞后栖鸦。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

“似水清尊照鬓华”词的首句就是词人端着一杯似清水的酒,望着酒杯中映照出自己的面容,两鬓已生华发,时光易逝,容颜易老。此时外面到处是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动荡不安,词人被困于友人家中,独自一人自斟自饮,然而自己却已生华发,心中无限惆怅。“天涯”二字让人不住的联想到遥远,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看出词人在思恋远方的家人。

“酒肠芒角森如戟”这句体现此时的词人虽然有美酒相伴,词人仍然是惆怅满腹,忧愁无法纾解,吟笔不能生花,如今自己文笔凝滞,诗思冷涩。词人此时忧思满腹,无心创作,所以才会抒发出“银笔冰霜惨不花”这样的感慨。词人借酒浇愁,却是愁上加愁,既是为国家沦丧的忧愁悲愤,也是为自己在除夕夜与家人远隔的离愁。

“抛枕坐,卷书嗟”这两句描写了词人来到榻旁,抛开枕头坐在榻上,词人想要排遣心中的忧愁于是拿起一卷书开始嗟读。然而天色渐晚,乌鸦也都开始归巢了,最后归巢的乌鸦不停地啼叫着。又一次引发了词人的离愁。“莫嫌啼煞后栖鸦”这句描写了词人躺在榻上听着这归巢的乌鸦的啼叫声却不嫌弃它们吵闹。词人听着最后归巢的乌鸦的叫声实则是想到了自己,自己被困于友人家中,有家归不得,此时他反是羡慕乌鸦的自由自在,外界的变化对于乌鸦们来说没什么影响,它们照样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天黑归巢,但是此刻词人自己却不能像乌鸦一样生活,被外面战乱的世界所影响,有家归不得。{时光易逝容颜易老}.

“烛花红换人间世”描写了天色已晚屋子里已经点上了蜡烛,在那微弱的烛火中,词人仿佛看到了外面侵略祖国的敌人已经被击退,回到了那曾经太平的清朝,词人心心念念着国家能够回到太平盛世,就算此刻自己被困不能回家团聚还是牵挂着国家的忧难。“山色青回梦里家”山色微青,梦中词人似乎已经回到了家中,与家人一起过着喜气洋洋的除夕夜。这句表达了词人不能归家的失望之情,同时也深深的流露出了词人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情。 从这首词不难看出是词人抒发了对世事的感伤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借用苏轼的诗句“空肠得酒芒角出”的意思,下片借用杜甫的“夜来归鸟尽,啼煞后栖鸦”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三四句和下片的一二句对仗工整,从音律来说,可能我对这方面还没有很好的了解,单单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首词还算押韵吧,“华”“崖”“花”“鸦”“家”还都蛮押韵的,有词的音乐美。

这首词的情感是一种悲美。词中的情感主色调是悲的,从创作背景来说这首词创作于八国联军侵华的那个除夕夜,词人困于友人家中,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词中的“鬓华”“天涯”“后栖鸦”“烛花”“梦里家”都是常见的带有悲伤基调的意向。从这些意向词来说,词人的艺术创作是成功的,读者能够从词中体会出整首词的悲伤基调。从词人的心理情感来说这首词既是对国家的沦陷的悲愁,又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愁。

词中所出现的“清尊”即酒杯,酒杯在诗词中常常是会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气氛,有一种“举杯浇愁愁更愁”的伤感。

第四篇:《广东名校2013年1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

广东名校2013年1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

茂名市一模

10.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1)古人曾赞“寒翠飞崖壁”中的“飞”字用得好,你认为呢?(3分)

(2)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10.【古诗鉴赏】 (7分)

(1)“飞”字用得准确传神,“化静为动”,写出了青松长在悬崖峭壁如飞之状,显出傲岸挺拔

的风姿。

(2)通过描写了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

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珠海市

1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①听晓莺。 注:①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10、(1)①“花迎人笑”采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②“花如解语”化用典故,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创造出新的意境。(表现手法1分,分析2分,①②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2)答:“晚节渐于春事懒”表现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赏春日兴致不高(1分);“病躯却怕酒壶倾”写了诗人赏花既已无意,饮酒又为病体所限(1分);因此,心情抑郁、颓唐(1分);所怀念的友人又远在都城,突出心情的落寞、伤感(1分)。

广州市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临平①道中

道 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10.【古诗赏析】(7分)

(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

[3分。“拟人”,1分;“随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