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时间:2021-10-29 17:24:26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古诗文竞赛试题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将答案填在题号前的括号里)(    )  1.诗句“春潮带雨晚来(  ),野(  )无人舟自横” 中括号里应填的字是A.  急  度   B.急  渡  C. 疾  度  D.疾  渡(    )  2.诗句“李杜诗(除第五小题1分外,其余每条横线2分,共17分,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横线上)1.(    )气传金(    ),寒光照铁衣。  _______   _______2.日(    )仲永环(   )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   _______3.山际(    )来烟,竹中(   )落日。    _______   _______4.独坐幽(    )里,弹琴复长(   )。    _______   _______5.(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_______   _______三、默写上句或下句。(每条横线2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1.渴,欲得饮,             。《山海经 夸父逐日》 2.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3.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4.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5.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7.江山代有才人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8. 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9.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10.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四、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每条横线1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1.《木兰诗》中写木兰矫健雄姿、行军迅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体会更深了。5.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6.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7.《次北固山下》中阐述新旧更替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古诗中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共37分)(一)   口技   (2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索索,盆器倾倒,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1)会宾客大宴  (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满坐寂然    (       )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5)妇抚儿乳 (      )     (6)两股战战        (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B. 妇/拍而呜之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 下面各组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的时间概念是相同的 (        )(2分)A.少顷    既而                B.是时     一时C.俄而    未几                D.忽然     既而4.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  上文写口技人描摹音响,表演了两个场景,请简要归纳。(4分)第一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4分) 答:结构上:                                                 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方面:                                         (二)两小儿辩日  (15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盆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7分)(1)两小儿辩斗   (       ) (2)而日中时远也(      )(3)孔子不能决也  (      )(4)及其日中如探汤(   )(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2.翻译句子 (2分)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为:                                       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的精神。(2分)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1)(2)                                                   (4分)七年级古诗文竞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1. B   2.B  3. A 二、填空题:(除第五小题1分外,其余每条横线2分,共17分)1.朔  柝  2.扳  谒    3.见  窥    4.篁  啸   5.璧    6.  深三、默写上句或下句。每条横线2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饮于河、渭   2. 影入平羌江水流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独怜幽草涧边生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闲敲棋子落灯花    7.各领风骚数百    8.荷笠带斜阳    9.凭君传语报平安四、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每条横线1分,共20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或: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共37分)(一)口技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6分)(1)适逢,正赶上  (2)只   (3)通“座”座位    (4)说出(5)动词,喂奶    (6)大腿2、A (2分)3、C (2分)4、(1)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1分)房屋倒塌 的声音(1分)(2)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0.5分)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手指头(0.5分),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1分)5、第一个场景: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2分)第一个场景: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2分)6、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 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方面:有侧面烘托的作用,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2分)(二)两小儿辩日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6分)(1)争辩,争论 (2)正午  (3)判断 (4)到了;热水(5)认为 ;距离2、翻译句子 (2分)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4、(1)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2)也说明了孔子“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蔺瑶

【篇二】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孔凡勇    一、诗词复习要点1.王湾《次北固山下》(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二、文言文复习要点(一)《古代寓言二则》1.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其:自度其足   郑人的       之: 至之市  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       何不试之以足  代鞋子    遽契其舟  那,那个           是吾剑之所从坠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度:自度duó其足   量长短         而忘操之    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    尺码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 剑3.特殊句式:(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2)反问句:不亦惑乎          (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4.性格:固执、迂腐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二)《幼时记趣》1.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2.一词多义: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 (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 (代词,二虫斗)心之所向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驱之别院  (代词,指“癞蛤蟆”)为:项为之强 (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以: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   (把)3.固定句式:     作……观  (当作……看),  以……为   (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 “鞭”, “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4)冲烟飞鸣     “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5)果如鹤唳云端 “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6)拔山倒树而来 “拔” “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三、巩固练习(一)《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               ,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_     (朝代)人。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  ②宁(    )3.解释字词。(1)履(   )(2)操(  )(3)宁(   )(4)罢(         )  (5)及(   )(6)遂(  )(7)市(   )(8)坐(         )4.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编者是        _。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   )  ②遽(   )  ③契(   )  ④惑(     )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  ②是(    )③遽(    )  ④求(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   )目对(     )日 ⑵明(   )察秋毫(                  )⑶项(   )为之强(            )         ⑷盖(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故时有物外之趣3.翻译下列句子。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译文:                             。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_ (2)_         _(3)_          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     想象为山,将_     _想象为树。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王湾  唐代   旅途中停宿  五  律;  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  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 壁》:1、杜牧  李商隐  汉  周瑜;  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三)《浣 溪 沙》: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 调 歌 头》: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五)—(七)略 

孔凡勇

【篇三】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中考课外古诗补充七年级下

1、《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2、《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3、《古诗十九首》其六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古诗十九首》其一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5、《玄都观桃花》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6、《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7、《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长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9、《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11、《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2、《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3、《木兰花》 宋•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馀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14、《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15、《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16、《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17、《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篇四】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中考总复习之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中考总复习之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恩施英才学校 黄老师(QQ:83518568)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10.《论诗》

[原文泽注]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篇在民间千古流传,到了现在已觉得不太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间每朝每代都有有才华的诗人出现,以各自的风格统领诗坛数百年。 [赏析]李白、杜甫毫无疑问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最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篇历代传诵,万古流传。然而,清代诗人赵翼却不这么认为。

诗歌的头两句,可谓一鸣惊人,语惊四座。“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社会在前进,时代亦在变化,在斗转星移之间,如若一味尊崇古人,顶礼膜拜,那就只能落入迷信的窠臼中而不能自拔。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认为:历史在前进,诗歌也将随之变化,没有亘古不变的诗风,也没有永恒不改作诗原则与手法。如果一味去迷信,去模仿,反而会令诗歌僵死!而只有那些适应时代,用自己的思想与风格吟唱出来的诗篇,方可成为统领诗坛的经典之作。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篇五】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中考古诗词阅读题选之七年级上册

中考古诗词训练题选之七年级上册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关于李白的文化常识:

2、关于王昌龄的文化常识:

3、关于“子规”的象征意义:

4、课下词语解释:

5、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6、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遥远的夜郎以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关于杜甫的文化常识:

2、关于课下注解:钟:聚集、汇集。割:划分。决眦(zì):眦:眼眶。眼眶要裂开。 会当:该当,终当。

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赏析“钟”的表达效果。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6、关于诗歌的主题思想:

7、关于诗歌尾联的赏析: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关于白居易的文化常识:

2、关于七言律诗的文化常识:

3、关于课下注解: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杂花,各种各样的花 不足:不够。

4、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表现力强的词语。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争”和“啄”两个动词表现力很强,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5、“渐欲”和“才能”两词带给你丰富想象。

“渐欲”是“还未”的意思,“才能”是“刚”的意思。各种花朵还将开未开,含苞欲放,浅浅的嫩草,刚把马蹄埋没,但不久的将来就会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写出了春的发展变化。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生物赞美和喜爱之情。

4、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关于李商隐的文化常识:

2、关于课下注解:何当:什么时候;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心。 却:再; 话:闲叙,漫谈。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涨”字有何妙处?

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愁思深重。“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

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4、请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5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或妻子),渴望团聚的思想感情。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关于王勃的文化常识(包括初唐四杰):

2、关于无言绝句的相关知识:

3、关于题目中“之”的意思:。

4、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辅”写出了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5、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

6、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7、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表达诗人豪迈乐观的感情。 6、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关于王安石的文化常识:(包括散文八大家)

2、关于课下注解:

3、“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夸张。突出自己立足之处所处的位置很高,为下文埋伏笔,暗示出凭高视下可见到最壮丽的动人景象。

4

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6、选用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写一段文字。

7、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关于课下注解:笼:笼罩。

2、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4、请简要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喻听歌之人,批评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试分析。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篇六】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题目(中考)

中考诗词鉴赏: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2;杨花;子归鸟 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望 高大雄伟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__的特点; 2.高大雄伟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的特点。(2分) 3.神奇秀丽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 4.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5.“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9.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

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0、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11、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2、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夜雨寄北: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 想象 3、 情景交融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2、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 3、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

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际指的是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自”:

【篇七】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杜建录

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

(4) ,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7)征蓬出汉塞, 。 (8)乱入池中看不见, 。

(9)江山如此多娇, 。(10)无情有恨无人觉, 。

(11)日暮乡关何处是, 。(12)多谢浣溪人不折, 。

(13) ,赢得生前身后名。(14) ,但惜夏日长。

(15) ,关山度若飞。(16)待到山花烂漫时, 。

(17) 雨昏青草湖边过, 。

(18).俱往矣, , 。

(19).妇姑荷箪食, 。 (20). , 。沙场秋点兵。

二.名言警句积累。(6分)

1。根据下面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4分)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诊视友谊:

2.①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②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1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蔽林间窥之( ) (2)稍出近之 ( )(3)蹄之( ) ...

(4)技止此耳( )(5)以为且噬己也( ) (6)益习其声(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 —— ——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

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

义和寓意?)

8、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 (2)香远益清 (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不可亵玩焉。( ) ..

(5)可爱者甚蕃 ( ) (6)陶后鲜有闻 ( ) ..

(7)亭亭净植 ( ) (8)宜乎众矣 ( ) ..

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或: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或:《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

3.用波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4、.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2分)

5.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2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

(2)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莲花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品格。

(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作者写出了莲的哪几个优点?(2分)

答: 。

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1分。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的品质

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木兰诗名句默写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参考答案

黔之驴

1、(1)偷看 (2)渐渐(3)用蹄子踢(4)只,仅(5)咬(6)逐渐(3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8.蔽、窥、稍

爱莲说

1(1)美丽而不庄重(2)更加(3)洗涤(4)亲近而不庄重 (5)多(6)少(7树立(8)当

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3、“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5、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庄重而高雅(4)莲,花之君子者也(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中通外直 ④不蔓不枝 ⑤香远益清 ⑥亭亭净植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诩;通达整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芳名远播;不可轻侮。)

8.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菊虽不及莲但好过牡丹。爱牡丹之人是追求富贵,为作者所不齿的,所以把牡丹单独放到后面。9、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虽然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我们自己保持高尚的情操,严以律己,就能够在世俗中像一株莲花一样高尚傲岸。)10、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2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3.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无志同道合之人的慨叹。

木兰诗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篇八】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中考古诗文试题集锦(含答案)

中考古诗文背诵试题集锦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第一部分:2010年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默写名句汇编

一、《论语》十则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钱塘湖春行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五、《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六、《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龟虽寿》中考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八、《过故人庄》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十、《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二、、《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十三、《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四、《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十五、、《峨嵋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十六、《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十七、《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十八《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十九《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十、《论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10年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

七上: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可以为师矣。

3.见贤思齐焉, 。 4.岁寒, 。 5. ,勿施于人。

6、生活中处处有老师,但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孔子给人很好教诲: , 。

7、《论语》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9、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10.《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1.《论语》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是:“其恕乎! , 。”

12.《论语》中认为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的句子是 ?

13.《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一句话是:

?14.《论语》

。表现,

十则中表明要虚心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是: , 。

15.《观沧海》中诗人看到的实景是: , 。 , 。 , 。 , 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16.《次北固山下》即景抒情又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抒写乡愁的诗句: , 。

17.《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18.《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19.《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20.《龟虽寿》中能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21.《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22.《过故人庄》中表现优美的农村风光的句子是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 , 。 。

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 。

24、《浣溪沙》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25、《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26.《观书有感》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句子是: , 。

七下:

27.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_________ 。

28.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描写清朗秀美的月夜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9.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闻笛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0.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以流动之势衬托闲适宁静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名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

32.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对偶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因友人失约而无聊寂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3.赵翼的《论诗》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七上: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2、温故而知新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己所不欲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为人谋而不忠乎 1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2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7.明月来相照

28.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落花时节又逢君

3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第二部分:2010年中考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名句汇编

(八年级、九年级)

一、《鱼我所欲也》(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曹刿论战》(6)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6) 五、《出师表》(5)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08中考)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六、《桃花源记》(3)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七、《三峡》(3)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马说》(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九、《陋室铭》(3)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08中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小石潭记》(4)

十一、《岳阳楼记》(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十二、《醉翁亭记》(4)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