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时间:2021-10-29 15:25:08 初三作文

第一篇:《林海音给我的启示》

林海音给我的启示

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之后,我认识了一位读书时如饥似 渴的女孩,她就是台湾着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成功的道路上铺满了 厚厚的书籍。

掩卷沉思,林海音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她的家庭不 是很富裕,满足不了她对读书,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林海音只能 去书店窃读。她每天一放学,连书包也来不及放下,就直奔书店废 寝忘食的窃读。林海音在“窃读”的时候,不仅要经历腰酸腿麻的 考验,还要想办法防止自己在“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赶出书店。即 使被赶出了这家书店,她也会立刻跑去另一家书店继续读书,这一 切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林海音都做到了,并且 坚持下来,她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呀!林海音还很盼望下雨,雨越 大她就越高兴,因为一下雨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她为 了读书,淋再多的雨、走再多泥泞的路也不在乎。这又是多么令人 敬佩啊!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说的一句话:人这一生不仅是 靠吃饭长大的,还要靠读书长大的。是的,林海音读书给我的启示 值得我细细品味。

和林海音相比我有着十分优越的读书条件。爸爸妈妈非常希望 我能多读书,因此给我买了许多种类不同的书籍供我阅读。可面对 满世界的书,我却缺乏林海音那种读书如饥似渴的精神,读书对我 来说是可读可不读的,几天不读书也不会想它;书对于我来说是娱 乐用品,有时间了,无聊了,就翻书看看,且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

影响,如果谁在旁边做什么事情,我立刻丢下书跑去凑热闹。我读 书大多是走马观花,所有精力都没有被故事中情节所吸引,合上书 ,那些优美的词句都似过眼烟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林海音能走向成功的道路,靠的不就是多读书吗?她能成功, 我也能!今后,要向林海音学习,在书的世界中遨游,做个多读书 ,读好书的人。

第二篇:《林海音读书给我的启示》

林海音读书给我的启示

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之后,我认识了一位读书时如饥似渴的女孩,她就是台湾着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成功的道路上铺满了厚厚的书籍。

掩卷沉思,林海音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她的家庭不是很富裕,满足不了她对读书,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林海音只能去书店窃读。她每天一放学,连书包也来不及放下,就直奔书店废寝忘食的窃读。林海音在“窃读”的时候,不仅要经历腰酸腿麻的考验,还要想办法防止自己在“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赶出书店。即使被赶出了这家书店,她也会立刻跑去另一家书店继续读书,这一切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可林海音都做到了,并且坚持下来,她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呀!林海音还很盼望下雨,雨越大她就越高兴,因为一下雨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她为了读书,淋再多的雨、走再多泥泞的路也不在乎。这又是多么令人敬佩啊!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说的一句话:人这一生不仅是靠吃饭长大的,还要靠读书长大的。是的,林海音读书给我的启示值得我细细品味。

和林海音相比我有着十分优越的读书条件。爸爸妈妈非常希望我能多读书,因此给我买了许多种类不同的书籍供我阅读。可面对满世界的书,我却缺乏林海音那种读书如饥似渴的精神,读书对我来说是可读可不读的,几天不读书也不会想它;书对于我来说是娱乐用品,有时间了,无聊了,就翻书看看,且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谁在旁边做什么事情,我立刻丢下书跑去凑热闹。我读书大多是走马观花,所有精力都没有被故事中情节所吸引,合上书,那些优美的词句都似过眼烟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林海音能走向成功的道路,靠的不就是多读书吗?她能成功,我也能!今后,要向林海音学习,在书的世界中遨游,做个多读书,读好书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五年级:来毓博

第三篇:《亲爱的林海音奶奶》

亲爱的林海音奶奶:

你好林海音奶奶,我四年级时读了您《城南旧事》的序章童年.东阳.骆驼队让我进一步的了解到您的多彩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可是真正读完您的那本《城南旧事》我才知道,其实您的童年也有泪水和苦涩。

当我读完惠安馆传奇是我感受到了命运的不公,和现实的残酷。当我读完我们看海去这一章节,我又感到了厚嘴唇男人无比的无奈,因为家里的贫穷无法供弟弟上学所以走上了盗窃的道路……

每一个章节都有欢笑,但是最后得到的却是残酷的失去,惠安馆英子失去了两个好朋友修真和妞儿,我们去看海英子又失去了自己新交的朋友厚嘴唇的男人,兰姨娘走了,宋妈走了,爸爸去世了。

纯洁的心一次次被打碎,但是您一次次用勇气慢慢拼接那可受伤的心,您诉说了你的童年,更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时光呀!

宋沐哲 2015/11/19

第四篇:《林海音的介绍》{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林海音的介绍

林海音,女,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她的原籍是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所以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

城南旧事,最初版本

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和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冬阳· 童年· 骆驼队》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迟到》被选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报》聘为编辑。{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林海音

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扶植和支持台湾的本土作家。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了,于是陷在困苦之中。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影射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生活状况,把作者抓了起来,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编副刊了。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林海音

《纯文学丛书》。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在北京时,林海音已开始了文学创作。1948年回到台湾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她撰写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大约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而以小说创作为主。 林海音作为台湾老一代的作家,对台湾文学事业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小说创作、培育新人和兴

办刊物三个方面。关于兴办刊物,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她除了担任新创办刊物的编辑外,还亲自创办《纯文学》月刊达五年之久,并以选择作品质量高而享誉文坛,

推荐并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后来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

父亲表示肯定,并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5张)

其宗旨与《纯文学》月刊相似,选书认真,注意质量,颇受读者欢迎,至今仍是台湾有影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 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知,而他的死后成名却应归功于包括林海音在内的几位知音。林海音在《一些回忆》一文中曾说起这件事。钟理和死后,其长子写信给林海音,请求她能帮助出版其父的著作。林海音一口承担下来,然后用募捐来的钱出版了钟理和的作品《雨》,这时距死者祭日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书《笠山农场》也在其周年祭时出版了,完成了死者的最终遗愿。林海音还如同当年扶植钟理和那样,以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来提携钟铁民,使钟铁民逐渐成长为台湾小说界的后起之秀。钟氏父子从林海音那里受益良多,而身受这种恩泽的又何止钟氏父子呢?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家住书坊边

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总之,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代表作:《城南旧事》(1960) 林海音(1918--2001)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

婚姻的故事

《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

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

教科书上的窃读记

”,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

第五篇:《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

林海音,女,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她的原籍是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所以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和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冬阳· 童年· 骆驼队》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迟到》被选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第六篇:《给林海音阿姨的一封信》

给林海音阿姨的一封信

亲爱的林海音阿姨:{敬佩林海音女作家作文}.

您好!

自从读了您的书,我就感觉自己好像来到当时的老北京。有唱戏的、还有英子(您的小名)的新胡同、旧胡同、惠安馆的秀贞、兰姨娘等。。。。。。。这些人物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儿。在您的很多作品里,我最喜欢的是您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虽然讲诉的是一个个平常的故事,但在您的笔下各种人物都栩栩如生。惠安馆里的秀贞,大家都觉得她是疯子,可英子却和她玩得那么好,她收集蚕吐的丝,想给思康叔做枕头,这一切都是一个善良的妇女自然的行为。而这些都是您以童真去表达的一种方式,也让我明白了即使是个疯子,她也有善良、朴实和纯洁的一面。 《我们去看海》讲述的虽然是关于小偷和您的故事,可您是以简单的对话来描述的,这非常通俗易懂,不像朱自清和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深奥,也不像现在有些校园儿童作品比较浅显,您用第一人称十分简短的话语来描写,这正是男女老少都喜欢作品的原因。一个小偷在您的眼里,就是一个可爱、温柔的叔叔,而在众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惹事、狡猾的小贼。作品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小偷的单纯、朴实。而另一方面从“妈妈”的话语中又体现了小偷的可恶,这之间产生的鲜明对比,使得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甚至自己想写《我们去看星空》呢!

《从兰姨娘》、《驴打滚儿》和《惠安馆》中的女性人物,可以看

出当时的中国女性是那么的温柔、善良,而在命运的威胁面前,她们又是何等的直率、随和和坚强。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与我心头。”林海音阿姨,您始终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去观察、去发现生活,让我们发觉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物,其实都有他/她善良而美好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这样才会生活变得美好、变得多姿多彩!

希望您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一个喜欢您作品的、平凡的小学生 2012年3月11日

福田小学四(3)班 :李 承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