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4中考点|考点透视 方法聚焦 巧解词语题

时间:2021-10-29 09:44:42 初中作文范文

  考点透视 方法聚焦 巧解词语题

  【考点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在湖南高考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中是一个关键考点,这一考点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方面,考点透视 方法聚焦 巧解词语题。实词包括一般实词与熟语,熟语是语言中起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格言五种。虚词的考查的重点是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2005年湖南卷对此考点设置了两道题目,每题3分。如第3题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选两个实词、一个虚词来组题;第4小题“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选四个四字成语来组题。2006年设置一道3分题,如第3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选四个两字词语来组题。2007年同样设置一道3分题,如第3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选四个四字成语来组题。值得注意的是“正确使用词语”不但直接出题,而且在病句辨析、语言连贯、写作中广泛运用。因此,认真做好这一考点复习十分重要。

  【考题设误】

  从近三年湖南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题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四种误用类型。

  1.使用对象不当。如2007年第3题“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融”。水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它偏重于指动态的人或物,而语境中却用来指静态的“画面上各部分”,显然是对象不合。

  2.使用范围不当。如2006年第3题“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如捉摸不透,捉摸不定等。这里是反复思考的意思,应该用“琢磨”。显然,这里是将用于否定句中的词语用在了肯定句中导致误用。

  又如2005年第4题“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谈笑自若:谈谈笑笑,跟平常一样。使用范围是多指在紧张或危机的情况下,不用在轻松祥和的语境中,应改为“谈笑风生”。

  3.近义词辨析不当。如2005年第3题“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 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在 “调整”与“整合”两个近义词中,“调整”的含义是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如调整物价、人力、作息时间;“整合”的含义是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前者侧重改变,后者侧重协调,根据语境,“利益群体”只能通过协调,而不可随意改变,故用“整合”恰当,高考辅导《考点透视 方法聚焦 巧解词语题》。

  4.关联词辨析不当。如2005年第3题“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在“纵然”和“固然”的选择中,“纵然”同“即使”,是假设连词;“固然”是转折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既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很显然,语境关联词引导的是转折关系而非假设关系,因此只能选“固然”。

  综述,2008年湖南高考词语使用题可能仍是辨误题,实词(一般词语)、虚词、熟语可能会同时出现在组题的选项中,因此考生复习时不可偏颇。

  【考试技巧】

  1.解准词义。词义包括本义和转义(引申义、比喻义),考生要注重积累,尽可能多地掌握词语的本义和转义。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不三不四”本义是不像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故足见其重要。同时要解准词语的临时义。由于修辞、特定语境的介入,词语会产生新的临时义,考生要注意灵活识别。如2006年湖南卷第3题“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中“疲惫”就使用了双关和拟人的手法,是对的。再次,要及时了解词语的变义。如“美轮美奂”最新词典义已扩大为“指一切美好的事物”;“空穴来风”既指消息、信息来源无根据,也指有根据。这种最近产生的变义词语一般不会出现在全国统一考试中,但老师和学生应有所把握。为解准词义,以应对生词,考生还要掌握主要的解词法。如:①语素分析法。(包含两个语素的词,有的可根据语素分析词义)例如,朗润:朗,明朗;润,润泽。明朗润泽。②同义换词法。(用常用的较通俗的同义词来解释生疏的词)例如,踌躇:犹豫。③反义解词法。(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式解释词义)例如,无辜:没有罪。④比喻描绘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抽象的词义)例如,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⑤语境联系法。(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语)

  2.辨清近义。近义词的区别主要在细微处,要特别留意。如:“为把本城市建成花园式城市,市政府号召每个市民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为城市美化添枝加叶。”“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添上没有的内容,含贬义。这里是望文生义、色彩不当,应改为“添砖加瓦”。因此辨清近义要注意:①辨清适用对象。如“鱼目混珠”描述对象是“物”、“鱼龙混杂”描述对象是“人”等。②辨清表意程度。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③辨清表意范围。如“无动于衷”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④辨清色彩。如“殚精积虑”与“处心积虑”虽然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久”是贬义。⑤防止“貌合神离”。“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一字之差,词义相反。⑥防止望“词”生义。如“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文不加点”等。虚词使用要注意位置、搭配和语境。

  3.把握语境。特定语境下的词义是唯一的(如果不唯一,要么是双关,要么是歧义),所以,把握语境去比对词义是解决词语题的重要方法。语境分为外语境和内语境,外语境指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理及社会环境;内语境指词语的上下文。考生复习时要注意区别。如:“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安步当车”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指行走速度缓慢,不慌不忙地步行。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