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地理风貌

时间:2021-10-27 21:28:01 节日作文

篇一:《山西的地理环境》

山西的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因居太行山以西,所以取名山西,又因位于黄河中游以东古称“河东”。春秋时期,大部分地方属晋国的领地,因而简称“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亦称“三晋”。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山西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山西是一块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土地,她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可以说,山西就像依偎在父亲身躯前、母亲臂弯里的婴儿,格外受到太行山的厚爱和黄河的哺育,从而孕育了她灿烂辉煌的黄河华夏文明、壮美宜人的太行风光,成为中国的一片最具生命力的黄土高原。 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生活在山西这方土地上,山西作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古往今来,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多半居于重要地位,在中国历史的每一步

发展变化过程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以山西作为其必须经营的战略要地。

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包括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她因境内崇山峻岭、雄关险隘而成为中国的“第一军事要地”,唐太宗李世民称山西“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中原、关中还是京畿,山西都处于历代王朝的朝廷肩背或肘腋位置,始终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扮演时空区间的重要角色。

山西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山地丘陵,西北向东南分布着一系列阶梯状盆地,汾河流经太原、临汾两个盆地注入黄河,既利于人类繁衍生息,四周又有关塞耸峙,便与军事活动。同时地处中原和蒙古高原的结合地带,历来是中原华夏民族与大漠游牧民族,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大熔炉,是历代统治阶级、统治集团激烈角逐的军事政治舞台。在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权强盛统一之时,凭借山西,外可拒侵,内可治乱;中央王权削弱崩溃之时,谁拥有山西,谁就纵横四方,称雄天下。历史的经验似乎已说明,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取得了战略的主动,甚至立于不败之地。清初军事、历史、地理家顾祖禹论述的“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吧,在专家学者眼中的山西,

往往反映的是一部不平凡的“华夏通史”。

篇二:《山西的地理环境》

山西的地理环境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又因位于黄河中游之东古称“河东”。山西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之一,由于太行山的厚爱和黄河的哺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在中国的版图上,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北与万里长城与内蒙古的阴山、大漠相连;西南有黄河天堑环绕,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东面越过太行山和中条山东脉与河北、河南俯仰相应。由于山西位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今京都之间,华北、黄淮、关中三大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居高临下、虎视中原的特殊地理形势自然天成,因此,素有“表里山河”之称。

从华夏文明伊始至今,山西因崇山峻岭、雄关险隘而成为中国的“第一军事要地”,唐太宗李世民称赞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从古至今,无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关中或京蓟,山西都处于历代王朝的朝廷肩背或肘腋位置,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地处中原和蒙古高原结合地带的山西,历来是中原华夏民族与大漠游牧民族、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大熔炉,是历代各族统治阶级、统治集团激烈角逐的军事政治舞台。在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权强盛一统之时,凭借山西,外可拒侵,内可治乱;中央王权削弱崩溃之时,谁拥有山西,谁就纵横四方、称雄天下。历史证明,谁据有山西,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正如清初军事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论述的:“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篇三:《山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人 口

篇四:《山西省地理资料》

自然地理位置

一、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春秋时代为晋国故地,因而简称"晋"。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年引水总量12亿立方米,向太原供水6.4亿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5.6亿立方米。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经济地理位置

山西省位于中纬地带大法东侧的内法地区,黄河中游地段、大行山西侧的黄土高原东部。这样的地理位置对山西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具体体现在:{山西的地理风貌}.

(1)它与国内各主要经济发达中心地区的空间距离都不+分远(除珠江三角洲较远外)。东南紧临沿海省份,距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不算远,与我国主要大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武汉空间距离也不算远,且文通方便。硬于向外寻求经济技术,发展经济。

(2)山西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带的中问地带,具有结合邵的特点,有利于以自己的经济力t向西扩散。

(3)山西交通条件比较优越,有省际铁路七条,出省口岸八个,再加土正在兴建的神府—大同、侯马—西安、阳泉—涉县诸线,共计出省口岸有十个以上,而且全省铁路电气化比例较高。 交通地理位置

山西省总面积15.67万km2,辖11 个地级市107 个县( 市、区)。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119869km,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国道4364km,省道9328km,县道18104 km。覆盖全

省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全省11 个地级市实现了高速公路联通,68% 的市到县、57% 的相邻县( 市) 由二级以上公路连通,100% 的乡镇通了油路,80% 的建置村通水泥( 油) 路,公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底全省铁路总里程3039km,其中高铁2512km,铁路网密度达1.95km/ 百km2,已经形成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和大同、太原和侯马3 大铁路枢纽。先后建成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长治王村机场、运城关公机场和大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400 万人次的情况下对发展山西经济是一有利因素。煤炭资源开发促进了地方公路和铁路建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承担着全国煤炭生产任务,其中2/3 要外送全国和出口。晋中和晋东3 大煤炭生产基地先后建设了孝柳静、林台、阳涉等地方铁路,在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均衡化。

城市作为区域的增长极,往往是区域的交通枢纽,具有较高的交通优势度。目前已经形成以太原、运城、长治、大同4 个交通优势度比较突出的核心区。太原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优势度最高,沿高速和铁路向南延伸的趋势明显;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区,交通设施组合状况和区位优势突出;长治地处盆地,地势开阔,一直是晋东南的交通枢纽;大同历史上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的商贸中心,与内蒙、河北和北京的联系密切。这些地区是全省人口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同人口和产业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同时,这也反映出这些地区是全省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最高。{山西的地理风貌}.

国家主干线建设是塑造山西省交通优势度主骨架。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国家重要公路和铁路干线过山西,先后建成了同蒲、太焦、石太、京原等铁二连浩特—广州、北京—昆明、青岛—银川等高公路,基本形成了“大”字型的交通干线主骨架。“大”字型空间格局特征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沿河谷盆地分布并联系主要中心城市,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交通优势度格局。吕梁山区、黄土高原相间的地区形成一个沿黄河低值带,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潜力较弱。

篇五:《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山西旅游业发展之路探索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郭征宇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创新 突破 旅游产业

论文摘要: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有关各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山西旅游业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努力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山西旅游产业

(一)重新认识山西省旅游资源

谈到山西的旅游资源,人们常用“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大省”来形容。山西的旅游资源到底怎么样?在全国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认清自我,知己知彼,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业都有重要意义。从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的数量看,全国目前共有29家,山西就有平遥古城和大同云冈石窟2处,位居北京、四川之后,同安徽并列第三。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来看,全国现有176处,山西占有5处,同河北、湖北省并列全国第九。从4A级旅游数量来看,全国现有443家,山西仅有10家,占全国的2.2%。从品位来看,山西既有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等人文资源,又有五台山、恒山、芦芽山、黄河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等自然独特的自然风光,很多景区都具有惟一性,这是我们旅游的王牌。从分布来看,这些顶级的景区景点,从北到南,沿大运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串,构筑了山西省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成为支撑山西旅游发展的基石。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并不等于商品,只有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而我们的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光产品占主体,主要是文物古迹游居多,度假、休闲游比例较少,淡旺季也过于明显;二是相当一部分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不配套,难以形成旅游精品和绝品;三是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交通不畅;四是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影响,商务客人少。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山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有比较优势,但我们还远没有形成旅游商品比较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重新认识山西的旅游产业基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旅游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一是全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据统计,全省旅游经营单位已达到5605个。其中,全省旅游景区(点)已发展到136个,旅行社已发展到426家(国际旅行社23家,国内旅行社40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万人之多,间接从业人员达80多万人。二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大运高速公路纵向穿越全省8个地市,连通或辐射近80个旅游区(点),连接北京、西安两大国际旅游城市,与京、冀、蒙、秦、豫等周边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内航线可直通全国38个大城市,开通了并港旅游包机航线。太原机场也已被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升格为国际机场,为山西告别没有一级旅游市场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山西旅游企业仍存在着小、散、弱、差等问题。全省营业额不足100万

元的旅行社185家,占61%,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仅有11家,占4%。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目前,全省共有星级宾馆(饭店)236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饭店目前仍为空白,四星级17家,三星级以下为219家,各占全国的3%。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全省旅游企业领导层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外语导游短缺,全省6353名导游中,外语导游仅有505人,占导游总数的7.95%。

(三)重新认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我们只有认识和尊重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其发展。

1.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是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旅游经济发展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市场,可以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娱乐业以及对外贸易等发展。正因为如此,发展旅游业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和配合,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牵涉到很多行业,离开了这些行业的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坚持用大旅游的观念来统一认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展旅游业,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经济发展。

2.旅游业具有可超前发展的特性。旅游业的发展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总是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经济越发展,商务旅游就越发达,旅游总量也就越大。这是一般现象,但我们绝不能得出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片面结论。从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共性来看,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始终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但它的发展不完全依托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最大的资源,市场是最大的优势,哪儿的旅游产品有需求,哪儿的旅游资源有市场,哪儿的旅游业就有发展。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不缺少供给能力,缺少的是市场需求,旅游业之所以有目前这种发展形势和发展局面,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有大的市场需求。

3.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旅游经济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型的模式,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来组织。二是旅游产品多数是公共性产品,尤其是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顶级的旅游资源是国家所有,按照经济学原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出面组织。当然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机制,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正是在这种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全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山西的地理风貌}.

二、对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早日把山西的旅游业建成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现从战略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壮大可以为众多行业带来商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其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凝聚起来和调动起来,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绝不是旅游部门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还相对滞后的山西,光靠市场调节,目前还是难以奏效的。外省的很多成功经验证明,旅游产业发展也是“一把手工程”。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是与几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大步追赶云南,也与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和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一个省如此,一个地市也如此。河南的焦作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在全国也没什么名气。之后新来的市委书记十分重视旅游业,短短几年内,就把焦作云台山打造成了响当当的4A级景区,使焦作市跨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成为河南各地市中发展旅游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倡导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要点在于“党政一把手抓旅游”,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度增加对旅游的投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扶持旅游,形成各有关方面齐抓共上大旅游的工作格局,举全省之力,尽快把山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而绝不是要让政府包办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具体问题,因此“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并不矛盾。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能不能赢得这个市场,提高山西旅游在这个市场中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也绝不能游离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主线之外。否则,山西的旅游业就很难尽快发展兴旺起来。

(二)坚持产业扩张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实现做大做强山西旅游业的目标,我们需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着力打造山西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的同时,更要注重放低旅游产业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实现旅游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数量扩张,进而使企业和企业家在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三)坚持发展以名胜古迹观光为主的旅游开发战略

从山西总体情况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度假游客还不能成为山西旅游接待的主体。这是因为:(1)山西省的旅游优势在于文化底蕴厚重,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以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独特地理风貌是山西旅游的长项,吸引的全是观光客。如果不继续大力抓这个市场,就容易丢失自身的优势。(2)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能真正吸引大批量度假游客的,一是夏季的海滨,二是冬季的滑雪地,三是高尔夫球场。山西在这些方面是弱势。(3)从旅游度假设施来看,目前山西上档次、上规模的度假区还没有。综上所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山西的旅游产业,当前还需要在大量吸引海内外观光游客上下更大的功夫,还需要继续开发以观光游客为主的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发展度假游和其他特种旅游。比如大力开发工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在城市郊区积极发展适应城市居民周末度假需求的大众化旅游度假设施,开发大众化的度假旅游,以进一步优化山西旅游产品的结构。

(四)大力发展区域旅游联合

旅游业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兴旺发展起来的产业,消除地区壁垒,减少旅游障碍,是促进各相邻地区旅游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资源互补、线路互通”的原则,在大开放的体系下加强与周边兄弟省市的合作,开发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线路,实现同周边省市的无障碍旅游。

篇六:《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山西的地理风貌}.

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下面是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山西地理环境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