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网上课时读书评价每个课时都要一篇吗?

时间:2021-10-27 20:36:09 节日作文

篇一:《教师课时数标准》

教师周课时量标准

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

周课时不少于17节;

(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

(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

(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

(5)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

(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

(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

2、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1)高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

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2)初中

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3节;物理、化学任教3

个班或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音乐任教8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2节。

③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2节(一校两址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

减半),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④对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可在上述规定课时减少1-2节;

⑤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⑥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⑦专职教辅人员每校不超过3-4人;实验室教师为专职教师。

三、工作要求

师下达的教学工作任务。

量或承担其它工作量的教师,可按超课时加发绩效工资。通过考核,把教师的工作量与收入挂钩,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真正体现多劳多酬、优质优酬的原则。

3、教师课时工作量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对达不到上述规定课时工作量的教师,实行高职低聘,且不得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教师周课时量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和编委办负责不定期督查。

4、实行教师课时量公示制。对不上课的校长建议任免单位给予免职,对无特别原因不上课的教师予以调离或停发其工资。

5、学校行政工作人员职务按干部管理权限以任免文件为准。

篇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教学时数:7课时

板块训练主题: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阅读的渴望和热爱。

3.了解作者林海音。

教学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思考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课文写的谁窃读的事情?(引导学生看注释,教师简介林海音)

2.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作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文章?

预设: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我们从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作者也是围绕课题来写她是怎样窃读以及自己窃读的感受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写文章时,也要仅仅围绕题目,把读者关注的话题写清楚。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来探寻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她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文,读完后,同位两人互相认读生字词,人人过关。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关注这些字的读音:“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

(3)质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一起讨论解决。

引导学生先在语言环境中猜想意思,拿不准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板书:窃读

(2)这是一篇散文,不仅记叙了“我”到书店窃读的事情,还真切表达了自己窃读

的感受,这种窃读带给作者的是怎样的感受?请用横线画出书中的句子。板书:惧怕快乐

(3)结合黑板上的关键词和自己的阅读,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本课生字较多,有几个字笔画很多,有的学生看不清笔画。看老师写:“檐撑酸”等字。

2.学生练习书写。

五、布置作业,加强巩固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抄写生词,积累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词,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检查反馈

1.指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听写。

窃读 踮脚 惧怕 汲取 贪婪 屋檐 皱眉 酸痛 鼓励

2.对照订正。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三、体会写法,关注表达

1.课文写自己窃读的过程和感受是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实现的,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动作、心理的语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预设:(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5)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从这个“咽”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1.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2.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六、作业

1.抄写文中描写“我”如饥似渴读书的语句,加深体会。

2.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

3.根据季羡林的读书经验,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4.了解访谈这种文体的形式,了解季羡林先生。{幼师网上课时读书评价每个课时都要一篇吗?}.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我们看课题,小苗指的是——,大树指的是——。

2.齐读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幼师网上课时读书评价每个课时都要一篇吗?}.

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幼师网上课时读书评价每个课时都要一篇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关注本课三个生字是否读准。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5.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进行朗读并理解:

(1)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3)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三、品味题目寓意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2.补充季老先生的相关资料。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3.抄写本课词语。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鼓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趟诵”四个生字,会写“侣娱悉”等12个生字。会写“娱乐背诵毫不犹豫熟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八段。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学习运用假设、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词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小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

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同桌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作者为什么选择书呢?

2.指名读课文的第五段。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3.作者是怎样反复读书的?

(1)指名读课文第七段。

(2)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我还会,最后

(3)师生接读,理清构段方式

(4)练习背诵,学习作者读书方法。

三、关注表达方法,学习写法。

1.出示作者小资料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的热情洋溢的献辞。这篇献辞热情洋溢,很令人受到鼓舞。我们来看,这篇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探究表达特点

(1)课件出示第一段:

作者在这里先问,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进行回答,这样的写法是设问。如果你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可以学习用这种方法,举例来说,学生举例。

(2)第五段中的反问句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给它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①指名读,这个句子把书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这样写,让人感到很亲切。)

②仿照这样的句式,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