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傻但我不蠢

时间:2021-10-27 18:25:55 节日作文

篇一:《《卧春》/《我蠢》》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 生听写如下

/《卧春》/《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底,/我智商 很低, /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俺是 驴,

/岸似透绿,/俺是头驴,

/岸似透黛绿。/俺是头呆驴/

篇二:《傻傻的蠢驴》

傻傻的蠢驴

“蠢驴”是我同学杨淳瑜,这个外号可不是更据他名字的读音来取的,而他。。。。。。真是有一点傻。

我们都已经要小升初了,杨淳瑜是中队长,学习成绩不得不说是优,也考了不少好中学。有一次,冯校长进来了,问杨淳瑜:“你考不考建平西校?”“不去考。”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又改口了,说:“这个。。。。。。去考的。”“你第一次说不去考,第二次又说去考,那么到底去不去呢?”冯校长也被搞糊涂了。杨淳瑜沉思了一会儿,轻声答道:“去的。”张老师在一旁也看不下去了,说:“你也是够蠢的。”

记得还有一次,张老师让杨淳瑜在第三节下课后去拿本子,可她等了好久也没来。当午休时,张老师进门了,问道:“杨淳瑜,你怎么不来拿本子?”他挠挠头皮,眼睛望着天花板,嘴巴张得大大的,吞吞吐吐的说:“有。。。。。。这回事吗?”我想:杨蠢驴,你是猪吗?我们全班都听见了!

杨淳瑜,也是特会卖萌,称得上是大神级别,那张脸萌的,连我们班最暴力的曹怡佳都笑了。{我傻但我不蠢}.

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杨淳瑜,不不,是杨蠢驴。

篇三:《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

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

王永庆是台湾最大的企业家,他的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数万人,包括16个大型企业,还有学校、医院等。这个只念过小学、从粮店小伙计开始创业的人,常有一些常人不解的事情。

台湾有大学要授予他博士学位,找上门来。他告诉人家,我只有小学文化,根本没有资格当博士,我不要这个学位。吓得别的有此意图的大学再也不敢行动。

自然,有人说他:“会做事,似乎不太会做人。”

他吃葡萄不吐皮和子,吃西瓜也连子吃下去。他说:“有人吃西瓜要慢条斯理地把瓜子一粒粒剔出来,其实这又何必呢?统统吃下去也不会出毛病的。吃葡萄也有人要细细地剥皮和剔子,岂不太浪费时间吗?要发展工业,先要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节约时间,节省物料,刻苦耐劳。” 下边的人问他:“买牙签是买一头用的还是两头用的?”他问:“哪种便宜?”那人回答:“两头用的便宜。”他说:“那就买两头用的。”他每天都要做毛巾操,而一块毛巾竟用了27年还在用着。

他有一段议论:“享受本身并非罪恶,但浅尝最为甜美,同时也才能持久。贪嗜无度反易感觉乏味,所谓过犹不及,这与苦味也相去无几了。尤其如果穷极逸乐,因为一切甘甜已经尝尽,便会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人生就乏味可悲了。”

他还说:“假如有一天钱赚得够多了,你就会感觉到钱实在没有什么用的。”

陈景润,瘦弱的身体,憨厚的脸庞,再怎么研究他的外表,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之处

。特别是,但凡人们在形容科学大家时往往会说他的眼睛是如何地睿智,关于这一点在陈景润身上也无从发现,陈景润的眼睛被厚厚的镜片遮挡,只给人痴呆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所证明的“1+2”,至今依然保持着世界记录和领先地位,歌德巴赫猜想被他大大地推进了一大步,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个大众化的人物。

他生于1933年。在他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多余的人———他曾有个兄弟姐妹,活下来6个,他排行老三。这么多嘴巴,父母早已不堪重负。生母早逝,他在家里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爱和童年的快乐。上学了,瘦弱多病的他一副窝囊样子,让人觉得选他作为炫耀力量和发泄的对象毫无危险,因此很快就成了校园暴力的攻击对象。他挨打的时候一声不吭,既不叫疼也不求饶,这就更勾起了施暴者的摧残欲望。而他,就在拳打脚踢之中完成了对自己坚韧和耐力的培养。这时候,如同石缝里求生存一般艰难的陈景润,把演算数学题当成了他的治伤良药,当成了他的心灵慰籍,也当成了他的全部乐趣。 高中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原是清华大学航空系的主任成了他的数学老师。就在他的课上,陈景润第一次听说了歌德巴赫猜想。

老师告诉他们,数学分为两大部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纯数学处理数的关系与空间形式。在处理数的关系这部分里,讨论整数性质的一个重要分支,名叫“数论”。在数论中,有一道著名的难题,叫歌德巴赫猜想。在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他对许多偶数进 行了检验,都说明这是确实的。但这需要予以证明,因为尚未经过证明只能称之为猜想。歌德巴赫自己不能证明,就写信告知赫赫有名的意大利数学家欧拉。但欧拉一直到死,也没能完成证明。从此,这成了一道难题,曾有无数人为之努力,但没人能够成功。 老师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自此,歌德巴赫猜想便深深地植根在陈景润的心中。老师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学生将成为穷其毕生去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人。{我傻但我不蠢}.

1950年,陈景润考取了厦门大学数学物理系,到三年级进入刚刚成立的数学系。虽然是大学,但陈景润享受的却是研究生待遇,因为数学系有4个教授、一个助教和4个学生。陈景润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开始了他最快乐、舒畅的生活。

1953年,由于成绩优异,百废待兴的国家又急需人才,陈景润和他的同学们就提前毕业了。他被分配到了北京,成为一名中学的数学教师。

陈景润对自己所获得的好运并没有欢天喜地,相反地,他感到忧愁和恐惧。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许多缺点乃至缺陷的人,最要命的就是不善交往和言谈,这经常让他觉得与人打交道是一件又累又麻烦的事。而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自己能是一个好老师吗? 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同样是演算数学题,换在了课堂上,陈景润就感到不幸福。他口中呐呐,含糊不清,学生更是如坠云雾。他一次次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生对他、还有数学也失去了耐心。这样的心境,再加上生活的过分简单随意,对他身体造成了伤害,他一年住了6次院,做了3次手术,成了有名的“病秧子”。

在这样的窘况下,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他十分艰难地“啃”完了华罗庚的新著《堆垒素数论》。同时,他还开始为可能的失业做准备:节省每一分钱,以在失业后还能维持一段生活,让他能继续进行数学研究。至于以后怎么办,就不想了。对于数学他才思敏捷,可对于生活,他不愿动脑甚至无从动脑。 一次,陈景润所在中学的校长见到厦门大学校长、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翻译者王亚南,立刻好好地把陈景润质疑了一番。王亚南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厦大最好的学生。他认为,即使陈景润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那也只是他不适合这个工作。王亚南把陈景润带回了厦大,把他安排在厦大图书馆,却又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他潜心研究数学。

1954年,21岁的陈景润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对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并做了改进。华罗庚从文章中看到了陈景润超人的数学才华。于是,1956年年底,陈景润又被召回北京,在数学研究所作实习研究员。 华罗庚所长提出:侧重于应用数学,但也要去奋力摘取那颗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

当时,陈景润住在中科院数学所集体宿舍的病号房,按照规定,晚上10点必须熄灯。熄灯之后,陈景润总是拿着纸和笔,到楼内洗手间席地而坐,埋头计算题目,常常通宵达旦。别人问他:“我经常失眠,就怕缺觉。我睡得比你多,精神没你足,这是怎么回事?”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失眠说明不缺觉,应该起来工作。”

为了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规定自己每天凌晨3点学外语,每天去图书馆。他投入到了痴迷发呆的程度。中午闭馆时间到了,管理员大声地问里面是否有人,全神贯注的陈景润听不见。等他发现自己被锁在里面,就又回到老地方,扎进书堆里去了。 他的生活简单到了只是让他活着的地步,经常衣冠不整,脸上带着肺结核病人特有的红晕,连走路都在思考问题。一次撞在树上,还说:“对不起。”一时传为笑谈。

其实,外表平和的他骨子里是一个心气极高的人。1957年,林群如(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问他:“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回答:“打倒维诺格拉多夫(苏联的世界级数学权威)。”对他的执著和痴迷,人们也有议论、误会,甚至嘲讽,他无暇顾及。

正在这时,“文革”开始了。陈景润理所当然地被批判了,他是修正主义苗子、白专道路典型、白痴、寄生虫、剥削者。过了一段时间,病重的陈景润回到了自己6平方米的小屋。虽然下面的锅炉房烟熏火燎,小屋里没有桌椅,但他又可以趴在床上读书运算了。他多么想躲在这颠倒了的世界里的一角,安静地搞研究啊!但总是有人不能忘记他,每天都有人来敲门查户口,还把他房间的电灯铰了下来,开关线也拉断了。陈景润买来一只煤油灯,在窗玻璃上糊上报纸遮光,神经极度衰弱的他在黑暗中挣扎着生活。他惟一的心灵安慰就是数学,6平方米的小屋成了数学研究的天堂。 后来,环境有所好转,允许他去图书馆

了。支持他的人们把他藏在一个小书库的幽静角落里。更为宝贵的是,由于一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所一直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从未间断。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一个久涉沙漠的人见到了水,长久压抑的工作热情极大地爆发出来。因他多年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已经掌握了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大学还学过俄语,这些积累终于得到了充分施展。 1973年春节,新上任的数学所领导看望了陈景润,还送了他一些水果。已被人遗忘多时的陈景润激动极了,这是第一次有领导来看望他。他端详着水果袋:“这是水果,我吃到了水果,这是头一次。”他把自己锁进小屋,再也没出来。春节假期过后第一天上班,他就把一份手稿交给领导,说:“这是我的论文。我把它交给党。”

就这样,一个世界奇迹诞生了:在恶劣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中,6平方米的小屋,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和一只笔,演绎了几麻袋的草稿,证明了“1+2”———后来被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德国数学家李希特命名为陈氏定理。他们认为陈氏定理是“筛法”的“光辉顶点”。在国外的数学出版物上,“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等赞誉不胜枚举。

而此时的陈景润,生命已几近垂危。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陈景润住院治疗。

由于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的发表,陈景润闻名遐迩。其原因,一是他的成就,二是他的“怪”和“笨”。当时,许多老百姓把他的“怪”和“笨”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于,陈景润的这种特点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里知识分子形象的范本。

1978年,陈景润在医院对女医生由昆一见倾心,也就有了陈景润人生中惟一一次分心。不要说恋爱,陈景润和女性相处的经验都没有。他费尽心思找到了和由昆一起学习外语的借口,尽管由昆并不欢迎,但陈景润还是用英语说出了:我爱你。由昆马上用中文回答:“这不可能。”这时,陈景润的执著再一次显现出来,他仍然毫不停歇地进攻。慢慢地,由昆了解了陈景润,她终于接受他了。 1980年,47岁的陈景润和29岁的由昆结婚了。迟到的爱情和婚姻更容易让人沉醉,然而,陈景润仍然每天工作小时以上。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蜜月开始还没几天,陈景润就独自一人回到了他在中关村那间6平方米的小屋。他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也许他11点就要休息,也许到后半夜2点又要起床。而实际上,他又多么需要妻子的照顾!

陈景润“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早在厦门大学读书时,陈景润就不会照顾自己。他只有在十分饥饿时才去吃饭,衣服也要等到迫不得已时才脱下来,放在盆里浸一浸、搓几下,拿起来晾干就算洗过。1952年,系里开展思想改造活动时,陈景润才当众保证以后每天刷牙、洗脸。但没坚持几天,又搁下了。结婚后,陈景润也逃避刷牙,每次都被由昆“揪”来刷牙。陈景润刷牙的时候常常用力过大,把牙龈都刷出血来,由昆十分心疼,干脆替他刷。1984年后,陈景润一天刷两次牙,一周洗两次

澡,两天刮一次胡子,两周剪一次指甲。这一切他自己都干不好,是由昆替他做和教他做。

对数学的挚爱,已使他忘记了一切外在的事情:饥不知食、食不知味,与人交谈口中呐呐不知所云、神情恍惚……这一切实在是由于过分投入而进入了忘我状态。除了事业,陈景润对做人的其余一切视而不见,目不斜视地向着既定目标。他竭尽全力发展了自己卓越的数学才能,而另外的方面则显得低能,以至于成为世人眼中的“怪人”、“畸形人”。但是,正是因为“怪”,科学家才成为科学家。陈景润的“怪”和“笨”是与他对数学的偏爱与痴迷分不开的,“怪”和“笨”成就了陈景润。

1984年,陈景润从书店出来,被一辆自行车撞倒,不省人事。几个月后,主管国家科技工作的方毅见到他呆板的“面具脸”,指示赶紧去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帕金森氏综合症。自此,病魔一直纠缠着他。在生命的最后年里,他依然呕心沥血地做着冲刺。在最后的几个月里,陈景润痛苦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手中还握着一本数学书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元痛惜地说:“你就放弃它(歌德巴赫猜想)吧。你已取得的成就,至少本世纪无人能望其项背!”陈景润摇头,缓慢又坚决地说:“不!”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带着不能企及“1+1”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遗憾,和不屈不灭的永恒追求,走了。他死不瞑目。

2002年3月20日,是英国和美国两家出版公司悬有些怪、异、蠢、笨、呆、傻、痴。凡是常人有的,他们很少有;凡是常人没有的,他们却多有一些。

☆有人敏感,满眼都是彩儿;有人迟钝,眼前什么也看不出来。敏感地盯着别人,迟钝地装着自己。盯着别人的聪明,装着自己的智慧。前者小胜,后者大成。

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叫人很难想象的数学家陈景润

从特定的角度说,不呆、不傻、不笨,不会成就事业;数学家陈景润就又呆,又傻,又笨。

篇四:《是老师教蠢了学生,还是考官考傻了学生?》

龙源期刊网 .cn

是老师教蠢了学生,还是考官考傻了学生? 作者:彭云清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5期

在2001年第四期的《中国青年》上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别把学生越教越蠢》,为了证明老师教蠢了学生,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在法国,有64%的学生得出答案:75-32=43岁。在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有90%的学生得出这个答案,甚至在某中学的高三,仍然有学生得出43岁的答案。”作者认为,学生之所以得出这个答案,是老师教的结果。这就是老师教蠢了学生的铁证。初读此文,不觉为老师汗颜:学生用牛的头数减去羊的只数,得出船长的岁数,确实荒唐,老师将学生教到如此地步,真是罪不容诛。但仔细一想,才发现作者 用该例证明他的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我想,不管是中国的老师,还是法国的老师,决没有哪一个老师教学生用牛的头数减去羊的只数来 得出船长的岁数,如果哪个老师这样教了学生,那么认定他教蠢了学生是不容置疑的,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老师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老师没有这样教学生,而 把学生犯错误的责任推在老师身上,是有失公允的,是让人不能接受的,如果仅仅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师生关系就认定是老师的过错,那么学生违法犯罪之后,老师是 否应该负法律责任呢?

一道无解的命题,得出了有解的答案,这些学生也真够蠢的。但究竟是老师教蠢了学生,还是考官 考傻了学生,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对于中国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还不知道“无解”也是一种答案(法国的小学生接触过“无解”的命题否我不得而知,中国的初 高中生另当别论),但我们有些考官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喜欢考一些超出学生水平的考题则是不争的事实:我市某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中,有这 样一道判断题:“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不仅学生不知所以,就是有些家长也一脸茫然。这难道也是老师“教蠢”了学生吗?分明是考官“考傻”了学生!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其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也让人怀疑,即使是具有绝对权威的高考命题,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就语文来说,我认为在高考命题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命题目的不明

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命题应该尽可能检测出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潜在的能力,从而帮助管理层判断 考生具有怎样的培养前途,决定其培养方式,而高考试题似乎很在乎它的社会功能,不断强化其指挥棒的作用,为了配合国家推广普通话,始终把拼音作为必考内容 之一,事实上,拼音题是一道不太公平的试题,对于北方的考生来说,他们能很容易的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而对南方的考生来说,则成了一道大 难题。据说,考诗歌鉴赏,

篇五:《憨是傻得可爱,萌是蠢得认真》

1、青年问大师:“昨天我扶了一个老人,被讹了两千块,早上开车被人碰瓷赔了一千五,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大师拿过一个杯子让青年拿在手上,然后开始倒入开水,当水满了溢出来的时候,咣当一声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青年顿时大悟:“大师的意思是只有痛过之后才会懂得吗?”{我傻但我不蠢}.

大师摇摇头说:“不,这个杯子是乾隆时期的,你赔三万块就好了。”

2、早上起床,听到5楼有吵架声。上去一看原来是5楼王先生和隔壁李老板在打架。

李老板明显占下风,大家都在拉王先生,只见王先生拿着菜刀指着李老板骂到:“最看不惯这种大清早打孩子的人。”

3、多年前,在火车站,手上拿着掐灭的烟头到处找垃圾桶。遍寻不着,突然见一角落里扔了很多,刚离手,不知哪里钻出来一个戴红袖套的中年男子:“罚款5元。” 我说:“这里扔了这么多。”

他悠悠答道:“都交了罚款的。”

4、记得小时候上台表演《刷牙歌》,当时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巨大的牙刷道具,我灰常好奇的问老师,这么大的牙刷在哪里买到的。

老师牛B哄哄的告诉我:“这些道具都是学校专门特制的,外面买不到。”

听完我崇拜的五体投地啊,现在回想起来,尼玛,当时用的不就是马桶刷么„„

5、好友说:“酷是帅得严肃,傲是俊得孤独,靓是美得端正,骚是浪得妖邪,憨是傻得可爱,萌是蠢得认真。”

我问:“那我是?”

好友:“你是丑的一B。”

玛淡,友尽!

6、老子买的方便面牛肉不见了,牙齿根本刷不白、威猛瓶都堆成山了超人也没出现,自行车还没骑出本市炫迈口香糖就没味儿了,吃了一盒士力架也没飞起来„„广告太TM坑了!

7、做人还是要靠自己,我就靠自己的年轻,成功的被富婆包养。

8、我做的最爷们的事:从包养我的富婆那偷了100。买了包中华。在她面前跪着抽。

9、寂寞的时候,我就打开网店,找到内衣销量最多的店铺,进去看买家秀图。

10、每天都要穿得很精神,很好看,说不定哪天就碰到某一任前任呢。{我傻但我不蠢}.

11、脸大的人脾气一般都超好,因为翻脸对于他们来说真是件很辛苦的事!

12、存了一年的头皮屑,只为让你看一场雪。

13、Police刘与他饲养多年的警犬配合十分默契,仅用半个小时不到,就把食堂的酱肘子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14、春天到了,单身女生应该把自己收拾漂亮去旅游一次,这叫自嫁游。

15、玫瑰并不想取悦所有人,所以它让自己全身都长满了刺,这样只有真正愿意了解它的人才能感受它的美。

刺猬也是这么想的,然而所有人都讨厌它:长这么丑,还装什么B?

16、你对一个人最高级别的信任是什么„„

“老王,我不在这几天,麻烦照顾下我女朋友。”

17、“你做过最徒劳的一件事是什么?”

“脱光衣服站在体重秤上。”

18、“知道为什么长得丑的有优先发言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