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沟通案例

时间:2021-10-27 17:58:02 节日作文

篇一:《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典型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典型案例

实例:

这天,我刚一进教室张玲就来向我汇报说: “王永海又没有做家庭作业!”一听我的头就大了,这个王永海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于几年前因故去世,他的母亲带着他艰难生活。因为他的母亲不识字,家里活计又忙,平时在学习上对他管教显得力不从心。可能这个原因,王永海养成了做事懒散的坏毛病,学习态度极其的不认真,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更是差得要命。这样恶性循环,学习越差越不爱学,越不爱学学习越差。我虽然几次与他的母亲谈过这件事,但效果总是不明显。这样下去不行,我得再找王永海的母亲认真谈谈。

下午,王永海的母亲来到了学校,我把她让进了自己的宿舍,这样说话方便一些。还没坐定,王永海的母亲就急着问我:“王永海是不是有没写作业啊?”看来他早有心理准备。“哪儿啊!”看他一脸无奈的样子,我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是这样的,王永海啊最近学习上挺有进步,看他学习劲头那么大,我就想给他补补课,把他以前落下的知识点给补上,可他手头有没有任何复习资料。我这不才把你请过来商量商量,能不能给他买一本复习资料啊?”王永海的母亲听我这么说,一下子高兴了起来“你是说真的吗?王永海最近真的进步了吗?”她嘴上虽然这么问,可看表情明显是已经相信了,既然如此我就接着编下去“确实是进步了,不过他的基础太差,还得好好给她补补,只要把以前落下

的只是都不上了,王永海的成绩一定会上去的。”“既然这样那就然您多费心了!资料买什么啊?我也不懂。要不你帮我给他买一本吧。”说着王永海的母亲就要掏钱,我赶忙把他给拦住了,“您先别急,我先给您看看,看合适了我给您先买回来,您再给钱。不过这以后您可得在学习上多关心关心王永海。我也知道您家里家外一大堆事都是一个人忙,挺辛苦!可我们辛苦为了什么呀?还不都为了孩子吗?您说我们在学习上不关心孩子,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再辛苦有什么用啊?”王永海的母亲听我这么说,不住的点头称是,我一看这效果达到了,就又说了些王永海的优点,让她坚信孩子是好孩子,现在要的是对他的教育跟上。最后王永海的母亲若有所思的离开了学校。

这之后王永海有了明显的变化,交作业积极了,而且自一天比一天写得好,我也抓住机会对他进行对此表扬,到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既然达到了七十几分。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反思:

从此事中,我感受到了做家长工作的不易,也开始感受到与家长交流时,要有艺术性。比如在谈论孩子的表现时,应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孩子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其次,在双方交流时可运用一些非语言的反馈,如我在与王永海的母亲交流时,通过观察她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来了

解她是否在接受我的信息。再次,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积极倾听,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倾听的效果。最后,我认为沟通时平和的态度很重要,当沟通双方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问题时,沟通往往没有任何效果。试想,假如那天我一上来就批评王永海的母亲对孩子不尽责任,我找她谈话多次王永海的学习行为一点变化都没有,王永海的母亲能不与我产生对立情绪吗?那后面的谈话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作为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地与家长交流。

篇二:《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实例: 这天,我刚一进教室冯彩霞就来向我汇报说: “冯丽丽又没有做家庭作业!”一听我的头就大了,这个冯丽丽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于几年前因故去世,他的母亲带着他艰难生活。因为她的母亲不识字,家里活计又忙,平时在学习上对她管教显得力不从心。可能这个原因,冯丽丽养成了做事懒散的坏毛病,学习态度极其的不认真,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更是差得要命。这样恶性循环,学习越差越不爱学,越不爱学学习越差。我虽然几次与他的母亲谈过这件事,但效果总是不明显。这样下去不行,我得再找冯丽丽的母亲认真谈谈。 下午,冯丽丽的母亲来到了学校,我把她让进了自己的宿舍,这样说话方便一些。还没坐定,冯丽丽的母亲就急着问我:“冯丽丽是不是有没写作业啊?”看来他早有心理准备。“哪儿啊!”看她一脸无奈的样子,我 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是这样的,冯丽丽啊最近学习上挺有进步,看她学习劲头那么大,我就想给她补补课,把她以前落下的知识点给补上,可她手头有没有任何复习资料。我这不才把你请过来商量商量,能不能给她买一本复习资料啊?”冯丽丽的母亲听我这么说,一下子高兴了起来“你是说真的吗?冯丽丽最近真的进步了吗?”她嘴上虽然这么问,可看表情明显是已经相信了,既然如此我就接着编下去“确实是进步了,不过她的基础太差,还得好好给她补补,只

要把以前落下的只是都不上了,冯丽丽的成绩一定会上去的。“既然这”

样那就然您多费心了!资料买什么啊?我也不懂。要不你帮我给她买一本吧。”说着冯丽丽的母亲就要掏钱,我赶忙把他给拦住了,“您先别急,我先给您看看,看合适了我给您先买回来,您再给钱。不过这以后您可得在学习上多关心关心冯丽丽。我也知道您家里家外一大堆事都是一个人忙,挺辛苦!可我们辛苦为了什么呀?还不都为了孩子吗?您说我们在学习上不关心孩子,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再辛苦有什么用啊?”冯丽丽的母亲听我这么说,不住的点头称是,我一看这效果达到了,就又说了些冯丽丽的优点,让她坚信孩子是好孩子,现在要的是对她的教育跟上。最后冯丽丽的母亲若有所思的离开了学校。 这之后冯丽丽有了明显的变化,交作业积极了,而且自一天比一天写得好,我也抓住机会对他进行对此表扬,到期末考试时她的语文成绩既然达到了七十几分。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反思:

从此事中,我感受到了做家长工作的不易,也开始感受到与家长交流时,要有艺术性。比如在谈论孩子的表现时,应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孩子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其次,在双方交流时可运用一些非语言的反馈,如我在与冯丽丽的母亲交流时,通过观察她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来了解她是否在接受我的信息。再次,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积极倾听,并能进行“角色换位”思考,

提高倾听的效果。最后,我认为沟通时平和的态度很重要,当沟通双方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情绪问题时,沟通往往没有任何效果。试想,假如那天我一上来就批评冯丽丽的母亲对孩子不尽责任,我找她谈话多次冯丽丽的学习行为一点变化都没有,冯丽丽的母亲能不与我产生对立情绪吗?那后面的谈话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作为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地与家长交流。

篇三:《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德国学者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父母却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沟通目的:

王少龙是一个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刚入校时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记得一次广播操训练,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到位的进行着训练,但是我却发现王少龙满脸茫然,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似的懒得动弹,我赶紧走到他的身边进行提醒,并看着他做,同时用语言鼓励着他,但是他就是做不到位。至此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也总是表现出一种怠惰,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成为了老师们眼里的“问题生”。

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王少龙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王少龙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每次都不完成作业,并且当老师问起原因,他总是理由充分,要不忘带回家了,要么就是忘家里了,从来不说自己没写。可是作业总是从他桌堂里找到,空白的。哈!这孩子,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它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 他还是态度不对,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沟通过程:

王少龙的父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王少龙一听要请他的父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王少龙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于是我请他叫家长,王父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王少龙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王父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

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王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王的教育工作。王父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王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王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王父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王父在教育王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王父补充道:“我每次教育王时他的姥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王的妈妈也过来阻拦,弄得我的火气就更大了”我终于明白了,王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王父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王,平时就是跟着姥爷,姥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王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王少龙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王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王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王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王父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王父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王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3、多看王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王父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王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王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父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父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父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王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案例反思:

我知道王少龙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能解决的,他现在的行为习惯是长

期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然王少龙自己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经过沟通,我了解了学生并不只是针对老师的,他在家就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习惯,这样便于摆好自己的心态,理智的看待学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谈话,不止让我有所收获,希望对于王父和王也能有所收获,真希望每次谈话都能是温暖人心的阳光,让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相互的理解彼此。

篇四:《与家长沟通案例》{家长沟通案例}.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王中渝,她是一个文静、听话的小朋友,之前和家长的沟通也比较良好。可是有一天早上,她妈妈很着急的来问我,为什么宝贝今天早上不想来上幼儿园了。我一听觉得可能是因为昨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直聊天,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用,所以我批评了她的缘故。于是我问家长:“怎么会呢,宝贝一直很喜欢上幼儿园呢!”,家长说小朋友觉得老师批评了她,所以不想上幼儿园。家长的回答肯定了我的想法。我对家长解释道:“是的,昨天宝贝一直在跟她喜欢的小朋友聊天,我提醒了宝贝很多次,她还是在聊天,因为马上要进行我们的阅读课,我就点名提醒了她。上完课,我也耐心的跟宝贝说了,请她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听老师讲。宝贝一直很听话,自尊心也很强,一直在幼儿园都是受到表扬,所以可能我批评了她,她会觉得很不好受,我再来和她说一说。”当着家长的面,我和小朋友也进行了沟通,并告诉她,改正了就是乖宝贝,老师依然很喜欢她。家长的心情也得到平复。这个时候我也趁热打铁传递挫折教育观:“宝贝一直都很乖,但小朋友难免调皮,受到批评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受点小小的挫折对她也是一种帮助,我们一起来帮助宝贝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家长赞同了我的观点,并满意的离开。

浚浚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家里人很是宠爱。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出现了喜欢咬人的现象,今天在和琪琪争抢椅子的时候又咬了小朋友。我认为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首先,我给琪琪的家长打了电话,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表达了歉意。其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请了双方家长都留下来做一个沟通。我先向被咬的小朋友的家长表明歉意紧接着我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状况和原因。紧接着我对家长说:“其实在这个时期宝贝处于物权意识的关键期,对自己的东西很看重,所以常常出现争抢东西的情况。我们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不要争抢玩具,要互相谦让。”说完了浚浚家长也赶紧和琪琪道歉并让自己的孩子给琪琪道歉,没想到浚浚不愿意道歉并要拉着爷爷离开,我想浚浚应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想逃避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蹲下来对浚浚说:“宝贝,我知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啦,我们改正了就是乖宝宝哦!老师也一样会喜欢你的。”最后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常常注意提醒浚浚,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篇五:《与家长有效沟通的个案分析》

与家长有效沟通的个案分析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指导,这也是家校合作的意义所在,要让家校合力增强,就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主要人物,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本研究通过对三种典型家长(退避型、溺爱型、学问型)的观察,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促成有效沟通的策略从而总结出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尊重是基础、了解是前提、沟通是关键。

[关键词]:家校合作 有效沟通 教师 家长

在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教师和家长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角色赋予的特定的义务①。可是在学校对学生在家的情况不了解,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清楚,这就需要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了。什么是有效沟通呢?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家校合作中有效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家访、来访、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使其接受,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②,作为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个案的观察和分析。

案例一:“孩子是在进步的„„”

时间:一天下午

地点:办公室

沟通方式:来访

王达的爸爸是一位下岗工人,靠骑三轮车挣些家用。他对孩子要求很高,管得较细,王达在他管束下缺少些男孩儿的灵气,总是唯唯诺诺的,说话声音很小。一天王达爸爸来学校找我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如实地告诉他,情况不是很好,他很急躁,向我大吐苦水:为了自己孩子他已经牺牲了很多,自己跟婆娘一样一天到晚要盯着孩子,希望他成才,花了精力却没成效,他很困惑。我认真地倾听,并时不时地安慰他:“孩子是在进步的,你的努力不会白费,不急,小孩子路长着呢,慢慢会好起来„„”同时给了他一些教育建议,建议改变观念,适当放放手,让孩子有呼吸的空间,信任孩子和老师等等,在我的安慰中他渐渐平静重新充满希望,愉快地离开了办公室。

分析:案例中是个退避型的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的心理特点是自卑、退缩。他们经常挂在口边的是“我也没办法”“我已经”“没有用”等一些消极的绝对的话。他们通常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依赖性也比较大,但他们关注孩子,期望值也很高,急于求成的心态比较严重,换句话说他们自身的压力是比较大,这种压力也会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策略:抓住“三多”:多倾听、多理解、多提建议。

“多倾听”是因为此类型的家长心中多有委屈,觉得无助,他们需要倾诉,需要释放压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倾听,倾听就是尊重的表现,而且在他们的倾诉中我们可以掌握很多有用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多理解”从他们真诚的倾吐中我们接受到最基本的信息就是他们在寻求教师的理解,是的,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抱怨自己无能的家长他们的态度其实是积极的,只是教育方法不科学,效果比较差。教师与他们交流可以用肢体语言或口语去表示理解。

“多建议”此类型的家长和学生一样渴求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不妨多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就会像买了一本好书一样感到内心的充实,教师的积极关注,从而期待日后继续沟通,而不是自卑地逃避了。

案例二:爱与放任不同

时间;一天上午

地点:办公室{家长沟通案例}.

沟通方式:约访

“您的孩子在数学课上玩纸牌。”我一边说一边观察王鑫爸爸的脸上的神情。

“那一定是数学老师的课没意思。”王鑫爸爸满不在乎地说。(不想沟通)

“呵呵,那孩子如果‘挑食’就由他去了?”我反问到。

“玩牌嘛,我小时候也玩,小孩子的天性,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说多了不好。”王鑫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有点要沟通地意思)

“王鑫呀挺聪明的,我们很喜欢这个孩子,都希望王鑫好,将来成人又成才,现在不就是发现有不良行为会影响他发展才找你的嘛,在我们共同帮助下,王鑫呀会更优秀的,你说呢?”我笑着说。(寻找谈话的契合点){家长沟通案例}.

“对,对,好多老师这样说我家孩子聪明但调皮,身上有不少毛病,让老师费心了!”王鑫爸爸总算正面问题了。

“其实,你说的没错,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但仍需要我们成人的引导,放风筝还要拉根线呢,当然我们也应当把课设计得更有趣味些。帮个忙,您回去跟孩子玩牌,顺便告诉他要尊敬老师,尊重别人的劳动哦!”我乘胜追击,道出谈话中心。

“好,好,我回去好好和他谈谈!谢谢老师的关心和指导!”

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溺爱型的家长开始是比较难沟通的,因为溺爱而不正面问题,推卸责任,通常这样的家长自尊心较强,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没有安全感,有时还会“找茬”。但他们错在“溺”而不是“爱”,所以要与他站在一边,他才会与你沟通。

策略:与溺爱型的家长沟通要从“爱”找契合点

肯定孩子是一种爱——敲开家长心扉的金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个教育者"不仅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③。为了增强合力,教师要争取与家长在情绪、情感乃至意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刚才的案例我就是抓住了王鑫聪明这个特点,并直接表明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从而找到契合点的,使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在愉悦且相互接纳的情绪基础上,沟通起来更畅通更有效,接着提出症结所在,家长也不会觉得难堪了,反而反思自己主动解决问题。接下来家长态度越来越好,对老师的建议欣然接受,虚心配合老师工作,直到现在,王鑫进步很大,再没有课上玩游戏的现象了。

承认问题是一种爱——彼此信任的良方。教育教学是残缺的艺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作为终生学习者的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也要这样看自己,无可否认地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专业成长中的问题。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