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厨房的脚步多了一步

时间:2021-10-27 16:49:23 节日作文

篇一:《妈妈的厨房》

妈妈的厨房,与季节流转同在的永恒爱意

闺蜜新嫁,按照当地风俗,婚礼第二天要回门,我也一同陪了去。进了小区,她的父亲已经久候在楼下,鞭炮已经摆好。听到那鞭炮轰然响起,跟着新嫁娘一步步上得四楼,到的门口 已然闻到饭香。那一刻,泪意在胸腔中翻滚,碍着是在别家当客人,硬生生将那眼泪吞了回去。

旧俗有哭嫁,大概因古时嫁出门的姑娘再难见到几次亲人。所谓出嫁从夫,养育数十载一朝出门,再难回门,母女分别不免相拥而泣。今日新社会,已然不再有那样的离愁别绪,可是想到被自己捧在心口上的孩子突然与另一个人休戚相关,朋友的母亲还是忍不住失落痛哭。

只有亲眼见到,才深刻体会到,有谁会比出嫁的女人更懂得母亲的心酸难言呢?出得一趟门,再回门时已成他人妇,从此为别人洗手作羹汤了。

坐定之后,朋友的母亲亲手为每个人端了一碗骨头汤,上面飘着零散葱花,肉香扑面而来,没有瘦肉精也没有鸡精的味道,那记忆被唤起,那是妈妈的味道。

我出身时营养不良,又极为挑食,当时父母两地分居,母亲为了让我多长二两肉,每日下班奔波回来做饭,费尽心思只为我多吃那两口,自己却急赶着回去上班只能扒几口冷饭。后来因此她落下了永远的胃病,这也是我永远的愧疚。

后来离开她在异地生活,竟然发现在厨房,我居然无师自通也能大展身手。后来回头一想,定是耳濡目染。母亲是家里的长女,不到成年已经挑扁担下厨房。等到为了妻为人母,更是亲朋好友交口称赞的贤妻。每到过年,宴请亲戚们,母亲必在前一天就开始准备。第二天准时开饭,各种蒸炒卤足足二十大盘,尽显贤妻风范。

然而深深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却不是这些年菜,所谓母亲的味道,真真未必是珍贵食材或者是山珍海味,就是那样简单朴实的美味。

最记得深的是农历三月三,中午放学归家,母亲一定会端出一碗细米菜煮鸡蛋,而且殷切叮嘱一定要吃,吃了一年都不头痛。所谓的细米菜又称地米菜,是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草。煮出来的汁水为青绿色,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据说用三月三的地米菜煮鸡蛋,专治头晕,还可以防百病。小时候我总是不习惯那股草药般的味道,捏着鼻子喝下去,心里念着“吃了不头晕”赶紧囫囵了下去。如今再也寻不着地米菜的踪影,也再也不记得三月三是何日,却百般想念了起来。

地米菜虽然也找不到,幸好的是远在南方仍然买得到苋菜。我记得当时母亲工作的地方附近就有一片田地时常能找到这种苋菜。到了那个季节,都要央求跟着母亲去上班。下班的时候,母女俩就可以提着一兜新鲜苋菜回家。如今每到四五月,我要是看到菜摊有新上的红苋菜,一定不问价格就如获至宝的买一小捆回来。

苋菜之美味,当属红苋菜,叶子有紫红色的花纹,根茎细小。此菜因密密生在田间地头,要好好淘洗。然最为紧要的程序就是要大刀阔斧把根部多切除一些,因其根茎难以咀嚼,而且去除了根部,叶片易熟,更容易保持色泽及营养。新鲜的红苋菜一定要配上蒜米,正如香干配芹菜一般绝配。出锅的时候,紫红色的汤水拌上白米饭,就可以找回童年的乐趣,吃的有滋有味。

除了三月三,另一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的粽子了。以前家乡的粽叶远不似如今市场里卖的那些肥厚,细绿的叶梗更为考验技术。以往到了端午的前一周,就可以看到母亲已洗好了一盆粽叶,搓好了粗细适中的白线,准备上好的土糯米。找一个有靠背的木椅子,开始包粽子。为什么要找靠背椅,这是母亲独有的智慧,为的是拉直白线,这样捆绑出的粽子才饱满紧实。每到那个时候,我就会借故不写作业,找个小板凳静静坐在旁边,看着灯下忙碌的母亲,动作麻利。过一会,椅背上就挂满了一条条白绿相见的粽子。然后迫不及待央求母亲先煮一锅,我先尝个鲜。

至今我仍记得,粽子出锅,满室粽叶飘香。剪开绳子,解开粽叶,乳白色的糯米竟然也微微沾染成了浅绿色。剥出一小盘,然后微微均匀洒上白糖,筷子挑起一个放进嘴里,正好一口一个,混杂着叶香糯米香,即便没有包馅却已经是美味异常,百吃不厌。

如今的端午节,母亲也已没有精力亲手包粽子了。到了四五月,满城的粽子,碗大的一个,夹杂着五花八门的红枣馅、豆沙馅、肉馅,却再也吃不出那样的滋味。那小小的我,小小的清香素粽,小小的夜晚,就只能那样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初夏了。

到了真正炎热的夏天,母亲最爱做的菜是瓜类。丝瓜冬瓜南瓜。丝瓜最常吃,解暑美味又容易做,不管清炒还是打汤,都是好看好吃。冬瓜却是花样繁多,我最爱吃的是红烧冬瓜,将之去皮后切成方块样,然后将硬的那一边横划三下竖划三下,变成好看的格子状,这样它更易熟并且入味,然后下油将冬瓜煎至金黄色,再放调料翻炒,最后加少许凉水炖几分钟即可出锅。这样做出来的冬瓜摆盘后十分好看,夹起大大的一个,吃下肚去满足至极。每次有这道菜上桌,我必然是连汤汁都不肯放过,一定要弄几汤匙拌饭吃。吃完之后一家三口去不远处的鱼塘边散步,归家时在路旁小摊上挑上一个本地花皮瓜,悠哉哉拎回家,边看电视边吃甜比蜜的沙瓤瓜,闻着晚风送来阳台茉莉香,享受着夏夜的静谧。

炎夏过,秋日来,一碗鱼汤少不了。不过鱼米之乡,人人都更爱秋日莲子。在街头遇到挑扁担卖莲蓬的,都欣欣然拦住买上几个,回来亲手剥出的新鲜莲子,清甜可口,连那苦芯都变得不那么苦了。然而我最怀念的却是家乡的藕。到了秋末,如膀子一般粗的藕节,还裹着点点未干的塘泥。回来洗净后会发现它的颜色并不发白,而是微微发红,这样的藕最是适合炖汤。

只要是我在那个季节回家,母亲一定什么也不问,马上上街买得一截粗藕,回来大刀阔斧斜切成大块,配上莲子龙骨,再放两粒八角,一小块生姜,丢进砂锅里一起炖。两个小时候以后满室藕香夹杂八角香,望着已经在流口水的我,未到饭点,母亲也会先给我来一碗。这个时候的藕虽还未煨的十分好,骨头肉却是正正好,汤亦已经鲜味十足。再过半小时,大块的藕上桌,夹起来咬上一口,藕断丝连,入口沙沙作响。这个时候,脑子里深深浮现出三个字:回家了!

金秋一过,冬日里家家开始吃起了鱼头火锅。南方又称打边炉,我觉得这个词更为形象。一家人围坐在煤炉子边,吃着鲜嫩的大鱼头,将新鲜的大白菜丢下锅,一屋子热气环绕,其乐融融。

我想,大概普天下妈妈做的菜味道都不尽相同,却有一点一定有着默契,那就是它们一定紧跟季节的脚步,传承着千百年的老黄历智慧。妈妈,就是永远与季节流转同在的永恒爱意。

她们懂得什么季节开始做新鲜的番茄酱,把一个个的玻璃瓶洗干净,放蒸锅消毒,做好之后一瓶瓶红艳艳的煞是好看。她们懂得什么季节有又好又便宜的红辣椒,买上一麻袋回来,用上一整个夜晚,在大盆子里剁碎,配上剁好的大蒜搅拌均匀,做成一坛的辣椒酱,这一年也有足够吃了。她们懂得什么时候适合腌制酸脆爽口的白萝卜,什么时候应该做豆瓣酱了,什么时候又是正好做鸭蛋和豆腐乳。

到了年关,更是花费整整一周的时间准备年夜饭。打肉丸,做蛋饺,炸发鱼,卤牛肉,我美其名曰在旁边帮忙,其实更是为了像个小孩子一般抢那口最先出锅的吃。现在的年味已一年不如一年,但母亲却仍然坚持亲自做这些,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我可以多带一些走,让我在那遥远的四季如春的南方仍然可以吃到带着年味的菜。

我这么一个连24节气歌都背不下来的人,就是因为这样记住了什么季节该吃什么,酸甜苦辣该如何配合着春夏秋冬,春吃韭,夏吃瓜,秋吃鱼,冬吃藕。这些就像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样,刻在了脑海,再也无法忘却。直到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子女,我想这才是我最好最值得传家的宝贝,这是关于食物关于生活的智慧。

篇二:《多出的一步=多年的爱》

多出的一步=多年的爱

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中 七一班 卢雅芳 指导教师 李铁伟

“1、2、3、4、5、„„、10、11唉,数错了?再数一遍,1、2、3、4、5、„„、10、11,怎么还是11?”七岁的弟弟喃喃说道。 “怎么啦?”我问道。

“数妈妈的脚步,可是多了一步,”弟弟说。

“多了一步?”我猛地想到„„

在别人眼里,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但在我的眼里,她就是一位伟人。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她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是她先教会我从1数到10,也是她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喜爱。她就是我辛苦的妈妈,也是我最亲爱的妈妈。

我家地方很小,从上屋到厨房只有四五米的距离。妈妈教我数数,她在前面走,从上屋走到厨房,边走边数,“1步,2步,3步,„„,10步”。然后,再从厨房走到上屋,如此来回。并且让我跟在后面数。 “自己数一遍。”

“哦,1、2、3、4、8、„„”

“错了,再来一遍。”

“哦,1、2、3、4、5、„„”

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妈妈终于把我教会了,也是从那以后,我每一次都跟在妈妈后面数,而妈妈每次都很配合我。从上屋到厨房,妈妈总是走十步,每次都是不多也不少。每当我正确的数完,妈妈就会夸我,这时候

我可高兴了„„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有空的时候,数脚步。

在弟弟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教他的,一次又一次,他学会了数数,他和我一样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有空就数脚步:“1、2、3、4、„„”

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谁还有空去数脚步呢?只要一有空就去看电视或找伙伴们玩,那些习惯,尤其是数脚步的习惯渐渐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弟弟无事找事的又数起了妈妈的脚步,“1、2、3、4、„„、10——10、11——11,怎么是11步呢?”弟弟问。我也有点不相信,就亲自数了一遍,妈妈的脚步真的是11步。为什么多了一步呢?多出的一步意味着什么呢?

突然,我明白了:多出的这一步,是我们“送给”妈妈的,妈妈把她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呢?我们给了妈妈什么?我们给了她“多出的那一步”。这一步是怎么来的?是妈妈多年的爱凝聚成的。妈妈把多年的爱付出了,她却得到了那样的回报。

伟大的妈妈呀,l love you!

【评语】卢雅芳同学的文章构思精巧,条理清晰。文章开头,由弟弟的意外发现,“数妈妈的脚步,可是多了一步”,自然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同时设疑,吸引读者阅读下文。紧接着插叙:小时候,妈妈用数脚步的方法,教会了“我”和弟弟数数。然而,长大后的“我们”已经淡忘了数脚步,也忽视了妈妈对“我们”的爱。直到弟弟发现妈妈的脚步比以前“多一步”,“我”才明白:“妈妈把她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给了我们”,而她得到的回报是自己“多出的那一步”。行文中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虽朴实无华,但耐人寻味。

母爱是伟大的。然而,如何能以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母爱伟大这一主题,卢雅芳同学的作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本文虽取材平凡小事,但表达主题的方式却奇巧独特,内容也朴实感人,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三:《成长的脚步》

成长的脚步

六年A班 牟博琛

时间在不停地走,生命在不停地走,我们也在不停地成长。每个人的成长是经过不同的坎坷,每个人的成长也经过不同的幸福。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足迹,才发现,每个成长的脚步都是经典。

1岁:胆怯

春悄悄来临。在花园里,年幼的我抱住妈妈的手臂,怎么也不肯松开迈步。妈妈摸摸我的头说:“乖,试着走走。”我退后了几步, 一下摔在了爸爸脚下,妈妈又说:“站起来,再走。”眼睛里充满了鼓励。终于我颤颤地抬起了脚步,跌跌撞撞地冲进妈妈的怀抱。 这一步,充满了胆怯,但我选择了面对。

7岁:欣喜

放学了,顾不上背上的书包有多么沉,我一路飞奔到家:“妈妈!妈妈!我得奖状啦!还是三好学生呢!”妈妈闻讯从厨房里走出来,接过我高高举起的奖状细细的观看,眼中充满了自豪,嘴角也越翘越弯。妈妈转身走进了厨房,说:“今天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锅包肉。” 这一步,充满了喜悦,但我选择了分享。

11岁:失落

一向好强的我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名落孙山,拿到试卷后,那个醒目的数字轻易地刺穿了我所有的防备,捏着试卷,我趴在桌上哭,忽然想起了一句话:“每次失败对你都是一个磨砺。”于是我又重新振作起来。

这一步,充满了悲伤,但我选择了坚强。

成长的路是快乐的,是辛酸的,但只要把握好方向,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范文》

我的妈妈

妈妈今年只有34岁,但额头早以爬满了皱纹,这些皱纹记载着妈妈对我无限的爱。

记得有一次,楼下建车棚运来了许多旧木板,我和小伙伴在上面玩了起来。突然我踩上一个钉子,剧痛让我哭起来。妈妈闻讯慌忙赶来抱起我就往附近的医院跑,胖胖的我此时好像变轻了。医生拔钉子时,妈妈鼓励我要勇敢,自己却偷偷地擦眼泪。医生给我上了药。这时天黑了,妈妈又把我背回家。春夜是寒冷的但妈妈头上却流了汗。,

妈妈,您就是一棵大树,我就是树上的小鸟,在您的保护下健康成长。妈妈,我爱您!

简评:小作者能通过一件事感到妈妈的爱,情感真实,比喻恰当

爱唠叨的妈妈

„„上课认真听讲,不会就问。和同学好好想处。”每天都要唠叨一番,真烦人。

这不,今天期末考试,妈妈又唠叨我:“考试时别紧张,要认真读题,仔细检查,字迹要工整……”“知道了。”我不耐烦地说。 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很简单就飞快答起来。不一会儿就答完了。我刚想交卷,耳旁想起了妈妈的唠叨声,于是我就认真检查起来。当检查到第四题时,我发现加法当减法计算了,我急忙改正过来。是妈妈的唠叨让我克服了马虎的坏毛病。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妈妈的唠叨,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妈妈对我无限的爱。

简评:本文通过考试前后对妈妈唠叨的态度转变,突出了妈妈的爱。选材新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我的朋友

刘叙——我的好朋友。他,诚实可爱;他,活泼机灵;他,乐于助人。他有许多优点。 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得了重感冒,浑身无力,胃也很难受,恶心想吐。终于,我实在忍不住了,“哇:”地吐了出来。我吐了一桌子,前桌的刘叙也未能幸免,书包上、后背上都是,我心里很不安,他一定和我发火。说不定还会让我赔衣服呢。出乎意料,他不但没说我,还主动帮我收拾。放学时还帮我拿书包,让我很受感动。

从此,我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了好朋友。

简评: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可以看出刘叙同学助人为乐的品质。这是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结果。本文语言精练,详略得当。

我的奶奶 我有一个好奶奶。

奶奶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鼻子小小的,嘴巴也小小的,头发像男孩子一样短短的。中等个子,不胖不瘦。

奶奶很勤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且特别爱干净,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虽然快60岁了,但是仍然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奶奶喜欢吃蔬菜、麻辣和爆米花糖片。奶奶讨厌吃鱼和牛奶有腥味的东西,粘有奶油的面包蛋糕,她从来不吃。

奶奶的性格很温柔,说起话来总是轻声细语的,即使有时我不乖,她也从来不舍得训我。听爸爸说,在我小的时候,奶奶总是喜欢背着我到处玩。

奶奶家养了鸡,他们自己不舍得吃,每次知道我们要回来,就炖上一只鸡,弄上一桌子丰盛的菜,我现在想着都在咽口水。奶

奶弄的菜非常好吃,特别是肉丸子,是我的最爱。返回家的时候,还要我们带上一篮子土鸡蛋。

我真高兴有个这么爱我的好奶奶!

我的妹妹

别人有妹妹,我也不例外,我也有妹妹。你想看看我妹妹是什么样的吗?那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我的妹妹叫陈依,她只有5岁,她红红的脸蛋,大大的耳朵,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经常扎着一条马尾辫。她平时嘴很馋,我婶婶经常教她“好孩子嘴不馋”。但她一点也听不进去。记得有一次,她来到我家,看见桌子上放着几个苹果,她就睁大眼睛,望着苹果,把小手伸进嘴里,显出一副馋相。一会儿妹妹来问我:“姐姐,这苹果好吃吗?”我没好气地回答了一句:“不可以吃,那是给小弟弟买的假苹果,让他玩的。”过了一会儿,我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没想到妹妹看见了就说:“那不是

篇五:《厨房交响曲的例文》

厨房里的“交响曲”

辛苦了一天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奏起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水龙头一拧,自来水便“哗哗”地唱起了歌。先是淘米,“嚓嚓嚓”,爸爸熟练地将淘米箕来回

摇摆,米宝宝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会儿就被擦洗得雪白雪白的,随即,米宝宝被倒进了电

饭锅。事先准备好的排骨和木耳也放进高压锅里蒸煮。

开始做菜了,爸爸在水池里“咕咚,咕咚”地给小白菜洗了澡。“咔嚓”一声,煤气被打开,“轰”,

煤气立即燃起黄绿色的火苗。“滋滋”,爸爸将小白菜和香菇倒进了锅里,”当当”,铲子和锅子

合唱了一曲欢快的歌。一会儿香气扑鼻的香菇炒青菜做好了。“嚓嚓嚓“,红脸蛋似的番茄被

爸爸利索地切成小块,“砰”的一声,被碰破的鸡蛋倒进碗里,“叮叮叮”,筷子在碗里飞舞,

鸡蛋泛起了阵阵波浪。爸爸将鸡蛋倒进油锅,锅子里一下子发出“丝丝”的响声,同时冒起了

一阵青烟。“沙沙沙”,随着铲子和锅子的亲蜜接触,鸡蛋很快变成了黄澄澄的蛋皮。倒进番

茄后,只几次翻炒,一道我最喜欢吃的番茄炒蛋做好了。

电饭锅里透出了米香,饭熟了。高压锅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排骨也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叫

老爸倒出了排骨木耳汤。

“开饭了”,爸爸洪亮的声音结束了厨房里的“交响曲”,一家人高高兴兴品尝起爸爸做的美味

佳肴。

我喜欢弹钢琴,钢琴那优美的旋律令我陶醉。但我更喜欢经常能听到的轻快而有节奏的厨房

里的交响曲。又是一天的下午,妈妈下班回来,她稍微休息一下,就拿起围裙走入厨房。这

时我们家厨房交响曲便开始了。“当”的一声,妈妈拔开炉盖 ...

我喜欢弹钢琴,钢琴那优美的旋律令我陶醉。但我更喜欢经常能听到的轻快而有节奏的厨房

里的交响曲。

又是一天的下午,妈妈下班回来,她稍微休息一下,就拿起围裙走入厨房。这时我们家厨房

交响曲便开始了。“当”的一声,妈妈拔开炉盖,准备煮稀饭,只听“沙沙沙”、“哗哗哗”的声

音,这是妈妈捡干净豆子里的石子,洗干净,放入锅里。又听“嚓”的一声,妈妈舀了一些米,

自来水“哗哗”的流着,妈妈洗干净米,也放入了锅里。接着妈妈麻利的摘好菜,自来水“哗

哗”的流着的声音再一次传入了我的耳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