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疑问作文

时间:2021-10-27 16:44:12 节日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我的问题我解决》

我的问题我解决

我从小就不会跳绳,今年暑假妈妈让我学跳绳。

只见妈妈拿着跳绳向前跳,当跳绳快要打着脚时,妈妈迅速的跳了过去。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不由得惊呆了:一共跳了一百多个啊!经过他*的劝导和鼓励,我终于放下不好意思的担子,下决心要学会跳绳。

一天上午八点多钟,我拿着跳绳慢慢的、悄悄的走下了楼,来到楼下的空地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向前跳,可脚抬的慢了,没有跳过去。我丝毫不气馁,毕竟这是第一次嘛!这次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又连续跳了好几次,可还是没成功。我有些着急了,跺起脚来。我东望望,西瞧瞧,生怕被别人看见。我刚想拿着绳走人,一想,如果我这么大了还不会跳绳,同学们一定会看不起我的;妈妈也会对我很失望。

又连续跳了几十次,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跳了三个。我当时激动的跳起来,恨不得向全世界人宣布:“我学会跳绳啦!”我信心大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跳二十多个了。

我喜滋滋的拿着跳绳跑回家,向妈妈报告好消息。妈妈惊讶的问:“你的胳膊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痕?”我低头一看,才发现胳膊上有十几道深红色、凸出来的血印!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有心,一定会成功的!

篇二:《作文常见问题》

前 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重要程度无需细说。可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作文很简单,行文过程无非包括审题立意和成文三部分。但即使大纲已经降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这三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令教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而且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至今仍在被许多名师讨论,寻求最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不清晰

1.跑题现象严重。比如09年高考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很多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是关于梦想和实干的关系,写成了散文,这就跑题了。

2.偷换题目概念。比如作文题目《中国制造》,学生却通过写中国制造强调中国创造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3.无法解读题目深意。比如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无从下手了,不知道出题者的意图。导致考场作文失利

(一)立意模式化

作文其实描写我们的对人生的真实感受以及我们对生活意义的真正感悟。一旦我们缺失了这些思考作文也就便缺失了生气和内质。即使有再华丽的语言也是于事无补的,这也不能称作一篇优秀的作文。但是在目前的学生作文中大多数都是在做无病呻吟,有独到思想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作文很难出现。这种作文的模式化现象已经不是一例两例了。这种现象到底从何而来呢?

1.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写作的技巧,注重语言规范通顺而忽视了对作文核心主旨的提炼升华以及立意的深入独到。

2.评价方式以及命题上存在缺陷 对作文的评价当然包含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尽管作文也有立意的要求,学生却很难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分析出来自己的见解,而是命题者事先把见解寓于题目或材料中的结论,有一定的禁锢性,一般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却有一些空洞。这就导致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举一些现成的例子,比如一说身残志坚就会提到张海迪,一说到狼就想到凶

狠说狐狸就想到奸诈,没有立意上的新颖

3.是学生日常的阅读不够丰富。现在的中学生的课业非常沉重,被考试和过多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怎么还会有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去思考和感悟人生啊。在作文中也就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不会有很鲜明的立意。[3]

(三)结构不合理

1.结构雷同且单一。

结构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在确立了主题时能否将但是在大多数的学生习作中只会经常的运用典型的三段论:开头从题目下手进行简单的描写,中间在进行具体描写,最后点题结束。毫无创意的总分中结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对材料的选择非常的单一,这就间接造成了作文结构的单一。

2.结构混乱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胡乱分段,该分段的时候不分,不该分段的时候却分段了,导致作文结构及其混乱不堪

3.篇幅太过简短,结构不够完整

有的时候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在考场上时间不够,导致文章有开头没结尾,没有完整的结构

(四)成文单调

1.篇幅太过简短,内容不够完整,学生无话可写

很多学生选材非常单一。看到作文题目,他们不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挖掘素材,而是东拼西凑,旁门左道的去乱编甚至换汤不换药的去套用范文的模板,总之,出来的东西常常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所以无话可说是造成字数不够的主要因素。造成无话可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2.日常生活没有积累的意识和概念而且不能灵动的观察生活。其实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是作文鲜活的素材,但是学生就是缺少

那双发现的眼睛,因为这些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记忆淡薄,没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写起文章来就会造成生拼乱凑。

3.课外书读得太少,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物的重要原因。

4.选材平凡普通

选材是作文的头等大事,如果不会选材,在作文时就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选材是非常普通,毫无亮点,举得例子也是乏善可陈的。也不能用丰富的素材来使描写的人物更丰满。一些形容词上的使用以及修辞也是毫无新意的。比如说月亮,就会说像小船,说雪很多学生就只会说鹅毛大雪

5.文章缺少真情实感

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越来越空洞,流露自己真情实感的佳作是越来越罕见了。大致原因如下 :

1.部分学生为博取老师的青睐,会在范文或课外读物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堆砌在自己的文章中,不管这些句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有的会照搬别人的模式,不去管是否符合文章的中心主旨,只会泛泛而谈。所以这种堆砌的文章自然缺乏真情实感,“假、大、空”现象当然屡见不鲜。

2.教师日常评价作文的不恰当导向使学生的作文像缺乏思想情感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批改和评价学生作文时,都会在班上朗读一些优秀的习作,并且要学生把这些习作当做范文。告诉大家这些范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比如开头结尾怎么呼应,中间的组材如何巧妙,语言多么的优美,要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样来作文。这样的在老师眼中才是优秀的作品。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只想技巧性的写作,便不再管是否有真情实感。时间久了这些真情实感便流失了。

3.教学的目标具有功利性 现在“为作文而作文”日益成为作文教学的标签。在作文教学经常过分强调写作的技巧性,目的性、强调作文训练的目标性,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作。至于作文是否有真情实感,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也就变得不值一提了。因此,学生的作文中便丧失了个性、思想、感情,丢失了“真我”。 [2]

(五)语言缺乏表现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所以一篇好的文章,有深刻的主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要有生动优美有语言,才能恰当的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但是很多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不够,直接影响作文的整体水平。常见问题如下

1.习作语言平淡无奇或者枯燥乏味,使有的文章看起来就像流水账一样。不仅毫无文采可言,甚至不能表述清楚。

2.网络语言的频繁使用。有些网络语言过于精简,不足以完整表达想要表述

的意思,还有一些网络语言粗俗不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好处

(六)书写不规范

1.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错别字现象很严重

2.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字迹非常凌乱,不是草书胜似草书

3.标点符号不规范,胡乱断句

二解决策略{我的疑问作文}.

(一)深刻剖析题目内涵

1.审题时要学会化虚为实。比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实这双翅膀就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或者力量。可以写自信或者父母的爱等等是我隐形的翅膀,这样落到实处,就不会感觉题目无从下手

2.审题时化大为小。比如作文题目《我的世界》,这个题目就很大,但是可以从自己的兴趣这个小点入手,比如我爱看漫画,那么漫画书就是我的世界。

3.审题时化小为大。比如作文题目《筷子》,筷子是个很小的东西,这就要求审题时要升华,比如通过筷子写团结。{我的疑问作文}.

(二)立意时打破思维定式

1.立意时思维要发散,思想要变通,不要陷在命题者的思维禁锢中区。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我思故我在。”要勤于思考,才能有许多新颖的充满创意的立意。激活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而且还要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他们不断充实头脑,增强自己对生活的实际感悟能力;要引导中学生的认知一步步的由匮乏逐渐走向丰富,并且由浅薄逐步走向深刻。

2.是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与阅读篇目相结合,即使学生的阅读有限,也要使学生将在阅读篇目中形成对生活和生命本质的认识,提高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体会和感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

3.要引导学生把握学校活动的机会。因为学生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丰富的的素材,有助于自己思维的开阔,而且可以把节假日以及学校的主题活动等相结合。老师也要教导学生从学校的这些普普通通的比赛和各种活动中,探索生命和生活的真谛和哲理。从而在作文中提升自己的立意。

(三)巧妙安排文章布局

解决结构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1.要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多积累素材,避免选材的单一,也要多给学生讲读结构新颖的范文,并且教导他们除了简单的总分总结构还有其他的选择,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结构写作。比如议论文可以写八段式,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提出三个论据有力证明论点,三段总结衔接论据,结尾再次呼应开头。这种结构比较新颖并且一目了然

2.在考试作文中要预留够时间,避免有开头没结尾导致结构不完整

(四)成文时注意选材和情感

对于成文时学生无话可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鼓励学生观察并体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1这就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要多多观察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让生活中的无限奇趣,从自己的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了。从自己熟悉的一切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由此及彼多分析,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不仅如此,也要尽量实写但也鼓励孩子创新,这样就会尽量避免无话可说了,同时也会使篇幅更完整一些。

2.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果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就一定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对积累素材有益的课外书。并且要有交流课程,让学生在课内定期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告诉大家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朗诵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在放假的时候期间,要江一些有利于写作的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不时地总结和交流阅读的心得体验。并且把好的句子摘抄出来每天积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了”,不会再为作文的字数伤脑筋了,怎么选择素材呢?

3.注意经典素材的选择。如果脑海中没有丰富的素材,就要在作文时选取经典的素材。什么是经典?一种含义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主旨,另一种含义是经典的材料是其他材料无法取代的;总之就是能够非常充分并且非常到位地阐述文章主旨或者塑造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方面的一些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写人和叙事两块。典型性材料所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物身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典型事件通常是最深刻,最能打动人心最震撼的材料,

一般抽象的情感和难理解的大道理可以用典型材料来诠释。另外经典材料加

篇三:《全面看问题作文》

一个硬币有两个面

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歪歪斜斜,整体看错落有致,这让我们看到了事物都(有时)有两面性。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目的建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经领导解放军击退敌人,也领导过红军进行长征,更领导着中国人民去他所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一切都是积极的。他推动着历史前进,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领导人。但是他也曾有过失误,而且他的错误更导致了中国发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使国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过失,却无法扼杀他的功劳。他依然是国民心中伟大的英雄。毛泽东的得与过,警醒着后人,要更全面地分析局势,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加入WTO,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只有与时并进,吸收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是中国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中国挤身国际前列。但面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冲击。我们就应该积极迎接,不断增值自我,充实自我,让我们创造中国的繁荣景象,使中国的到发展而强大。中

国加入WTO而带来的机遇,伴随着对国内企业的打击和挑战,而我们就应该更积极地迎接困难,并牢牢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世事万物都像硬币一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面。即使我们不能一次看到硬币的两面,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翻转来看。

机遇和挫折,失败和成功。往往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就算形势不利,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用实力去扭转局面,努力创造双赢。

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但他统一中国的伟大事迹依然使他名垂千古;即使董仲舒提出“三刚五常”,但他使儒学确立主流的思想地位,他依然受到后世人的赞誉;即使唐太宗为夺权位不择手段,但他为唐人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社会,依然受到万人景仰。

每一个中肯的评论,无不是在全面考察和分析之后作出的。这教导我们,看事物要运用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乃至社会,客观是公正评价的明灯。

愿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去明辨这个世界。

凡事都从多面看

同样的一个杯子放在桌面,里面只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着的这一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想幸好还有这半杯水。可有的人看到了,却闷闷不乐,因为他在想着为什么只剩下了半杯水。

区区的半杯水能引发不同角度的思考,但是两者都是仅从一个方面去看待事物。例如有些人只是看到麻雀的爱闲言碎语。但亦有人看到麻雀能深入群众,做事勤奋努力。不过,两种评语都仅是从麻雀的好的方面或坏的方面去观察、分析麻雀,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麻雀的本质。

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多面性,不能单凭一个角度地断章取义。好像对人的评价一样,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闪耀着自己的光彩,也不可能永远都灰蒙蒙一片。

刘邦,对于项羽来讲,他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市井之徒。他没有任何过人之才,他没有萧何般的足智多谋,韩信般的雄韬伟略。若仅凭这些评价刘邦,那么谁也不相信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汉朝。多方面去分析他,他虽然是一个为了逃命而多次抛弃子女一个独自狂奔的自私汉,但他亦有胜人的优

点,他知才善用,使许多想韩信一样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人在他那处得以大展拳脚。他能懂如何相信别人,使陈平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也死心塌地为他东奔西跑。他懂得安定人心,他对自己平时最痛恨的雍齿亦授予官位。安定了那些为人战死沙场而暂时不能加位进爵的臣民急躁之心。

所以看人或看物,都应该多方面去分析。又好像邓小平在文革过后,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七分功,三分过。”他看到的是毛泽东的领导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在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从此焕然一新。他亦看到了毛主席受到“四人帮”反动派的煽动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这一个使中国的情势陷入混乱状态的极大错误。

从邓小平爷爷对毛主席的评价学习到,我们不可以像对麻雀的分析那样过度片面,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看事物应该要“一分为二”,不可以只看到片面,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

全面看问题

鸟类王国里,一样的苍鹰、麻雀、喜鹊、乌鸦,两个考察组却得出了不一样的考察结果。第一组里看到的全是它们的缺点,相反,第二组看到的全是它们

的优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完美的东西,也不存在最糟糕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看问题,客观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所谓全面看问题,就是要辩证地去观察每个人与每件事。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每天都在饭里挑骨头,那么他生活地不会快乐,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污点;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到别人的优点,每天只会去称赞别人,那么他也生活得太敷衍了,因为在他的人生之画里只存在明亮的颜色。一张只收藏亮色,缺乏完整色彩的人生之画是不完美的。 全面地看问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从前,有一个盲人,他想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伸出手去摸大象。第一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腿,他就认为大象是圆柱形的;第二次,盲人的手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又认为大象是又尖又硬的,如此类推,盲人摸了大象好多次,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终,他还是没搞清楚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故事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我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何不睁开它,去看清楚眼前的每件事呢?要想更好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全面去看问题。

篇四:《初中作文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初中生作文的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亳州四中 吴奇

初中生作文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缘起

谯城区2011年“中考模拟考试”阅卷,我参与阅的是“作文”一项。在阅卷中,我发现了一些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学生日常作文中也很常见,具有普遍性。所以,分析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改进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不无意义。

二、《课程标准》关于初中作文的相关内容

在谈正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规定。为什么?众所周知,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作文的规定,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与评估的依据。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总目标”中这样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规定: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的规定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有关写作的内容是: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

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三、常见问题

此次模考的作文题目是“初中生活中的那些事”。我感到这个题目出得好,命题是成功的。在与别的老师交流时,大家都有同感。对这个题目每个考生都会有话可说;而不会感到偏、难、怪,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但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我就谈一谈自己在阅卷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在阅卷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存在如下问题:

1、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将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混为一谈。明明是“请你以‘初中生活中的那些事’为题进行作文”,但不少学生偏偏要自拟题目。每一本试卷(40份)大约有三四份这样的卷子。题目是五花八门。如:“初中生活”、“不泯的初中生活(“泯灭”的“泯”)”、“中学感悟”、“初中生活二三事”、“体验初三”、“初中三年”、“那天,我流泪了”、“面对老师的信任”、 “难忘的友情”、“不要退出挫折” (这个题目明显有语病)、“初中的拼搏”、“让友谊之花充满悠香”(“幽香”的“幽”写成了“悠久”的“悠”),等等,不一而足。有两个题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让我很反感,一个让我摸不着头脑。一个学生自拟的题目是“老师的离去”,真是的,什么题目不好起,偏偏是这样一个题目,这的题目让我反感;另一个学生的题目是“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真是莫名其妙!真是咄咄怪事!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

2、不少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看来,很多学生初三了,仍达不到这个要求。出现的问题分

篇五:《怎样写作文》

怎样写作文

何丽华

(一)怎样审题(11篇)

第一篇:如何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一、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二、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三、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四、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五、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六、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第二篇:快速审题的四种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第三篇:你会审题吗

怎样审题呢?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看题目,定内容

审题时,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再细细体会这个中心词和题目中其他词的含义。比如《值得回忆的一件事》这个题目,中心词是“事”。根据这个中心词,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内容是记事。题目中“值得”“回忆”两个词说明所记的事是有意义的,发生的时间是比较久远的;“一件”表示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写几件事。

有些题目,初看好像差不多,但只要找出每个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就是找出“题眼”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每个题目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比如《辛勤的老师》《学生的知心人》《我的启蒙老师》三个题目,都写学校的老师,但是写的重点却不尽相同。第一个题目的题眼是“辛勤”,重点是写老师怎样含辛茹苦地工作。第二个题目的题眼是“知心”,重点是写老师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第三个题目的题眼是“启蒙”,重点是写第一位引导“我”走向知识宝库的老师。再比如《好同桌》《好同学》《好伙伴》三个题目,“同桌”指同桌学习的同学;“同学”包括学校内任何一个同学;“伙伴”比“同桌”和“同学”的范围大得多,不仅指同桌、同学,还可指邻居、相隔很远的好朋友,甚至还可以是小猫、小狗等小动物。找出题眼,才能弄清记叙对象、题材范围,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

二、看题目,定人称

一般说来,写自己的事用第一人称,如《我的一天》《我爱红领巾》《我的梦》;写别人的事用第三人称,如《爸爸的童年》《他进步了》《好队员》。还有一些题目,用什么人称可以自由选择,如《在困难面前》《夏夜》《在抗洪救灾活动中》,主要看内容是写自已还是写别人的事。

三、看题目,定体裁

一般说来,《记XXX》《一个XX的人》《XXX的事》这一类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日记一则》《给XXX的信》《读》这一类题目,则要求写成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第四篇:审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