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3篇

时间:2021-10-27 14:32:54 节日作文

 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3篇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杰出代表作,收录于小说合集《四季奇谭》中,副标题为“春天的希望”。这是一部迥异于作者其它作品风格和主题的“另类”之作。说它另类,是因为它不再靠惊悚征服读者,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深情解读和严肃思考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下面是zw234.cn小编整理的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3篇,供大家参考!

  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1

  国庆期间,我看了著名的《肖克申的救赎》。这是一部著名的片子,我一直以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作为一直以来以反文化反知识斗士自居的我,没看过这么著名的片子实在是一大人生遗憾。

  不过对于这部片子而言,被我看或许是一种遗憾。因为我太尖酸刁钻了,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一针扎下去不是流几滴血,而是主动脉大出血。往往一个问题被我分析之后,原来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被我一扎下去导致的主动脉大出血就成了新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很多事都躲着我。生怕被我医治以后不治身亡。

  比如这部片子,我就发现很多很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越狱问题。

  不管安迪是不是冤枉的,只要他以犯人的身份进了监狱,就成了人民专制对象,就应该被加以严格的监管以便完成改造重返社会。在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越狱这样的恶性事故是不可以发生的。纳税人省吃俭用难道就培养了一群看不住犯人的饭桶吗?为什么打洞这样最低级最庸俗的越狱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一个犯人在长达二十年的打洞越狱的过程中没有被发现?为什么监狱的监管制度对于安迪这样的犯人形同虚设?我们的纳税人供养的以看管犯人为己任的监狱系统竟然被一个犯人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戏耍了。这是政府的耻辱。

  过分的歌颂一个越狱犯,则是间接地,狠狠地给了监狱系统的出资人,也就是纳税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第二就是赃款的问题。

  在电影中,监狱长畏罪自杀,事情便结束了。但是法律是严肃的,不能因为监狱长的死就把这个案子给结了。或者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不能说主犯死了,我们就要放弃对赃款的追缴,赃款的所有权归属纳税人,所以只要是一个合格的政府,必须全力以赴追缴赃款。片中明确说明安迪伪造身份提走赃款共计37万美金,非法出境逃亡墨西哥。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可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安迪协助洗黑钱,伪造身份提款涉嫌欺诈,提取赃款并携款潜逃是明显的违法行为。这样的人,应该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我觉得美国政府肯定会不遗余力捉拿安迪,追缴赃款。墨西哥政府也肯定会根据《国际引渡条例》提供帮助。所以我很不看好安迪的未来。

  安迪的谋杀罪是冤枉的,但是安迪之所以进监狱是因为他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遭受的刑罚不是什么人的阴谋,而是法律固有的无奈和缺陷,但是安迪协助洗钱,伪造身份欺诈金融机构,携赃款非法出境,这些罪名可是证据确凿的啊。

  对于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歌颂,严重违背了主流社会伦理道德。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我在想,中国能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答案是否定的。这样惊世骇俗的片子只有在美国好莱坞这样有想象力的环境下才能拍摄的出来。中国电影一直被诟病于缺乏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中国电影,是不可能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奖的。

  但是反过来讲,美国电影想象力固然丰富,可是好莱坞常常颠覆了正统的伦理道德,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和迷茫。换句话讲,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缺陷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大劣势,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始终无法问鼎中国金鸡百花奖的重要原因。

  我充分的感到,电影行业的出路在于守正出奇,只有同时兼顾想象力和正统伦理道德,这样才能同时囊括中国金鸡百花家和美国奥斯卡金奖,才能创造出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2

  斯蒂芬·金是一个绝对的通俗作家,这就像大仲马之于司汤达,基督山伯爵之于红与黑,斯蒂芬金在书中是不会脱离生活去说一些难懂的道理的,他是生活化的作者,《四季奇谭》全书由春、夏、秋、冬四个中篇小说组成,四篇中有三篇都被改编成了口碑不错的电影,特别是《肖申克的救赎》。

  整本书DifferentSeasons,由季节入手,一个春天的希望的故事,个人以为斯蒂芬·金想告诉我们的,无非是保持希望,因为这是个美好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熬过后两篇的夏日沉沦和秋阳浑浊。尤其是尸体,四个孩子在一场秋日的旅行,目的仅仅是为了看一具尸体,这样一个主题引申出了整本书最长的一篇故事,更可以说是斯蒂芬金的自传,也难得他会去回忆这样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通俗作家,回忆过去的行为往往事与思考未来结合在一起的,但我也不是指只有斯蒂芬·金会去思考未来,毕竟着眼于现实的他们是很少有一种闲暇去和理想主义为伍的,所以我们可以经尸体看作是金对于心灵的假期,在秋日的午后,受着暴风雨的洗礼,一起去寻回过去与未来的梦。至于最后一篇故事呼-吸-呼-吸,是一种带有未来科幻色彩的成人童话。似乎没有什么童话为了刻画母性的伟大而描绘出一幅因车祸削掉头颅的孕妇为保护腹中的胎儿而采用医生的建议持续进行深呼吸导致即使身死肌肉仍记住了这一反射成功让胎儿出生。车祸前的出租车司机曾经或感受到,自己十分奇怪临盆的孕妇不是尖声嚎叫而是不断加快的深呼吸,这种违背常理的表现让他紧张,不安,并直接导致了车祸的发生。也就是说,斯蒂芬·金在书中创造了一个异类,一个未婚先孕的妈妈,为了胎儿的出生与生存,直到显怀还在拼命工作挣钱;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拒绝所谓的经验只尊重第一手的资料而让孕妇学习呼吸法来排解待产的疼痛。这都有些不合理,但通过医生的眼睛,这位母亲就像是冬日下萋萋的艾草,柔弱但坚强,也正如冬日中的生命般不同。以至于后来当医生又一次遇到了那孩子,只是为了观察他而在宴会上默不作声的时候,他说,他继承了他母亲的特性,并有着同她母亲一般,坚毅的眼神。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它曾被评为是电影史上最完美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出于对电影本身的理解会觉得小说只是在某些细节上与电影有出入,但电影毕竟是一种影像化的梦,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影中汤米被典狱长诱致监狱外射杀书中则仅仅只是转狱。安迪使用了两把石锤才挖开地道的,看图书馆的老犯人出狱后也没有自杀,甚至连典狱长自己都只是退休而已,似乎在电影的爱好者看来,小说原作完全被剥夺了生气与激情,白开水一样,就如同电影最后典狱长撕开海报那一张惊讶的脸,很多电影的粉丝包括我看完小说第一个故事之后也是一脸惊讶,其中带着稍稍的不满:看来还是电影比较伟大,能有这么多东西。

  斯蒂芬·金的文字,经常带着黑色幽默与犀利冷淡,让我忍不住想到一个词儿,酷。读小说最苦恼的事儿,大概是一路读过去近几十页,脑子里仍然没有对主人公有一个清晰明朗的印象,这种时候心里面会感觉很钝,烦躁,脑子里也是一片浆糊,不过,如果你碰巧手上捧着的是史蒂芬·金的书,就完全不会有此困扰了。在他的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得让你几乎可以感觉得到他们的存在。这种能力当然是无法不令人赞叹,《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坚忍与对自由的坚持,在他笔下自然是越发的闪光。同样的,他在《纳粹高徒》中塑造出的两个恶魔,人性的极恶,也越发令人觉得恐怖惊悚、不寒而栗,从心里一直冷到骨髓里。

  这本书已经读过一个星期,有些东西已经渐渐模糊,而有些则慢慢沉淀变的越发清晰。史蒂芬·金创造的安迪无疑是本书最大的光芒之所在,关于人性的令人无法不赞叹的光芒。大概再没有比监狱更直白的暗黑与肮脏了吧,特别是在人人都很自由的美国。安迪有无数个发疯的理由:妻子的背叛,冤屈的囹圄,“姐妹”的性侵犯,以及充斥在监狱的每一丝空气中的绝望,不过这些都没有击溃安迪。在肖申克的那些年,他一直穿着一件隐形的外衣,叫自由。书里面有句话,安迪说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雷德,在一个没有记忆、温暖的地方。”永远不绝望,就算面对的是无尽的黑暗与冰冷,心中仍然对温暖心存无限向往。

  但生活往往不是电影!

  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3

  因妻子与其情人被杀而被冤枉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囚禁,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中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在那里碰上了瑞德,只要你给他报酬,他就能帮你要到一切东西的人。

  安迪用20年的时间凿出了需要600年时间的逃生通道,我想,在他爬出下水道的那一刻,在他与暴风雨拥抱的那一个镜头中,他心中一定对自由怀着无限的敬意。肖克申的救赎读书笔记

  其中最可怜的是被囚禁了40年的布鲁克斯了吧,他待了半个世纪之久后终于被解释,但已经适应了监狱生活的他只能被“体制化”,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最终只能上吊自杀。我想,这是因为这位老人心中已经没有了希望,对自由也毫无感觉,他试着接纳被人管束的生活,而后成为习惯,便再也无法改去。而安迪却恰恰相反,他与所有人都不同,他从来都不曾真正地屈服,心中不断描述着一个在墨西哥的地方。正式这种信念,一直沉淀下来,在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被谋杀,自己被典狱长威胁后爆发了出来,以至于他的逃狱了。

  而瑞德,全影片中一直像一位哲人一样,讲述着整篇故事,他给我的映象最为深刻。若没有他,安迪也一定不可能成功出逃。他是安迪的挚友,影片最后两人在海滩边想用,什么话也没说,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友情早已用言语来表达的了。

  看过这部接近两小时的影片,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一次洗涤,这是一部关于自由、友情、正义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