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时间:2021-10-27 12:14:10 节日作文

篇一:《春风细雨》

风细雨

学校: 盐城市实验小学 班级:五(九) 姓名:胡曼卿 指导老师:吴萍霞

记者

证号:NYX20140568

常言道:好

一朵牡丹花,芬芳多姿是国花。牡丹是国花,又开在春天,顺着沿路走,春天也是四季最美的、最温柔的季节,同时在默默为我们付出。如孟浩然所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

少?”丝丝春雨,哺育着刚刚苏醒的大地: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品味着乳汁的甜蜜;花苞笑了,饱含着快乐的泪水;柳条醉了,摇动着纤柔的腰肢;小溪乐了,漾起了笑的涟漪„„有如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白天,我在微风中漫步,发现头顶有梭梭细雨飘落下来,我的心

跟着绵绵细雨跳起了欢快的华尔兹。这小雨,飘在脸上不但没有一丝疼痛,反而有着几丝凉意和舒爽。春天是温柔的。 夜晚,幽静的小巷子里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雨声,它不像先前的细雨那样柔绵,打在树枝上好像有生疼生疼的感觉。我的心情就像这场大雨,来的是那么的突如其来,感觉烦躁,又有晚风的{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凉爽。雨后,树枝上有着雨的痕迹,透过雨珠,树叶晶莹透亮。古诗人说的绝妙极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草说,春雨是仙女撒下的花瓣;蝴蝶说,春雨是天上落下的蜂蜜;我说,是花瓣,也是蜂蜜,更是辛勤的人们流下的汗滴!

篇二:《春风细雨 润物无声》

春风细雨 润物无声

——谈无痕教育的魅力

内容提要: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心灵的沟通方面向从事教育的教师同行们介绍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无痕教育,通过一个故事的导入向您说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又要求我们怎样去做等等。

只有对比才能得出优劣,才能进行取舍。平常的教育重的是师道尊严,追求的是教育的完美,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空想。学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也不可能被我们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而无痕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效的,这也是有些老师的思想教育为何屡屡失败的原因。”无痕教育在教育中注入一个“情”字,它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的过程,它的教育过程是没有痕迹的,突出了“无痕”的特征,其教育效果是出奇的好!

基于无痕教育的魅力,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呼唤这种“无痕教育”。善于运用“无痕教育”搭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前不久,听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聪明的小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个听话的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那张纸条后,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又放回了原处。醒来的汤姆看到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账单被汤姆永远珍藏着,它记录了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讲解完了这则故事,我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所打动,这种无声的教育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甚

至讽刺挖苦等手段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试想这位妈妈当时若将小汤姆拽到面前,一面擦拭自己额头的汗水一面斥责“你看妈妈为你这么辛苦,你才做了这点小事反倒向妈妈要钱,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事向谁要钱?”这时的汤姆虽然嘴上不敢再讨钱,但心里一定在嘀咕:那些事本来就是你该做的,我为你做事就该付钱嘛!可见后者的教育作用几乎是零,或许更坚定小汤姆的负面心理。上面这位聪明妈妈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我们把它称做“无痕教育”。

什么叫“无痕教育”呢?

“无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者的接触、交流、体验,与教育者的意志产生共鸣,在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对于一些犯“规”的学生采取谈话,讲道理,并少有呵斥、打骂的过激方法。而这些教育方法的采用,对于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会终身记住某教师某一次的过激教育方法。笔者曾不止一次地与他人谈起以前的老师,印在他们脑海中的并不是某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是如何的好、如何的优,而是该老师的某一次对他的难忘的打骂或是某一次的讽刺、挖苦、嘲笑。这些失败教育的阴影深深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往往就成了他们形成逆反心理的起点。相反老师的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关爱的问询,或是一次关心的爱抚都能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无痕教育”具有无尽的魅力:

(1)“无痕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无痕”,这种无痕教育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境中自然完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永正老师说过:“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当一个犯错的孩子被叫到老师跟前本身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老师一定不会饶过我,至少得克我一顿,数落我一番。为了早点过关,索性低下头听凭你怎么说,你说什么我只管点

头就是了。至于老师在谈话后再问老师刚才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现出一脸茫然的并不鲜见。如果教育再过激些,则更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他们前脚刚接受过老师的“洗礼”走出办公室,后脚就有学生报告该生又闯祸了。

前几天在一所校园的厕所里见到这样一条警示语牌:“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不见了原来的“随地大小便可耻”的牌子。原来虽然随地大小便可耻,但随地大小便的人随时存在,而换牌后的这寥寥数十字,不仅道出了“随地大小便可耻”的内涵,更坦言了“文明”与“可耻”其实仅一步之遥。这儿的无痕教育可见一斑。

教师平时教育中的一个不经意的注视,一次看似简单的关心,一句不露痕迹的暗示„„都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颤动,这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感应,其教育效果不知比大声呵斥、打骂要好上多少倍。这就是无痕教育的魅力所在。

(2)“无痕教育”的魅力还在于它注入了一个“情”字,使教育具有了情感因素,以情感人,以情触发人的灵魂,使人觉醒,催人奋进。教育在“情”与“情”的交融中潜移默化,教师的“感”与学生的“应”产生共鸣。

在学校,教师如果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活动,就极易导致学生应付性行为,甚至抵触情绪。因为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意志、情感而单凭必要的鞭策。

前几年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师在教育一位成绩不好,且常犯错的学生时说:“你总是这样,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与你爸妈一样充其量是个做馒头的料(其爸妈是单位食堂做馒头的职工)。”就是这样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讽刺教育,却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最后导致该生自杀。这样一个失败的教育事例不能不给我们一个警示:直露的批评、尖刻的嘲讽都会挫伤了孩子的心灵,同时也会给孩子潜伏下危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效的,这也是有些老师的思想教育为何屡屡失败的原因。我们老师忘记了学生也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

不是一个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情”失何处?在“兴趣”、在“距离”。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人情”。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相互沟通。这样,做起工作来就方便得多,有效得多。

(3)“无痕教育”的魅力在其教育效果“奇”好,远比想象的达成度要高,意义要深。在《中国教育报》上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新班主任赵老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画着一幅该老师的肖像,底下还有一行“赵老师遗像”的注解。按常理,这时的老师大发一通脾气,甚至谩骂着揪出作俑者是情理之中的事。试想如果真的这样去做,全班除了“作案”的同学外都会像看戏一样,看老师的表演。“作案”的同学虽也能表面承认错误:擦去画像,向老师道歉。但在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恶作剧成功之后的满足感,其他同学也会有过瘾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而我们这位了不起的赵老师是先冷静地“欣赏”着绘画(我想她是在冷静地思考着处理的办法),过了一会儿微笑着说:“这幅画画得很不错,没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不过,这句话有一处错误,不知作者看出没有?”(沉默片刻)“作案”学生红着脸站起身说:“不应该是遗像。”“为什么呢?”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说:“遗像是人死了后留下的像,而赵老师还没死呢!”这时那位同学主动上前将“遗”字擦掉了。最后老师又总结性地说:“其实做人、做事与画画一样,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评价一个人也一样,不真实的评价就是对他人的误解甚至是诽谤,这些都是要不得的。你们记住了吗?”这样的无痕教育让学生看不出一点是在解决一个关己的事,看不出是在教育学生,而同学们(特别是作画的那位同学)受到的教育却是刻骨铭心的。

“无痕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校园的学校教育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样都需要“无痕教育”。前面说到的小汤姆的故事就是“无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以前在校园等公

共场所经常见到这样的警示牌:“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严禁践踏草坪”、“不准超速行驶”„„这些语句虽能让人感觉到其中的含义与重要性,但总使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如遇有逆反心理的人,就会做出过激的言行——“偏不理你!”可喜的是,现在人们已认识到了这点,原来的警告式的语句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搅它”、“小草也有生命”、“为了不让您的家人担心,请安全行驶”„„从字面对比理解,意义虽是一样,但起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秘密就在于后者这些话语的内容中注入了活的东西,使之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是充满人情味的问候、祝愿。达到了以情感人,以情触动人心灵的效果,使你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再去违背。

要有效地实施这种“无痕教育”关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育者要与被教育者进行换位思考,站到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什么样的言辞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什么样的举止只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而不可取。例如在犯人审讯室中经常见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警示,我认为该换了。对于一个死刑犯来说坦白不坦白其结果一个样,这样对于案件的审理就带来了麻烦。如果改成“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或者“为了您的家人少一份牵挂,请主动合作”„„是否会好一些呢?

特别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与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什么样的言辞他们乐 意接受,什么样的举措只能带来负面效应。教师平时要将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在案,对于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以及成绩的动态变化等等个案都要了如指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朋友,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信息。

二是教育者要善于捕捉情感,以情感人,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情感交流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教育者切不可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地要求受

篇三:《教育=春风细雨?》

教育=春风细雨?

【摘要】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只有春风细雨式教育,应勇敢的面对惩罚教育,当前我们应思考改变现有赏识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完美结合。{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关键词】春风细雨教育 惩罚教育 完美结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19-01

教育一春风细雨,这是现在教育界和家长提倡的教育方式,春风细雨固然很好,可花朵不经过风吹日晒又怎能绽放超俗的美丽呢?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有其社会原因,但是,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扭曲也是重要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惩罚——已远离教育,甚至有人执意反对一切教育惩罚。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认为,教育已走入困境,这值得人深思!

1 教育勇敢面对惩罚

在自然界中,娇嫩的芽儿不仅要接受春风细雨的抚摸,也要面对狂风暴雨的磨练,那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开出炽艳的花朵;才能磨成治病的药材!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向自然界那样吗?不但有春风细雨还应有适当的狂风暴雨!

作为老师,我坚决反对那种盲目的为了出气而进行的惩罚甚至体罚,但我也清楚的看到意识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因为惩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古人说:“玉

篇四:《春风细雨中的温馨》

春风细雨中的温馨

迎着春风,冒着细雨,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们在组织部以及团分委的倡议下进行了“学雷锋”活动。

早上十点半全体学子在班委的带领下来到曲江遗址公园进行本次活动,全体学子统一带白色帽子,并佩带西北大学校徽。活动在班委的分配下分为三组,第一组进行垃圾捡拾;二组对周围海报、贴画等影响环境的条幅进行处理;三组由班上能说会道的同学组成,对部分遗址对游客简介。同学们来到目的地后先在班委处集中,点名后分批展开各自的工作。 天上虽然下着小雨,但同学们三三俩俩一起行动,密切配合进行活动,脸上也不时露出笑容。只见一组同学四下寻找垃圾,由男同学组成的“移动垃圾桶”也紧跟其后,好一个热闹场面。

第二组同学也十分认真,每人自带一把小刀,看到目标就一起行动,你左我右,你上我下,总之都非常认真。

第三组同学刚开始有点麻烦,他们不知道如何和游客搭话,经一次尝试后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同龄人身上,于是小组也立刻活跃起来,只见他们和游客脸上不时露出微笑,似一家人谈笑一般。

经过大约两个小时后同学们在原来集合地点集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在最后留下了集体照,并表示希望此类活动更多,一位同学动情的说:“真的很有意义,虽然天有点冷,但我们收获了快乐与团结,还得到了锻炼!”

在跟随他们返校的途中我在和其负责人谈话听到这样几句话“没想到同学们这么给力,大家都一起动手,仿佛一切都很顺利。”,“我们遗憾的是有个同学病了未能参加,但我们这个集体永远是一家人。”,“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以后会经常参加此类活动,以期让这个集体更团结,更温馨!”

活动结束了,给我留下了好多好多感动的地方,我为同学们的成功而高兴,同时也希望这个集体永远团结,永远幸福,做真正的家人!我也为我能尾随参加而庆幸,而现在也只能用几个稚嫩的文字记叙一下,以表此刻激动的心情,和着春风荡漾在偌大的世界…

篇五:《细雨春风》

细雨春风{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当我们都非常年轻的时候,随一场三月的春风,于烟波西湖的柳岸边,相逢一场绵绵的杏花雨,再细细的听,风过翠竹,于小巷深处传来的一丝丝声响,那一声声响中,又似都带着白墙院落中,被丝雨打湿的江南所特有的茉莉香。

绵绵香味,彻底的软化了少年的轻狂,把少年的梦想,缠绵在油纸伞的温柔乡。从这样的一片水域里,似乎已看不到浩淼的波澜起伏的荡漾,丝竹音与轻灵唱,又全都把一些怀念,搁浅在航行的旅途之上。也只有那些曾历久难忘的对白,还保持着一种不变的姿势,在每夜的梦中,穿舟而过,往更朦胧的五湖中归去。{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一支古老的采莲歌在藕花深处静静的飘荡,那很典雅的韵味,将多少行客引渡到枫桥渔火的渡边上,轻嗅一丝丝清新的藕花香,忘了忧愁,忘了思念,听松声如涛,于竹上月光的波浪中把青春趋往扁舟上流浪。

当渔歌与夕阳一起沉落于暮色中的江波内,谁人的船儿,将托起这一夜的月光,站于船首,让此刻想

篇六:《春风细雨润无声》{春风细雨,什么意思}.

春风细雨润无声

摘要:本人认为做好“潜能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帮助他们确立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善于倾听,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赖;给予支点,促成他们心理平衡;培养兴趣,使他们实现兴奋点的转移,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潜能生”,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关键词:潜能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潜能生”是指那些品质上、学习上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学生优秀,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下却有潜力可挖的的学生,是原来“后进生”的褒称。那么,如何对潜能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我们要确立信心,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他们的安全感和友谊感,而且能培养同情心和合作精神。因此,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问题,鼓励学生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隐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损于人。”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学生处于爱别人和被人爱的环境中。特别对于那些人缘不好的学生,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中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受欢迎的心理气氛,吸引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并坚决制止对其进行嘲笑、挖苦、讽刺的不良行为。同时要为他们寻找合格的场所,让他们的才能、特长有表现和施展的机会,以利于增强其自信心。

师生关系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学生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情感态度,将其看作是一种评价。当其感受到教师喜爱、信任自己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重视,并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二、我们要热爱学生,使其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篇七:《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德育,老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如何去爱别人和得到被爱,同时实施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首先用爱心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温暖他们那颗漠然的心。其次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激发他的自信 ,以此引导他走向正轨。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温暖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上进和身心健康。要教书育人,要像春风和细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班主任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越来越差,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高,自律能力越来越差,心理越来越脆弱。这些学生是我们中职学校招收的对象,是我们中职教师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处于不被老师和同学重视的地位,而且可能还是被孤立的被排斥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和漠视,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取笑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他们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不太在乎老师的斥责。这个群体如果不注重德育,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是威胁。所以我们这类学校必须重视德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如何去爱别人和得到被爱,同时实施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斐然。那么如何实施德育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感受。

一、用爱心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温暖他们那颗漠然的心。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经常受到训斥的学生,所以他们不缺少批评与训斥,而是缺少鼓励与关爱。要给这部分学生鼓励与温暖,我们必须去爱护他们,欣赏他们。这需要我们付出爱心,给与他们温暖,温暖他们的心。

我曾经做过班主任,对此有所了解,所以我把我的学生看作是我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在用心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有人说,语言的交流是肤浅的,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我感受到了,他们也感受到了,所以他们把他们的心打开,与我交流,我们的心灵是平等的,没有师生之分,高低之分,所以他们很喜欢我。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李晨,是一个很典型的“逃课王,捣蛋鬼”(这是他后来自己说的),我做他的班主任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学生,而且不喜欢学习,当我发现他有些“苗头”的时候,我就经常找他在操场上促膝谈心或在办公室坐下来面对面的很轻松的很真诚的谈理想,谈人生,多次交流之后,他对我很信任,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与重视,他甚至把他以前的“恶劣行径”和遭到的冷遇讲给我听,我都难以相信。现在他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从没有一个老师对他如此重视和关心过,所以他说以后要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以后的事实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