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下个不停的诗句

时间:2021-10-27 12:04:34 节日作文

篇一:《诗歌练习76 文档》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1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8分)(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3)蛰:动物冬眠。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

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此指杂草。

【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二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砧①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3分)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

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

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

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

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

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

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

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

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

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篇二:《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作答。

(2)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答案:(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①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

答案:(1)写出了深秋凄凉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2)“涵”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苍茫开阔、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燕飞得高,高处不胜寒,以景写心,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满”字写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气氛,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只要答出这四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答: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①

答:

答案:(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虚写(或“想象”)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3)“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答: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

加以具体分析。

答:

答案:(1)选C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的句意是:都说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

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上不想动的人。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

然无存,没有人会想到国家百姓及礼让品格,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

恶嘴脸。

(3)“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都叫

着“便休官”,可也没见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

情的。

答: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 ①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1)上片写“目送”美人“芳尘”离去后,词人想到了什么?

答:

(2)下片的末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试简要分析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0字)

答:

答案:(1)词人想到美人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住处独居,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相思,思恋之情十分殷切。

(2)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词人连用三个比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江南暮春烟雨图,这样写,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及无法排遣(或: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①{描写雨下个不停的诗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该词主要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1)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

(2)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残灯明灭枕头敧”与上阕中“月华如练”形成对比,室外月明如昼,室内灯昏如灭,两相映照,突出室内寂静、凄然的氛围。

①②

篇三:《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 (1)“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作答。

(2)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答案:(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2)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1)开篇两句以北风、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组成了一幅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画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诉人们:山中未②①

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的形象。

(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答:

答案:(1)写出了深秋凄凉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2)“涵”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苍茫开阔、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燕飞得高,高处不胜寒,以景写心,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满”字写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种冷寂的气氛,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只要答出这四个字中的任意两个字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本词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答:

(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答:

答案:(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虚写(或“想象”)路途遥远,朋友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3)“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