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麦忙

时间:2021-10-27 11:05:17 节日作文

篇一:《又是午收麦忙时》

在乡下,农人把麦收时节,称为午忙。可见,麦收是与忙紧密相连的。农谚云:黄金铺地,老少弯腰,这句足以说明麦收时的忙碌。记得小时候,在小满之前,父亲老早的就到集市上,把镰刀、叉子、扫帚、木掀等午收用的农具买回家。接着,开始整理打麦场。父亲在房前一块长方形的自留地上,用耙子把土划松,泼上水,撒上一层麦糠后,再赶着牲口拉上磙子把卖场碾平整。因为,那即将开镰收割的麦子,要在这片麦场上碾打晾晒。小满过后,父亲会经常到湖里转悠,看看自家麦田里的麦子成熟了没有。回来后,手里拿着几颗麦穗,揉搓成粒,对母亲说:你看,麦粒都发黄发硬了,过两天就能割了。母亲也老早的磨好了够一个午季吃的粗细面,装进布袋里,等待着麦收的到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在农人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的时候,午收真正开始了。这时,你看吧,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紧张幸福的神情。每家每户的媳妇男人们比赛似的,拿着镰刀,个个走起路来,脚下像装了轮子,生了风,小跑着奔向自家的麦田,还闲慢。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上至七十的老翁,下到小不更事的顽童,只要能挥动镰刀的,都匆忙的赶往麦田。于是,风吹麦穗的唰唰声和农人割麦的嚓嚓声,交汇成一支高亢雄浑的绝响,构成了了乡村的主旋律,每天从天不亮的凌晨一直响到暗黑的午夜。这时,如果你在田间地头,四处一忘,到处都是弯腰曲背,挥动镰刀的乡亲。早晨,太阳一下下的高起来了,绚丽的阳光撒在金灿灿的麦穗上,四野成了金色的海洋,清风吹过,有阵阵麦子的清香扑入鼻翼,直想使劲的吸几口。汗流浃背的乡亲们,累了时直起腰来擦擦汗,稍事休息后,回头看着站在身后像整齐士兵似的成捆成捆的麦子,满心的欢喜,接着又来了劲,先前的劳累一扫而光,拿起镰刀,低着头,拼命的一下一下割起来。麦收的镰刀在夏日的阳光中挥舞过后,四通八达的乡村小道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在以后的十来天里,每天都有马拉车、架子车,源源不断地从田野里往回运送割好的麦子。这时,你听吧,乡村小路上不时传来吱吱嘎嘎的运麦车子声,噼噼啪啪的挥鞭生,嘻嘻哈哈的乡亲欢笑声。不几天,家家门前的麦场中,高高堆起的麦堆成了一个个隆起的小山丘。夕阳影里,树叶斑驳间,远远看去又像一朵朵盛开在乡村晚霞中的磨菇云。这时,鸡鸭们可得意了,总想在场边转悠,啄麦粒,捉虫子,吃饱了在一起嬉笑打闹,然后扬起脖子,咯咯的叫几声,悠闲的趴在场边的地上眯起了眼睛,睡起了觉。麦子收割完了,场上又开始热闹起来。翻麦,碾打,扬场,到处是人声鼎沸,笑语涟涟。东家的向西家的借把木锨,西家的到东家的场上拿把叉子,无须打招呼,只要对方的农具闲着,你只管拿来用。笑声中,大婶蹬上麦草垛尖,孩子挑绵软的麦草,男人一掀掀的扬麦。我最喜欢看扬麦了,每当父亲扬麦时,我都会在旁边观看。只见父亲瞅准一阵风,迅速的铲起一木锨的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两个胳膊用力向斜上方一举,麦糠随风飘向一边,而麦粒哗啦啦的掉在地上,四处迸溅,落在我的脚上,痒痒的。有时,父亲扬着,会停下来,手里抓着一把麦粒,认真的看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因为这些麦粒里,有着我和弟弟的学费,还有一家人的口粮啊。扬完了麦子,父亲已经累了,于是他放下木锨,坐在场上,点上一只烟,嘶嘶的抽着,静静的看着麦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打完了麦子,接下来就是挑个好天气,晾晒,归仓。这样,午季也就算过完了。在麦收结束的某一天早晨,我手捧着母亲蒸好的白面麦馒头,背着书本蹦跳着去上学的时候,看着那平展展的麦茬地,我体会到了午收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现在,又到了午收麦芒的季节,想起过去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想起那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心中忽然有一种潮湿而又温暖如春的感觉。

篇二:《六月里,收麦忙》

六月里,收麦忙

眼见着田野里的小麦逐渐泛黄,丰收的喜悦充盈心头的同时,童年时麦收时节的欢闹情景也不自觉地浮现在了眼前!

那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生产组织形式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每当小麦“肚圆”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会猫一样“潜伏”在麦地里,偷偷的搓麦粒吃,甚至于还将搓好的麦粒带回家,那种行为非常刺激,既害怕又兴奋,惶惶不安;如果被有心的大人发现,便会迎头一棒喝:“干什么?”,这时,麦地里就会飞一般窜出一群惊魂不定的“小鸟儿”,一溜烟跑到村里草垛后,亦或磨坊里,确定大人没撵来,相顾同伴如丧家犬般的窘相,便会不约而同的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弯了眼,笑出了眼泪,笑的前仰后合,、、、、、、之后,如果再有提议说回去的话,十有八九还会鬼子进村般“杀进”麦地,重复上面的行为!

割麦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们可以随后拾捡那些不小心漏拉的麦穗,还一边唱着“六月里,麦子黄,公社社员收麦忙。小学生, 来拾麦, 粒粒麦子都归仓。 一边拾, 一边唱, 人民公社万年长。”的儿歌,金黄的麦子在童真的歌声、挥舞的镰刀中片片倒下,被装运到马车、牛车上,运回到生产队的场院里!

晾晒一两个晌午后,就该打场了!尤其是晚上的打场,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偌大的场院里,明亮的电灯将场院里的旮旮旯旯都照得一览无遗,大人们忙着打场,有的分管将麦子输送进脱粒机里,有的分管将分离的麦秸和麦粒运到一边,每个人都用帽子、毛巾将头脸包裹的严严实实,只留两只眼睛滴溜溜的转——令小孩子们崇拜无比!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大人们不知疲倦的劳动中,在浓浓的新麦的麦香里,夹杂着的是孩子们忘形的欢闹:一会儿藏到麦囤里,一会儿藏到牲口棚里,一会儿藏到马车底下,甚至于藏到刚刚堆积起来的松软的麦秸垛里——这个是最危险的,一旦疯玩累了,藏在里面睡着了,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的。凡是能藏身的地方,就会有小孩子的身影,还夹杂着穿梭忙碌的大人们的大喝:注意安全!慢点跑!待到深夜,场打完了,大人们疲累无比,孩子们也早就玩得没了兴致,困得上下眼皮打架,便香甜的沉睡在爹娘的背上。

小麦晒透后,便是上交公粮,然后,将剩余的按标准分到各家各户,不几天,饭桌上肯定会有盼望好久的雪白的馒头——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呢!

今天,打麦和打麦场已经成了过去;麦地里的偷麦和麦场里的欢闹也已经成了历史。但那种特有时代的童真,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现在孩子的快乐,又怎能与我们那个时候的快乐相媲美呢?(2013、6、3)

篇三:《又是一年麦黄时》

又是一年麦黄时

车在飞速地行驶着,窗外闪过一片又一片的麦田。满眼都是喜人的金黄,饱满的穗儿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无数的麦子如害羞的少女低头颔首,静静地散发出成熟的韵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仿佛都能嗅到麦子溢出的那种带着青草味儿夹着清香的气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带着麦香的空气,久违了的清新。在城市里呆久了,你会发现乡野的自然和质朴会轻易地打动你的心。

家乡越来越近了,想起家里的麦子也该收割了。爸爸妈妈已经不再年轻,

这些活会让他们劳累,可是身为女儿,却不能在他们身边减轻他们的疲劳,只会担心、只会心疼。岁月总是那么匆匆又匆匆,无情地掠走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健康,在不声不响之间只留给他们衰老、疾病、蹒跚。幸好,现在有了收割机,让爸爸妈妈不必再过度地辛劳。 神思飞转之间,儿时父母的辛劳便浮上心头。父母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村人。老实而本分,就靠着种的几亩田,养的几张蚕,侍弄的一口鱼塘,经营着全家人的生计。从我记事开始,爸爸妈妈就永远在忙碌着。春秋两季 ,农忙时节自是不必说,就是秋冬,眼看田里的庄稼该忙的都忙完了,爸妈还是不会闲着,总是会找些杂工来做着。

我和哥哥也渐渐地长大了,能帮着家里做些事了,像做饭、接水、洗碗抹锅之类的活儿,我俩都包了。后来哥哥到镇上上中学了,这些活都由我揽着。

记忆中,每次放学回家都是铁匠军把门,连下雨天都不例外。年幼的我,在无奈中熟悉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

每年的麦收季节,是家里最忙的时候。这时候,春蚕到了要上山结茧的最后关头,桑叶自然是吃得最多的时候。家里的蚕往往都是四、五张纸,三间房子十几层架子,满满当当的。爸爸和妈妈每天早上3、4点钟就要起来喂桑叶,然后下田摘桑叶。把蚕忙停当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田里割麦子。初夏的阳光已经非常灼人。麦芒和灰尘不时飞散开来,落在身上、脸上。半天下来,脸上已经是通红通红,如针刺般肿痛。

我放学了,都会烧好饭拿到田间地头给爸妈,然后帮着干一会儿活。在烈日下劳动的艰辛,真真切切地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的身上体验的时候,酸楚和难受在我的坚忍下被埋藏。生活的不易,让那个年龄的我过早地品尝到了人世间的苦和累,学会了忍受。

麦子收好了,还没完结,还得脱粒。那时候,人们把脱粒机叫做“电老虎”。脱粒的时候,多一个人好一个。所以我家总是在中午的时候脱粒,因为我和哥哥都能当半个大人使了。我在妈妈下手,把捆好的麦把子一个个地递给妈妈,妈妈就把麦把子送进轰隆隆“电老虎”的嘴巴里。在“电老虎”的下边分别有两个出口,一个是麦粒的出口,一个是麦秆的出口。哥哥就铲麦粒,爸爸就用叉子把大把大把的麦秆拖走。这时候,可得眼捷手快。我慢了,“老虎”的嘴巴里就会空着,爸爸和哥哥谁慢了,出口就会堵起来。震耳的机器声,满天飞舞的灰尘、刺人的麦芒,炎热的阳光,让脱粒成了这个季节里最煎熬人的时刻。一个一个的麦把

子在自己的手中不停地传递着,原本轻灵的胳膊逐渐沉重起来。生生地巴望着小山似的的麦堆早点儿消失。

拖完了粒,我就去上学了。爸爸和妈妈还得扬场、晒草、堆草、翻晒麦子„„事情还是多得一茬接一茬。等到晒干、筛净的的麦子进了粮仓,才算是麦收结束了。这样忙碌的日子也就一个星期左右,可是这样的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实在是最折磨人的历练。我的父亲母亲就这样操劳着,收了麦子,还得收稻子,又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劳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爸爸妈妈在一年四季的辛劳着挥洒着自己的汗水、释放着自己的青春。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为了家的兴旺繁荣,他们花白了头发,佝偻了身躯。年轻的矫健不再,生命的活力已逝,他们无怨无悔。

„„

又是一年麦黄时,日子已经是另一番滋味 。而我,要做的就是让父母幸福、安宁地度过他们的晚年,而这,似乎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想到这,我回家的心更切了,我已经看到,家乡就在不远处了。(

篇四:《又是一年麦收时》

又是一年麦收时{又是一年收麦忙}.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当这个时节,我都会想起白居易《观刈麦》中的这两句话。

我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乡亲们最欣慰也是最劳累的时候。置身田野,满目金黄的麦穗令人欣喜,布谷鸟清脆的鸣叫更平添了一丝欢乐。热浪滚滚的天空下,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记忆中的三夏时节,都是在热火朝天的麦收中度过的。那个时候,没有收割机、脱粒机,割麦全靠人工,脱粒全靠石磙碾。儿时的我做不了太多的事,也帮不了太大的忙,只是在地里捡麦穗或者送些茶水、饭菜。稍大一点,就拿着小镰刀跟着父母学习割麦。我喜欢弯腰去捡那些张着嘴、龇着牙的麦穗;喜欢闻麦子被割倒之后,茎脉发出的淡淡的草香;喜欢听那镰刀刈麦时发出的那清脆的声响„„当然了,偶尔也会有惊喜,有时候会碰到灰色的野兔,只是当时的它们被我撵的上蹿下跳„„

由于我是老大,很多的时候都会跟父母一块儿拉麦。我家里有两个架子车,常常是我和我爸各拉一个。记得有一次,在过一段坑坑洼洼的路时,没有注意脚下,踩空后崴了脚,当时那个疼啊,但我还是强忍着咬紧牙关把一车麦子拉到了碾麦的场地,然后垛起来。

后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我就时时想起那个夏天,想起自己“负伤”仍顽强将麦子拉完的往事,想起爬坡时牙关一咬勇往直前的劲头,心中就莫名地涌起一股力量。把困难当成一车车的麦子,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畏惧时,我就反问自己,难道你还不如十来岁的自己吗?

相比割麦和打麦,拉麦算是轻松的。割麦时,头顶烈日,不停地挥动镰刀,无数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汗水像下雨一样,从头上、脸上、背上往下滚。打麦时,要摊场、翻场、起场,灰尘和汗水在脸水、身上交织互动,真不是滋味。不管是帅气小伙子还是俊俏大姑娘,只要一参加麦收劳动,神采顿时烟消云散。一个个又黑又脏,累得没有一点儿精神。这时候,父母就开始现场说法了:“你们要想不受罪,就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麦收时往往赶上端午节,我就能吃到很多美食,比如水煮鸡蛋、咸鸭蛋、变蛋,粽子。那时的冰糕一毛钱两块,渴了就吃块冰糕,透心的凉爽;饿了就吃变蛋喝健力宝„„至今,我怀念吃变蛋喝健力宝的情景,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

记得每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看麦时的我特别喜欢仰望夜空,仿佛那里藏着什么秘密与梦想。每当我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都会欣慰的一笑,因为我真正的经历过、体会过,我知道“粒粒”的不易与辛苦,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勤俭节约。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割麦一律使用联合收割机,只拿袋子去地里等着装就行了,之后晒一下,等着入仓或卖掉。

麦收完,看着那些三五成群的父老乡亲,坐在夕阳下,畅谈着丰收,畅想着未来,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啊!

倪大业

篇五:《又是一年麦熟时》

又是一年麦熟时

一进六月,无论家里的父母还是出门在外的我们都开始准备着,准备着回家收麦。麦收对农家来说是一年中非常隆重的一件事。

随着麦子由青变黄,我和妻子早早的请好假,准备回家帮父母收麦子。终于得到消息,麦子熟透可以收割了。一早匆匆坐上回家的汽车,大兜小兜拎着的是早已买好的各种熟食,饮料。麦收是一件非常赶时间的活计,怕下雨,抢播种,一旦麦子熟透必须抢着收割,因为太忙,吃饭就会被大大简略,一般都是带着干粮,在地里、麦场里一干就是一天。因此,每年都是尽可能多的买一些熟食和解暑的饮料。 我和妻子、孩子一行匆匆赶到家中,父母早已出门收麦了,电话联系后来到麦地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发现父亲、母亲还有同村的一些叔伯都在地边站着聊天,全没有往年抢收的紧张气氛,这是怎么回事。往远处看,哦,两辆高大的“谷神”收割机正在高速运作着。原来今年的麦收都交给机器了,叔伯看见我们来,笑着说“咱们也实现自动化了,以后麦收再也不用那么累了”。说完都跟着笑起来,脸上带着由衷喜悦和满足。

望着远处的麦田,金黄的麦浪滚滚。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记忆回到十几年前,那时我们还小,爷爷奶奶也健在,家里的地是和二伯家一起的,无论播种还是收割都是一起劳

作。由于地多,虽然还小,每到麦收我都会跟着父母收麦,父亲为此特意为我做了一把小镰刀。那时割麦完全是人工的,用镰刀割下放成一堆,然后再把小堆敛在一起,堆成大堆,捆成捆,大约一人双手环抱刚刚能抱过来为宜,这项工作一般都是爷爷来做,他总是怕别人做不好。一块麦地收完后大人们装车,我就跟在后面捡麦穗。爷爷怕捡不干净总会亲自走几遍,用他的话说,这都是血汗种出来的,必须颗粒归仓。麦子装车后运回麦场,把捆松开,用手抓住麦穗均匀的散在场里晾晒。几天后再用碾子碾压脱粒。一般家庭都有十几亩地的麦子,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收完,这期间怕下雨,又抢着播种下一季庄稼,因此人们都抢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等天黑的看不见干活时才回家。这时候正是初入夏季阳光最毒辣,而且越是天热越要干活,因此整个麦收是非常辛苦的。

后来家里买了小型收割机,装在自家拖拉机上,像一把剪刀把麦子推倒,省却了人工割麦的辛苦,也大大缩短了麦收的时间,但后续劳作的辛苦却没有减少。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有了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十几亩地的麦子几个小时就可以归仓,又快又省力。机器成了麦收的主角,人工收麦却成为遥远的记忆。不禁让人感叹这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是一年麦熟时,往日的霍霍镰刀声被机器轰鸣所代替,麦场上打麦的喧嚣也早已消失多时,只有金黄的麦粒在悠然的晒着太阳,丰收的喜悦依旧,只是呈现出的丰收画卷更会让人陶醉。

篇六:《猴年收麦小记》

收麦小记 三夏大忙,收麦返乡, 金色麦浪,遍野飘香, 撒播种子,收获希望, 天道酬勤,颗粒归仓,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喜悦欢畅,写在脸上。

年5月25日 2016

篇七:《又是一年收获时》

又是一年收获时

记者:翟凤龙

又是一年收获时,大片大片的玉米、水稻如“金涛万顷”,丰收和喜悦挂在农民的脸上,开心和幸福写在他们的心里!

在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看到,这里正在使用的价值180万元的凯斯6088玉米联合收割机,一天就可完成收割面积600亩。由于收割机配有GPS农田计亩器,电子液压仪等先进设施,一次便可对8行玉米进行收割。并且脱粒、灭茬、装车等程序也同步完成,大大加快了收割进度。

(同期声: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机耕队队长 赵国)

王府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在玉米种植中全部采用了膜下滴灌、测土配方、生物防螟等技术,庄稼长势特别好。目前收割完的地块玉米平均垧产已达到2万8千斤左右。

(同期声:王府站镇党委副书记 李相武)

在红旗农场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里,稻谷飘香,马达阵阵。毕贵生今年种了2公顷超级稻,由于使用了“三推两早一达标”的种植技术,今年又是丰收年。在轰鸣的机器声中,金灿灿的稻谷哗哗地从机仓中流入口袋,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为了将地里成熟的水稻早点晾晒出售,毕贵生早早地就订好了水稻收割机。有了机械化的帮助,老毕的收割进度也大大提前。刚过中午,收割作业就进行了一大半。

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和推广,既加快了我县玉米和水稻的收割进度,又保证了收割质量。据介绍,我县水稻收割将于10月20日前将全部完成,玉米也将在月底前实现颗粒归仓。

篇八:《又是一年麦黄时》

又是一年麦黄时

李村三中 高晓利

干热的风刮起,这种燥热让我有种久违的感觉,陌生而又熟悉。“没这风,麦子咋熟,麦熟一晌。”爸爸那是上挂在嘴边的话撩起了我的思绪······ 小时候,麦子黄了,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力收割。爸爸常年不在家,弟弟年龄尚小。我上小学三年级便和大我三岁的姐姐、妈妈一起到地收割麦子。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的工具有锯刺镰刀到一般的镰刀。

妈妈是个争胜心很强的女人,地里活从不愿输到别家后面。妈妈,妈妈便常在夜晚12点钟喊醒我和姐姐,开始去地割麦。当时我和姐姐常因磨蹭着不愿起床而被妈妈拉起。

揉揉惺忪的睡眼,拖着不愿走动的双腿,带上妈妈事先准备好的糖水和煮鸡蛋出发。半夜时分,路上除了几声虫鸣和蛙叫,便是我们母女三人窸窣的脚步声了。有次我因太困路途中摔打了我带的水壶。妈妈虽没有批评我,自己还是被吓得头脑清醒了,立刻加快了自己的步伐。{又是一年收麦忙}.

到地后,妈妈一次割的宽度比我和姐姐的加起来还多,姐姐虽只大我三岁,干起活来抵我两个。那时我总感到诧异,妈妈割麦怎么那么轻松?麦子就像惧怕妈妈似的,而且妈妈永远都不会累,身上怎么会有用不完的劲?!可我分明能看到妈妈的整个后背都是湿的。当时的我总是隔一会儿就坐下休息一会,看着一个个向我示威的麦穗发愁。麦芒还不时的扎破手指。就这样我们渴了喝点水,饿了吃个鸡蛋或馒头,还会啃几口黄瓜。

割完麦子还要把麦子运到打麦场,还是用架子车拉。拉麦要力气,这时,三叔总会来给我们帮忙,麦子装上架子车,用绳子捆绑好,叔叔驾车,妈妈和姐姐在后面用力推。我就理所当然都留在地里拾麦,我先用耙子搂,可麦穗都掉在地里了,还要一穗一穗的拾,每弯一次腰我都想趴在地上,真正体会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那时我最期盼的就是那白色的冰糕箱,远远地吆喝声想起,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毛钱一块的冰糕,现在回味起来还是那么的清甜冰爽。

最煎熬的是打麦。拖拉机碾过后,挑了麦秸,还要扬场(出去麦中的外壳),又是风姗姗来迟,白天没风要等晚上。我家缺劳力,这些活都是三叔帮我们干,一掀掀麦子在叔叔手中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也会传出叔叔爽朗的笑声。给宁静的夏夜平添了几分诗意。我们就在场中等候把扬好的麦子灌进布袋。回到家总是

月上中天了。

麦子运到家,晒麦是件大工程。要把麦子一袋袋运到房顶,妈妈一次就扛起一麻袋(也许是条件所逼吧,妈妈干活从不亚于男子),稍长大点的姐姐也不示弱,能和妈妈扛一样多,而我每次都受照顾,一次运半麻袋。中午时分,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要上房顶搅麦,这点轻活我会主动包揽,搅麦完毕,就如同现在进到蒸房的感觉。随着夕阳落山,我们还要将麦子攒成一堆,预防变天。看着堆成山的麦子,妈妈总乐得合不拢嘴,不是的计算着一亩地能打多少斤。真正的累并快乐着。

今天我带女儿上街吃饭,遇见了镇里领导,“现在学生还放麦假吗?”多么古老的话题,多久了,学生取消了麦假,割麦机也代替了人力劳动,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