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时间:2021-10-27 10:23:37 节日作文

篇一:《农家乐(诗6首)》

农家乐(诗6首)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1.村长

田园美景百花艳,大地风光五谷丰。 务实谋篇开骏业,和谐作序建奇功。

2.果农

一片丹心昭日月,精耕细作度春秋。 花繁果硕香千里,绚丽风光壮九州。

3.期盼

燕剪穿红雨,莺梭破绿烟。 喜观春锦绣,期盼大丰年。

4.辛勤五谷香

安定千家福,辛勤五谷香。 丰收农户乐,国富力尤强。

5.春风入户

竹影拂窗人绣锦,梅花吻岸水留香。 春风入户农家乐,五谷丰登富路长。

6.农家小院

百花香小院,五福临华门。 岁岁吉祥事,年年果满园。

篇二:《现代诗歌——农家乐》

农家乐

母亲带我们到小姨家做客 生于大城市,长于市中心的我们

头一回见到了农田

惊喜与兴奋着

我们欢呼雀跃

赞美那菜绿得可人

赞美黄土地孕育着生产力

亲手剪摘荷兰豆

亲手掏挖大番薯

亲力亲为

丰收的时节最欢腾

丰足的生活多喜人

歌唱“农家乐”

幸福乐融融

篇三:《雍裕之《农家望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 农家望睛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813年前后在世(唐宪宗元和年间在世),是四川一带的人。有诗名,善于写乐府诗,极有情致。数次考进士不中,飘零四方。著有诗集一卷,由《新唐书艺文志》收录并传于世。 ①秦地:陕西关中一带。 ②西风雨:当地刮西风就下雨。 ③早晚:什么时候。 【翻译】:曾经听过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我想问西风什么时候回去?白头发的老农像鹤一样独立,在麦场的高处远远望着云朵期待着收成。 【赏析】: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此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人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此诗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绝体小,意象须集中,须使人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此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读者却不难感到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就在不言之中。 【阅读训练】: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参考答案】 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2.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篇四:《顾况《过山农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 嗔(chēn):嫌怨。 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过:拜访,访问。 【翻译】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赏析】: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诗人首先截取了山行途中特有的景物来描写。诗人走在横跨山溪的木板桥上,板桥下泉声淙淙。“板桥”就是木板做的桥。可以说,每个读者在阅读此诗时,不由得想到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感受到早行的清冷中游子孤独寂寥的心境。而这里虽不是这深秋寒意的季节(我们从诗人的“却喜晒谷天晴”可知),但“板桥”意象却赋予山中小溪应有的特色,从而突出了诗人热爱自然之趣。同时,在写作技巧上,诗人还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衬托方法,用淙淙泉声来反衬寂静的山涧环境,使之更加幽静,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和“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有异曲同工之妙。还要注意的是这首诗《过山农家》,但诗句中没有一个“山”字,诗人却是运用了“因水而有山”来间接表现“山”。在写“水”来描写了山之幽静,这也许更易于表达诗人所希望的境界,声音更易于进入诗人的心灵,这样,比直接写瘦硬的山来得更为有境界。 第二句“茅檐日午鸡鸣”。这一句较之第一句,在时空上发生了跳跃。第一句也许写的就是诗人清早出发所见,注重了环境描写,也点出人物(“人渡”中的“人”――诗人)。这一句中的“茅檐”照应了诗题中的“农家”,也许是农家特色居处。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也描写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日午”即指诗人来到农家时的时间――太阳已中午时分。“鸡鸣”即指农家鸡的叫声。这里,诗人抓住了农家 “茅屋”和“鸡叫”来突出深山农舍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声音(鸡叫声)来表现农舍应有的气息,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氛围。 第三句“莫嗔焙茶烟暗”,这句则从人物着笔,带出了这一家是以种茶为副业的农家。“嗔”即嫌怨。“焙茶”又称制茶(炒茶) 即用温火烘茶,古代制茶技术。其作用是为了再次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贮存。这里,诗人是站在山农的角度来写的,以农家主人的口吻说的。我们从农家主人的话语中不但感受到了“焙茶烟暗”的劳动场景――焙茶烟暗,也体会到了农家主人质朴、热情的感情。其中“莫嗔”二字,极富情蕴地表现出农家主人爽直的性格。 第四句“却喜晒谷天晴”,这一句和前句连成一气,从两方面来写的。我们都知道,在南方山区,收获季节往往是云多雨盛,说晴就晴,说雨就雨,阴晴变化无常。诗中写农家为天晴而欣喜,是暗示了农家的丰收。其中的“却喜”二字不但呼应“莫嗔”,而且表现出农家对“晒谷天晴”的喜欢。联系上句,诗人通过空间的变化描写,由地到天,不但突出了“焙茶”和“晒谷”,也通过农家主人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刻画农家主人感情的质朴和性格爽朗。 总之,顾况《过山农家》按行踪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晴天四个方面来展开,一句一个意思,层次清晰,并由物及人,描写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出农家人的质朴性格和农家生活的简朴,从而也暗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阅读训练】 一、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3.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4.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5.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二、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3.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个地方能看出“山”的意境?请做简要赏析。 4.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3分) 三、 1.“过山农家”中的“过”的意思是(1分)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泉声”反衬出山的幽静,“鸡鸣”反衬出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B.前面两句诗句以景取胜,展现了两幅生动、自然的画面。 C.后两句诗句语言含蓄质朴,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从山农的口吻中,能表现其淳朴、爽朗的劳动者形象。 3.本诗作为一首六言绝句,在其词句的组合形式上有明显的特征。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四、 1.诗人按行走的顺序,依次摄取了 四个镜头。 2.全诗表现了的劳动 场景,以及山农们的 性格和 感情。 3.诗的格调 ,节奏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 一、 1.焙茶;晒谷 2.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写出了山村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示例三:三、四两句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用“却喜”二字写出了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写出了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3.“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4.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分) 5.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二、1.【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3.第一句,是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4.“莫嗔”、“却喜”二字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有柴烟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三、 1.拜访(1分)(拜访、造访) 2.C(3分)(含蓄) 3.本诗采用意象叠加法,将溪上板桥,人行桥上,耳听雨后泉声组合写出山中如画的风景和特有的幽静,将农家茅舍,雨后初晴,鸡儿闲散鸣叫组合特有的山中农家悠然宁静的氛围,为下句雨后忙碌作铺垫。 六言绝句在每句中两字一顿,形成二二二结构,上下对句自然形成对偶,整首诗写山农家在雨后天晴由悠闲转为忙碌的情景,显得变化中有工整,自然中有韵律,充分地表达了山农的劳动、收获的喜悦之情。(4分)(手法(物象叠加也可)1分,对仗不给分,效果工整有韵律1分,诗歌内容概括,适当引用诗歌中的意向1分,作者的情感:农家生活的喜悦自然宁静) 四、 1.板桥人渡 、 日午鸡鸣 、 烟暗焙茶 、天晴晒谷 2.江南山乡 焙茶晒谷 勤劳爽直 淳朴 3. 明快 轻快

篇五:《古 典 诗 词 鉴 赏 20 题》

古 典 诗 词 鉴 赏 20 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简答:首句“龙盘虎踞”原是描述石头城地势险要雄伟的比喻,此处用来表现什么?

答:

2、简答:次句写秦朝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形成了富于讽刺性的

鲜明对照。其中“势入浮云”有何意义?

答:

3、填空:后两句的诗意从一个 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

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溃。

4、简答: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结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未句哪一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

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

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答:

三、读晏殊《浣溪沙》,回答1—2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

了 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四、读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完成1—3题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前两句照应题目,暗含有“不遇”的意思。请对此加以解释。

2.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这首精炼含蓄的小诗中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受。作者对袁拾遗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呢?

五、读《登崖州城作》(李德裕),回答问题。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任宰相六年颇有建树,后为政敌陷害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唐语林》记载:“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王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向悲哽。”

1.第一句“望帝京”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2.第二句中“犹”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三四句描写青山环绕,表达是什么心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山中留客

唐〃高适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淡谈你对首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三、四句作者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一二句是实写,其描写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句将“梅花落”(曲子名)拆用,构成了一种虚景,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

___________之情,不过这种情绪并不像一般同类题材的诗那样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首句描绘的景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问”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①暄妍:美丽。暄,温暖,这里指梅花昂然盛开给寒冬带来暖意。②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金樽:贵重的酒杯。

1.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雍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做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①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②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注]①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②芝:灵芝。

1.隐者新居之地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风”“松”“云”的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社 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首句“稻粱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句“豚栅鸡栖”指____________,联系第一句描写,表现了江南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半掩扉”告诉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是_______手法,说明___________。“醉人“这个细节可使人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歌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第三句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回答问题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此词刻画了三个人生阶段的三个听雨的画面,不同的意境表达了不同的心境,请你说说这三种心境。

十五、阅读晏几道的《菩萨蛮》,回答问题。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答: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十六、阅读唐代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任宰相六年颇有建树,后为政敌陷害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唐语林》记载:“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王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向悲哽。”

1、第一句“望帝京”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2.第二句中“犹”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三四句描写青山环绕,表达的是什么心情?{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十七、阅读冯延巳《谒金门》,回答问题。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1)挼:ruó,轻轻搓揉。 (2)斗鸭:栏杆名。 (3)搔头:簪一类的首饰。

1.简析“吹皱”这一词语的表达之妙。

答:

2.简述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情感。{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答:

十八.阅读王昌龄《闺怨》,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十九、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回答问题。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二十、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秦始皇墓的帝王气象。2、语意双关,既描写秦皇陵高耸入云的气势,又暗示其生前无与伦比的威严气势。3、“崩”。4、秦始皇实行暴政,鱼肉百姓,劳民伤财,诗人借抨击昏

篇六:《上海农家乐度假村 小诗欣赏》

炊烟在新建的南汇滨海农家乐大院上空升起,

不时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姜太公”们正一丝不苟地蹲坐着垂钓。

一年四季的田野里,到处生机盎然,{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春天,大地穿上粉色的桃花裙。

夏天,西瓜、蜜桃宛如少数民族服饰上的铃铛。

风儿吹过,半隐半现,霎时诱人。

秋天,一盏盏的桔灯挂满枝头,

如一张张笑脸迎风招展。

冬季里又是火红的草莓一簇簇。

十里村庄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

我们的游客在这富裕的田野上悠然采摘 垂钓 划船 荡秋千 烧烤 唱卡拉ok。

采摘快乐 采摘幸福的味道!{描写ㄧ整诗是农家诗的}.

垂钓鱼虾 分享美味的河鲜!

划农家渔船 感受摇摆动荡的刺激!

荡农家秋千 回忆童年的悠哉快乐!

烤喷香炭炉 品味朋友间真情实意!

唱卡拉ok自娱自乐乐在其中!

来吧!朋友!

在这寒冷的冬日到来之际,滨海农家乐为您送上阵阵暖意!

篇七:《2014高中语文 散文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略读)双基限时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双基限时练(四) 也许——葬歌 一个小农家的暮 秋歌——

给暖暖 妈妈(略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蝙蝠(biān) 庇护(pì) ..

行伍(hánɡ) 厉兵秣马(mò) ..

B.砧声(zhēn) 氛围(fân) ..

不啻(chì) 荆钗布裙(chāi) ..

C.调弄(tiáo) 颤抖(chàn) ..倾轧(yà) 感慨系之(xì) ..

D.落枕(lào) 解剖(pāo) ..

河蚌(bànɡ) 莘莘学子(shēn) ..

解析 A.庇—bì。B.氛—fēn。D.剖—pōu。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没有。________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②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________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③《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________,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________教科书。

A.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实词的辨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解答该选项主要考虑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的使用习惯。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关注:关心重视。根据后面的“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可以看出,这里属于感情、精力的集中。施行:法令、规章制度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区别“施行”“实行”两词,主要应考虑词语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审定: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等。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水球运动中,常常为了争夺一个球,几个运动员一齐钻进水中,于是,好几只胳膊在水里纠缠得不亦乐乎。 ....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

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

D.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应对经验,但可以向有经验的优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