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基地做陶瓷怎么开头

时间:2021-10-27 09:40:58 节日作文

篇一:《在校劳动基地学做工艺品》

在校劳动基地学做工艺品 每当我看到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时,我总是万分羡慕,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我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 终于,这个机会来临了。上星期,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劳动基地,去体验基地的艰苦生活。我们在基地里体验到了军训的辛苦,剪纸艺术的有趣,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终于靠自己做出了一件让我感到欣慰的工艺品。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艺制作”的教室里,只见老师拿出一袋石膏粉和两个杯子以及一个模具。老师先将水与石膏粉掺在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后,就把这些石膏倒在一个模具里,待到将模具填平时,再把模具轻轻摇晃,这样,这些石膏就均匀地遍布在这个模具里,过了大约4至5分钟,就可以将这个工艺品从模具里取出,这不,一件还没有上色的工艺品就“出炉”了。 看了老师的示范后,我们就自己动手作了起来,当初我忘了水与石膏的比例是1:2,将水与石膏粉都装了满满一杯,致使怎么倒也没办法让杯子里的水不向外溢出去。后来我将水与石膏粉的比例调好后,我把水倒进石膏中,这回,又遇到麻烦了——我怎样搅拌也没办法搅拌均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起初还以为是水倒得太快了,于是,我重新试了一遍,得到的结果还是与上回一样。没办法,我只好请教老师了,我向老师说明了为什么会搅拌不均匀的原因后。老师笑着告诉我说:“你其中的一个步骤做错了,你不应该将水倒进石膏粉里,而是应该将石膏倒进水里。”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果真,这样一来,我很快将这些石膏搅拌好了,

然后,我便将这些石膏倒进模具里,最后把它摇均匀,等了许久过后,我的作品“问世”了。虽然还没有涂上颜色,可我仍然是十分高兴。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另外一间教室,给我早上的那件作品上色。我们等老师给我们安排好座位时,就手握毛笔,给这件作品上色,因为我的这件作品描绘了两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画面,所以一定要用浅蓝色作为基色,可是桌上的这五种颜料中,并没有浅蓝色,怎么办呢?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我再次请教老师,老师仍然是笑着告诉我:“这五种颜色中,你可以将它们调配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新的颜色出现。”果然,我将白色与深蓝色调配在一起,浅蓝色果真出现了,后来我用了同样的方法调出了许多缤纷的颜色,不一会儿,我的这件作品终于真真正正地“面世”了。你瞧,灰色的花边衬托着浅蓝色的“海水”,水中两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枚小海螺与一只小海星点缀在旁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看到这件作品,我不禁感到十分自豪。 制作工艺品,只要掌握方法,认真细致,就一定能够成功,怎么样,你也来试试吧。

篇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路庄子中学

我校地处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600余名。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人文思想为指导,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很抓教学成绩,致使今年的中考取得全县每二的好成绩。我校在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做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不断探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参与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 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学习

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认真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劳动技能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我们配备了专职教师,并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老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能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有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能力和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技能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深入实践的热情和意识,养成勤动手,爱实践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硬件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创造条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真对这一特点,我们着重安排了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用具。配备了铁锹、锄、耙等农具;自行车修车工具、木工工具、无线电检修工具、电焊工具等。在学校操场开辟了种植园地,校内有花卉种养示范区,校外的公路两侧树木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对象。在这些硬件的配备和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它们的管理正趋规范化和制度化,硬件的配备使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给学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三、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

多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每年的春季,让学生在种植园地种植瓜果蔬菜及药材;成立了学校花卉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和维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成立了学校自行车维修小组,负责学生的自行车的维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学习了种植技术,也学习了病虫害的防治,及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在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为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培养能力,能力服务于社会

多年来开展劳动实践的成果和对学生的追踪调查,我们看到我校的毕业生有丰富的劳动阅历,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自觉地学习新的技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能快速适应和掌握专业技能,有很强

的社会服务意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门新学问,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我们要立足现有条件,在搞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为社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三:《依托劳动基地,打造校园文化》

依托劳动基地 打造校园文化

大树小学 董秀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

今天我带着一个学习交流的心愿,怀着一份虔诚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特色学校”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依托劳动基地 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它需要整体规划,科学实施;需要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统揽主题;需要以人为本,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人。我校秉承这些理念,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校园特色文化,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并且建校久远环境设施陈旧老化,环视学校环境除了陈旧的建筑就是板结僵硬多年的土地,荒芜闲置,整个校园缺乏生机和活力。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我校从挖掘资源,寻找根基----开发资源,创建基地----整合资源,彰显特色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努力进行劳动基地的创建“小小植物园”

一、挖掘资源,寻找根基

我校学生90%都是农村孩子,这些学生从小对农村的各种蔬菜以及农作物接触比较多,但是真正了解农作物的孩子却没有几个。尤其是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很少参与农活,对植物的生长及管理知识几乎一窍不通,甚至有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种的蔬菜都叫不上名字,更谈不上种植了。再次,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父母帮忙做的,缺乏劳动意识,缺少最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都知道,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社

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较大的帮助。

从我校资源来看,我校地处前大树、中大树村头,两所校园里不仅有各种花草的美丽园景,还有柿子树,红果树,更有大面积的劳动基地,每年都要种植各种花草、蔬菜和农作物,非常方便地让学生实际参观,实地参与劳动。

从师资来看,我校有多数教师都来自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劳动经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教学及实践操作。

二、 开发资源,创建基地

我校闲置的土地很多,每班教室的前面都有一大块空地,下雪下雨过后教室前面都成了烂泥塘,学校环境不堪入目。(这是创建基地前的一些照片) 学校经研究决定,将这些空地开垦出来建成小植物园。

季节不等人,说干就干,学生从家里带来锹和镐,自己班前的空地就是本班的植物园,学生们干的热火朝天,学校的举措得到了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大队分别派来村民帮忙,清废墟——挖地基——捡走石块——深翻土地——反复清理——平整土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村领导的支持下植物园初具规模。师生共同谋划本班植物园的造型,各班都用竹竿插成了充满艺术造型的小植物园,捡来鹅卵石,从家里带来砖块,丛横交错的在植物园里铺设了环形的,十字形的,人字形的小路,学生用袋子从家里带来肥和土填充土地,土质得到改善。师生动手改善土壤,把废墟变成种满希望的沃土。学校还将70多米的甬道两侧开垦出来,命名为“多椒路”甬路上搭建了70多米长的长廊,命名为“瓜棚廊”,2011年4月初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建成了。

(这些就是师生们翻地的照片,和各班创建好的植物园照片)

三、整合资源,彰显特色

新课程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

劳动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和多学科整合,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们热爱生活。

1、依托劳动基地,探索学校德育新途径

德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取代呆板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讲,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使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在劳动中养成不怕苦累,团结协作,勇敢探究的优良品质。

2011年9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期的德育活动主题,辐射到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

即:一种劳动习惯,一定劳动技能、一项动手能力,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种---赏----收----做-----品”各个阶段的劳动内容进行体验,使孩子们懂得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习惯的培养,孩子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很多家长都高兴地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懂事了,知道帮父母争着抢着做家务,积极主动地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耪地、拔草、施肥、浇水还都像模像样呢!

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同样发生变化:书桌里的杂物不见了,书包里学习用具摆放整齐;教室里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捡起一片垃圾,收获一份快乐”已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校园里干净整洁。

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养成了行为规范,思想充实,为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为集体争光的优秀品质。

2、依托劳动基地,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在特色建设当中,我校依托劳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不断开拓,边活动,边设计,边生成,逐渐丰厚活动内容。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系列化发展。如

在一、二、三年级,安排“认识花草树木”、“我和植物做朋友”、“我学哥哥姐姐来劳动”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劳动基地里的花草树木、土壤、昆虫、学长的劳动探究情况;四年级,带领学生参加劳动,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安排“走进植物王国”、“我的巧妙种植方法”等主题活动;五年级,带领学生以劳动基地为平台进行科学探究,安排“我的小实验”“我的小课题”“我的小论文”等主题探究活动;六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日趋成熟,情感日益丰富、开始关注家庭、社会的种植及绿化问题,本阶段我们安排“我家与植物”、“社区绿化知多少”、“社区花木的种植调查”、“我为绿化家乡献力量”等活动。

以下是2011学年第二学期各级段的教学活动安排:{劳动基地做陶瓷怎么开头}.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向所学学科拓展,实现学科整合。五年级数学课讲土地面积一课时,教师因材施教,带领学生亲手测量植物园和校园的长宽和面积,从而深刻理解平方米与公顷的实际大小。一篇篇稚嫩的观察日记,一张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手抄报、一篇篇浸润着劳动感受的作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相关知识,更提高了孩子们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对科学课产生深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种子发芽》一课,孩子们通过自己对种子发芽的观察和体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更牢固,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3、依托劳动基地,强健学生体魄。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虽然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但也能对学生的身体起到强健筋骨,抵御疾病的能力。以前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经常会有学生突然晕倒,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这种现象已然不在。同学们都能坚持出全勤,很少有请病假的。

4、依托劳动基地,促进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在动手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篇四:《江西高安陶瓷基地》

高安 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基地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在近3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曾经有过辉煌的历程,赢得了“釉面砖王国”、“建材大县”、“新兴瓷城”的美誉;也曾有过挫折,滑向低谷。进入21世纪后,高安建筑陶瓷业不断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高安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筑陶瓷产业作为市域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扶持,开发建设高安市建筑陶瓷工业项目区,努力把高安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陶瓷产业专业基地。目前,高安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正在朝着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迈进!

高安陶瓷;潮起潮落几度兴衰

高安陶瓷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高安文物志》记载:早在宋代,高安就已生产陶瓷。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高安陶瓷业由于小手工业者经营,采取简易生产方式,沿袭仿烧民间盛行的一些传统用瓷,产品仅有缸、坛、罐、钵、瓮等,只能维持自给自足,未能形成规模生产。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积极恢复、扶持发展手工业的一系列政策,使高安陶瓷业得以加快发展,一大批陶瓷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进入人民公社以后,全市已建立起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生产企业,到上世纪70年代末陶瓷产值达到130.27万元。但这个阶段的陶瓷业仍以生产日用瓷、工艺瓷为主

高安建筑陶瓷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1月,高安第一片釉面砖在八景陶瓷厂问世,当年产量3.46万平方米。基于县域经济大厦有赖于支柱产业支撑的认识,当时,高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加速发展建陶产业,把高安建成建材大县”的发展战略,一个发展建陶产业的浪潮在高安涌动,到1995年,高安建筑陶瓷生产达到历史高峰,全市有19家瓷厂52条生产线,建筑陶瓷业成为高安经济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釉面砖产量大,1995年,全市釉面砖产量为1700多万平方米,占全省同类产品产量的1/2,占全国的1/8。当时,全市共有“高峰牌”、“红梅牌”、“上游牌”、“雪山角”等11个部优和省优产品,5个荣获全国博览会金奖,6个列为国家A级产品。“上游牌”瓷砖在1991年全国行检行评中名列第三(江西第一)。1992年全国釉面砖“十佳”,高安就占了“三佳”,在同行业中传为佳话。

高安建筑陶瓷业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以后,由于受市场变化、资金紧缺、改制滞后等因素影响,逐渐步入低谷,部分起点低、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先后被迫停产关闭。到2000年,全市19家瓷厂有12家停产,52条生产线有35条停火,从业人员由13000人减少到4000人左右,产值仅有17437万元,上交税金793万元,不到1995年上交税金的30%。面对迅速滑坡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制后建筑陶瓷业不仅全面恢复正常生产,而且先后扩建改造10多条陶瓷生产线。与此同时,全市依托产业和园区招商,先后从广东、浙江引进外商,在高安新世纪工业城新建金盛、美康、奥丽斯、太阳等陶瓷企业。2005年,全市12家陶瓷企业,拥有33条自动化生产线,从业人员4600余人,生产各类瓷砖4780万平方米,完成产值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目前,正在筹建的陶瓷生产线有20多条,高安建筑陶瓷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

八大优势:助推高安陶瓷快速发展

高安市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和开发建筑陶瓷工业项目区,至少有以下8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1、陶瓷资源优势。一是高安及相邻县市交界处,探明陶瓷原料储量达5亿平方米,预测储量10亿立方米,拥有生产内墙砖、外墙砖、地砖的全部矿种和除广东黑泥以外的生产抛光砖的绝大部分矿种,而且储量大、品位高,可容纳400条生产线生产100年以上。二是经过长期的开发实验,高安建筑陶瓷生产原料已基本实现本地化,可大大节约原材料成本。三是高安陶瓷原辅料不仅储料丰富,而且品位很高。比如高安瓷土矿不仅分布广泛,黄沙、新街、太阳、灰埠、汪家、兰坊、荷岭等乡镇均发现瓷土矿,而且二氧化硅含量普遍高于60%,三氧化二铝含量普遍在20%左右,三氧化二铁含量低的只有0.79%,高的也只有4%左右。四是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陶瓷原辅料地勘工作,找矿前景乐观。

2、交通区位优势。高安区位优势明显,东邻省会南昌,距昌北机场仅60公里,320国道横穿境内50多公里,6条省道在市内联结成网,乡乡镇镇都通了水泥(柏油)路。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位于赣粤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交汇处,浙赣铁路5个货运站的中心点,紧邻南昌、樟树水运码头,处于西北部资源分布扇中心点和“长珠闽”市场销售扇的中心点,可以从整体上构成“西北资源、基地生产、东南销售、两扇齐动”的发展格局。高安市汽车运输业闻名全国,位列全国汽运业四强县市之首,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万多辆,5吨位以上的长途货运汽车8000多辆,信息公司500多家、汽运公司170多家,组建了高安、江龙、瑞州3家汽运集团,总运力突破5万吨位,运力辐射除台湾以外的全国各地和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

3、水电资源优势。目前,22万伏金子山骨干枢纽变电站对基地企业直接送电;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基地并已预留开口;三八水库和肖江河坐落基地两侧,为基地的供水提供了保障。

4、产业基地优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大量生产陶瓷,釉面砖产量一度达到全国的八分之一,5个产品获全国金奖,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和“新兴瓷城”,虽然后因建陶产业向沿海聚集和资金、技术、体制原因而走向低谷,但到2006年底仍有达产达标生产线35条,在建生产线47条。

5、人才资源优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委托景德镇陶瓷学院和其他高校先后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建陶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形成了学建陶、办建陶的风气,仅在广东和市内从事陶瓷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就达3000余人,熟练工人10000余人。由于市域面积大、人口多、教育发达、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可从事建陶业的劳动力达50000余人,而且工资较低,普工月工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

6、配套能力优势。高安市现在拥有货运车辆近万部,为全国县级市之首,配载服务网络和运输业务遍布全国,物流发达而便利,运输成本为全国最低。陶瓷原料加工企业40多家,陶瓷模具及机械制造厂5家,包装厂7家,经营陶瓷原材料、机械配件、陶瓷产品的个体工商户近300多家,产业配套齐全。

7、营销网络优势。高安建筑陶瓷业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建立了300多个销售网点,营销人员1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信息畅通、销售快捷的渠道,为拓展建筑陶瓷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8、建陶文化优势。1982年曾发掘出宋代窑包10余处,1983年发掘出一批国家级文物元青花釉里红古瓷,使高安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数量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安曾经乡乡镇镇办瓷厂,家家户户有瓷工,市民对陶瓷业较为熟悉,瓷文化深入人心,在高安发展陶瓷业顺理成章,顺乎民心,一呼百应。

奋力追赶:迎来第二个春天 拥有强大的陶瓷生产优势,高安陶瓷产业开始全面复苏,但放在全国同行业大参照系中去比照,无论是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还是产品的质量与档次,都已远远落后。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