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时间:2021-10-27 08:15:38 节日作文

篇一:《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篇一: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篇二: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篇三: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篇四: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二】槐花(22分)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 ,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 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

答: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答: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答:

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答:

[二] (22分)

10.(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b (共3分){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12.(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共3分)

13. (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共6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槐花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5-8-24 11:01:03

上一篇: 下一篇:篇五:槐花阅读答案我的家乡

篇二:《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1)悠然现南山(2)海上生残夜(3)水何澹澹(4)东风不与周郎便(5)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6)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

6.(1)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2)“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与聚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最坚硬的材质。革命者也是如此,只有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考验,才能成长为一名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7.(1)D 西汉(2)该风景区十一黄金周的人数从10月1日到10月3日急剧增加,10月3日达到最高峰---2.8万人,10月3日到10月7日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5日到10月6日有小幅回升,10月7日人数最少,仅有0.6万左右。

(2)只留足迹,不丢垃圾。

8.由能见度降低导致飞机航班延误和交通事故增加;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农业减产;影响经济发展。

9.分类别、列数字;具体准确而又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大气悬浮颗粒物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10.不能删去主要一词起限制作用,表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危害就局部地方而言”还有其它方面的影响。删去后,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1.逻辑顺序。首先从灰霾笼罩城市这一现象说起,介绍了灰霾的特点;接着重点介绍了PM2.5的来源;最后介绍了灰霾的危害。这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12.多姿多彩的民间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丰富多样且地域特色农历的小吃、浓浓的古典和民间文化的氛围。

13.表现了西府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点明中心、表达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14.多才多艺、朴实、热情。

15.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民间艺人众多。

16.激动、佩服的感情。如“看他们那如醉如痴、忘乎所以的专注表演,真让人感动得血液直冲脑门”写出了作者看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时的激动心情。如“在他的储藏室中观赏到色彩鲜艳、造型奇特,如同梦幻般的西府泥塑老虎、泥哨、版画等,真为关中的民间艺人的绝活折服。”表达了作者看到西府的艺术品后内心的感动以及对民间工艺人的敬佩之情。

17.略

18.(1)说坏话 (2)赞赏(3)如果(4)类

19. A

20. (1)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2)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21.说长道短。

22.“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牛,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抒发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大附中九年级第四次模考语文答案

1.D 2.A 3.B

4.(1)庶竭驽钝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看红装素裹

(4)衡阳雁去无留意 (5)高者挂罥长林梢 (6)锦帽貂裘

5.①“因此”——还

②把“发扬”改为“发挥”(展示)

③间接引用,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

6.(1)谨慎细心

(2)①官逼民反 ②单刀直入 ③绝处逢生

7.【我来做探究】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个人书法能使字库储藏更加丰富。(答出“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即可得满分)

【我为汉字辩】我认为“大英”两字中透着一种自卑自贱,这类册子的介绍应有基本的客观性,而且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的。怎么能说是“大惊小怪”呢?(答案扣住了“自卑自贱”即可得满分)

【我来释汉字】鸟停歇在树上,这就是“集”的本义。

【汉字伴我行】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8.华山五峰相连,其状像一朵圣洁之花,早在远古时代就命名为“花山”。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不断地演变以适应表意的需要,其中“花”字推演成了“华”字,“花山”也由“华山”取代而流传至今。

9.不能,括号内的文字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说明近2000年来宇宙活动和地球地质活动比较平静,地球所受灾祸不如之前剧烈,许多表现地球发生剧烈地质运动的故事更源自古老的时期。

10.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说明对象——华山。

11.C.

A选项中“是燕山山脉的一部分”说法错误。B选项偷换词语,把“北方”换做“南方”。D选项涉及地理常识,关中平原在华山以西,和原文华山以东正好相反。

12.故乡的槐花有醉人的馨香;槐花勾起了儿时的许多美好回忆;槐花可餐;槐花引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考查阅读时筛选、勾划、提炼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1点1分。)

13.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承接上文故乡槐花的美丽迷人,引出下文故乡槐花醉人的芬芳。(结构作用1分,内容上作用2分。)

14.从视觉、嗅觉、听觉描写了槐花静静盛开、淡淡溢香令人折醉的特点。(角度各1分,具体分析1分,共4分。)

15.(1)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熙熙攘攘开满枝头的繁盛景象。(修辞1分,写出繁茂、繁盛的特点得1分。)

(2)“醉”在这里指沉醉、迷醉,写出了作者对故乡槐花的喜爱之情。(释义得1分,结合作者情感得1分。)

16. ‚我爱故乡的槐花,槐花最是故乡甜。‛传达了作者对故乡槐花的喜爱之情。 ‚故乡的槐花开了,也醉了游子的心房。‛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之情。(能结合原文语句即得1分,表达情感两点各1分。)

17.(4分) (1)到 (2)邀请(3)选拔 (4)本来

18.18.(2分)C

19.19.(4分)(1)大王只是不喜欢贤士而已,哪里是担忧(当世)没有贤士?

(2)现在大王治理齐国,不问才德,非亲不用,我因此说(在大王心中)国家社稷比不上一尺绉纱。

20.(2分)示例:一方面,王斗能言善辩,用先主与宣王作类比,找到了两者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最终让宣王正视自己,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齐宣王是一位知错能改,能够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君主。

21.何处青山是越中。

22.首句写浙江上风平浪静,诗人出游得以成行,心情很愉快。诗人时时伸长脖子望天边,不知道哪处是越中的山水,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想看越中美景,却又不知道是否到了越中,禁不住问同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五模语文试题答案

一、(17分)

1.D 2.A 3.A

4.A组:(1)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白露未晞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窥镜而自视 (6)塞上燕脂凝夜紫

B组:(1)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4)神弗福也

(5)关关雎鸠 (6)进尽忠言

5.(1)删去“左右”或去掉“约”(2)再到“田园都市”,

(3)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又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6、答案:(1)沙悟净(沙和尚、沙僧、卷帘大将)

(2)猪八戒大战流沙河(沙悟净、沙和尚、沙僧、卷帘大将),木叉奉法收悟净

二、(7分)

7、【猜“孝”义】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感“孝”心】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说“孝”理】示例1: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2: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

【编“孝”书】示例:孝义无价、平凡的人 伟大的心、大爱有大美、牵连世人的感动„„

三、(46分)

(一)(12分)

8、(4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公共风景园林。

(从文中③至⑥段分别概括)

9、(3分)韩愈《示儿》这首诗,展现了唐代长安私家庭院的景况,引证了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0、(2分)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结合第⑦段把握“风格”和“思想”两个关键词)

11、(3分)D

(A大明宫北园林、太液池和三山共同构成“一池三山”之景而不是与配设的小建筑。B“寺观园林成为贵族及平民日常朝拜、游览”的地方。C皇家园林规模最大,私家园林数量较多)

(二) (18分)

12.亲近绿叶、品尝野果、欣赏野花。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感知。解题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体本分的层次,理清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篇三:《《槐花香漫故乡情 秋楠》阅读答案》

《槐花香漫故乡情》阅读答案 秋楠 ①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无意想念起槐花的模样,于是就有了想去看她的冲动。大片的槐树当属于乡下那条河床了,河床两岸成排的老槐树,仍然苍劲挺拔。走近郊条河,远远的就会望见槐花挂满枝头,那花朵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满树的花香铺满整个河床,惹得蜜蜂翩翩起舞,那满心的喜悦与畅快,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于是,我常常想起我与槐花成长的日子,一部分记忆已经模糊了,或是残缺了,但能让我想起孩提时,短暂的欢快。 ②故乡的槐花有着和他处别样的趣事,在故乡有一棵老槐树,她很奇特,开着五种颜色的花,因此叫五花槐。在全国没有几棵这样的树,方圆百里远近闻名,这村庄也就叫五花槐村了。冬去春来,老槐树发出嫩芽,五颜六色的花照例绽放。虽几经风雨,她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宜人。每到夕阳西下孩子们放了学,都会在这里捉迷藏,围着她跑来跑去,孩子们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那情景印刻在我脑海里,不会丢去只有收藏了。 ③听老人家讲槐树村的故事最开心不过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时值三伏天,骑马路过五花槐村,人困马乏,他把马拴在庙前的槐树上,进庙安歇,但庙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赵匡胤心烦意乱,长叹一声,说道:宝蛙啊,宝蛙,你们别叫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吧,要叫的话,你们就到村外叫去吧。顿时,蛙声戛然而止。至现在,每到夏天村里还不会出现蛙鸣,这也成了后来专家们怎么也解释不了的疑问。蛙声刚停,马儿又“咴咬”地大叫起来,赵匡胤急忙出来,见马又踢又跳,把树弄得伤痕累累,他赶快制住了马,惋惜地说:老槐树啊,老槐树,是我连累了你,实在对不起,愿你伤口早日愈合,枝繁叶茂,花放五彩。从那以后,这棵槐树的花就由黄色变成了五色。近来,再回去见到老槐树,她根部的马蹄印痕依然清晰可见。 ④遥望故乡的春天,已是百花谢了春红,而滨海小城的春天远远迟于故乡,我想故乡的脚步总是早于进入我的梦乡,或是因为感受不到故乡槐花的味道,而晚于用这样的文字来怀想那时的美好。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这根思绪也许是扎得很深,才引得常常去想它。既然不会常常去看望,那就跟随风儿,一起走近自然,欣赏那一抹风景,也是一件最大的幸事。 ⑤又是一年槐花香,城市边缘的槐花与故乡的槐花有着不同的美,一个载着儿时的记忆,一个记录成长的足迹。无论哪种美都有着一种空是的美。那么就让我做一棵槐树吧,被这绿色包围,整个躯体被绿茏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走着与绿色奔向远方。让我们握紧槐花的平和,回味一路走来的欢歌笑语,以一种宽宏和宁静直面人生,感悟上苍赐给的缘分,珍惜一路阳光,一路风雨所带给我们的无怨无悔。 (有删改)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顼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O分) A.文章多次提到了故乡的槐花香,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让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感情。 B.第一段中“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作者告诉人们,只有走近田野,走近自然,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并从中收获快乐。 C.第④段中“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厌倦,渴望回归儿时的淳朴、宁静。 D.无论是城市边缘的槐花,还是故乡的槐花,它们都记录着人生的足迹,都表现出一种空灵的美。 E.“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棵槐树,能“被绿笼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是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17.文章第③段写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说有什么作用?(4分) 18.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槐花特别迷恋?(4分) 19.本文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内容及社会现实,就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8分)16.(4分)C、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厌倦”于文无据。E项,“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分析错误,作者想化身槐树,是表现对槐树、对故乡的爱。 17.(4分)①交代槐树村得名的原因,②表现槐树村深厚的历史底蕴,③增加文章的文学情趣,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都答对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

容及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写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说,是告诉读者五花槐村得名的原因,也显示小村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使作品情趣盎然,从而打动读者。 18.(4分)①故乡的槐花挂满枝头,花香四溢,勾起“我”的思乡之情;②故乡的槐花有很多趣事,留下了美丽的传说,让人沉醉;③故乡的槐花见证了“我”的成长,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④故乡的槐花给故乡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一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此题,只要抓住作者描写槐花的段落,再结合作者的感情筛选整合即可。第一段写槐花美,并引发“我”的思乡情;二、三两段写有关槐花的趣事和传说,“我”在槐花村中成长的情况;最后一段写槐花的美及槐花带来了生机。 19.(8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这些山水风物相关的、年代久远的神话传说是故乡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滋养了故乡的人,也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这些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以破坏故乡文化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结合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堂上所学的保护乡土文化的知识来对本题进行解答。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原文中的槐花形象与主题,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分析。

篇四:《《香甜莫过槐花饼》阅读附答案》

香甜莫过槐花饼(13分)①故乡的槐树极多,房前屋后,山脚岩边,井旁泽畔,都有。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似乎散漫零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②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记得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头疼,问了母亲才知道,原来是脖子上的槐花挂得久了,是香气浓郁熏的。即使这样,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③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篱把花打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加鸡蛋和盐,我就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在心里忍不住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就用力揉,直到又粘又软,才把面移到面板上,再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擀成薄饼。④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待薄饼两面呈现淡淡的金黄色,母亲立即把它装进盘里,我直盯着那槐花饼,只盼着热气快快散去,我好尽情享用那美餐。咬一口,外酥里嫩,不咸不淡,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⑤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遒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⑥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在浓郁的绿叶之间,那一串串洁白素雅的花朵,又该在柔风中轻轻摇曳了。可是,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却无法再爬上槐树枝头,欣赏和享受乡村晚归的美丽风景,也再品尝不到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了。但我对槐花饼的印象,反倒更清晰,更结实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小题1:文章以“槐花”、“槐花饼”为线索,描绘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深情朴实,令人动容。(3分)小题2:第3段描写母亲制作槐花饼的过程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请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小题3:联系上文,请说说第5段加点处“我总是感到无比幸福”的原因有哪些?(3分)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小题1:(3分)母亲 童年 故乡小题1:(3分)写出了母亲的心灵手巧(2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1分)小题1:(3分)美味的槐花饼,恬静的故乡原野,槐花所营造的又没意境,自由的想象。(答对一点一分)小题1:(4分)槐花饼里沉淀着“我”对母亲、童年、故乡的记忆和依恋(2分),它们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和土壤,是我们对生命历程最初的记忆,是我们走向更广大世界的出发点。(2分)小题1:了解本文以“槐花”、“槐花饼”为线索的组材方式,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本文通过对“槐花”、“槐花饼”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童年、故乡的难忘之情,学生理解表述合理即可。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人物描写手法种动作动词的使用,再具体答出这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里既表明母亲心灵手巧,更表明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小题1: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联系上下文,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从“好吃的槐花饼,美丽的意境,难忘的故乡原野”等方面来进行理解即可。小题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这里有“我”对母亲、童年、故乡的记忆和依恋的含义,学生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篇五:《《消失的故乡》和《槐花》阅读理解答案带解析》

《消失的故乡》

1.(4分)怅惘 哀伤 或 失望 遗憾 或 怀念 痛惜(每空2分,共4分)

解析: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主要集中在开头与结尾段。如结尾“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开头“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2.(4分)1.井边开着小花的龙眼树2.树下静卧的水牛3.碧绿的稻田

4.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解析:本题的答题格式必须是: ×××× 的××(具体景物)

3.(2分)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照抄原文相关句子的,给1分)

解析:原句是第9段的第2句话“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但是需要提炼不可直接照抄原句。

4.(3分)【A】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B】示例: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解析:要抓住能够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如“千篇一律”、“刻板”(点评合理即可,共3分)

5.(4分)示例1: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不、文化的根。

示例2: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

(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槐花》

10.(6分)①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②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或:①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②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B(共3分)

12.(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共3分)

解析:仔细阅读上下文,会发现答案就在本段中。

13.(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共6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审题,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要求,并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并写在本题的旁边。明天我检查。

14.(4分)①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②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需要重点读第16段,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都集中于此。重点是那两个反问句,这两个反问句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做法)

篇六:《香甜莫过槐花饼 、 阅读及答案》

(五)香甜莫过槐花饼 艾里香

故乡的槐树极多,房前屋后,山脚岩边,井旁泽畔,都有。一簇一簇的,一片一片的,弥漫了村庄四野。似乎散漫零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槐花开放的时节,远远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小村就浸在槐花的清香里。

每当这时候,母亲就在长竿一头绑住一小铁钩,钩住一束槐花,一拧,很清脆的一声响,那束槐花就落在我篮子里了。很快,小篮子就装不下了。我便从中挑选那开得茂盛的、齐整的几束,盘成辫子,缠在脖子上。记得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头疼,问了母亲才知道,原来是脖子上的槐花挂得久了,是香气浓郁熏的。即使这样,每年我还是乐此不疲。

母亲先把那些新鲜的槐花小心地捋下来,在清水中洗净,再用笊篱把花打捞出来,平铺在木板上晾干,收到菜板上稍剁几下,然后收到盆里开始加面、加鸡蛋和盐,我就绕在母亲身边打下手,槐花饼的香味已经在心里忍不住升起来。母亲把这几样搅拌均匀了,就用力揉,直到又粘又软,才把面移到面板上,再揉,然后分成拳头大的块,擀成薄饼。

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待薄饼两面呈现淡淡的金黄色,母亲立即把它装进盘里,我直盯着那槐花饼,只盼着热气快快散去,我好尽情享用那美餐。咬一口,外酥里嫩,不咸不淡,鸡蛋和面的香味,槐花的香味,杂糅在一起,沁人心脾。这时候,母亲经常站在我身旁,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那时,每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总是先拿上母亲做好的槐花饼,爬上枝干遒劲的老槐树,让美丽素洁的槐花拥抱着我,面对着恬静的故乡原野,一边吃美味的槐花饼,一边浮想联翩。点点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香,槐花饼的香甜让我不再饥饿,也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在浓郁的绿叶之间,那一串串洁白素雅的花朵,又该在柔风中轻轻摇曳了。可是,如今栖居于城市一隅的我,却无法再爬上槐树枝头,欣赏和享受乡村晚归的美丽风景,也再品尝不到母亲用槐花做的清爽可口的槐花饼了。但我对槐花饼的印象,反倒更清晰,更结实了。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吧。就像先民们用来记事的绳疙瘩,它让我时时记取着自己生命的初源和根本。

(选自《 四川政协报》2008年5月1日)

1.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你知道是哪两条吗?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母亲制作槐花饼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请找出相应的动词,并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说“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情结’”中的“情结”具体指的是什么“情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所说的“生命的初源和根本”?{槐花最是故乡甜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线索是对槐花和槐花饼的忆恋,暗线索是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2.“捋、洗、捞、晾、剁、揉、擀”等动词,生动精妙地描写出母亲的心灵手巧,也表现了槐花饼对“我”的巨大诱惑力。

3.思乡情结。

4.这里实际就是指每个人对童年和故乡的记忆,它们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和土壤,是我们对生命历程最初的记忆,是我们走向更广大世界的出发点。

5.托物抒情。借对槐花和槐花饼的爱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故土深深的热爱与依恋。

篇七:《故乡槐花香》

当岁月的风吹绿了经年,拈一缕芳菲沁暖,旖旎丝缕心音,一树槐香一怀梦,遥远的记忆,也便绽放一树芬芳。

文/红尘一笑

每年的五月,是故乡的槐花盛开的时节,清风徐来,一树一树的纯白如梦似雪,总让人在情不自禁中醉了心田,痴了眉眼。

久未归乡,对故乡的渴望也便日益强烈起来。又是一个风轻云淡的周末,与老公、儿子带上水果、饮料,一起驱车前往几十里外的故乡赏槐、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