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谢了

时间:2021-10-27 08:06:51 节日作文

篇一:《阅读品鉴(1)——林花谢了》

林花谢了

李娟

林 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诗人在追问时光。

墙边依偎着一丛蔷薇,一夜风雨,嫣红的花瓣落了一地。开到荼靡花事了,这是《红楼梦》中的诗句。花事了,写世间的离散。我一直不知道荼靡竟然是一种小花,清雅的白色,淡然的芬芳。像一个女子心中的爱情,静寂着,内敛的,在内心寂寞地盛开。他从花树旁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花瓣,片片都是她前世的盼望。

春风沉醉的夜里,在古老的凤凰游走,北门城楼下,有一帮抱着吉他的年轻人在唱歌,有女子唱蔡琴的歌:让他淡淡的来,让他好好的去,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那是唱给爱情的歌,也是唱给光阴的歌。歌声如贴着水面低飞的白鸟,低回盘旋,千折百转,似流水漫过心田。她的歌,要有阅历的人来唱,心醉痴迷,却有无尽的苍凉。让人想起微雨的江南,水面上的落花,离别的箫声,泊着孤舟的渡口,含泪的眼眸,在水一方的佳人。他踏上一叶孤舟,一回头,见她还站在水边的紫藤花树下,人影幽幽,落花细细。林间一双紫燕不知愁滋味,飞过水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水流花谢两无情,从此后,千里烟波,与君诀别。

什么是似水流年,作家王小波写到:就如同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着潺潺的流水,粼粼波光,落叶,浮木,空酒瓶,一样样从身上流过去。我喜欢他关于时光的比喻,那么形象和传神。 昨日,婴儿时期的森儿还在我的怀抱里,一双百合花似的小手抱紧奶瓶喝奶。外婆唤他,他含笑的双眸回头望着外婆,一脸的笑意如同春天的清晨,透亮、纯净、欢喜。一双眼眸笑成两弯月牙,牛奶就顺着嘴角潺潺不断地流下了。一转眼,小小的人儿背着书包上学了。一转眼,他长成一个怀揣心事的少年。有时见他不快乐的样子,我就逗他,对着他唱歌,小小少年,没有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洒满阳光的午后,将他婴儿时期的衣衫一件件拿出来,晾晒在和煦温暖的春光里。我晾晒的是一件件小小的衣衫,还是一日日流走的光阴?

时光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光阴。淡淡檀香里,袅袅燃尽的是光阴。一杯清茶,从沸腾香醇到冰凉如水,冷却的也是光阴。

他日柳青,今日落花。韶华与皓首之间,是漫长的一生还是转眼即逝的一瞬间。岁月是什么,长的是忧愁,短的是欢颜。

昨日,还记得年轻的父亲穿一件白衬衣,用自行车驮着幼年我和妹妹出去游玩,自行车骑得飞快,路旁的白杨树哗啦啦地唱着歌,我们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一转眼,父亲老了,今日打电话给我,问我上班忙不忙,不忙的话,去帮他买几盒降压药。苍老的声音,小心翼翼的口吻。一瞬间,时光流转,我已成年,他却成了童年的我,要我为他遮风挡雨。幼年的我是那么贪心,总央求父亲替我买这买那,要他给的爱再多一点。在光阴面前,我深深低下头去,眼看着父母一日日衰老,白发如霜,老病缠身,我却无能为力。

龙应台写到: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必追,目送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远,走进自己的天空。他的天空落雨了,我不再是他雨中的树荫和遮蔽。目送父母一日日脆弱、孤寂、苍老、憔悴,任岁月的积雪落满发间。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是对生命的目送,光阴的无言。我渐渐懂得,上苍不会关注我们所有人,似水流年里,他总是冷眼看着,看着我们不断寻找,相伴,厮守,离散。

时光将我锐利的棱角一点点磨去了,在匆匆流年里,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懂得敬畏,宽容,自省,悲悯。于是,我的脚落在泥土中,然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我终于明白,我没有一双会飞翔的翅膀。

篇二:《花谢几时重》

花谢几时重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曾是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红灯酒绿的君王,却在一夕之间归为臣虏,那凄苦浓烈而凝重。罹难的伤愁加上身处异乡,一物一景都极易感伤,春绿笙歌牵引着已夕的流光,风雨残烛印证着此时的苍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的欢逸恍若一场绮梦,从云端到跌落地狱的苦痛,只言片语又岂能诉得尽、道得完,唯有付之于景,暮春晚秋、落花枯叶似在诉说他的愁苦,芳春清秋、艳红繁绿似在嘲讽他的悲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暮春时节,林花纷纷凋零,花开花谢是那么的匆匆,是朝之寒雨、暮之凛风摧残所致,实非花之所愿,虽然不愿却无力反抗,只得无奈受之。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片片春红好似女子沾染胭脂的红泪,让人甚是迷醉、眷恋万分,可这迷人之美已然凋零,却不知何时能再相逢?明年繁花虽会再开,却已不是今年之花,残败了就再无法相逢了。{梨花谢了}.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以江水之长托恨之长,以水之奔流不息喻恨之连绵不绝,“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将词人之痛尽露。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词人以花之凋零喻已逝的韶光,匆匆的不仅是花亦是流年。

花开只一季,短暂而匆匆,词人以花易凋谢喻韶华易逝。林花惨遭风雨摧残而加速凋零,就像他历经亡国之苦而愈易衰老一样,每日无尽的愁苦就像风雨摧花一般折磨着他,花的无奈亦是词人的无奈,眼睁睁地看着南唐被灭,却无计可施、无力改变,此情形与花无力反抗风雨侵袭的无奈如出一辙,看着镜中的满鬓清霜残雪,他也只能无限感慨。逝去的韶光让人迷醉而怀念,可人生只一次,逝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又何来相逢之说,一句“几时重”似在问花亦似在问人,愈读愈让人倍感伤楚。

词人曾贵为一国之君,诗词为伴,琴瑟相和,生活呈现给他的是一幅清雅唯美的画卷,而如今身为亡国奴的他,丧失了自由、尊严,一无所有的他还背负着国仇家恨,这总总苦难融汇一身又岂是“长恨”二字可以形容,而用“水长东”喻之,生动而形象,让人感之倍加真切。

整首词字字句句透着悲凉惆怅,感伤花之凋零,哀叹年华似水,流年似花般美好迷人却同样短暂而匆匆,且在无法回流相逢,人之沧桑同花之遭遇,情境交融,让人深感悲戚。“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更是将绵绵无绝期的长恨付之于水,让人仿佛能看到他奔流不息的满江愁苦,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篇三:《宋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拼音及解释整理》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xiāngjiànhuānlínhuāxièlechūnhóng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梨花谢了}.

lǐyù

李煜

línhuāxièlechūnhóngtàicōngcōng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wúnàizhāoláihányǔwǎnláifēng{梨花谢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yānzhīlèixiāngliúzuìjǐshíchóng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zìshìrénshēngchánghènshuǐchángdōng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篇四:《【阅读欣赏+训练】《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梨花谢了}.

1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主题

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

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1

2

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题库

1.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上片抒写词人伤春惜花,感叹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词人借林花凋谢,春红匆匆而去,表达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无奈”句点出这是环境使然,突出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慨叹。

2.词的下片中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

该句不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它是词人为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使用的比喻、比拟的间接抒情手法。“胭脂泪”对应“林花谢春红”,花虽无泪,但人却有情,词人将其人格化。“相留醉,几时重”,即为花怜留人,人惜留花,彼此相识相知,眷恋难舍,但又无法实现。该句中比拟的妙用将词人迷离和怅惘的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2

篇五:《李煜《相见欢》两首赏析》

南唐:李煜《相见欢》两首赏析

【南唐】李煜《相见欢两首》賞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附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读李煜《相见欢》二首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试选取《相见欢》二首略加解说。

先看第一首。“无言独上西楼”,这一句叙述,通过动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炼准确。写的动作是“上西楼”,单

从这三个字,看不出人的情感。如果是爱妃宫娥,前呼后拥上西楼,那{梨花谢了}.

倒是十分欢乐热闹的。然而这却是“独上西楼”,并且还是“无言”!“白鸟无言定是愁”,何况人呢?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是由君主沦为囚徒的李后主呢?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陪伴着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玉楼春》)。而现在所居之地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是“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换头处以重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一般人的离愁,还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凉风拂簟秋”(雍陶诗);是可以洗掉的:“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去古今愁”(刘秉忠诗);是可以割断的:“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刘子翚诗)。而李后主的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可见愁之深,恨之长。有这样的深愁长恨,其心中的滋味该是什么样呢?“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其为酸甜,抑或苦辣?其为烦恼,抑或悔恨?自己亲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岂可道哉?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第二首,“林花谢了春红”,一开始从林花着笔,但绝不只是写林花。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会人事也莫不如此。此所谓“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宇宙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由于人类的联想作用,许多事物可以类比,自然景物与社会人事可以相通。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之顷刻衰败,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结果,但如果没有凄风苦雨的摧残,也不至于象这样“太匆匆”。所以作者接着写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的长句,来说明林花之所以匆匆凋谢的原因。由对林花的惋惜感叹之情,转到对风雨的怨恨之情。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何能消受?《红楼梦》里

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李后主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林花易谢是自然规律,而朝雨晚风也是自然规律。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个九字句中“无奈”二字的含义。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三字是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醉,非指酒醉,而是如痴如醉之意。相留醉,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林花带雨如泪,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人则泪流如雨,对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难舍难分。人与花如此之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去也,花落去也,春归去也,而人亦将亡也。花落不能重开,人亡不可复生,花落人亡之后,“几时重”呢?那是永远不会重合了。永远不会重合,那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吗?于是词人发出了深深的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这一个九字的长句,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江水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词的开头至“几

时重”各句,层层蓄水,这末一句闸门忽开,满腹愁恨一下全倾泻了出来。前面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末句似“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后主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是一句比拟之词。后主词中所写的虽是个人失去故国的痛苦,但却另有一种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即如这首《相见欢》,写的只是林花,实际象喻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写的只是个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于一己之悲哀,词的形象所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情绪,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人类所有的悲哀。而这一点正如同释迦、基督之“担荷人类罪恶”一样

篇六:《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1、下面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痴(zhī)想 喧腾(téng) 迸(bìng)溅 伫(zhù)立 B贪婪(lán) 堕(duò)落 雏(chú)形 剔(tī)透 C奢(shē)望 蹂躏(lìn) 呵(kē)责 猝(cuì)然 D酝酿(liàng) 蓑(suō)衣 抖擞(shǒu) 黄晕(yùn) 2、下面对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只是伫立凝望(长久站立) B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C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患:灾祸)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比喻姿态优美)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4、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A、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5、仿照下面句子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6、按要求默写。8分 A《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 。 B《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 。 C《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D《次北固山下》表达思乡情感的句子是 , 。 7、、走进名著。3分 A《西游记》中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一个故事情节是 B《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好汉都有绰号,请写出其中一位的绰号及姓名。例:母夜叉孙二娘; 。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15分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下列问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梨花谢了}.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3)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

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4.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

作 ,写出了她 的,

写出了她 的 性格特征。

15.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3)

16、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分)

答:

17.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答:

18.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3分)

(三)说明文阅读(17分)

《蜜蜂与排雷》 (1)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2)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

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

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

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3)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

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4) 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

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

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9.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3 分)

(1) (2) (3) 三个方面。

20.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

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和4分)

21.说一说第二、 。(4分)

22.第三段中的两个“约”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3.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3分)

四、作文:

以《________给我带来的欢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学习”“读书”“听音乐”“踢足球”等。

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

Xkb1.com

答案:一、1.B 2.c 3.A拟人B 比喻排比 C反复拟人 4.BDAC 5.略 6。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A孙悟空大闹天宫B豹子头林冲

二、8 。(一)孔子、他的弟子、儒家、四书9。恼怒、生气;反省;精神迷惑而无所得;通“智”,智慧 10。略11。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任重而道远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14。大嫂,多子的母亲,急性子、能干慷慨;阅尽沧桑老妇人,落寞宽容豁达15 “梨花一枝春带雨”; “杏花春雨江南”;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6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17。从修辞方面: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夏雨滋润万物,慷慨能干的特点; 内容:描写了夏日的禾苗、果林急盼夏雨滋润的情景,也描写了夏雨滋润后带来的果实(收获)情感:表达了对夏雨的赞美之情18。本文通过对春、夏、秋三个季节的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19容易训练、更吃苦耐劳、,准确性高20嗅觉、敏锐 2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2。不能删去。因为“约”字表示估计和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了就过于绝对了,所以不能去掉。23。利用蝙蝠的超声波测物定位原理,设计发明了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