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材料

时间:2021-10-27 07:43:22 节日作文

篇一:《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董军,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董军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

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

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11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军善于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董军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创业者艰辛的奋斗历程。对于56岁的董军而言,前行的路依然漫漫,荆棘与光明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会一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稳,从而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做的事业会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

篇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

返乡农民工先进事迹

长湖岭上春来早 岭上刘家农庄好

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底薄弱、无任何固定收入,为了创业,背上一身债务;为了创业,他使出浑身解数……到深圳做客运,到山东烟台经商,在家乡做装潢……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拼搏,他被锻炼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再次回到家乡,他决心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气魄来创办一番新事业,以引导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他就是XX县XX乡XX村的XXX,集“XX省科技示范户”、“XX市科枝示范户”、“XX市科普带头人”、“XX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XX县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和“XX乡优秀共产党员”、“产业发展标兵”等多种荣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

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2002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

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0多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立体开发重生态

林场不仅旨在经济效益,而重要的还在于其生态效益。刘子健在不遗余力地实施庞大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看到长湖岭山上仍有不少荒山秃岭未绿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于2005年春又千方百计地筹资20万元,将组里的近百亩荒山租赁30年,并积极利用县里的“水保”项目发展“新世纪梨”60亩、砂糖柑40亩。2008年春,刘子健又将本村其他8个村民小组的500亩荒山全部租赁过来,营造以油茶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让这些昔日饱经雨水冲刷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为了将林场当花园来建设,2007年,刘子健在山上建起了一栋红砖住房和猪场,兴修了一条1公里长的林中机耕路,在山上打了一口大水井,建筑了20口水池,房屋周围和道路旁栽上了绿化树木,并通过兴办综合养殖场,利用猪粪办沼气,利用沼渣作肥培林子,利用沼气烧茶煮饭又点灯,走综合发展利用的生态立场之路。

“以短养长”闯新路

林业生产是项生长周期长、利益见效慢的行业。不少造林大户常因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枯竭,陷入难以为继困境。有的人只好中途亏本向外拍卖;又有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中途废弃。 为了做出一番成绩,刘子健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07年开始,全家移居长湖岭山头,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坚持以场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农场建设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养殖辟收、速生水果催收、油茶穗条增收和油茶生产助收的现代生态农庄。

去年自繁公猪1头,母猪30头,产仔猪600头,年出栏牲猪800头,牲猪销售总收入达到228万元,除去饲料等成本,形成利润46万元;出售鸡2万羽,出售鸭1.2万羽,总收入82万元,创利润20万元,综合养殖场总利润达到66万元。

50亩速生水果林“新世纪梨”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实现了两年挂果,去年进入盛产期,并以每公斤5元的高价出售鲜梨37000多公斤,销售总收入达到18.6万元,纯利润达到12万元。 千亩油茶林,全部是由良种嫁接苗移栽,成为全县各大苗圃采穗的大基地。去年,刘子健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出售穗条1.5万公斤,获销售总收入18元,纯利润15万元。同时,油茶总收入达到8万元,纯收入5万元。

篇三:《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董军,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董军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11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军善于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董军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创业者艰辛的奋斗历程。

篇四:《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

董军,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董军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

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文化。

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定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菏泽一处。2011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军善于掌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

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定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 董军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

篇五:《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农民工创业材料}.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

篇六:《农民工创业园材料》

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先进事迹材料

陈集乡位于怀远县北部,东临包集乡,西接双桥集乡,南连淝河乡,北靠宿州市墉桥区,素有怀远县的“北大门”之称。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7425户,

3.6万人口,8万亩耕地,总面积96平方公里。

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坐落于206国道沿线,2010年征地、土地平整,2010年3月开工建设。建园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县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陈集乡政府积极和县直相关部门联系,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齐抓共管,加强服务和管理,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努力将创业园打造成“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主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孵化器和农民工就业的平台,有力的促进了本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乡域经济的发展。

一、 农民工创业园基本情况

(一)、基本建设情况

自该项目在我乡启动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组。通过人力资源调查,掌握了全乡的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为引进更多的人才提供了信息。对陈集乡工业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修篇和更新,从工业聚集区供出XXX亩的土地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基地。对创业园进行了道路、管道、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对创业园和206国道的接口处进行了开通和连接,组织人员对该项目做了一套可行性论证,报给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审核审批。并于在入口处建设农民工创业园钢柱悬挂式名称标牌。目前,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步形成规模,我乡财政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XX万元左右,同时利用上级拨付的XX万元专项资金,已建成标准化厂房共2000平方米,其中一座厂房已投入生产并发挥了效益,另一座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另外一座厂房基础部分已完成,2个月

后全部交付使用。

(二)、农民工创业园入驻项目情况

目前,创业园已吸纳入驻企业8家,解决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入驻企业中有兴办铜材规格丝加工项目的安徽垄鑫铜材有限公司、从事电线电缆、漆包线、不锈铜线等行业设备制造的安徽九子山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从事电火桶生产和销售的青阳县明兴电器有限公司等,业主都是当地农民。

二、建设意义

陈集乡属平原地区,其他农业资源相对较少,因而群众农产品收入单一,收入主渠道是靠进厂务工或外出打工,这也促进了“工业富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乡工业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前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我乡工业持续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信息、项目、资金、管理等资源;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不乏

成功人士,他们通过多年的辛苦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及项目,回乡创业的意愿非常强烈。

建设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推动我乡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方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平台;一方面为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我乡创业园的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乡内农民工创业及就业需求,其中小五金制造、塑料编织、包装材料生产等项目已与乡政府签订意向协议,但标准化厂房严重不足,导致有的项目还无法安置;同时农民要求就近务工的愿望十分迫切,因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的就业机会,谁也不愿外出奔波劳累。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了解,如果有好的创业就业机会,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人员愿意回乡创业就业。{农民工创业材料}.

创业园一、二期工程完成后,虽能就地安置XX余人

入园务工,仍有近XXX人无法满足他们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