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吧

时间:2021-10-27 07:14:18 节日作文

篇一:《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和不必完美的素材》

点绛唇 长安中作 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出去。

【赏析】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答案】1、词中的①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加以分析。

①句更能体现。②③④句,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之处);但在这首词中,不仅问而无答,更是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春光已老,连一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2、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简析词人的思想、心态或精神。

(本题属于开放型,言之成理即可)①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不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

使在梦中也要去寻觅春天,反映了年青有志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的精神。②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前面已经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做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梦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③作者已知“春归”,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还要“问春”,继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后,还要到“梦里寻春”,这些充分表现出年轻人对美好事物执著追求的积极心态。④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惆怅。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际春归”,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著的。 你不必完美

主要观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也有缺憾,但并不掩其美。

【成语典故】①“怀瑾握瑜”、“瑕不掩瑜”。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④断臂的维纳斯。

【生活实例】①史翟芬•霍金是世界上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一书,为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年轻时患上肌肉萎缩症,导致全身瘫痪,唯一能动的只有手指。在这样残酷的打击之下,他并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坚持不懈地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努力在完美与残缺中寻找平衡点,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年轻时下乡插队,劳累过度,导致下身瘫痪,从此坐上轮椅。他曾一度对自己的未来迷惘,深入思考残缺人生的价值。在醒悟之后,他走上了文艺创作的道路,身残志坚,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写下了无数深刻的文字……

【实例启示】虽然他们的身体已残缺,不完美,但他们的灵魂上却是完美的。他们的文字,他们的贡献给人们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怎么办?拾起你生命中那最美的一枚贝壳。因为,人,不必完美。也许正是失去,才让自我完美。

素材

《孙子兵法》有一种“寡备说”叫做“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即使不是打仗,论俗世人生,也是很有见地的,正如完美不美。 先说做人的完美,叫人情圆熟。《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个中代表。她的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她做人的标签。但还如她的写螃蟹的诗“皮里春秋空黑黄”,一幅面具脸,而肚里黑黄春秋总还是有的,不免让人觉得冷。“我们需要的越少,就越近似神。”苏格拉底如是说。追求人情完美的薛宝钗,只落了一个古卷青灯,守活寡,拉扯遗腹子的命运,人生又怎么完美了?神是完美的,可是祂是用来膜拜的,不是用来生活的。

你怎么混同了小说和现实生活,有人难免质问。人与人来往,都是喜欢心直口快,不藏不掖的性情中人。人简单不可怕,一条小溪,一滩静水,一眼望到底倒好了。怕就怕是个烂泥塘,明明水不深,却陷人不浅。相对于性情中人的简单,轻松,直接,追求完美的人,往往苦于心机,疲于应酬,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难免失于苛刻,丢了本真,失了本性,反而完美不美。 事做到完美,也很难。一件事,就是一个矛盾。说是一个矛盾,可能是一堆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可能是一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要完美的做好这件事,除了处理好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外,还要处理好诸多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面面俱到了,却又落到了“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圈套里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焉得完美?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人上失了天真,不再单纯,自然谈不上可爱。枯燥乏味的人,朋友也少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事上失了主次,不再条理,自然谈不上可称。一个乏善可陈的人,事离业也远吧。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既不可亲,又不可敬,无甚可重,完美又怎么美呢? 完美既然不美,做人倒不妨做一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做事倒不妨做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不失其赤子之心,对俗世还抱一分好奇,二分天真,三分本然,虽有时不免“傻”到可

爱,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至少有着体温的人。人,往往都喜欢孩子。孩子朋友多,是因为他有一颗烂漫的心。轻松,阳光,春风春阳或是春夜春雨,又有谁能拒斥呢?率性而为的做事,当然不是肆意妄为,凡事尽力而已。世事我曾努力,成败不必在我。不让“完美”,“成功”这些先入的成见,束缚来手脚,凡事该怎么干怎么干。由着事理,尽我所能,如此而已矣。

完美既然不美,就忘了它。又做事就是做人,所以自然而然最本然。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关键构思

1.提出一个极富创意的问题:拥有双臂的维纳斯美不美?

2.立足于维纳斯来谈缺陷,谈的是“缺憾美”

我静静地看着那尊优雅高贵的维纳斯雕像,不禁被她深深吸引。倒不是为她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姿,而是由于她那双断臂所带来的浮想让我愈加不能看透她的美丽。我在心中纳闷:她,该拥有怎样的一双皓臂,才配得上这完美的身躯呢?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纲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的缺陷美的极限! </P< p>

篇二:《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

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

目录

1.郑域《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

2.侯寘《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3.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

4.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5.周邦彦《荔枝香近》(照水残红零乱)

6.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7.柳永《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9.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10.刘克庄《一剪梅》(束緼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

11.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12.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1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1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15.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6.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7.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8.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19.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20.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21.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22.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23.张孝祥《江月·题溧阳三塔寺》(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24.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25.朱淑真《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

26.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27.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8.蒋捷《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

29.向子諲《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30.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31.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32.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33.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34.张先《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35.张炎《浪淘沙•秋江》(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36.张炎《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

37.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

38.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

39.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40.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1.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42.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43.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44.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离恨做成春夜雨)

45.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46.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7.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

48.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49.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点绛唇吧}.

50.晁补之《汉宫春·梅》(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

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

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

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

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

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点绛唇吧}.

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

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

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点绛唇吧}.

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

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

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

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

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

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

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

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

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

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97.王诜 (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篇三:《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释】 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①屏却:放弃。 ②“醒后楼台”二句:谓梦中虚构的空中楼阁,醒后还若明若灭,隐约可见。 ③纷纷凉月:形容丁香院落的月色。杜甫诗有:“缔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翻译】 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赏析】: 此词乃是王国维写给自己亡妻的悼念词。故人已去,只得梦中相见,王国维从叙事和描写的角度,展现了自己在妻子走后,心中的惆怅和悲凉,触景生情。 此词抒写为相思缠绕的惆怅心情。委婉曲折,新颖别致。上片写明知相思无益,决心将其放弃,但相思又难“抛掷”,所以“梦里终相觅”。下片写醒后情景:梦中楼台,还隐约可见,若明若灭。最后以景作结,用月下丁香烘托人物的孤寂与惆怅。 【阅读训练】 (1)解释屏却一词,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3分) (2)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3分) 【参考答案】: (1)屏却意谓放弃、排遣。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意思对即可。释词1分,析前两句意思2分,共3分) (2)词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一片凄凉意。凉月以纷纷形容,丁香以雪喻之,无理而妙绝。丁香花本开在春夏之交,何以与寒冬之 白雪关涉?这是为强调颜色的相似性而出现的时令错位。然而,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亡妻而难以为怀的悲怆冷寂心境,堪称绝妙。(意思对即可。3分)

篇四:《2013.4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2013.4

满分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 阅 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⑴“海派书画”作为一个地域性与风格性相结合的概念,其主体属性是体现了,—种创作方式、笔墨形态、群体追求、审美精神及风格范畴。然而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常将“海派书画”与“海上画派”混为一谈,这实际上是历史的误认和概念的误读。

⑵“海上画派”这个概念是以上海本土画家为主,以地域为界限,在历史阶段、时间跨度及流派覆盖上,都与“海派书画”有着诸多不同的区别。“海上画派”从历史过程上讲是包括了历朝历代在上海生活、创作的画家,其中典型的代表为明代松江“华亭画派”的董其昌、陈继儒等人,明代嘉定的“嘉定画派”程嘉燧、唐时升等人,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画派”。□□从创作方式来看,无论是“华亭画派”,还是“嘉定画派”,他们都是恪守传统而严守师门。唯其如此,从流派性质来看:“海派书画”是近代型的,“海上画派”是传统型的。从流派组成来看:“海派书画”是移民性的,“海上画派”是本土性的。从流派形态来看:“海派书画”是开放型的,“海上画派”是封闭型的。从流派背景来看:“海派书画”是市场型的,“海上画派”是书斋型的。历史的演绎证明:“海派书画”的崛起正宣告了“海上画派”的终结。

⑶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并不是个别人主观随意性选择或是捕风捉影式的信口开河所定,而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取向、审美抉择和社会性的认知追求。这既有地域性影响的重要因素,亦有艺术风格传承的重要依据。“海派书画”之所以能从清末民初及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称雄画坛、闻名遐迩,其关键就是凭借着上海这个“东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的兼容并蓄、传承创新、经济发达。“海派书画”的流派成员是广纳的、风格取向是兼容的、笔墨表现是多元的、创作理念是多维的。就以前海派领袖赵之谦、任伯年和后海派领袖吴昌硕及“三吴一冯”来讲,尽管他们各自师承不同,但笔墨表现的精湛精深、构图章法的饱满严谨、意境内蕴的诗化韵致、题材选择的亲和人世、色彩敷染的雅逸秀丽、气势格调的雍容大度都是相当一致的,从而构成了“海派书画”总体的艺术风格和笔墨系统。即上至“海派书画”领袖,下至流派成员,都可以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和笔墨语汇,但在这个总体艺术风格上却是相呼应、相遵守的。这也就是”海派书画”“和而不同”、“兼而有之”、“变亦通达”的大气派、大格局。

⑷一个艺术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与该流派成员群体的组合、创作的实力及影响的覆盖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作用。海派书画家的划分或断代,主要可分为三代。即以赵之谦、任伯年、胡公寿等为代表第一代“海派书画”是处于振兴期,以吴昌硕、王一亭、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为代表的是处于昌盛期,那么到了二三

十年代以“三吴一冯”为代表的“海派书画”则处于全盛期。当时的上海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黄金期,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以其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中外金融中心、民族工业中心、东西商贸中心而为整个海派艺术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以“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为领军的第三代海派书画家们以各自精湛的笔墨创作与群体的精英优势,将“海派书画”推向了巅峰状态,第三代“海派书画”家均有着良好而完善的智能结构和独特而优越的成才条件,可以讲这是一个教授级的艺术群体,不少人有着留学海外的人生经历,学贯中西而教书育人。同时,他们亦组建了带有西方沙龙性质的现代画会。体现了第三代海派书画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开放、更为现代、更为全面的发展态势。

1.根据上文,给“海上画派”下一个定义: (2分)

2.第2自然段空格内应选填的一项是 ( ) (2分)

A. 然而 B. 而且 C. 因为

理由: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2分) ...

A.自鸦片战争之后,江浙一带的画家来到上海,标志着上海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这座城市所需要的职业书画家,“海上画派”发展为“海派书画”。

B.从被公认的几位海派领袖人物的艺术风格来看,既各有师承,又有一致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海派书画”“和而不同”的格局。

C.“海派书画”之所以在清末民初上海的形成,与这个的时期上海的城市社会转型、社会形制及地域特性密切相关。

D.全文从对“海派书画”概念的梳理与确认、对“海派书画”风格的认知与界定、对“海派书画”群体的史认与评述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4.从全文看,“海派书画”的形成、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 (3分)

5.“海派书画”大师程十发先生说过“海派无派”,这与上文的观点是否冲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5分)

但丁的目光

赵丽宏

⑴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只见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色的路灯突然亮了,石头的路面上光影闪动,随时都似乎会有奇景出现。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⑵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五百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当年,这该是一盏油灯,在风中飘摇,但丁踏着夜色回家时,看见的也是差不多的景象吧。

⑶我走到小楼门前,门关着,无法进去。古老的山墙上,有但丁的青铜雕像,诗人眉峰紧锁,目光忧郁而深邃,越过我头顶,凝望着远方。我想象那小楼中,有窄而陡的楼梯,在黑暗中上升,通向一间书房,书房不会很大,但却能容纳下整个宇宙,诗人的幻想和思索在这里上天入地,寻哲人、会鬼神……写出《神曲》的伟大诗人,竟住在如此的寒舍中,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大诗人贫穷,中外古今,大抵如此。但丁贫穷,不会影响《神曲》的伟大。我仿佛看见那昏暗的灯光中闪动着一行字:贫穷而伟大的诗人!

⑷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他在这里邂逅初恋的姑娘贝特丽丝,也从这里走上被放逐的路。1300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⑸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我记得《神曲〃天堂篇》的结语: 只是一阵闪光掠过我的心灵,

我心中的意志就得到了实现。

要达到那崇高的幻想,我力不胜任;

但是我的欲望和意志已像

均匀转动的轮子般被爱推动——

爱也推动那太阳和其他的星辰。

⑹他的《神曲》,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声,也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被人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⑺在但丁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感觉将这位大诗人拒之门外很不得人心,便宣告,只要但丁公开承认错误、宣誓忏悔,就可让他回乡。然而但丁认为自己没有错,断然拒绝。1321年,但丁在威尼斯染上疟疾,返回拉韦纳不久便离开人世。他的遗体被拉韦纳人安葬在市中心圣弗兰切斯科教堂广场上。佛罗伦萨市政当局提出把但丁的遗体迁回故乡,遭到拉韦纳人的拒绝。也许是为了表达故乡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佛罗伦萨当局委托拉韦纳人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则由佛罗伦萨永久提供。1829年,佛罗伦萨在圣十字教堂为但丁立了墓碑和雕像,同时把教堂前的广场命名为但丁广场。这时离但丁辞世已经过了五百多年。

⑻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在雨中,远远看去,像一个白衣巨人,孤独地站在微雨迷梦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⑼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6.高中我们还曾学过当代作家赵丽宏的另一篇散文《 》。(1分)

7.第⑺段“也许是为了表达故乡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一句中的“也许”二字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⑴段的景物描写,着力于神秘氛围的创造,为写作对象但丁的出现制造了悬念。

B.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通过回忆但丁的经历,发现了磨难对人生的价值。

C.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和拉韦纳人对但丁遗体的争夺表现了意大利人民对文艺的热爱。

D.从《神曲·天堂篇》的结语“我力不胜任”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但丁的犹豫和懦弱。 E.第⑺段写宁愿不回故乡也不愿意公开认错,表现了但丁高贵的品质和战斗的精神。 F.本文语言质朴从容,充满哲理;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传记中,手法新颖,独具特色

9.第⑷段“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一句对我们发现本文的写作思路有很大的启发。请梳理说明作者的思路。(3分)

10.古今中外,像但丁一样,人生曲折但成就非凡的诗人比比皆是。请以但丁为个案,推究其中的道理。(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1.① ,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②文章本天成, 。(陆游《文章》)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万里《小池》)

④将在谋而不在勇, 。(冯梦龙《古今小说》)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⑥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 ,悠悠我心。(《诗经》)

⑧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